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世界的物質性教案【教材分析】1.知道物質的含義,了解自然界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懂得世界的本質。2.能夠結合實際闡述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3.通過對本框內容的學習,能夠用世界的物質性闡述有神論與無神論,摒除有神論的謬誤思想。【學情分析】授課對象為高二年級學生,有學習思想政治學科的基礎,具備一定的學科思維能力。從現有的知識水平看,高二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歷史和自然科學知識,如進化論、細胞學說和能量守恒定律,也對人體的大腦結構有了一定的認知,本框題的任務就是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理論的概括和總結,從哲學的高度認識到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但由于本節課的容量偏大,理論性較強,比較抽象,學習中難免會有學生在本節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上達不到課標的要求,因此教師要采用鼓勵機制,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熱情。面對一部分為等級考學生,教師要將知識講深講透,面對另一部分合格考學生,教師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科素養,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內容。【核心素養】1.自然界是物質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物質概念;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2.能夠有效區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和具體的物質形態,理解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教學難點: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新課導入】觀點辨析:辨析如下觀點,復習舊知識,引出本講內容。1.天地合氣,萬物自生。一天一地,并生萬物,萬物之生,俱得一氣。——(漢)王充2.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英)培根3.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宋)陸九淵4.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數。——(宋)程頤5.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被人的頭腦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馬克思判讀上述言論的派別和表達的意思。引導學生認識到,以上五種觀點分別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之前的幾節課已經講解并分析過,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是物質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人的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在此基礎上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今天的教學內容重點分析為什么說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新課講解】自然界的物質性議題一: 如何用哲學的眼光,為“物質”下個科學的定義?教師活動:1.展示屈原長詩《天問》。2.展示古代中西方對世界本原的認識。3.展示視頻中國現代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4.展示生活中看的見的和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事物。5.提問我們能不能把物質等同于一種具體的形態?比如汽車、房子、電腦。學生活動:1.從生活中看的見和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事物中尋找共性。2.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結合生活知識,說出創世說和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局限性。3.從生活中物質具體形態中,用哲學的眼光,尋找其共性特征,客觀實在性。4.同桌討論,完善物質和物質具體形態的區別和聯系的表格。教學評價:1.學生能通過利用疫情和洪水等材料佐證世界不是上帝拯救和創造的。2.學生能說出創世說和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局限性,進一步探究世界的本質。3.小組討論后,能準確說出物質的概念, 描述出物質和物質具體形態的區別和聯系。設計思路:1.通過屈原長詩引出對世界本質的思考,探究世界的本質。另外,以疫情和洪水材料佐證世界不是上帝拯救和創造的,既貼近生活又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堅持無神論的立場,易被學生接受,再引出自然界是物質的結論。2.通過表格的形式,檢驗學生能夠區分物質和物質具體形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獲取信息的能力。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教學環節二:議題二:人類社會為什么也是物質的?教師活動:比較兩幅圖的差異,我們和猿都是同一祖先,為什么我們經過幾百萬年進化成了人類,什么因素影響了我們和猿之間不同的發展道路?2.請運用物質的概念來分析人類社會的形成是如何體現物質性的?學生活動:1.學生同桌討論并整理信息,思考人類社會物質性的答案。教學評價:1.學生能準確從素材中獲取信息并描述影響人類發展的因素。2.同桌交流后,針對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學生能從產生、存在、發展以及構成要素等方面,印證人類社會也是物質的。設計思路:1.通過觀看圖片信息和閱讀材料,訓練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歸納的能力。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議題三:為什么說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教師活動:1.圖片展示人的意識產生過程,分析無生命物質的反應特性、生物的反應形式同人的意識是什么關系?引發學生思考純粹的動物心理為何不等同于意識?2.展示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突破,分析新環境下人工智能有沒有可能產生意識,為什么呢?3.展示魯迅先生的話,引發思考為什么“說大話”“描神畫鬼”等都不是憑空創造的?有人說藝術作品表達的創作者的理想和情感,不具有客觀內容,談談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導學生思考產生意識的必要條件。4.人的意識是天生的嗎?產生意識還需要哪些重要因素?學生活動:1.引導學生總結概括人的意識和自然界的關系。2. 觀看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突破的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出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3. 引導學生思考產生意識的必要條件,客觀存在,掌握意識是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總結概括意識的本質。教學評價:1.學生能熟練說出意識和自然界的關系。2.學生能夠對比人工智能和人腦的區別,總結出意識是人腦的機能。3.學生能夠結合魯迅學生的話,描述出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4.能說出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設計思路:1.讓學生能夠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境,生活中人工智能被賦予了更多期待和重任,思考人工智能能否產生意識,訓練學生描述事物的能力。2.讓學生思考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與客觀存在的聯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板書】1.1追求智慧的學問(一)、物質的含義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二)、世界的物質性1、自然界的物質性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3、人的意識結論: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是物質的【課后反思】政治源于生活。因為只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體現生活,反映生活,政治課才有活力,才有魅力,師生才有動力。所以,本課采用了一些生活中能夠遇到看到的案例,上課很有說服力。問題設置要巧妙。從教學實踐來看,一堂課的好與否,與問題的設置有很大的關系,問題設置不好,學生沒話可說,或者不知老師想問什么,更不知該怎樣回答,影響了課堂效果。所以課上的問題應當讓學生想說、敢說、愿說。政治課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注重了從自然、社會、人的意識等這些角度思考問題,引導學生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定科學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本節課的內容較多,知識結構比較清晰,但學生接觸哲學知識較少,一時間可能對這些知識的把握不是很好,因此在課堂探究活動中部分學生表現不是很積極主動,所以在課后一定要檢查同學們對本課知識的理解識記背誦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