資源簡介 第一章常見考點考點1:男女生殖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圖)男性:產(chǎn)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睪丸女性:產(chǎn)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卵巢受精場所——輸卵管胚胎發(fā)育場所——子宮考點2:胚胎發(fā)育過程營養(yǎng)來源:胚胎植入子宮壁前,營養(yǎng)主要來源于卵細胞中卵黃胚胎植入子宮壁后,營養(yǎng)主要來源于母體2.物質(zhì)交換的器官:胎盤(或填“胎盤和臍帶”)考點3:第一性征 第二性征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差異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異考點4:昆蟲的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和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1.判斷圖中各個階段名稱的方法:①法1:中間箭頭是“幼蟲→成蟲”,其余順推②法2:畫2個循環(huán)圈,不重疊為蛹期,其余順推2.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蠶、蝴蝶、蜜蜂;蚊、蠅;甲蟲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蝗蟲、蟬、蟋蟀、螳螂考點5:種子的結(jié)構(gòu)(P19圖熟記各部分結(jié)構(gòu)名稱)新植物的幼體是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子葉”菜豆種子的營養(yǎng)儲存在“子葉”中玉米種子的營養(yǎng)儲存在“胚乳”中考點6:種子萌發(fā)條件自身條件:胚完整且具有活性、營養(yǎng)物質(zhì)充足、種子度過休眠期環(huán)境條件:充足空氣、一定水分、適宜溫度考點7:種子萌發(fā)過程先 胚根→根再 胚軸→連接根和莖的部分 胚芽→莖和葉考點8:植物子房的發(fā)育過程補充:果實中種子的數(shù)量是由子房中胚珠的數(shù)量決定,因此可以通過果實中種子的數(shù)量推測子房中胚珠的數(shù)目考點9:植物的生殖種類植物有性生殖(培育新品種)——種子植物無性生殖(繁殖速度較快;能夠保持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孢子生殖:蕨類、苔蘚類、藻類植物——營養(yǎng)生殖(根、莖、葉)——組織培養(yǎng)考點10:嫁接嫁接成活關(guān)鍵: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是否緊貼嫁接成功后,植株表現(xiàn)出接穗的性狀考點11:試管嬰兒和克隆考點12:微生物的生殖方式和結(jié)構(gòu)特征1.細菌名稱帶“球菌、桿菌、螺旋菌”,全是單細胞,細胞中無成形細胞核(最主要特征),無葉綠體(所以依賴現(xiàn)成有機物)繁殖方式:分裂生殖2.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細胞中有成形細胞核,酵母菌是單細胞,霉菌、食用菌是多細胞,均無葉綠體(所以依賴現(xiàn)成有機物)繁殖方式:酵母菌——出芽生殖,霉菌/食用菌——孢子生殖考點增——有性生殖: 繁殖速度慢 能使后代產(chǎn)生更多變異現(xiàn)象,后代適應(yīng)能力強(新品種)無性生殖: 繁殖速度快,后代適應(yīng)能力弱考點增:植物生殖方式判斷有性生殖——種子 營養(yǎng)生殖——根莖葉第二章常見考點考點13:聲音產(chǎn)生和傳播的條件和對應(yīng)的實驗聲音產(chǎn)生的條件:物體振動聲音傳播的條件:需要介質(zhì)(固體、液體或氣體),真空不能傳聲考點14:耳朵和眼睛的結(jié)構(gòu)(P53、P79圖和各部分名稱、功能)耳朵: 連通鼓室和咽部——咽鼓管,作用:使鼓膜內(nèi)外氣壓保持平衡有聽覺感覺細胞——耳蝸聽覺形成部位——大腦的聽覺中樞眼睛:相當于凸透鏡的結(jié)構(gòu)——晶狀體成像的部位(或有感光細胞的部位)——視網(wǎng)膜視覺形成部位——大腦的視覺中樞考點15:聲音的特性決定因素 關(guān)鍵詞 常見描述詞響度 與聲源的振幅、與聲源遠近有關(guān)。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用力大小 大 小 強 弱 響 洪亮 輕聲 震耳欲聾 音量音調(diào) 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 頻率大,音調(diào)高;頻率小,音調(diào)低 長短 粗細 松緊 尖 細 刺耳 渾厚 低沉音色 發(fā)聲體的材料、結(jié)構(gòu)和發(fā)聲方式不同,發(fā)出的音色就不同 不同聲源 悅耳動聽 美妙 難聽考點增:超聲波和次聲波特點和應(yīng)用特點①都是聲音,需要振動產(chǎn)生②真空不能傳播應(yīng)用:①超聲波——B超 回聲定位(蝙蝠、聲吶、雷達)碎石 潔牙②大象交流 蝴蝶扇動翅膀 地震 海嘯考點增:區(qū)分聲傳遞的是信息還是能量的方法聲音傳遞能量——凡是聲音引起其他物體變化的例子聲音傳遞信息——人們可以根據(jù)聲音做出判斷的例子考點增:聲音和光的區(qū)別光 聲音真空 在真空中可以傳播 真空不能傳聲速度 V真空>V空氣>V水>V玻璃 V空氣<V水<V玻璃考點增:光現(xiàn)象的辨析考點增:小孔成像① 所成像的形狀與物的形狀相似,與小孔形狀無關(guān)②像的大小與物距、像距有關(guān)系物體靠近小孔,光屏遠離小孔,則像變大、變暗物體遠離小孔,光屏靠近小孔,則像變小、變亮③小孔所成像為實像考點16: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和透明物體的顏色1.