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8.3《琵琶行》導學案班級: 組別: 姓名:1.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來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藝術(shù)技巧。2.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nèi)涵。3.初步學習這種以文字表現(xiàn)音樂的寫作手法。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品味詩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脈絡(luò),分析本課的結(jié)構(gòu)特點。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學習描寫音樂的方法,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像能力。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并從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中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文化傳承與理解:認識當時社會的黑暗,領(lǐng)悟作者關(guān)注現(xiàn)實,同情和尊重受損害的下層婦女的精神。1.感受作者通過文字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技巧手法。2.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diào)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 【知識鏈接】 一、作者簡介: 1.白居易,字________,號,中唐偉大詩人。他和元稹積極倡導“________”運動,主張“________,________”。白詩以深入淺出、平易通俗而著稱,長篇敘事抒情詩________、________昰其藝術(shù)成就的最高代表。 二、理解作品。 1有關(guān)題目: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又叫“歌行”,源于漢魏樂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于變化,可多次換韻。歌、行、引(還有曲.吟.謠等)本來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后來成為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都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等的古體。 2司馬青衫: 司馬:古代官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司馬的衣衫為淚水所濕。形容極度悲傷。 3、《琵琶行》需要掌握的主要有四個方面: (1)人——琵琶女和詩人,相映補充 (2)情——離別情和相知情 (3)景——烘托氣氛,情景相生 (4)音——比喻、擬聲、烘托1. 閱讀小序和第一節(jié) , 說說這個小序和詩的第一節(ji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樂聲描寫是第二節(jié)中尤為精彩的部分 , 根據(jù)樂聲的起伏、感情的變化 , 可以分為幾個小層次 3.詩人為何發(fā)出 “ 同是天涯淪落人 ” 的慨嘆呢 試結(jié)合全詩內(nèi)容和白居易的生平來談一談。4.詩歌往往少不了對環(huán)境的描寫 , 同樣 , 本詩中也有幾處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 , 這些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呢 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析。 (一)基礎(chǔ)知識 1.下列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憫然(mǐn) 憔悴(qiáocuì) 湓浦口(fǔ) 商賈云集(ɡǔ) B.轉(zhuǎn)徙(xǐ) 遷謫(zhé) 錚錚然(zhēnɡ) 東船西舫(fānɡ) C.幽咽(yè) 鐵騎(jì) 水漿迸(bènɡ) 鈿頭銀篦(bì) D.紅綃(xiāo) 闌干(lán) 悄無言(qiāo) 輕攏慢捻(niǎn) 2.下列詩句中錯別字最多的一項是() A.間關(guān)鷹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B.冰泉冷瑟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C.沉吟放拔插弦中,整頓衣裳起臉容 D.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3.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明年(次于今年) 快彈(快速) 長句(長詩) 莫辭更坐(換座位) B.左遷(貶官、降職) 轉(zhuǎn)徙(遷移) 年長色衰(容貌) 出官(外調(diào)) C.暗問(悄悄地) 耳暫明(突然,一下子) 感斯人言(這) 四弦一聲(同時) D.命酒(叫人擺酒) 聲聲思(悲,傷) 乍破(突然) 顏色故(衰老) 4.下列句中的“為”字,與例句中的“為”字詞性不同的一項是() 例句:初為《霓裳》后《六幺》 A.委身為賈人婦 B.因為長句 C.為君翻作《琵琶行》D.霓為衣兮風為馬 5.默寫。 (1)詩中寫琵琶女內(nèi)心的猶豫和被邀出場后神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 (2)詩中生動描繪了琵琶女彈奏樂曲旋律的變化,其中用“_____________”描繪曲調(diào)的婉轉(zhuǎn)悠揚;用“_____________”比喻突然發(fā)出的樂聲雄壯激越;用“_____________”比喻弦聲愈來愈低沉以至于停頓。 (3)運用側(cè)面烘托,說明船上的人們都沉浸在“余音繞梁”的境界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列文段,完成6~8題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6.對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又聞此語重唧唧(鳥叫聲) B.往往取酒還獨傾(獨自飲酒) C.弦弦掩抑聲聲思(低沉抑郁) D.為君翻作《琵琶行》(寫作) 7.與“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一句中“卻”的意義相同的是() A.卻匈奴七百余里 B.相如因持璧卻立 C.卻看妻子愁何在 D.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8.“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請問詩人為什么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 (三)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9~12題春生白居易春生何處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風報消息,續(xù)叫啼鳥說來由。展張草色長河畔,點綴花房小樹頭。若到故園應(yīng)覓我,為傳淪落在江州。9.結(jié)合尾聯(lián)分析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0.這首詩寫法極富特色,請任選一個角度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邯鄲冬至①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行人。 注:①冬至: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11.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并說出作者當時懷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1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 (四)語言運用13.