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3-2024學年浙江省部編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期末自編卷三(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3-2024學年浙江省部編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期末自編卷三(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七下歷史期末自編卷三
一、單項選擇題
1.(20-21七年級下·浙江寧波·期末)隋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繼往開來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
A.楊堅 B.楊廣 C.李世民 D.劉邦
2.(20-21七年級下·浙江·課時練習)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統治的前期在治理國家時都很注意的問題是
A.善于納諫 B.厲行節儉 C.重視人才 D.減輕刑罰
3.(22-23七年級下·浙江·單元測試)漢承秦制,唐襲隋規,都出現了盛世。然而,秦朝與隋朝卻二世而亡,某校四位同學歸納分析了四種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確的是 ( )
A.甲同學:周邊少數民族入侵
B.乙同學:橫征暴斂苛政黷武
C.丙同學:宦官擅權外戚臨朝
D.丁同學:統治集團內訌變亂
4.(20-21八年級下·浙江·課時練習)明成祖為了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將都城遷到( )
A.北京 B.東京 C.南京 D.西安
5.(22-23七年級下·浙江杭州·期中)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他們的開國君主是( )
A.掌握兵權的武將 B.前朝的皇親國戚 C.少數民族的首領 D.科舉出身的文官
6.(22-23七年級下·浙江紹興·期中)1271年元朝建立,國號取自《周易乾篇》中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下列關于元朝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成吉思汗率軍滅金后,建立元朝
B.在元朝軍隊的進攻下,西夏滅亡
C.元朝的建立者采納漢族儒臣的建議,推行中原的各種制度和文化
D.元朝建立后在西藏設置驛站,掌管西藏的軍民各種事務
7.(20-21七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隋唐時期的一系列創新為社會發展注入了活力,下列創新屬于這一時期的是( )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舉制 ③錦衣衛的設置 ④冊封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22-23七年級上·浙江臺州·階段練習)小華是一位書法愛好者,經常臨摹“顏體”,“顏體”的創立者是( )
A.顏真卿 B.閻立本 C.柳公權 D.歐陽詢
9.(20-21八年級下·浙江杭州·期中)明清時期,我國商業發達,商人資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幫外,還有( )
A.山西 B.浙江 C.江西 D.山東
10.(22-23七年級下·浙江·期末)明代有詩云:“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該詩的作者應為( )
A.鄭和 B.戚繼光 C.鄭成功 D.文天祥
11.(22-23七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一河貫南北,文脈流古今。嘉興地區歷史上曾因隋朝大運河某河段獲“灌溉舟楫之利”。該河段是( )
A.永濟渠 B.通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
12.(2021九年級·浙江·專題練習)“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譽為“一面鏡子”的著名諫臣是( )
A.房玄齡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13.(22-23七年級下·浙江·單元測試)鐵木真于公元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公元1206年還可以表述為( )
A.11世紀初 B.12世紀初 C.13世紀初 D.14世紀初
14.(22-23七年級下·浙江·單元測試)據史書記載,五代十國的開國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經擔任節度使。如后梁君主朱溫是唐朝宣武節度使,后晉君主石敬塘是后唐河東節度使,吳越開國國君錢謬是唐朝鎮海節度使,閩國開國國君王審知是唐朝威武節度使。據此可知,五代十國時期( )
A.只有當過節度使,才能當皇帝 B.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快速發展
C.唐朝的節度使都建立了政權 D.是唐末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15.(21-22七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作為宋朝中央最高軍事機構的樞密院,長期由文官掌握,這種現象被稱作“文臣主樞密”。宋朝實施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官員素質 B.發展文教事業 C.緩和階級矛盾 D.加強中央集權
16.(2023·浙江金華·二模)陸羽為避安史之亂隱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專業著作《茶經》。在完成《茶經》期間,他可能看到( )
①市民在茶會中觀賞《牡丹亭》 ②工匠在作坊翻閱《天工開物》
