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 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學案【學習目標】1.歸納概括出神經中樞對軀體運動的分級調控概念圖。2.理解各神經系統在軀體運動中分工負責又相互聯系。3.了解腦科學的研究方法。【學習重難點】【教學重點】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產生及傳導機制;2、突觸傳遞的過程及特點。【教學難點】神經沖動的產生與傳導。【預習新知】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形式:興奮是以 的形式沿著 傳導的,這種 也叫神經沖動。2.神經表面電位差的探究實驗:有人在蛙的坐骨神經上放置兩個電極,連接到一個電表上,其實驗結果如圖1234,據圖分析下列問題:(1)靜息時(圖1),電表沒有測出電位差,說明靜息時神經表面各處電位(2)在如圖2所示位置給予刺激時,電表發生 次偏轉,這說明刺激后會引起a、b間。(3)興奮是以 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這種 也叫神經沖動。3.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過程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特點: 向傳導5.興奮的傳導與電表指針偏轉的分析方法:(1)刺激a點,b點先興奮, 點后興奮,電表指針發生 次方向相反的偏轉(2)刺激c點(be=ce), 點和 點同時興奮,電表指針不發生偏轉(3)刺激d點, 點先興奮, 點后興奮,電表指針發生 次方向相反的偏轉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1.突觸的結構和類型(1)突觸的基礎結構A :是軸突末梢膨大的突觸小體的膜B :突觸前膜和突觸后模之間的空隙,充斥其中的液體是C :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膜或樹突膜突觸的其他結構:D 、E 、F 、G2.興奮經過突觸的傳遞過程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特點是 的,因為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中,只能由 釋放,作用于4.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比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要慢的原因:由于突觸處的興奮傳遞需要 ,因此興奮傳遞的速度要比在神經纖維上慢5.興奮傳遞與電表指針偏轉的分析方法:(1)刺激b點,由于興奮在突觸部位的傳遞速度小于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速度, 點先興奮, 點后興奮,電表指針發生 次方向相反的偏轉(2)刺激c點,興奮不能傳至a點, 點不興奮, 點可興奮,電表發生 次偏轉濫用興奮劑、吸食毒品的危害1.原理:某些化學物質能夠對 產生影響,其作用位點往往是 。2.興奮劑:是指能提高 機能活動的一類藥物,如今是 禁用藥物的統稱。3.毒品:是指鴉片、 、甲基苯丙胺(冰毒)、 、大麻、 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 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4.2008年, 正式施行。該法明確指出,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禁毒工作實行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并舉的方針,參與制毒、販毒或 ,都會受到法律的嚴懲。【易錯提示】1.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方向與膜內的電流方向相同。 (√)2.神經細胞膜內的K+外流是形成動作電位的基礎。(×)3.動作電位形成過程中Na+內流的方式為主動運輸。(×)4.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5.神經遞質與相應受體結合,一定會引起突觸后膜興奮。 (×)6.在突觸后膜上發生了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換。 (×)【鞏固訓練】1.下圖表示神經纖維某一部位受到刺激興奮時膜內外的電位,正確的是( )A.B.C.D.2.