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 內環境的穩態學案【學習目標】1.舉例說明機體不同器官、系統協調統一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闡明穩態的調節機制。2.通過思考、討論穩態失調的實例,舉例說明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以及內環境穩態對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3.簡述穩態概念的發展,認同生命系統的不同層次普遍存在穩態。【學習重難點】【教學重點】內環境穩態及其調節機制。【教學難點】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預習新知】內環境的動態變化1.原因(1)外因:外界環境因素的變化。(2)內因:體內細胞代謝活動的進行。2.實驗——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1)實驗原理本實驗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通過向自來水、緩沖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堿溶液引起pH的變化,定性說明在一定范圍內生物體內液體環境與緩沖液相似,從而說明生物體pH相對穩定的機制。(2)方法步驟(3)實驗結論:生物材料類似于緩沖液,加入少量酸或堿不會發生pH的大幅度變動。3.穩態(1)概念: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2)實質:健康人的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①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 a.內環境的穩態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機體各器官、系統的分工合作、協調統一而實現的②美國生理學家坎農 b.內環境的恒定主要依賴于神經系統的調節③現代觀點 c.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提示:①-b ②-a ③-c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1.實例內環境成分或理化性質 意義滲透壓正常 維持組織細胞正常形態與功能體溫和pH相對穩定 酶活性正常,保證酶促反應正常進行血糖、氧氣含量穩定 保證機體正常的能量供應2.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易錯提示】(1)內環境穩態時,內環境各種成分保持不變。×(2)維持內環境的穩態離不開體內細胞的參與。√(3)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通過消化、呼吸、循環和泌尿這四個系統的協調活動來維持的。×(4)血漿、組織液、淋巴液的成分穩定時,機體不一定達到穩態。√(5)內環境達到穩態時,人一定不得病。×(6)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時,代謝紊亂,此時代謝速率一定下降。×【鞏固訓練】1.肌肉受到長時間擠壓而出現局部組織壞死時,不宜立即解除擠壓而使血流通暢,原因是壞死的組織中會釋放大量肌紅素(肌肉細胞內原血色素蛋白)、鉀等物質,導致內臟功能衰竭。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壞死的組織釋放大量肌紅素、鉀會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B.在正常組織中,血漿中蛋白含量和滲透壓都高于組織液C.進入組織液中的鉀有一部分先進入淋巴液,再從鎖骨下靜脈進入血漿D.上述事實說明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2.內環境穩態是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下圖為人體某器官結構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無論肌肉注射還是靜脈注射,藥物首先進入的內環境均是④B.若該器官是肺,則運動狀態下的O2濃度A處高于B處C.某病原體感染導致①所在管道的盲端堵塞,可導致⑥總量增多而引起組織水腫D.若該器官是肝臟,則饑餓時A處的葡萄糖濃度高于B處3.在連續恒速給藥(如靜脈輸注)的過程中血藥濃度會逐漸增高,一段時間后可達穩定而有效的血藥濃度,此時藥物吸收速度與消除速度達到平衡,這時的血藥濃度稱為穩態血藥濃度。結合相關知識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穩態是內環境的各種化學成分維持相對穩定狀態,注射藥物一般不影響穩態B.注射量相同的情況下,靜脈注射比肌肉注射會使藥物更快達到全身各部位C.理想的給藥劑量應使穩態血藥濃度維持在最小中毒濃度與最小有效濃度之間D.當治療效果不滿意或發生不良反應時,可通過測定穩態血藥濃度對給藥劑量加以調整4.下列關于內環境穩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內環境的理化性質相對穩定B.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C.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恒定不變D.內環境穩態受到破壞時,會引起細胞代謝紊亂5.當內環境的穩態遭到破壞時,必將引起( )A.酶促反應的加快 B.滲透壓下降C.細胞代謝紊亂 D.糖尿病6.下列不屬于內環境穩態失調的是( )A.被困礦井下的工人,因饑餓和寒冷出現昏迷B.在沙漠腹地行走的人,因缺水等而出現休克C.劇烈運動時,機體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減少D.感染HIV后,機體輔助性T細胞遭到破壞,細胞因子分泌量減少7.下圖表示人體對刺激的反應,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刺激可能來自內環境理化性質的改變或外界環境的變化B.①②③和①④均表示神經調節C.內環境中血糖和pH調節均主要與⑥⑤途徑有關D.劇烈運動時,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徑共同發揮作用維持內環境穩定8.