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課本內容,能夠說出傳統文化傳承、轉化、發展、創新的措施。2.通過分析民族精神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具體表現,闡述民族精神的作用、內涵及發展。3.結合生活實例,總結弘揚民族精神的要求。【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要弘揚塞罕壩精神、“兩不怕”精神等。2.科學精神:正確認識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3.公共參與:充分踐行作為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價值追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重難點】重點: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和特點難點: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預習新知】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1.創造性轉化(1)依據: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2)轉化: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3)目的: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2.創新性發展(1)依據: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2)要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3)目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弘揚中華民族精神1.內涵: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核心: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無論什么時候,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3.作用(1)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2)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3)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4.豐富與發展(1)一百多年前,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團結帶領人民創造了一系列偉大成就,鑄就了一系列偉大精神。(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鑄就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3)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鑄就了抗美援朝精神、紅旗渠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4)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鑄就了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團結帶領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鑄就了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北京冬奧精神等。5.要求: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易錯提示】1.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就是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2.中華文化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3.無論什么時候,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物質動力。4.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中華優秀傳統道德觀。5.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6.文化創新要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7.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是我國各項事業不斷發展的物質保障。8.民族精神是一成不變的。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礎。1.辨析: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2.辨析: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3.辨析:無論什么時候,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4.辨析: 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辨析:√。6.辨析:中華傳統文化有優秀與糟粕之分,文化創新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7.辨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8.辨析: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民族精神的具體內涵和表現形式往往有差異,打上鮮明的時代烙印。9.辨析: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引領作用。【鞏固訓練】1.《中國奇譚》由八個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故事組成,以獨特的東方美學風格拓寬表達邊界。創作者們秉承“不模仿別人,也不重復自己”的創作理念做了大量典籍工作,把中國文化與現代社會相結合,把東方浪漫與動畫科技嫁接。浪浪山上的小豬妖讓我們看到了進化的國漫,不變的中國式浪漫。《中國奇譚》能夠實現熱度與口碑雙豐收是基于( )①推動文化體制機制的創新,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意識的交融與碰撞②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呈現出了中華文化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雋永魅力③立足對傳統文學的浪漫幻想,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④用現代觀念和技術手段表達中國美學,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一個個傳統村落,承載著人們的鄉愁、賡續著農耕文明。盡管農機取代了牛馬,電燈取代了油燈,但“勤勞節儉”“耕讀傳家”“天人合一”等價值理念仍然沒有改變。傳統村落保護,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鑄農耕文明之“魂”。這表明( )①農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對獨立性②村容村貌之“形”依賴于農耕文明之“魂”③要在傳統村落的保護中賡續優秀傳統文化④堅守傳統價值理念是保護農耕文明的必要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蒼篦”是春天竹子出生時的青綠,“月白”是月光灑下的一片青白,“竊藍”是立秋之起色、秋天晴空的一點藍……氣韻雅致的中國古色從天地萬物的造化中衍生而來,讓人不禁佩服古人的感知力和想象力。中國古色( )A.精致且精妙,源于社會實踐,是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核心B.詩意而曼妙,其配色表現出無窮境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C.純而不艷,灰而不臟,氣韻雅致,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D.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時代傳承4.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2024年1月1日施行。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涵蓋思想政治、歷史文化、國家象征標志、祖國壯美河山和歷史文化遺產、憲法和法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跡等方面。該法的出臺( )①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②主要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智力支持③有利于培育和增進人民的愛國情感,增強國家觀念④旨在規定和規范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形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下列關于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解釋正確的是( )①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愛國主義②克勤于邦,克儉于家——愛好和平③中國堅決反對恐怖主義——勤勞勇敢④夸父逐日精衛填海——自強不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自古以來中國人就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形成了殺青、悶黃、渥堆、萎凋、做青等核心技藝,發展出六大茶類,形成了一些獨特習俗。為更好地傳播茶文化,“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于2022年申遺并取得成功。材料表明( )①人們在實踐中創造茶文化并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②越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文化就越能夠走向世界③申遺就是根據人的需要而建立中外文化間的聯系④中華茶文化的民族性寓于世界茶文化的共性之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回溯歷史,中華民族家教文化源遠流長。