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農 業第1課時 農業及其重要性 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設計說明這節課的設置著力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過程中要通過生生交互、師生交互,開展教學活動,旨在完成以下教學目標:從生活實際導入新課,了解農業部門及特點;以人口眾多的國情為依據,分析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以圖為載體,以材料為輔助,分析我國農業分布差異及原因。學習目標1.運用相關資料,知道農業的主要部門及各部門的特點。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舉例描述我國農業生產活動的分布。3.通過學習農業及其重要性,樹立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的觀念。重點難點重點:我國農業生產活動的分布。難點:我國東西部、南北方農業分布的差異及其原因。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比較分析法、讀圖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檢查學生課前調查情況。1.我們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的物品都與農業哪些部門息息相關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農業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 (我國農業實現了由單一以種植業為主的傳統農業向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的現代農業轉變,農業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農業發展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二、學習任務教學 模塊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同學們,早上吃飯了嗎 ” 學生:“吃了!” 教師:“吃的什么 ” 學生:“饅頭、油條、面包、面條、牛奶、雞蛋 ……” 教師:“這些食物與農業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的第二節——農業。” 創設情境,從學生身邊生活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1.農業部門 教師:出示農業部門圖片。引發學生思考農業主要包括哪幾個部門。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90—91頁圖4.6主要農業部門,說說各部門的特點。 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結合圖文資料總結各部門特點;積極發言,各抒己見。 學生:農業主要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部門。在耕地上種植水稻、小麥、大豆、棉花等農作物,這樣的生產部門稱為種植業。種植、養育、保護、采伐林木以及對樹膠、松脂等林產品進行采集和加工,這樣的生產部門稱為林業。靠放牧或飼養牲畜及家禽等而獲得產品,這樣的生產部門稱為畜牧業。在水域中進行天然捕撈,或者人工養殖有價值的水生生物,這樣的生產部門稱為漁業。 過渡:不同的農業部門可以為我們提供不同的食物和不同工業的原材料,在生產生活中隨處可見,你能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嗎 2.農業的重要性 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例,完成教材第92頁活動題第1題。收集相關資料,從生產和生活兩個方面舉例說明農業的重要性。 學生:(示例)畜牧業和種植業帶來的肉蛋奶、糧食、水果等為食品加工工業提供原材料;畜牧業帶來的皮毛和種植業帶來的棉花為皮革工業和紡織工業提供原材料;林業為造紙工業和家具制造業提供原材料。 我們吃的饅頭、水果、蔬菜、肉、蛋、奶等,穿的棉紡織品、毛紡織品、皮鞋等都來源于農業。 總結: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這么多人需要吃飯、穿衣,工業生產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費市場,這一切都離不開農業。 教師:“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 ”由于人多地少、人口增長以及耕地消耗等原因,20世紀曾有國外經濟學家如此向世界發問,并引起西方國家的極大關注。請同學們完成教材第92頁活動題第2題。 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學生:從教材第93頁圖4.8可以看出,在四個國家中我國耕地面積最少,但糧食總產量卻最高。從圖4.9可以看出,我國單位面積水稻產量遠高于印度和世界平均值。所以,中國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地球上約20%的人口。 教師:“中國能否再度創造世界奇跡 ”請同學們閱讀《多姿多彩的現代農業》,感悟我國農業的發展。 小組同學發表見解,其他學生質疑補充,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看問題,認識農業的重要性。 總結:農業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吃、穿、住、用等生活資料,還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原材料和消耗市場,因此,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只有農業實現了現代化,才能說中國實現了現代化。 運用景觀圖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學生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明確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樹立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的觀念。教師: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播出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為什么我們國家有這么多的特色美食呢 下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學習農業的地區分布。 展示《舌尖上的中國》圖片。 3.東西差異 教師:展示“中國主要的畜牧業區和種植業區”分布圖、“中國地形圖”“中國干濕地區分布圖”,并出示問題。 (1)請同學們試著總結分析農業在東西部存在的差異及其原因,完成下表。 地區農業差異界線原因東部西部(2)西部主要以畜牧業為主,能否發展種植業 若能,應分布在哪里 (3)種植業、林業、漁業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學生:(1) 地區農業差異界線原因東部種植業400 mm年等降水量線以東有灌溉水源,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西部畜牧業400 mm年等降水量線以西有天然牧場,降水稀少以學定教,問題驅動。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我國農業在東西、南北地區存在的差異,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以圖為據,引導學生描述我國農業地區分布存在差異的原因,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2)能。西部降水稀少,種植業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 (3)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以種植業為主;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沿海地區是我國海洋漁業基地;南方地區淡水漁業發達。 4.南北差異 過渡: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不僅表現在東部和西部的差異,東部以種植業為主的地區南北差異也很明顯。 教師:閱讀教材第94頁圖4.11“中國東部地區的農作物分布示意”,結合圖中的信息,完成下列表格。 地區耕地類型作物熟制主要農作物原因北方東北華北南方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教師: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各地農業分布差異顯著,全國各地有著許許多多豐富的特色美食。請大家閱讀材料《農業與飲食文化》,了解我國各地的飲食特點與農業分布的關系。 過渡:我國農業地區分布差異顯著,為充分發揮各地區的優勢條件,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大局出發,我國制訂了農產品主要產區的建設規劃,如教材第95頁圖4.12所示。讀圖,完成活動。 合作探究。 (1)對照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農產品主要產區的地形特征。 (2)說出我國西部地區的農產品主要產區的分布狀況。這些地區發展種植業最主要的自然條件是什么 (3)我國東部地區南北方的主要農產品有哪些不同 試舉例說明這樣規劃所依據的自然條件。 第一步:學法指導。 依據所學內容,小組內同學討論,代表發言。 第二步:展示要求。 發言學生大方自信,聲音洪亮,邏輯清晰,語言流暢;其他學生認真傾聽,積極補充質疑。 (1)我國農產品主要產區的地形以平原為主。 (2)我國西部地區的農產品主要產區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帶的平原和沿河平原地區。 這些地區發展種植業最主要的自然條件是地勢平坦、水熱充足。 (3)北方緯度較高,熱量相對較少,主要種植喜涼和喜溫作物,如小麥、玉米、大豆。南方緯度低,氣溫高,降水豐富,水源充足,盛產水稻、甘蔗。 教師對南北方作物進行逐圖總結。 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突破難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三、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四、課堂小結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是全面實現我國現代化的保證。農業發展地區分布差異顯著,畜牧業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種植業、林業和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即使在東部種植業區,由于秦嶺—淮河一線南北氣候的差異,農作物種類和作物熟制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五、布置作業相關練習六、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