不透明物體只反射同種顏色色光,其他顏色色光被吸收(黑色物體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體反射所有色光)2.透明物體只透過同種顏色色光,其他顏色色光被吸收(無色透明物體透過 所有色光)考點17:光的色散:經(jīng)過三棱鏡折射后,紫光的偏轉(zhuǎn)程度最大,紅光的偏轉(zhuǎn)程度最小考點18: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P68實驗步驟及其對應(yīng)探究的目的①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中,要使入射光線沿著白色硬紙板的表面斜射到平面鏡上的0點,這樣可以在白色硬紙板上顯示光的傳播路徑,便于觀察和記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位置。②白色硬紙板與平面鏡垂直放置,此時ON就是法線所在的位置。③將紙板B沿ON向后轉(zhuǎn)動,紙板上將看不到反射光線,這是因為兩個面不在同平面內(nèi),是為了探究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④將入射光線逆著原反射光線的方向射到平面鏡上,反射光線將逆著原入射光線的方向射出,說明光路具有可逆性。⑤實驗中紙板的作用:顯示光的傳播路徑,驗證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顯示反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情況。⑥多測幾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目的:尋找實驗的普遍規(guī)律,減小實驗的偶然性。2.反射和折射定律的應(yīng)用例題:如圖所示,MN是兩種均勻介質(zhì)的分界面,已知兩種介質(zhì)其中一種是空氣,當光線從介質(zhì)A射到介質(zhì)B時,入射角等于 ,折射角等 ,其中介質(zhì) 是空氣。【答案】40°;60°;B21.如圖,一束激光沿射到空水槽底部O點,形成一個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適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動到O點的 (選填“左”或“右”)側(cè)。繼續(xù)沿水槽壁緩慢注水,此過程中,折射角將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與未注水相比,光斑的亮度 (填“變亮”、“不變”或“變暗”。21.左 不變 變暗28.如圖所示,容器內(nèi)裝有適量的水,用激光筆發(fā)出一束激光,這束激光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激光照射到容器底部產(chǎn)生一個光斑O。(1)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度數(shù)為 。(2)折射角 入射角(選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保持激光筆不動,逐漸向杯中加水,則入射角的度數(shù)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光斑O的位置將 (選填“向左移動”、“向右移動” 或“不動”)。28.(1)1200 (2)小于 不變 向左移動考點19: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反射光都能射入人眼,則“亮”的是鏡面反射,如果鏡面反射的反射光沒有射入人眼,則“亮”的是漫反射)1.鏡面反射——反射面平整光滑;平行光射入,反射光朝某一方向射出(眼睛在反射光方向上,感覺“亮”)2.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平行光射入,反射光四面八方射出(各個方向都可以看到)例題:在學習科學后,劉亮開始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一天他用激光對著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如圖所示,無意中發(fā)現(xiàn)對面粗糙的墻壁上出現(xiàn)了一個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對此現(xiàn)象解釋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光在墻壁上發(fā)生漫反射C.光在地面上發(fā)生漫反射 D.光在墻壁上發(fā)生鏡面反射【答案】B考點20: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P70實驗: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并確定像的位置選擇茶色玻璃板的原因:反射的光線更多,透過的光線較少,使成像更清晰②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目的是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③實驗中宜選擇較薄的玻璃板,避免因前、后兩個玻璃表面成的像不重合而有一定的錯位,便于確定像的位置。④有時候無法使后面的蠟燭與前面蠟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是因為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⑤為了使觀察到的像更為清晰,本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后面的蠟燭“不點燃”是為了防止光線太強對像的觀察造成于擾。