下列不是由內環境穩態失調引起的疾病的是( )A.長時間走路,腳底出現水皰 B.某男性身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C.頻繁進出空調房患“空調病” D.腹瀉引起體液中水和無機鹽大量丟失9.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對內環境穩態及其調節的分析,錯誤的是( )A.長跑時大量出汗有利于機體體溫的穩定B.某人常吃咸魚,但他內環境的滲透壓仍能保持相對穩定C.人體內環境pH值保持相對穩定是酶正常發揮作用的前提之一D.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的理化性質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10.組織間隙液體過多引起的全身或身體的一部分腫脹的癥狀稱為水腫。有一種水腫叫“旅游性水腫”,長途旅游時,由于長時間行走,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毛細血管壓力增大。下列與“旅游性水腫”原理相似的是( )A.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量小于腎小球濾過量B.某些高血壓患者血管血容量增大導致的水腫C.極度營養不良時出現的水腫D.過敏反應出現的局部水腫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肌紅素、鉀從壞死的組織細胞釋放出來后進入組織液,導致組織液滲透壓升高,血漿中水分進入組織液,進而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A正確;在正常組織中,血漿中蛋白含量高于組織液,但滲透壓和組織液基本相同,B錯誤;組織液中的物質有一部分可進入淋巴液,而淋巴液最終從鎖骨下靜脈流進血漿,C正確;上述事實說明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D正確。2.答案:C解析:肌肉注射與靜脈注射,藥物首先進入的內環境分別是⑥組織液和④血漿,A錯誤;若該器官是肺,血液與肺進行氣體交換,吸收O2排出CO2,因此O2濃度B處高于A處,B錯誤;①為淋巴液,若①淋巴液所在的管道即淋巴管的盲端堵塞,會使生物大分子堆積在組織液中,使組織液滲透壓增大,組織液積聚,從而引起組織水腫,C正確;若該器官是肝臟,饑餓狀態時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B處葡萄糖濃度高于A處,D錯誤。3.答案:A解析: A.人體內環境的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隨著外界環境因素的變化和體內細胞代謝活動的進行不斷發生變化,注射藥物會影響穩態,故A錯誤;B.靜脈注射直接進入血漿,肌肉注射先進入組織液,再進入血漿,因此靜脈注射的藥效更快,故B正確;C.藥物在人體內發揮治療作用時,該藥物的血藥濃度應介于最低有效濃度和最低中毒濃度之間,故C正確;D.注射藥物會影響內環境的穩態,當治療效果不滿意或發生不良反應時,可通過測定穩態血藥濃度對給藥劑量加以調整,故D正確。4.答案:C解析:AC、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及免疫調節下,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是相對穩定的,但并不是恒定不變,A正確,C錯誤;B、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如酶的活性受溫度、pH等因素的影響,B正確;D、內環境穩態是細胞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因此內環境穩態受到破壞時,必將引起細胞代謝紊亂,D正確。故選C。5.答案:C解析:當內環境的穩態遭到破壞時酶促反應的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減慢,滲透壓可能會升高也可能會降低,血糖濃度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下降,不能說一定能引起糖尿病,但細胞代謝肯定是不正常的即紊亂。6.答案:C解析:A、被困礦井下的工人,因饑餓和寒冷導致內環境穩態失調,會出現昏迷的現象,A正確;B、在沙漠腹地行走的人,因缺水等導致內環境穩態失調,進而出現休克現象,B正確;C、劇烈運動時,機體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減少,屬于正常水鹽平衡調節,C錯誤;D、內環境穩態是由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實現的,感染HIV后,機體的T細胞遭到破壞,導致淋巴因子分泌減少,機體免疫力降低,屬于內環境穩態中的免疫失調,D正確。故選C。7.答案:C解析:當機體內環境的理化性質發生改變或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機體可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穩態,A、D正確;①②③、①④表示神經調節,B正確;內環境pH調節主要與內環境中的酸堿緩沖對有關,與內分泌腺聯系不大,C錯誤。8.答案:B解析:A、長時間走路,由于摩擦出現水泡,水泡里面是組織液,內環境穩態失調引起的,A正確。B、抗維生素D佝僂病屬于顯性遺傳病,不是內環境穩態失調引起的,B錯誤。C、“空調病”在低溫環境會使血管急劇收縮,血流不暢,使關節受損受冷導致關節痛;由于室內與室外溫差大,人經常進出會感受到忽冷忽熱,這會造成人體內環境功能紊亂,內環境穩態失調就會引起頭痛,易患感冒,C正確。D、嚴重腹瀉引起體液中水和無機鹽大量丟失,造成內環境紊亂,D正確;故選:B。9.答案:D解析:A、長跑時代謝增強,產熱增多,此時大量出汗增加散熱,有利于機體體溫的穩定,A正確;B、正常人體可以通過自身調節,維持內環境穩態,某正常人常吃咸魚、咸菜,他內環境的滲透壓仍能保持相對穩定,B正確;C、酶活性的發揮需要適宜條件,人體內環境pH值保持相對穩定是酶正常發揮作用的前提之一,C正確;D、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和組成成分保持相對穩定,D錯誤。故選D。10.答案: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