③文人在長安談論《大唐西域記》 ④農民在田埂間使用筒車灌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1-22七年級下·浙江溫州·期中)下圖是唐朝重大歷史事件時間軸,圖中的①②③代表相關的歷史事件,按事件發生的 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
A.①唐朝滅亡②安史之亂③玄奘西行 B.①玄奘西行②唐朝滅亡③安史之亂
C.①安史之亂②玄奘西行③唐朝滅亡 D.①玄奘西行②安史之亂③唐朝滅亡
18.(22-23七年級下·浙江·期末)黑火藥最早的記載見于唐代的煉丹著作,到北宋時,政府開始組織有關火藥與火器的大規模生產,但官方作坊要求工匠嚴禁外傳制作方法,特別是流向遼國。據此可知( )
A.唐朝時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 B.北宋時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
C.宋遼之間的關系促進科技發展 D.火藥西傳推動了歐洲的變革
19.(21-22七年級下·浙江杭州·期中)下圖是我國古代某一時期行政區劃的局部圖,根據圖中信息判斷該歷史地圖最有可能是( )
A.周朝 B.秦朝 C.宋朝 D.元朝
20.(22-23七年級上·浙江臺州·階段練習)隋文帝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繁榮,人口大幅增長,史書記載政府倉庫的積蓄可供開銷五六十年。與這種局面的形成無關的是( )
A.改革制度 B.發展生產 C.開鑿運河 D.注重整治
21.(21-22七年級下·浙江臺州·期中)下列有關我國明清時期社會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
②紡織業中出現了機戶與機工
③湖北漢口鎮出現“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景象
④18世紀,中國的經濟實力居世界首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2.(2021·浙江·一模)衢州孔氏南宗家廟為宋代古代建筑,其中體現出孔子崇高地位的是
A.大成門 B.大成殿 C.兩廡 D.思魯閣
23.(21-22七年級下·浙江杭州·期末)下圖是7—8世紀兩位歷史人物的活動路線圖。圖中史實反映的主題是( )
A.文明交流互鑒 B.海外貿易繁榮
C.民族關系和睦 D.邊疆管理加強
24.(21-22七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憶昔》 一詩中的詩句反映了唐朝的( )
A.對外開放 B.經濟繁榮 C.政治清明 D.文化昌盛
25.(21-22七年級下·浙江麗水·期末)某歷史合作學習小組選用下列四幅圖及相關知識制作網頁,共同反映的主題的是( )
A.古代商業的發展歷程 B.古代農業的發展
C.古代對外交往的歷程 D.古代手工業的發展
二、非選擇題
26.(20-21七年級下·浙江寧波·期末)行為判析題(先判斷對錯再說明理由)
(1)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判斷: 理由:
(2)鑒真六次東渡日本,最終成功。
判斷: 理由:
(3)小華嘲笑同學青春期長痘痘。
判斷: 理由:
(4)小李騎車不闖紅燈。
判斷: 理由:
(5)小張放學后著急回家做作業,不做值日就走了。
判斷: 理由:
27.(20-21八年級下·浙江·課時練習)明清時期我國歷史最顯著的特征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明朝和清朝前期為抗擊外國侵略、維護國家統一進行了哪些斗爭?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
(2)為了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清朝前期的統治者對新疆地區采取了哪些措施?
28.(22-23七年級下·浙江寧波·期末)船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交通工具。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船可能承載著一個故事,一段歷史,甚至一個民族的興衰榮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一隋煬帝乘龍舟航行于大運河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材料二
圖二南宋沉船“南海I號”遺址(正射圖) “南海I號”殘長22.95米、寬9.85米,船內艙室最深2.7米,設14道艙壁分隔成15艙。按照正常成年人步速,繞船體一周也需5分鐘左右……出水文物總數超過18萬件,包括各類金屬器,竹木漆器,玻璃器以及人類骨骼、礦石標本、動植物遺存等,其中尤以鐵器、瓷器為大宗——摘編自光明日報《一船盡觀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繁盛》
材料三
圖三鄭和船隊 鄭和寶船到達祖法兒國,當明朝官員賞賜完畢后,祖法兒國人盡出乳香、血竭、蘆薈、沒藥、安息香、蘇合油、木別子諸物與華人交易。——譯編自《瀛涯勝覽》
材料四
圖四鄭成功船隊 鄭成功在致荷蘭總督的招降信中說:“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即來索,則當歸我……” ——連橫《臺灣通史》
(1)你同意詩人皮日休關于“水殿龍舟事”的說法嗎 為什么
(2)根據材料二,你能找到哪些有關宋代經濟發展的歷史信息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別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 根據材料三,概括該事件的作用。
(4)你對以上哪艘“船”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感觸最深 結合史實說明理由。
29.(2022九年級下·浙江·專題練習)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古籍記載歷史】
《史記》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的記載。
(1)《史記》記載的這些舉措出現在哪--朝代?對國家的發展具有什么重要意義?
