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學案【學習目標】結合實例,說明突發環境事件的概念及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結合實例,說明污染物跨國轉移方式及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1.可吸入顆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過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學習難點:可吸入顆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預習新知】突發環境事件影響國家安全概念:突發環境事件是指由 自然或人為 因素導致的、 突然爆發 并造成嚴重影響的重大環境污染。特點:具有發生的 隨機性 和瞬時性、成因與形成的 多樣性 、危害的 廣泛性 和嚴重性。主要影響在短期內嚴重威脅生命財產安全和 基礎設施安全 ,導致重大健康損害及人員傷亡、造成嚴重 經濟損失 。使區域自然環境的各種 服務功能 在短期內受到嚴重損害,甚至導致一定時期內區域環境質量或 宜居性惡化 、經濟發展衰退乃至難以為繼。導致公眾對環境惡化的擔憂和不滿情緒,誘發 環境群體性事件 ,從而威脅正常經濟秩序和 社會穩定 。污染物跨國轉移影響國家安全轉移方式 傳輸途徑 影響跨國傳輸 通過 、 等自然過程傳輸到其他國家。 通常情況下,通過 跨國傳輸的污染物濃度一般在 范圍內,不至于對輸入國造成嚴重的威脅,但 可能在 時間內造成 污染物跨國傳輸,威脅輸入國的環境安全。 以某種 方式輸入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污染物,可能對輸入國家或地區的環境安全造成威脅,進而引發跨境環境污染物輸出國與輸入國之間的矛盾或外交爭端,甚至演變為政治、經濟和軍事沖突,對雙方的國家安全均造成影響。跨國轉移 通過正常 或非法 的手段,將在本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輸送到其他國家。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 有毒有害物質超標或含有尚未被認識的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通過 從一個國家進入其他國家。課堂探究案【知識點一】突發環境事件影響國家安全探究1:認識突發環境事件的特點材料一: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慶祝獲得美國政府2009年度安全獎的當天,該公司租賃的“深水地平線”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在墨西哥灣水域發生爆炸并沉沒,導致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件。在美國政府的壓力下,英國石油公司為墨西哥灣溢油事故付出了數百億美元的代價。材料二:2011年3月,里氏9.0級地震導致福島縣兩座核電站反應堆發生故障,其中第一核電站中一座反應堆震后發生異常導致核蒸汽泄漏,于3月14日地震后發生爆炸。在爆炸后,輻射性物質進入風中,通過風傳播到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俄羅斯等一些地區。附近的海水受到嚴重的輻射污染,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一度緊張起來,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危機。問題:結合上面案例,試從發生的時間演化、成因和形式、危害程度上分析突發環境事件的特點。跨國污染問題的應對1.為避免國家安全受到來自跨國污染的威脅,需要從污染物的 ,事中 ,事后 等環節采取措施。對通過自然過程產生影響的跨過污染源,要加強 ,通過國際合作機制促進 的污染治理。一旦發生跨國污染事件,要及時采取應急響應, , ,做好 、 等善后處理工作。對廢棄物跨過轉移、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類型的跨國污染問題,需要嚴格 ,從源頭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輸入。嚴格打擊 和 夾帶高污染固體廢棄物等行為,必須進口的有污染的廢棄物和產品,應加強 ,發展國內 ; ,通過 促進污染物 的污染治理。2.國家之間應對跨國環境安全問題方式有: 和 。①環境安全沖突是指環境安全問題的責任國與受害國之間出現的緊張關系,甚至出現敵對行為或軍事沖突;②環境安全合作是指各國均嚴格遵守相關國際環境公約和雙邊協定,不以鄰為壑,一旦發生跨境的突發事件,聯合應對。【鞏固訓練】當前,發達國家每年將數百萬噸電子垃圾運往加納首都附近的阿格博羅什地區,該地原本是瀉湖衍生的一塊濕地,居住著 4 萬余人,他們大多由北部窮困地區遷徙而來,以處理電子垃圾為生。部分垃圾最后通過焚燒處理,產生大量有毒的煙塵。下圖示意阿格博羅什地區的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阿格博羅什地區接收大量來自發達國家的電子垃圾,主要是因該地( )A.海陸空交通便利 B.環境承載力高C.垃圾處理能力強 D.環境標準較低【小題2】冬季,在盛行風的作用下,當地焚燒垃圾煙塵的擴散方向主要是( )A.東南 B.西南 C.東北 D.西北2019 年,部分被臨時存放在科倫坡港的“洋垃圾”散發出惡臭。海關抽檢后發現,這批中報進口項為舊床墊的“洋垃圾”沒有經過最基礎的分揀,其中含有大量生活廢塑料、生物廢料等,均為斯里蘭卡法律嚴令禁止進口的物品。斯里蘭卡政府向英國政府提出嚴正交涉,要求退回所有“洋垃圾”。截至 2022 年 3 月,斯里蘭卡海關將最后一批裝有各種固體廢棄物的集裝箱裝船退回英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若“洋垃圾”不被退回,對斯里蘭卡水環境的影響可能是( )A.水體總量減少 B.水生生物增多C.水體污染加劇 D.地下水位下降【小題2】近年來,很多發展中國家禁止或者減少“洋垃圾”的進口,在新形勢下,以洋垃圾為基瑞發展的相關產業應該( )A.擴大產業的規模 B.提高資源利用率C.增加工人的數量 D.加大宣傳的力度“ 洋垃圾 ” 泛指由國外進入中國的高污染固體廢棄物。 20 世紀 80 年代, “ 洋垃圾 ” 開始進入中國成為當時中國工業發展一種難得的 “ 資源捷徑 ” 。 2022 年 10 月 21 日,我國已全面禁止 “ 洋垃圾 ” 入境,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我國當時進口洋垃圾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生產成本 B.緩解能源供應不足C.減少本土資源消耗 D.提高垃圾處理水平【小題2】目前我國禁止洋垃圾進口是因為( )A.難以分類 B.環境污染 C.來源減少 D.利潤下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發生突然、迅猛,瞬間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沒有固定的排放途徑,不易控制,對環境影響較大且對生命與生產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是我國主要的突發性環境污染。 