且像的燭焰與點燃的蠟燭的燭焰不能完全重合,影響實驗結(jié)論的得出。⑥實驗步驟和對應(yīng)目的2.平面鏡成像特點應(yīng)用:①像與物大小相等(無論走進還是遠離平面鏡,物的大小不變則像的大小也不變)②等大、等距、垂直。故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因此像、物至鏡面的距離、位置不變,則像的位置也不會變,像的位置不會隨著觀察者移動或者平面鏡的大小變化、平移而發(fā)生改變)例題:如圖所示,水平過道上方有一盞燈。小科站在1號地磚上時,通過2號地磚看到燈的像;走到2號地磚上時,通過3號地磚看到燈的像。則小科通過兩塊地磚所看到的像大小 (填“相同”或“不同”,下同),位置 。【答案】相同;相同如圖甲所示,一枚硬幣放在豎直的平面鏡前,硬幣的像在a處;將平面鏡平移至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時,硬幣的成像情況是 A (填字母)。A.硬幣成像在a處 B.硬幣成像在b處C.硬幣成像在c處 D.硬幣無法通過平面鏡成像考點22:平面鏡成像條件——物發(fā)出的光能射到平面鏡上發(fā)生反射能看到平面鏡所成像的條件——發(fā)生光的反射,且反射光進入人眼(人眼與像點連線,可確定反射光線)考點23:光的折射定律應(yīng)用1. 大角氣2. 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3.無論是岸上看水中還是水中看岸上,“看到的物體”的位置比“實際物體”高4.光的折射中,光路具有可逆性(“看到的物體”為像)①用激光照,對準“看到的物體”照射,由于光路具有可逆性,可照到物體上②例如用魚叉叉魚,應(yīng)將魚叉對準“看到物體”的正下方考點24:凸透鏡成像一、焦距f確定方法1.平行過焦點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后會聚在光屏上一點,如圖甲所示,此透鏡的焦距為__10cm_。2.成倒立等大實像時,f=u/2小科用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處,光屏和蠟燭分別在凸透鏡的兩側(cè)。重新調(diào)整后,如圖1所示,此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__15_cm像的性質(zhì)判斷根據(jù)物距u或像距v的范圍判斷用f=10cm的透鏡進行圖所示實驗,將透鏡固定在50cm處,蠟燭放在20cm處,移動光屏直至找到清晰的像,此時在光屏上看到的像的性質(zhì)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根據(jù)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關(guān)系判斷當把蠟燭放在如圖位置時,移動光屏,在光屏上能成的像的性質(zhì)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像的移動——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小科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要使燭焰、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調(diào)到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實驗一段時間后,原來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 到圖乙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①③.①光屏上移一段距離②蠟燭下移一段距離③透鏡下移一段距離小結(jié):像的移動方向與光屏移動方向相反像的移動方向與蠟燭移動方向相反像的移動方向與凸透鏡移動方向相同像的動態(tài)移動——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像與物的移動方向一致)移動速度:縮小的像 V物>V像 放大的像 V物<V像當蠟燭、凸透鏡、光屏所處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把蠟燭向右移到某處,要使光屏上的像重新變清晰,應(yīng)使光屏向 遠離透鏡 (填“遠離透鏡”或“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成像和看到像的問題——看到像人眼都要與物體在凸透鏡的異側(cè),且若是實像,人眼要在像的后面才可以看到(物亮像亮)1.用如圖所示的光具座、蠟燭、凸透鏡、光屏等器材,可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將蠟燭移到如圖所示的位置時,此時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如果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撤去光屏,能否仍然成像?仍能成像2.在實驗時,小米突發(fā)奇想,用一塊金屬片將蠟燭火焰的上半部分遮光,其他不變則光屏上的像是(D)A .火焰完整的像,但變暗了 B .火焰完整的像,亮度不變C .火焰下半部分的像,也變暗了 D .火焰下半部分的像,亮度不變3.小科用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5cm,當蠟燭移至40cm刻度處時,如圖2所示,則人眼在b(填“a”、“b”或“c”)處能觀察到蠟燭清晰的像。