下圖為人體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人體內任一反射都需B、C、D三種類型神經細胞參與B.在細胞A處給與一個刺激,電流計的指針能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C.若從a處切斷神經纖維,刺激b處,效應器可以產生反應D.興奮在細胞B、C、D之間傳遞時,都存在化學信號與電信號的轉換3.如圖表示三個通過突觸相連接的神經元,電表的兩個電極均連接在神經纖維膜的外表面。刺激a點,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A.電表①會發生兩次方向不同的偏轉B.a點受刺激時膜內電流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同C.電表②只能發生一次偏轉D.該實驗不能證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4.已知突觸小體釋放的某種遞質與突觸后膜結合,可導致突觸后膜Ca2+內流,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抑制.能正確表示突觸前膜釋放該種遞質時、突觸后膜接受該種遞質后的膜電位狀況以及信息的傳遞方向的圖示是( )A. B.C. D.5.花椒中含羥基甲位山椒醇,人們食用花椒后,該物質可激活皮下三叉神經纖維RA1,進而產生“麻”的感覺。圖是三叉神經局部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麻”感覺的產生依賴于機體內完整的反射弧B.三叉神經膜外Na+借助Na+通道蛋白內流產生神經沖動C.若在M點施加一定強度的刺激,電流表指針會發生一次偏轉D.若將a點接至膜內,M點接受一定強度刺激后電流表指針不偏轉6.下列關于神經元的敘述,正確的是( )A.組成神經系統的細胞就叫神經元B.每個神經元的軸突和樹突外周都包有髓鞘C.主動運輸維持細胞內外離子濃度差,這是神經元產生和傳導興奮的基礎D.反射弧中感覺神經元產生的神經沖動沿軸突傳給感受器7.“驚魂未定”指人或動物受到驚嚇刺激后,興奮在反射弧突觸處發生復雜變化,產生一種持續增強的突觸效應,這將導致人緊張情緒久久不能平復,稱為長時程增強作用(LTP)。產生機制如圖所示:突觸后膜上有NMDA與AMPA兩種谷氨酸(Glu)受體,其中NMDA被Mg2+阻塞;當突觸前膜釋放少量Glu時,AMPA介導Na+內流,使突觸后膜興奮,當突觸前膜釋放較多Glu時,Mg2+被移出,Ca2+與Na+同時進入突觸后神經元;當突觸后神經元內Ca2+濃度較高時,AMPA的數量與活性提高,反之則AMPA數量與活性降低。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谷氨酸是一種神經遞質,可與不同種特異性受體結合B.依據以上機制示意圖,LTP的發生屬于正反饋調節C.不斷重復某種刺激可增加受體AMPA的數量,降低神經興奮的敏感性D.若阻斷NMDA受體作用,再高頻刺激突觸前膜,未誘發LTP,但出現了突觸后膜電現象,該電現象與Na+內流有關8.圖1是測量神經纖維膜內外電位裝置,圖2是測得神經纖維某位點膜電位變化,不正確的( )A.神經纖維的狀態由A轉變為B的過程中,膜對Na+的通透性增大B.若組織液中Na+濃度適當升高,在適宜條件刺激下圖2中C點上移C.圖1中甲測出的電位不止對應圖2中的A點D.圖1中乙能測出靜息電位的大小,相當于圖2中D點電位9.將靈敏電表連接到神經纖維表面如圖1,突觸結構兩端的表面如圖2,每個電表兩電極之間的距離都為L,當在圖1的P點給予足夠強度的刺激時,測得電位變化如圖3。若分別在圖1和圖2的a、b、c、d處給予足夠強度的刺激(a點離左右兩個電極的距離相等),測得的電位變化圖正確的是( )A.a點對應圖5 B.b點對應圖3 C.c點對應圖3 D.d點對應圖410.5-羥色胺是一種與睡眠調控有關的興奮性神經遞質,它還與人的多種情緒狀態有關。若神經元釋放5-羥色胺數量不足,將會引起抑郁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5-羥色胺與突觸后膜的受體結合后,突觸后膜電位發生改變B.5-羥色胺是小分子有機物,以被動運輸的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C.氯西汀可以減緩突觸間隙5-羥色胺的清除速率,故可用于治療抑郁癥D.麥角酸二乙酞胺可以特異性阻斷5-羥色胺與其受體結合,故會加重抑郁癥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2.答案:A解析:由圖可知,B、C、D分別為感覺神經元、中間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膝跳反射只要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的參與,不需中間神經元的參與,A錯。