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2把握適度原則學案【學習目標】必備知識:1.適度的含義;2.適度的原則。關鍵能力:1.理解適度的含義;2.掌握適度的原則。【核心素養】科學精神:正確運用科學思維方法觀察和處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培養辨證分析、看待問題的素質。樹立料學精神,培養科學思維的品質和習慣。公共參與:抓住機遇參與實踐,注意從小事做起:遵循適度原則,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學習重難點】重點:領會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要求,理解“度”的含義,理解適度的含義,理解適度原則的含義。難點:領會遵循適度原則的要求,理解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預習新知】適度的含義1.度與關節點:(1)度的含義: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2)度的意義:①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②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3)關節點: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2.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3.遵循適度原則的原因:(1)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2)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辨析】有人認為事物的度就是關節點和臨界點。你如何評價這一觀點 提示:沒有正確區別度、關節點和臨界點的概念。度是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度的極限叫關節點或者臨界點。掌握適度原則1.“得當”:(1)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過猶不及。(2)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3)適當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練習】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子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執也。遇盜人,而斷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盜人,害也。——《墨子·大取》面對盜賊什么程度是利 什么程度是害 提示: 遇盜賊是壞事,不得已,與其身亡,不如采取靈活的應變策略,斷指保命,取小害而免大禍,換個角度說,這不是在取害,而是在取利,不權衡利弊,就不能獲得對事物發展狀態的適度把握,也就不可能達到取舍選擇的適度狀態。2.“得中”:(1)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2)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3.積極促成質變: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就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并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展,使該物轉化為他物。【思考】“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包含了什么樣的道理 提示:當量變已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要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使其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易錯提示】1.在度的范圍內,事物的質與量相互否定。 ( )2.關節點或臨界點是事物質變達到的極限。 ( )3.超出度的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 ( )4.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得中”就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思維方式。 ( )5.要使事物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就要積極創造條件,促成事物的質變。( )1. 提示:在度的范圍內,事物的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2. 提示:關節點或臨界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3.√ 4. 5. 【鞏固訓練】1.漫畫《過》蘊含的哲理是( )①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過關節點②超出度的范圍,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③思考和處理問題時要把握好“分寸”④適度原則就是永遠保持量變狀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圍內( )①事物質與量保持統一②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③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④事物的量變不影響質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工作和生活中處理事情,關鍵在于“把握火候”,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這告訴我們( )①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②當量的變化超出度的范圍,事物就會發生質變③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④要想方設法不讓事物發生質變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4.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人口政策不斷調整。2014年,實行“單獨二孩”人口政策;2021年6月,實行全面放開三孩政策。最近,深圳、杭州、溫州等地一改以往的超生處罰政策,發放家庭生育補貼。我國人口政策調整( )①體現了全局觀念,綜合考量人口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②把握了適度原則,堅持折中主義循序漸進變革現行人口政策③遵循了唯物史觀,自覺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搞好人口發展工作④堅持了問題導向,及時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社會生產力狀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莊子說,山林里只有一種散材,既不因為其高大挺拔而被伐去廊廟做棟梁,也不會因其蓬蒿一無是處,而被砍去當柴薪。這樣的樹木,方能茍全于亂世,得以頤養天年。從辯證思維的角度,啟示我們要( )A.堅持適度原則,注意把握分寸 B.著眼于事物的整體及發展趨勢C.堅持折中主義的思維方式 D.要以動態的方式去思考認識對象6.根據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學習效率與焦慮程度之間呈倒U形曲線的關系。根據學習任務的難度,適當的焦慮水平有利于學習任務的完成,但焦慮過度就會產生相反作用。下列選項同壓力與效率呈倒“U”型曲線寓意相一致的是( )①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②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③治大國,若烹小鮮④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與下圖漫畫《平衡術》表達的哲理相近的古語是( )A.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B.《增廣賢文》:我不如人我無其福,人不如我常知足C.《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D.《論語》: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8.