1998—2001 年和 2004—2007 年,我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轉移較快。下圖為近年來我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重心轉移軌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 )A.發生得快,消失得也快B.會在短時間內造成重大危害C.是污染物不斷累積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爆發形成的D.消失得快,因此危害較小【※※※※※※※※題干結束標記※※※※※※※※】【小題2】我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終位于幾何中心的東南方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我國東南部地區人口稠密、工業發達B.我國東南部地區經濟聯系緊密,物流運輸繁忙C.我國東南部地區風速較小,污染物擴散慢D.我國東南部河湖眾多,臺風、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影響較大【小題3】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轉移較快的主要原因是( )A.我國先后實施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導致污染企業向中西部轉移B.這兩段時間東部地區工業發展滯后C.西部地區氣候干旱,植被覆蓋率低D.油氣資源開采重點向西部地區轉移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圖為2014-2019年我國進口固體廢物量及變化情況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關于2014—2019年我國進口固體廢物量及增長率變化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A.先減后增,2017—2018年減少最快B.先增后減,2017—2018年減少最慢C.整體呈減少趨勢,2017—2018年減少最快D.整體呈增加趨勢,2017—2018年減少最慢【小題2】進口固體廢物對我國的危害( )①加劇環境污染②可利用資源減少③加快病菌擴散④原料成本增加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小題3】我國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的最主要目的是( )A.促進就業率上升 B.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C.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D.保護我國生態環境6.2018年1月1日開始,中國禁止進口非工業塑料垃圾,對于仍可進口的垃圾嚴格控制污染物所占比例。中國調整“洋垃圾”進口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①處理“洋垃圾”污染環境,破壞生態②“洋垃圾”攜帶有害物質,影響人類健康③我國資源開采能力提高,工業原料供應充足④國內垃圾數量多,環境壓力大⑤環保意識增強,垃圾處理成本提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 【小題1】箭頭所代表的轉移物最有可能是下列選項中的( )A.石油 B.糧食 C.危險廢棄物 D.飛機配件【小題2】該轉移物的最主要來源是( )A.農業 B.化學工業 C.采掘工業 D.冶金工業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爾市的某化學公司的倉庫發生火災,裝有約1250噸劇毒農藥的鋼罐爆炸,硫、磷、汞等有毒物質流入下水道,排入萊茵河。有毒物質形成一條70千米長的微紅色污染帶并向下游流去。事故造成約160千米范圍內的大量魚類死亡,約480平方千米范圍內的井水受到污染而不能飲用。沿河自來水廠全部關閉,改用汽車向居民定量供水。下圖示意1986年萊茵河跨境污染事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1986年萊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主要受害國包括( )A.德國、法國、比利時 B.荷蘭、德國、法國C.瑞士、法國、盧森堡 D.奧地利、瑞士【小題2】1986年的萊茵河跨境污染事件( )A.既屬于突發環境事件,又屬于污染物跨國傳輸事件B.造成污染物跨國傳輸,但不會威脅輸入國的環境安全C.引發跨國環境安全問題,沖突是唯一的應對方式D.瑞士是責任國,應當負責整個萊茵河的污染處理工作2022年10月14日是第五個國際電子垃圾日。在歐洲,電子廢棄品回收利用率為50%至55%。每年有數以千噸計的電子垃圾從發達國家發往發展中國家,加重了后者的回收壓力。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電子垃圾的行為,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 )A.公平性原則 B.共同性原則 C.持續性原則 D.公正性原則【小題2】發展中國家接受電子垃圾的根本原因是( )A.民眾環境保護意識差 B.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C.國家環境標準門檻低 D.未開發土地面積廣大【小題3】從環保角度,發展中國家應對電子垃圾跨國轉移的有效措施是( )A.治理本國污染 B.減少垃圾進口C.尋求國際支持 D.嚴格環境準入某年,受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業爆炸事故影響,松花江形成長達 80 千米的污染帶,引發流域內重大水污染事件。中國和位于松花江下游的俄羅斯均采取了相應措施,兩國通過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機。下圖為松花江流域示意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小題1】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是( )①威脅沿岸居民身體健康②使松花江改道③引發國際爭端④威脅流域生態環境安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小題2】中國應對這次嚴重的水污染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①關閉下游河段沿岸取水口②監測下游河段,及時發布相關信息③建立污水處理廠,對污水凈化處理④加大上游水庫下泄,提高自凈能力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