“……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將月夜送別的情景寫得那么凄美。請擴展這兩句詩,根據(jù)語境,構(gòu)造合理的情景。(不少于50字) 14.閱讀下面的小故事,然后根據(jù)其內(nèi)涵寫一段評語。在猶太人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一個擁有無數(shù)錢財?shù)牧邌莨砣ニ睦饶莾浩蚯笞8!@茸屗驹诖扒埃赐饷娴慕稚希瑔査吹搅耸裁矗f:“人們。”拉比又把一面鏡子放在他面前,問他看到什么,他說:“我自己。”拉比解釋說:“窗戶和鏡子都是玻璃的,但鏡子上鍍了一層銀子。單純的玻璃讓我們能看到別人,而鍍上銀子的玻璃卻只能讓我們看到自己。” 參考答案 【合作探究】 1.(1)小序: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原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diào)。 (2)第一節(jié):“潯陽江頭夜送客”,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再用“楓葉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種悲涼的氣氛,為全詩定下了基調(diào)。“主人”以下四句,寫?zhàn)T別時的凄涼情景。“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一個“慘”字點出了凄涼環(huán)境。最后借江邊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忽聞”兩句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悠然神往,感情上由憂轉(zhuǎn)喜,引起下文。 2.第二節(jié)樂聲的描寫可以分為三個小層次: 第一層:詩人用了一連串的比喻描寫樂聲。以“急雨”“私語”“大珠小珠落玉盤”三組比喻,描寫樂聲由急驟粗重而急促輕細,進而紛繁清脆。感情由悲憤而凄苦,傾瀉而出,達到演奏的第一個高潮。 第二層:以“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描寫樂聲由紛繁清脆的高潮,轉(zhuǎn)入婉轉(zhuǎn)低回艱澀不通,低到無聲。“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體現(xiàn)著詩人對“聲暫歇”藝術(shù)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贊美,彈者已將聽者帶入樂聲意境中去。 第三層:用“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兩個比喻描寫突然發(fā)出的樂聲不但雄壯,而且激越;“四弦一聲如裂帛”寫出樂聲的戛然而止。感情由激憤而凄厲。這一層樂聲在低谷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戛然而止;感情上由凄楚無聲,轉(zhuǎn)入激昂憤慨,恣肆奔騰,進而凄厲無盡,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結(jié)束。 這段樂聲描寫,運用一連串貼切形象的比喻,描寫琵琶聲聲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層出,不愧歷來被譽為古典詩歌中描寫樂聲的絕唱。 3.白居易與琵琶女有類似的遭遇,琵琶女“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昔日在京城可謂紅極一時;詩人29歲進士及第,后授翰林院學士,草擬詔書,參與國家機密,過去在朝廷也可以說是春風得意。琵琶女年長色衰,本不是她自己的過錯;詩人慘遭貶官,原因是他正直敢言,同樣不是自己的過錯。琵琶女是“嫁作商人婦”而獨自“守空船”;詩人現(xiàn)時的處境是“謫居臥病潯陽城”“往往取酒還獨傾”。琵琶女與詩人有著完全相同的無奈和不完全相同的屈辱,琵琶女無意撥動了詩人最敏感的心弦。悲人,憐己;傷人,傷己。兩重感傷交融一體,積累沉淀,悲愴滿懷,忍不住淚灑青衫,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千年浩嘆。 4.篇首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敘述了江邊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gòu)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傳達出詩人凄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 “別時茫茫江浸月”,敘述別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仿佛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yīng)。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jié)束時寂靜的環(huán)境。音樂結(jié)束,但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仿佛江心秋月也被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繞船月明江水寒”,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huán)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涼的心情;“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huán)境,渲染詩人被貶后的孤寂悲涼。 【課堂練習】 1.C解析:A項,“浦”讀pǔ。B項,“舫”讀fǎnɡ。D項,“悄”讀qiǎo。 2.C解析:A項,鷹-鶯;B項,瑟-澀;C項,拔-撥,臉-斂;D項,無錯別字。 3.A解析:明年:第二年。快:暢快。長句:指七言詩,唐代的習慣說法。更坐:再坐下。 4.C解析:A、B、D三項與例句都為動詞,讀wéi;C項為介詞,讀wèi。 5.(1)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2)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冰泉冷澀弦凝絕 (3)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6.A解析:“唧唧”意為“嘆息聲”。 7.B解析:B項和例句均為“后退”意。A項,擊退;C項,回頭;D項,但是。 8.詩人淚灑青衫,源于感動和憤慨。詩人才華橫溢,早年譽滿天下,卻因直言敢諫,被誣遭貶,淪落天涯,聽完琵琶女的彈奏和自訴身世后,頓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詩人的這“千古一淚”反映了詩人對下層人民悲慘境遇的理解和同情,抒發(fā)了自己被排擠、遭貶謫的郁憤悲苦之情。 9.表現(xiàn)了詩人天涯淪落之恨。詩句表面上是寫詩人希望“春”如果到了故鄉(xiāng),見到家鄉(xiāng)的人尋找我,就告訴他們我正淪落江州受罪,而言外之意卻是如果能像“春”那樣自由自在地“周游”,游到哪里就為哪里帶來美景,該有多好。 10.(1)擬人手法:①生動傳神地寫出了春天到處漫游。②讓和風傳遞消息,讓啼鳥介紹情況。③春綠了青草,美了繁花。(2)反襯手法:以春的美景反襯天涯淪落之恨。構(gòu)思獨具匠心:前三聯(lián)贊春,尾聯(lián)轉(zhuǎn)為抒恨,初讀意外,細思便覺反襯之妙。 11.“抱膝”二字生動地勾畫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態(tài),用“燈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將“影”和“身”聯(lián)系起來,“抱膝”枯坐的“影”陪伴著“抱膝”枯坐的“身”,顯得形影相吊。這充分反映出詩人思家時的一種孤寂心情。 12.詩人主要通過一幅想象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wù)撝约哼@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xiàn)思家之情。 詩的語言質(zhì)樸無華。 13.秋夜朦朧,微風拂過江面,岸邊的楓葉和荻花在秋風中瑟瑟作響。離別時分,迷茫的月影沉浸在茫茫的江水之中,波光和著月光悠悠飄散,又緩緩聚攏。 14.答案示例:人們的眼睛常被金錢蒙蔽,只見自己而不見別人,這樣的人怎能得到幸福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