【文物見證歷史】
(2)上述文物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如何促進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交融?
30.(22-23七年級下·浙江寧波·期中)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與共,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共同推動了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請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薊以北,拓跋(黨項族)自得靈夏以西,其間所生英豪,皆為其用。得中國土地,役中國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刊,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所為,皆與中國等。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
材料三:“大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奉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第歲以絹二十匹,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續資治通鑒長編》
(1)材料一中“朕”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試舉兩例唐朝和少數民族之間友好交往的史實。
(2)材料二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別建立了什么政權?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國歷史上的哪一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事件對當時產生了什么影響?
(4)根據以上材料,談談今天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民族關系?
參考答案:
1.A
【詳解】由所學知識可知,581 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A項正確;楊廣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他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激化了社會矛盾,導致隋朝滅亡,排除B項;李世民是唐朝皇帝,劉邦是西漢王朝的建立者,均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D項。故選A項。
2.C
【詳解】唐太宗廣納賢才,知人善任,武則天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唐玄宗重用賢能,因此三位共同注意的問題是重視人才,C符合題意;善于納諫、厲行節儉和減輕刑法的是唐太宗,排除ABD。故選C。
3.B
【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秦的暴政引發秦末農民起義,最終導致秦朝的滅亡,隋煬帝后期的暴虐無道,導致隋末農民起義,最后隋朝滅亡。故選B。
4.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02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為了加強對北方的統治,改北平為北京。A正確;東京是北宋都城。B錯誤;南京是明太祖時期明朝的都城。C錯誤;西安是中國西漢、隋唐時期的都城。D錯誤。綜上故選A。
5.A
【詳解】根據“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唐末藩鎮的首腦都是軍事將領,所以五代十國的開過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A項正確;五代十國的開國將領多是掌握兵權的武將,BCD項與這一史實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
6.C
【詳解】忽必烈采納漢族儒臣的建議,推行中原地區的各種制度與文化,取得了漢族地主階級對元朝的認可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權的封建化與民族交融,C項正確;元朝是1271年由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所建,排除A項;西夏滅亡于1227年,此時元朝尚未建立,排除B項;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轄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排除D項。故選C項。
7.A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隋朝時開創了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唐朝時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①②符合題意,A項正確;錦衣衛是明朝時期設置的,清朝順治時期,開始冊封西藏地區的宗教領袖,③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CD三項。故選A項。
8.A
【詳解】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渾,被后世尊稱為“顏體”,A項正確;閻立本是唐代畫家,排除B項;柳公權和歐陽詢是唐代書法家,分別創立“柳體”和“歐體”,排除CD項。故選A項。
9.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的商品經濟,也相當活躍。許多富人攜帶重金,積極從事商貿活動,出現了有名的商幫,如山西的晉商、安徽的徽商。A項正確;BCD與事實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
10.B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明代,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消滅了倭寇,維護了人民利益和安全,他寫詩明志說“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候”,B項正確;鄭和是航海家,鄭成功打擊荷蘭侵略者,文天祥抗元,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
11.D