適度超前進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帶動激發新需求和產業化潛力。但地方要立足實際、量力而行,避免出現一哄而散、一地雞毛的亂象,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債務風險。這說明,進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要( )①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堅持辯證思維方法②“得中”處之,折中把握發展和安全的關系③辯證把握質和量,積累量變以促進質變④堅持適度原則,將經濟發展推動到最佳狀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百喻經》中有一則寓言:有一個愚人到別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沒有味道,主人就給他加了點鹽,菜里加鹽以后,味道好極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鮮美,是因為有了鹽。加一點點就如此鮮美如果加更多的鹽,豈不更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鹽放進嘴里,結果又苦又咸。這則寓言給我們的啟示是( )A.持續的量變會引起事物發生質的變化B.在認識和處理問題時要掌握適度原則C.堅持辯證思維才能正確認識事物D.連續性的不斷積累一定能夠產生間斷性10.莊子說,山林里只有一種散材,既不因為其高大挺拔而被伐去廊廟做棟梁,也不會因其蓬雜一無是處,而被砍去當柴薪。這樣的樹木,方能茍全于亂世,得以頤養天年。這對我們的啟示是( )①注意把握分寸,堅持適度原則②考慮問題要全面周到、立足整體③堅持折中主義的思維方式,方能成功④注意質變的節點,防止不利的質變發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漫畫啟示我們事物的變化超出度的范圍,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一事物就變成他事物;要堅持適度原則,即把握好“分寸”,②③正確。堅持適度原則并非任何事物都不能超過關節點、永遠保持量變狀態,凡是積極向上符合發展趨勢的事物在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要突破關節點,積極促成質變,①④錯誤。2.答案:A解析:①正確,適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質和量的限度,是質和量的統一;②正確,在度中,質和量相互規定、相互滲透,密不可分;③錯誤,量的規定性不同于質的規定性,在一定范圍內量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④錯誤,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故選A。3.答案:A解析:“把握火候”,就是把握事物的度,把度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強調當量的變化超出度的范圍,事物就會發生質變,①②正確。材料未體現關節點,③不符合題意。我們需要根據需要決定是否保持事物的穩定性,當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時,則要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使其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④說法絕對化,排除。4.答案:B解析: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人口政策不斷調整,體現了選項①;折中主義就是企圖把對立的思想、觀點和理論無原則地調和拼湊在一起的做法,是錯誤的思維方式,②錯誤;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調整人口政策,體現了遵循唯物史觀,自覺遵循社會發展規律,③正確;人口政策的調整是止層建筑的變革而不是生產關系的變革,④錯誤。5.答案:A解析:A符合題意,“既不因為其高大挺拔而被伐去廊廟做棟梁,也不會因其蓬雜-無是處而被砍去當柴薪”,啟示我們要堅持適度原則,注意把握分寸;BD不合題意,題干強調堅持適度原則,不涉及著眼于事物的整體及發展趨勢,也不體現以動態的方式去思考認識對象;C說法錯誤,折中主義是一種消極的、無原則的錯誤的思維方式,是不可取的。故選:A。6.答案:A解析:壓力與效率呈倒“0”型曲線意思就是,適當的壓力可以帶來適當的緊張,可以幫助人集中注意力,提高興奮程度,從而促進效率的提高。但是壓力過大,就會使人過度緊張,讓人無法集中注意力,讓人出現心理或生理的不適,以致效率降低,所以要求我們堅持適度原則。①意思是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了,就沒有伙伴,告訴我們為人處世要適度,符合題意;②水因地勢的高下而制約其流向,用兵則要依據敵情而決定其取勝方針,所以用兵作戰沒有固定不變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沒有固定的形狀一樣,能依據敵情的變化而取勝的,就稱得上用兵如神了。強調矛盾的特殊性,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符合題意:③治理大國,和煎烹小魚的道理一樣。意思是治理國家要如同烹調一道新鮮的菜肴一樣,需要精心調治,不要隨意翻動,不能煮的太成,也不能煮的太淡: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怠慢:油、鹽、醬、醋都要恰到好處,火候也要適當,體現堅持適度原則,符合題意:④“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意思是鉆研前輩的學問,貴在抱有存疑精神,小疑問則有小進步,大疑問則有大進步,體現的是辯證否定觀,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7.答案:A解析:A: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漫畫《平衡術》表達的哲理與中庸之道相近,不偏不倚,選擇行為之恰到好處,強調要把握適度原則,A符合題意。B:是說我不如人,就當做是命中沒有,人不如我,要懂得珍惜,強調要有良好的心態,B不符合題意。C:體現了“有”與“無”的對立統一,C不符合題意。D:是說發憤用功到連吃飯都忘記了,快樂把一切憂慮都忘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說明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D不符合題意。8.答案:B解析:①④:適度超前進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帶動激發新需求和產業化潛力。但地方要立足實際、量力而行,避免出現一哄而散、一地雞毛的亂象,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債務風險。這說明,進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堅持辯證思維方法,堅持適度原則,將經濟發展推動到最佳狀態,①④符合題意。③:量力而行,避免出現一哄而散、一地雞毛的亂象,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債務風險,材料體現并堅持適度原則,沒有強調促進事物質變③不符合題意。②:適度思維是“得中”思維,“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適且正好,不是采取折中主義的消極的思維方式,②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9.答案:B解析:A錯誤,持續的量變不一定會引起事物發生質的變化,只有當持續性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引起質的變化;B正確,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質變必然發生。材料中,適量的鹽,菜的味道好極了,而把一把鹽放進嘴里,又苦又咸,這則寓言啟示我們要在認識和處理問題時要掌握適度原則,防止過猶不及;C錯誤,辯證思維就是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其實質和核心是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寓言中愚人的做法說明的是沒有堅持適度原則,沒有涉及堅持辯證思維,并且堅持辯證思維才能正確認識事物的說法太絕對;D錯誤,連續性是事物發展中的漸進性過程,間斷性是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連續性的不斷積累,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夠產生間斷性。故選:B。10.答案:B解析:材料啟示我們注意把握分寸,堅持適度原則,注意質變的節點,防止不利的質變發生,①④符合題意。材料不涉及立足整體,②排除。折中主義是一種無原則的錯誤的思維方式,③排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