光路具有可逆性小科移動蠟燭、永透鏡和光屏,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縮小的像,若僅將蠟燭和光屏對調(diào),則在光屏上 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清的像。透鏡的焦距變化——凸透鏡凸度越大,對光會聚能力越強,焦距f越短例1;實驗中通過注水或抽水的調(diào)節(jié),分別得到圖甲、乙、丙的三種形狀,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鏡分別對著光具座左側(cè)的蠟燭,移動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最大的是丙圖。例2:小雯將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調(diào)整至圖乙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出現(xiàn)清晰的燭焰像,然后,利用注射器從水凸透鏡中向外抽少許水,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得模糊不清,小雯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燭焰像,在蠟燭和水凸透鏡的位置都不變的情況下,應(yīng)將光屏向 遠離 (選填“遠離”或“靠近”)水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的作用——像的位置的變化例1: 小科對科學探究也有濃厚的興趣。如圖是他模擬探究有關(guān)視力缺陷的部分活動,在凸透鏡的前方放置老花眼鏡,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取下老花眼鏡,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動,為了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應(yīng)將光屏遠離(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例2:他將自己戴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縮小倒立的清晰實像,若圖中甲,取下近視眼鏡,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在保持燭焰和透鏡的位置不變的條件下,應(yīng)將光屏__B___.A .保持在原來位置B .靠近透鏡 C .遠離透鏡D .無論怎么移動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第三章??贾R點考點25:參照物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變化——物體運動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不變——物體靜止考點27:彈簧測力計原理①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是: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所受拉力與伸長量成正比。②彈簧測力計直接顯示的是拉力大小,鉤上力定大小;③測量重力、摩擦力是利用二力平衡,使物體所受拉力與重力或摩擦力成為一對平衡力④因為自身重力的作用,彈簧測力計豎直狀態(tài)下的原長L0比水平狀態(tài)下的原長要長。因此在使用過程中,豎直狀態(tài)下使用就豎直狀態(tài)下調(diào)零,水平狀態(tài)下使用就水平狀態(tài)下調(diào)零考點28:慣性①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質(zhì)量越大,物體的慣性越大,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越難改變。②一切物體在任何狀態(tài)下都具有慣性③慣性是一種屬性,不是力,因此正確的表述“由于慣性”“具有慣性”;不能說“受到慣性”“受到慣性作用”“慣性作用”,也不能與其他力進行大小的比較例1:系安全帶可以減小因汽車緊急剎車對人員造成的傷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剎車時人的慣性會消失 B .剎車時人的慣性會增大C .剎車時人會受到向前的慣性力 D .剎車時人由于慣性會向前傾④慣性知識的應(yīng)用例:如圖所示,列車停在平直軌道上,車廂中小球b靜止,忽略桌面對b的摩擦及空氣的影響。列車啟動后,下列選項中的情況可能出現(xiàn)的是( )A .B . C .D .考點28:二力平衡辨別平衡狀態(tài)——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例1: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的是 ( )A .彎道上沿曲線滑行的運動員 B .吊在天花板下的靜止電燈C .路上勻速直線行駛的小車 D .空中勻速直線下落的降落傘辨別平衡力——特征1: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則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特征2:同物 等大 反向 共線例:如圖所示,小紅穿上滑冰鞋向右用力推墻,會被墻向左推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人先對墻施加了推力,然后墻再對人施加推力B .墻對人的推力大于人對墻的推力C .人對墻的推力與墻對人的推力是一對平衡力D .