孔子庭訓“不學禮,無以立”,諸葛亮誡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岳母刺字激勵精忠報國,朱子家訓“恒念物力維艱”……生動的家訓故事、深刻的家教箴言,映照著言傳身教的優良傳統,承載著祖輩對后代的寄望,培厚了孩童的精神沃土。傳承優良家教家訓( )①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②能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③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④使人們向上向善,厚植家國情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大漠無垠,陽光灑滿戈壁。經過183天的太空飛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于2022年4月16日10時許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在平凡的歲月中成就非凡,在無名的耕耘中造就有名,中國航天人追星攬月,以艱苦奮斗問鼎蒼穹,在浩宇蒼穹中盡顯強國風采。航天人身上所彰顯的航天精神( )①能激勵人們建功立業,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心骨”,將助力航天事業不斷發展③形成于航天事業偉大實踐中,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展現④能為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3年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在全網火爆出圈。這部短劇,講述了一盞化為人形從大英博物館出逃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逃出大英博物館尋找回家之路的故事。短劇通過擬人化手法的創新,采用當今人們喜歡的“戲劇化+故事化”表現方法傳播中國聲音,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獲得廣泛贊譽。該作品的成功得益于( )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契合時代需求②堅持內容、表現方式的創新,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③擬人化手法講述故事,拓寬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④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全新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革命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激發了人們對建黨先驅的無限懷念。2021年夏天,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趙世炎等先烈的墓前,堆放著“寄”往百年前的信箋。“肉體已逝,脊梁仍在。”“自從知道你的故事,我愛上了歷史。謝謝你,讓我能坐在陽光下讀書。”從這些與革命先烈跨越時空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 )①現代傳媒顯示出豐富民族精神的強大功能②偉大建黨精神早已融入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血脈③即使時代變遷,中華民族精神依然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④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材料體現的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創新發展,并沒有提到文化體制機制的創新,①不符合題意。《中國奇潭》由八個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故事組成,以獨特的東方美學風格拓寬表達邊界,這說明該作品能夠實現熱度與口碑雙豐收的原因在于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呈現出了中華文化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雋永魅力,②正確。應該是立足實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而不是立足對傳統文學的浪漫幻想,③錯誤。《中國奇潭》把中國文化與現代社會相結合,把東方浪漫與動畫科技嫁接,說明該作品能夠實現熱度與口碑雙豐收是基于其運用現代觀念和技術手段表達中國美學,展現出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的生命力,④正確。故選C。2.答案:A解析:①正確,依據題意,盡管農機取代了牛馬,電燈取代了油燈,但“勤勞節儉”“耕讀傳家”“天人合一”等價值理念仍然沒有改變。這說明農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對獨立性;②錯誤,“依賴于”說法錯誤,應該是村容村貌之“形”要充分體現和表達農耕文明之“魂”;③正確,傳統村落保護,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鑄農耕文明之“魂”。這說明要在傳統村落的保護中賡續優秀傳統文化;④錯誤,傳統價值理念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因此,對傳統價值理念要辯證的繼承和發展。故選:A。3.答案:B解析:A錯誤,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B符合題意,中國古色用豐富的色彩觀念表現天地萬物的氣象,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C錯誤,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是中華民族精神;D錯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等。故選:B。4.答案:A解析:①③符合題意,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實施是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實施是公民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的法律保障,有利于培育和增進人民的愛國情感,增強國家觀念;②錯誤,主要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但不能提供智力支持;④錯誤,規定和規范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形式屬于措施,不屬于目的。故選:A。5.答案:B解析:①符合題意,“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強調為了國家,不計個人生死禍福代價,體現了愛國主義:②不合題意,“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強調勤勞的品質,不強調愛好和平:③不合題意,中國堅決反對“恐怖主義”強調愛好和平,不強調勤勞勇敢:④符合題意,“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強調面對困難不屈服,奮斗到底,體現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故選:B。6.答案:A解析:①②正確,材料中指出中國人發展出六大茶類,形成了一些獨特習俗,茶文化的申遺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播,體現了中國人長期形成的茶文化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傳播茶文化有利于促進茶文化走向世界;③錯誤,申遺有利于建立中外文化間的聯系,選項說法過于絕對;④錯誤,共性寓于個性之中,世界茶文化的共性寓于中華茶文化的民族性之中。故選:A。7.答案:D解析:①:材料中傳承優良家教家訓是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涉及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①不符合題意。②:傳承優良家教家訓能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無關,②不符合題意。③④:傳承優良家教家訓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人們向上向善,厚植家國情懷,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8.答案:B解析:①③:在平凡的歲月中成就非凡,在無名的耕耘中造就有名,中國航天人追星攬月,以艱苦奮斗問鼎蒼穹,在浩宇蒼穹中盡顯強國風采。航天人身上所彰顯的航天精神形成于航天事業偉大實踐中,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展現,能激勵人們建功立業,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①③符合題意。②: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心骨,②錯誤。④:航天精神能為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而不是提供智力支持,④錯誤。故選B。9.答案:A解析:①: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短劇通過擬人化手法的創新,采用當今人們喜歡的“戲劇化+故事化”表現方法傳播中國聲音,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獲得廣泛贊譽。該作品的成功得益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契合時代需求,①正確。②:短劇通過擬人化手法的創新,采用當今人們喜歡的“戲劇化+故事化”表現方法傳播中國聲音,體現對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②正確。③④:短劇通過擬人化手法的創新,采用當今人們喜歡的“戲劇化+故事化”表現方法傳播中國聲音,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未拓寬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也未體現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全新文化,③④不選。故本題選A。10.答案:C解析:①:現代傳媒只是傳播文化的手段,并沒有豐富民族精神的功能,①排除。②③:革命題材電視劇激發了人們對建黨先驅的無限懷念,“肉體已逝,脊梁仍在”,表明偉大建黨精神早已融入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血脈;即使時代變遷,中華民族精神依然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②③符合題意。④:人們的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