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2017)科學三年級上冊《測量氣溫》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測量氣溫》是大象版(2017)科學三年級上冊中的內容。本課旨在讓學生認識氣溫的概念,了解氣溫的測量工具——溫度計,并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的方法和注意事項。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能夠理解氣溫對人們生活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并培養觀察和記錄數據的能力。二、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他們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但科學探究的邏輯思維和系統性還需加強。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并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三、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 認識氣溫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和使用方法。- 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和記錄,培養學生觀察和記錄數據的能力。- 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實踐應用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和熱情。-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四、教學重難點1. 重點: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和測量氣溫的步驟。2. 難點:正確讀取溫度計上的溫度值,并理解氣溫變化對生活的影響。五、教學準備1. 教具:溫度計、記錄表、教學課件等。2. 學具:每組一套溫度計、記錄筆等。六、教學過程板塊一、導入新課1. 激發興趣:通過展示不同季節的氣溫變化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討論氣溫的變化對人們生活和自然界的影響。2. 提問引導:詢問學生是如何知道每天的氣溫的?他們是否想過自己如何測量氣溫?3. 揭示課題: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將學習如何測量氣溫,并介紹測量工具——溫度計。板塊二、新課內容1. 認識溫度計- 展示不同類型的溫度計,讓學生了解其外觀和結構。- 講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重點介紹攝氏溫度計的刻度讀法。- 引導學生觀察溫度計上的刻度,了解溫度的單位和表示方法。2. 學習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 演示如何正確放置和使用溫度計,強調放置位置要選擇在通風、不被陽光直射的地方。- 讓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操作,每組領取一個溫度計,在教師的指導下測量教室內的氣溫。- 引導學生記錄測量結果,并比較不同組的測量數據,討論誤差產生的原因。3. 拓展知識- 介紹一天中氣溫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理解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概念。- 講解影響氣溫變化的因素,如季節、天氣狀況、地理位置等。板塊三、鞏固練習1. 分組活動:讓學生分組到校園內不同地點(如操場、樹蔭下、教學樓旁等)測量氣溫,并記錄數據。2. 數據分析:指導學生將各組數據匯總,繪制氣溫分布圖,分析校園內不同地點的氣溫差異。3. 討論交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享測量過程中的體驗和發現,加深對氣溫測量和氣溫變化規律的理解。板塊四、課堂小結1.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的方法和注意事項。2. 引導學生回顧一天中氣溫的變化規律以及影響氣溫變化的因素。3.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家中繼續觀察并記錄一周內的氣溫變化,繪制氣溫變化曲線圖,培養長期觀察的習慣。七、板書設計測量氣溫氣溫:表示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單位:攝氏度溫度計: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測量步驟:放置、等待、讀取、記錄注意事項:避免觸碰、保持干燥、正確讀數八、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實踐操作和討論交流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了測量氣溫的過程,加深了對氣溫測量和氣溫變化規律的理解。同時,通過拓展知識和鞏固練習,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部分學生在使用溫度計和讀取數據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還需注意引導學生關注誤差產生的原因,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此外,我還應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氣溫變化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