【詳解】隋煬帝時期,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開鑿了大運河,自北往南共有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江南河北起江蘇鎮江、揚州,繞太湖東岸達江蘇蘇州,南至浙江杭州,嘉興地區河段在江南河,D項正確;從洛陽到涿郡為永濟渠,排除A項;通濟渠自河南省鄭州市滎陽的板渚出黃河,至江蘇盱眙入淮河,排除B項;邗溝南起揚州以南的長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排除C項。故選D項。
12.D
【詳解】唐太宗時期,注重納諫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當時比較著名的納諫大臣是魏征,他前后向太唐宗進諫二百多次。魏征去世,唐太宗十分痛心,說自己失去了一面鏡子,可見題干材料中被唐太宗譽為“一面鏡子”的著名進諫的名臣是魏征,D符合題意;房玄齡、杜如晦是宰相,AB排除;姚崇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C排除。故選D。
13.C
【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公元元年到公元99年是公元1世紀,以此類推可知,1206年是公元13世紀初,C項正確;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建立政權的時間是13世紀初,排除A項、B項;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建立政權的時間是13世紀初,不是14世紀,排除D項。故選C項。
14.D
【詳解】由材料“五代十國的開國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經擔任節度使。如后梁君主朱溫是唐朝宣武節度使,后晉君主石敬塘是后唐河東節度使,吳越開國國君錢謬是唐朝鎮海節度使,閩國開國國君王審知是唐朝威武節度使”及所學知識可知,五代十國的開國君主大多是掌握兵權的武將,所以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D項正確;只有當過節度使,才能當皇帝表述太絕對,排除A項;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當時的南方地區,由于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展,排除B項;唐朝的節度使都建立了政權,表述太過絕對,排除C項。故選D項。
15.D
【詳解】防止武將對中央集權造成威脅。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軍政大權。D項正確;重文輕武是北宋的治國國策略,這一目的不是提高官員素質、發展文教事業以及緩和階級矛盾,排除A、B和C項。故選D項。
16.D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陸羽是唐代茶學家、茶文化奠基人。唐朝時期,高僧玄奘西行印度求取佛經,歸國后他的弟子根據他的口述,寫成《大唐西域記》,③正確;唐朝時期農業生產技術發展,發明了灌溉工具——筒車,④正確。③④正確,D項正確;《牡丹亭》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劇本。《天工開物》是明朝時期的科學著作。明朝晚于唐朝,因此陸羽看不到這兩本書,①②錯誤,排除ABC項。故選D項。
【點睛】
17.D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玄奘西行的時間是627-645年;安史之亂的時間是755-763年;唐朝滅亡的時間是907年;由此可知,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的事件與事件不對應,排除。故選D項。
18.A
【詳解】據材料“黑火藥最早的記載見于唐代的煉丹著作”可知,唐代煉丹著作中記載了黑火藥的內容,說明唐朝時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A項正確;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宋元時期火藥廣泛運用于軍事戰爭,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宋遼之間的關系與科技發展的內容,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火藥西傳對歐洲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
【點睛】
19.D
【詳解】根據題干地圖中顯示的都城大都、中書省、陜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元朝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有嶺北、陜西、河南、遼陽等10個行省;在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元朝的這一行政區劃與管理制度,被稱為“行省制度”。因此題干中的歷史地圖最有可能是元朝,D項正確;西周時期分封制度,排除A項;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排除B項;宋代尚未實行行省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
20.C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開鑿運河是隋煬帝,不是隋文帝,C項說法錯誤,但符合題意;隋文帝在位時,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國家出現統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經濟繁榮,人口大幅增長,他的統治被稱為“開皇之治”,ABD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C項。
21.C
【詳解】明清時期,實行攤丁入畝的政策,促進人口大增。因此,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江南紡織業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紡織業中出現了機戶與機工;18世紀,中國的經濟實力居世界首位。①②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當時的吳江縣的盛澤鎮,出現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和D項。故選C項。
22.B
【詳解】“大成”是對孔子的最高評價,大成殿是文廟內的最高建筑,寓意孔子地位至高無上,故B符合題意;大成門是文廟的第二道大門,兩廡是祭祀歷代先賢和先儒的地方,思魯閣是孔氏家廟陳列室,均非文廟的主要建筑,排除ACD。故選B。
23.A
【詳解】讀圖可知,圖片反映了貞觀初年玄奘西行印度求取佛經和唐玄宗統治時期,鑒真東渡日本宣揚佛法。二者綜合反映了唐朝時期中外文化的交流與互鑒。A項正確;玄奘與鑒真都是高僧,出行不是為了貿易獲利。排除B項;圖片反映的是對外交流而不是民族關系與邊疆管理。排除CD項。故選A項。