人對墻的推力與墻對人的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平衡力的應(yīng)用——利用“等大”特點推出另一個力的大小利用“反向”特點推出另一個力的方向例:體育課有爬繩和爬桿兩種運動,某同學先后以相同的姿勢順著繩和桿勻速向上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爬繩時受到的摩擦力較大,因為繩子粗糙B .爬桿時受到的摩擦力較大,因為爬桿時手握在桿上的力要大些C .爬繩和爬桿時,受到的摩擦力一樣大D .若爬繩和爬桿的速度不一樣,則速度大的摩擦力大考點29:摩擦力具有摩擦力的條件:①兩相互接觸、擠壓;②接觸面粗糙;③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摩擦力方向:①滑動摩擦力方向:法1: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相對”指相對于另一個接觸的物體)法2:二力平衡 利用 平衡力之間反向的這個特點判斷例:如圖所示,長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塊放在長木板上,砝碼放在木塊上?,F(xiàn)用6 N的力F水平拉木塊,木塊、砝碼、長木板均保持靜止,此狀態(tài)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木塊對砝碼的摩擦力為2 N B .長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為3 NC .桌面對長木板的摩擦力為6 N D .桌面對長木板的摩擦力為0②靜摩擦力:法1: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相對運動趨勢”判斷:假設(shè)接觸面光滑,物體相對于另一個接觸的物體運動的方向)法2:二力平衡 利用 平衡力之間反向的這個特點判斷例:圖中物體m與地面(或斜面)間的接觸面是粗糙的,則物體m沒有受到摩擦力的是(A)A .B .C .D .摩擦力大小判斷:①滑動摩擦力大?。?br/>法1:平衡狀態(tài)下,利用二力平衡法2:滑動摩擦力大小只與壓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與速度、接觸面積無關(guān)②靜摩擦力大小:二力平衡例:如圖所示,輕質(zhì)小盤通過一根細繩繞過定滑輪與水平桌面上質(zhì)量為0.5kg的木塊相連,當小盤內(nèi)放有重為0.6N的砝碼時,木塊靜止,這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__0.6___N;當小盤內(nèi)放有重為0.7N的砝碼時,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盤內(nèi)放上重為0.8N的砝碼時,小盤拖動木塊運動,當小盤落在地面上后,木塊繼續(xù)運動,此時木塊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__ 0.7__N。25.在學習了摩擦力知識后,小明和小華想用所學的知識進一步探究運動鞋的鞋底防滑效果,他們各自帶來了洗干凈的運動鞋,又準備了一張練習立定跳遠用的橡膠墊,一個彈簧測力計和細線。(1)為了能準確地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小明認為應(yīng)該讓運動鞋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使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這里用到的實驗方法是______ 法。(2)小明將自己的運動鞋放在水平桌面的橡膠墊上,按正確的方法拉動,讀出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若實際拉動的過程中沒有做到勻速直線運動,則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選填“變化”或“不變”)的。(3)小華經(jīng)過思考改進了小明的實驗,讓彈簧測力計和鞋保持靜止,拉出鞋下的橡膠墊進行測量(如圖乙所示)。第一次勻速拉動橡膠墊,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F1,第二次加速拉出橡膠墊,示數(shù)為F2,則F1________F2(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小華測出他的鞋滑動摩擦力比小明的大,但他的鞋卻不一定是“防滑冠軍”,這是因為________。25.(1)轉(zhuǎn)換法 (2)不變 (3)等于 (4)沒有控制壓力相等19.在如圖所示的水平桌面足夠長,物體A的質(zhì)量是2kg,物體B的質(zhì)量是0.5kg,物體B拉著物體A以0.5m/s水平向右作勻速直線運動.若繩重及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忽略不計,那么,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當物體B著地后,物體A由于 會繼續(xù)水平向右運動,此時,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g取10N/kg)(第19題圖)19.5 慣性 526.小華使用圖甲裝置來探究影響滑動靡擦力大小的因素。(1)某次正確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N,方向 。(2)小華利用圖丙中場景①和②來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的關(guān)系,請指出她在實驗中明顯的不當之處: 。(3)在某次實驗中,小華拉動木塊在木板上運動,木塊運動的路程-時間圖像如圖丁所示。