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時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設計說明黃河區別于其他河流,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含沙量大,給中華民族帶來巨大災難。但是作為母親河,黃河也為我們帶來了巨大貢獻。本節課主要從兩方面來認識這條母親河:貢獻和憂患。憂患部分,針對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其存在的“病癥”,然后“對癥下藥”,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學習目標1.運用地圖的相關資料,描述黃河在流經地形區和干濕地區、流量、流速、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方面的水文特征。2.舉例說明黃河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重點難點重點:1.黃河的水能資源及灌溉功能。2.黃河不同河段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解決措施。難點:凌汛現象。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對比分析法、概括歸納法。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河流含沙量主要受哪些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 二、學習任務教學 模塊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與長江一樣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自古至今描寫黃河的詩詞數不勝數。PPT展示與黃河有關的古詩詞及黃河流域景觀圖片。 學生:與教師一起大聲朗讀歌唱黃河的古詩詞。教師: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為什么不能說黃河是第二大河呢 請同學們分析原因,找到答案,并制作黃河名片。 學生:閱讀教材第49、50頁圖文資料,完成黃河名片的制作。 (1)身長: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曲折東流,注入渤海,全長5 464千米,是我國的第二長河,黃河干流像一個巨大的“幾”字。 (2)身體組成:黃河以河口和桃花峪為界,劃分為三個河段;主要支流有汾河、渭河等。 (3)兄弟姐妹:黃河流經9個省區、三級階梯,主要位于溫帶,流經干旱、半干旱和半濕潤區。 (4)特殊技能:由于流經地區降水較少,黃河流量和流域面積較小,冬季有結冰期,含沙量大等。 教師:黃河流程僅次于長江,但是水量較小,所以是第二長河,不是第二大河。 教師:作為母親河,黃河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接下來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評價黃河的功與過。 學生:(1)黃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國家在此建設了多座大型的水電站,促進了流域的經濟發展。 (2)灌溉、塑造了肥沃的平原,如華北平原、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等。 教師:PPT展示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的位置和景觀圖。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位于干旱區,降水稀少,早在兩千年前,寧夏平原的人們就引黃灌溉,發展農業,成為“塞上江南”。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沿岸地區旅游資源豐富。教師:黃河為中華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給中下游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不同河段面臨不同的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閱讀教材第51至53頁圖文材料,給黃河把脈,分析黃河上、中、下游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對癥下藥。 (1)上游:由于氣候干燥,過墾過牧,導致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嚴重。對此,應退耕還林還草,適度放牧。另外,上游寧夏、內蒙古境內還有凌汛現象。 (2)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支流較多、黃土土層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壞嚴重,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大增。對此,應采取植樹造林、建梯田、興修水利工程等方式,保持水土。 (3)下游:黃河攜帶泥沙進入下游華北平原,河道變寬,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成為“地上河”,經常決堤,導致洪災嚴重。對此,應加高加固大堤。下游山東境內還有凌汛現象。 教師:黃河區別于其他河流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含沙量大,因此治黃的關鍵在于治沙。凌汛現象是由于河流有結冰期,且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地區。 列表總結歸納黃河不同河段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解決措施。 教師:如果把黃河看作是一個病人,那么他身體不同部位生的病不一樣:頭部(上游)—脫發(荒漠化),肚子(中游)—腹瀉(水土流失),腳(下游)—腳腫(地上懸河)。 教師:既要謀劃長遠,又要干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讓黃河造福人民。通過幾十年的治理,黃河流域的環境大大改善,舊貌換新顏。三、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四、課堂小結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為我們做出了巨大貢獻。首先,上中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梯級開發建設水電站;塑造了華北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為沿岸地區提供了灌溉之利。但是,黃河自古多憂患,不同河段存在不同的生態環境問題,上游荒漠化,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地上河”。經過幾十年的綜合治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大大改善。五、布置作業相關練習六、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