24.B
【詳解】根據材料“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可知,材料體現的是農業連年獲得豐收,糧食裝滿了公家和私人的倉庫,人民生活十分富裕,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唐朝的對外政策,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唐朝政治清明,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唐朝文化昌盛,排除D項。故選B項。
25.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長安城簡圖中的東市和西市為繁榮的商業區;北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有利于商業的發展;明朝《南都繁會圖》呈現了南京的繁榮景象;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開放廣州一處,也可以反映古代商業發展。據此可知,四幅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古代商業的發展歷程,A項正確;四幅圖片沒有體現古代農業的發展。排除B項;四幅圖片沒有體現古代對外交往的歷程。排除C項;四幅圖片沒有涉及古代手工業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A項。
26. 錯誤 理由:忽必烈建立元朝 正確 理由:從文化傳播、精神品質角度分析均可 錯誤 理由:不嘲弄同學的生理變化,應該尊重同學 正確 理由:遵守法律法規角度 錯誤 理由: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
【分析】考點考查:元朝的建立、鑒真六次東渡日本、正確對待青春期、遵守規則、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的相關知識。
能力考查:材料分析能力、知識運用與遷移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核心素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詳解】(1)第一步:讀題,提煉辯題。
觀點:“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判斷觀點錯誤。
論據:忽必烈建立元朝。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2)第一步:讀題,提煉辯題。
觀點:“鑒真六次東渡日本,最終成功”。
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判斷觀點正確。
論據:鑒真六次東渡日本,從文化傳播角度,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3)第一步:讀題,提煉辯題。
觀點:“小華嘲笑同學青春期長痘痘”。
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判斷觀點錯誤。
論據:面對青春期的生理變化,我們要不嘲弄同學的生理變化,應該尊重同學。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4)第一步:讀題,提煉辯題。
觀點:“小李騎車不闖紅燈”。
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判斷觀點正確。
論據:我們要遵守法律法規,自覺遵守法律法規。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5)第一步:讀題,提煉辯題。
觀點:“小張放學后著急回家做作業,不做值日就走了”。
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判斷觀點錯誤。
論據: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27.(1)①戚繼光抗倭,平息東南沿海倭患,保衛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②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懷抱。③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趕走沙俄侵略者,保衛了祖國的邊疆。(答出兩點即可)
(2)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管理整個新疆地區事務。
【詳解】(1)第一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中期戚繼光抗擊倭寇,平息東南沿海倭患。第二問:清朝初期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第三問:清朝,康熙組織雅克薩之戰擊退沙俄的侵略,保衛祖國東北邊疆。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康熙平定了準噶爾叛亂。乾隆年間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并在此設立伊犁將軍,管理新疆事務。
28.(1)同意。因為開鑿大運河有利南北交流,如果統治者能夠愛惜民力,及時休養生息,隋朝不至于短命。或不同意。隋煬帝除了南巡江南勞民傷財,他還三次征遼東,迫使大量農民服兵役,當民夫,窮兵黷武,驕奢淫逸,不體恤民力,因此是無法與大禹相提并論。
(2)原因:宋代造船業發達;宋代手工業發達;制瓷業發達;宋代對外貿易繁榮;海外貿易規模大等等。
(3)歷史事件:鄭和下西洋、鄭成功收復臺灣;作用:有利于宣揚明朝國威。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
(4)圖一【亡國之船】隋煬帝驕奢淫逸,好大喜功,建造豪華宮殿般的龍舟臨幸江南,最終加速了國家滅亡,自身也在青史留下罵名。這說明統治者也要愛惜民力,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政權才能穩固。圖二【繁盛之船】“南海I號”殘骸規模宏大,船上遺留的商品數目龐大,種類繁多,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南宋經濟發展的畫卷,對今天研究南宋經濟史或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具有極高價值。
【詳解】(1)回答此題時可以從“同意”、“不同意”、“部分同意”等角度進行回答,寫明理由,清晰合理即可。如表態同意。理由就要突出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歷史功績。根據所學可知,開鑿大運河長遠的說有利南北交流的,如果統治者能夠愛惜民力,及時休養生息,隋朝不至于短命。如表態不同意。理由就要突出隋煬帝的暴政,根據所學可知,隋煬帝除了南巡江南勞民傷財,他還三次征遼東,迫使大量農民服兵役,當民夫,窮兵黷武,驕奢淫逸,不體恤民力,因此是無法與大禹相提并論。