若用F1和F2分別表示0~t1和t1~t2時間內(nèi)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則可判斷F1(填“> ”“=”或“<”)F2。26.(1)3.4 (2)沒有保持壓力相等 (3)=4.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甲:書上實驗 乙:改進實驗 兩實驗中物塊A為研究對象,測量A所受的滑動摩擦力)考點30:力和運動關(guān)系1.運動狀態(tài) 力的關(guān)系①運動狀態(tài)不改變:勻速直線運動/靜止→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②運動狀態(tài)改變(加速/減速/曲線運動)→受非平衡力加速直線→動力>阻力減速直線→動力<阻力例題:如圖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 t的圖象分別如圖乙、丙所示。由圖象可知:t=2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______N;3~6s內(nèi),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3)3~6s內(nèi),物體受到的摩擦力______推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補充——考點31:固體壓強固體壓強的意義:定量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比較固體壓強的方法①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即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②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強越大(即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③同一種受力面,比較受力面的凹陷程度(不是“凹陷面積”)3.計算題已知:F=G(注意:受壓面以上到底有幾個物體,這個公式針對的是物體自由放在水平面的情形)S=……(注意:①題目提供的面積是“單個面積”還是“總面積”;行走一只腳 站立—兩只腳②1cm2=10-4m2)代入(代入時,不要忘記單位,p的單位為帕斯卡)特殊壓強公式:水平面上規(guī)則柱體、長方體等,對水平面壓強 (h為物體高度)液體壓強 (為液體密度 h為液體深度——液體內(nèi)部某位置到自由液面的豎直距離)從公式可知,液體壓強至于液體密度和液體深度有關(guān),和容器形狀、容器底面積、所盛液體重力等都無關(guān)液體的產(chǎn)生的壓力、壓強的比較:一般先壓強后壓力固體產(chǎn)生的壓力、壓強的比較:一般先壓力后壓強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三句話:液體密度相同時,液體深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液體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液體密度和深度相同時,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8.三種不同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力與所盛放液體重力關(guān)系(自畫)三種類型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強增大快慢不同(自畫)第四章知識點太陽的大氣層以及對應(yīng)的太陽活動光球?qū)印柡谧?br/>色球?qū)印?、日?br/>日冕層→太陽風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導致月球晝夜溫差大、月球上聽不到聲音、沒有天氣變化、沒有流星現(xiàn)象、月球遭受隕石肆無忌憚的撞擊形成環(huán)形山月球的質(zhì)量比地球?。簩е略虑蛞π。虑蛏系奈矬w會變輕地球自轉(zhuǎn)帶來的效應(yīng):晝夜交替(注意:晝夜現(xiàn)象并不是地球自轉(zhuǎn)引起)太陽東升西落一天中太陽高度的變化、一天中桿影的長度變化地球公轉(zhuǎn)帶來的效應(yīng):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來回移動、五帶劃分、四季分明、晝夜長度變化(不是“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角和太陽直射點關(guān)系:某地離太陽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晝夜長短情況與太陽直射點關(guān)系: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北或南),哪個半球就晝長夜短晝夜長短變化情況判斷:北半球:夏至日 晝最長、夜最短;冬至日 晝最短、夜最長所以夏至日→冬至日,北半球 晝變短,夜變長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北半球 晝變長,夜變短桿影與正午太陽高度角、節(jié)氣關(guān)系(針對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則北半球桿影最短;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則北半球桿影最長注意:晨昏線上地方,太陽高度角為0°;太陽直射點處,正午太陽高度角=90°根據(jù)陽歷時期確定地球位置根據(jù)農(nóng)歷確定月相日食和月食的農(nóng)歷日期、先虧損的部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