在細胞A處給與一個刺激,興奮傳到電極a、b的時間點有所不同,所以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B正確;a為感覺神經元,b為運動神經元,刺激b處,可通過運動神經元直接傳導效應器,使效應器產生反應,C正確;興奮在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結構傳遞,發生了電信號到化學信號再到電信號的轉變,D正確。3.答案:D解析:A、由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向左傳遞,依次經過①的兩個電極,所以電表①會發生兩次方向不同的偏轉,A正確;B、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時,膜內電流方向與興奮的傳導方向相同,與膜外電流的方向相反,B正確;C、由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向的,興奮不能傳到最右邊的神經元上,所以電表②只能發生一次偏轉,C正確;D、由于電表①能偏轉,電表②只能發生一次偏轉,所以該實驗能證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D錯誤。故選D。4.答案:B解析:突觸前膜釋放該種遞質前,即當興奮傳到突觸小體,刺激突觸小泡釋放某物遞質時,此時由“電信號”轉變為“化學信號”,膜電位狀況為外負內正;突觸后膜接受該種遞質后,導致突觸后膜Cl-內流,導致內負外正狀態加強,即正反饋調節;興奮的傳遞方向為“電信號(外負內正)→化學信號(釋放遞質)→電信號(外正內負加強)”的過程。綜上所述,選B。5.答案:B解析:A、感覺是由大腦皮層產生的,因此人們食用花椒后“麻”的感覺是在大腦皮層產生的,該過程不涉及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等結構,沒有完整的反射弧,A錯誤;B、神經纖維膜外的Na+濃度高于膜內,因此三叉神經膜外Na+借助Na+通道蛋白內流產生神經沖動,形成動作電位,B正確;C、若在M點施加一定強度的刺激,興奮先后到達電流計的兩側,電流表指針會發生兩次偏轉,C錯誤;D、若將a點接至膜內,則M點給予刺激后,a點的電位會從負變成正,再變成負,a與b之間會存在電位差,指針會偏轉,D錯誤。故選B。6.答案:C解析:A、組成神經系統的細胞包括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A錯誤;B、并非每個神經元的軸突和樹突外周都包有髓鞘,如形成神經纖維樹突外周沒有髓鞘包裹,B錯誤;C、神經元產生和傳導興奮的產生與鈉離子內流等有關,而主動運輸維持細胞內外離子濃度差,這是神經元產生和傳導興奮的基礎,C正確;D、反射弧中興奮的傳導是單向的,反射弧中感覺神經元產生的神經沖動沿軸突傳給神經中樞,D錯誤。故選:C.7.答案:C解析:A、題干信息“突觸后膜上有NMDA與AMPA兩種谷氨酸(Glu)受體”,說明谷氨酸可與不同種特異性受體結合,A正確;B、題干信息“突觸前膜釋放較多Glu時,Mg+被移出,Ca2+與Na同時進入突觸后神經元,當突觸后神經元內Ca2+濃度較高時,AMPA的數量與活性提高,加速Na+進入細胞”,說明LTP的發生屬于正反饋調節,B正確;C、不斷重復某種刺激可增加受體AMPA的數量,使得神經細胞更容易產生興奮,即增加神經興奮的敏感性,C錯誤;D、若阻斷NMDA受體作用,再高頻刺激突觸前膜,未誘發LTP,但Na'可以通過AMPA進入突觸后膜內,進而出現了突觸后膜電現象,D正確。故選C。8.答案:D解析:A、神經纖維的狀態由圖乙中A靜息電位轉變為B動作電位的過程中,膜對Na+的通透性增大,Na+內流,A正確;B、圖2中從A到C是動作電位形成的過程,是由Na+內流形成的;若細胞外Na+濃度適當升高,在適宜條件刺激下圖2中C點上移,B正確;C、靜息時膜電位表現為外正內負,所以圖1中A能測出靜息電位的大小,相當于圖2中A點的電位,另外由靜息電位形成動作電位的過程中也存在為外正內負的膜電位時期,因此圖1中甲測出的電位不止對應圖2中的A點,C正確;D、裝置乙測得的電位是外負內正,可表示動作電位,不能表示靜息電位,因此圖1中乙不能測出靜息電位的大小,D錯誤。9.答案:D解析:在a點給予足夠強度的刺激,由于a點離左右兩個電極的距離相等,所以沒有電位變化,A錯誤;在b點給予足夠強度的刺激,電位發生兩次變化,對應圖5,B錯誤;在c點給予足夠強度的刺激,電位發生兩次變化,c點和d點間有突觸間隔,所以圖3中間在橫軸的時間要長一點,C錯誤;在d點給予足夠強度的刺激,由于興奮在突觸間的傳遞是單向的,所以電位只發生一次變化,對應圖4,D正確。10.答案:B解析:B、5-羥色胺是小分子有機物,存在于突觸小泡中,以胞吐的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 B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