(2)歷史信息:根據材料二“南海Ⅰ號”殘長22.95米、寬9.85米,船內艙室最深2.7米,設14道艙壁分隔成15艙。按照正常成年人步速,繞船體一周也需5分鐘左右”可得出宋代造船業發達;根據材料二“各類金屬器,竹木漆器,玻璃器以及人類骨骼、礦石標本、動植物遺存等”可得出宋代手工業發達;宋代對外貿易繁榮;根據材料二“其中尤以鐵器、瓷器為大宗”可得出制瓷業發達;海外貿易活動規模大等等。
(3)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三“鄭和船隊”可得出事件是鄭和下西洋;根據材料四“鄭成功致某總督的招降信:‘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即來索,則當歸我……’”可得出事件是鄭成功收復臺灣。作用:根據所學可知,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因此作用有有利于宣揚明朝國威。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經濟往來等。
(4)解答本題時可以從“隋煬帝”、“宋代貿易”、“鄭和下西洋”、“鄭成功收復臺灣”等事件中選取一個作答,并用史實論述,論述合理,史論結合即可。如圖一 隋煬帝驕奢淫逸,好大喜功,建造豪華宮殿般的龍舟臨幸江南,最終加速了國家滅亡,自身也在青史留下罵名。這說明統治者也要愛惜民力,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政權才能穩固。圖二 “南海I號”殘骸規模宏大,船上遺留的商品數目龐大,種類繁多,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南宋經濟發展的畫卷,對今天研究南宋經濟史或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具有極高價值。
29.(1)秦朝。有利于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利于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統一的文字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
(2)①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實行唐著聯姻,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②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或國家歸屬感、民族認同感等)。
【詳解】(1)根據材料“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的秦朝為了鞏固統一,采取的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輛形制、統一文字的措施。根據所學知識,秦朝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輛形制、統一文字的措施有利于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利于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統一的文字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
(2)根據“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的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實行唐著聯姻,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據“土爾扈特銀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的歷史事件是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30.(1)開明的民族政策 ;兩例:文成公主入藏、“和同為一家”、北方和西北各族首領尊奉唐太宗為“天可汗”等。
(2)“契丹”:遼;“拓跋”:西夏。
(3)澶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著和平局面。
(4)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共同繁榮,各民族之間要友好相處,相互尊重等。
【詳解】(1)民族政策:由材料“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任用少數民族貴族進行本民族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史實:在唐太宗開明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北方和西北各部首領紛紛來長安朝見唐朝皇帝,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641年,唐太宗在位時,文成公主入藏和親,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2)政權: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稱皇帝,建立契丹政權,定都上京,后來改國號為遼。北魏是由鮮卑族建立的政權。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歷史上稱為西夏。
(3)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真宗時,遼軍大舉攻宋,一直打到黃河岸邊的澶州城下,威脅都城開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準力勸皇帝親征,宋真宗勉強來到澶州城,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之后,遼與宋議和,遼軍撤回,宋朝給遼歲幣。澶州舊稱澶淵,所以這次宋遼盟約稱“澶淵之盟”。影響:“澶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著和平局面。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共同繁榮,各民族之間要友好相處,相互尊重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普湖县| 玛曲县| 清流县| 稷山县| 玉环县| 贵定县| 正定县| 泰兴市| 东安县| 阜康市| 蓬安县| 台北县| 天水市| 朔州市| 磐石市| 喀喇| 巴楚县| 蓬溪县| 进贤县| 监利县| 天祝| 安岳县| 肥东县| 义乌市| 睢宁县| 互助| 苗栗县| 科技| 财经| 漳浦县| 舒兰市| 乌鲁木齐市| 巴塘县| 澄迈县| 永川市| 天门市| 乌海市| 博白县| 邮箱| 七台河市| 北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