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G大調弦樂小夜曲 教案課型:音樂欣賞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了解莫扎特及欣賞莫扎特的音樂作品,使學生愿意主動親近、聆聽、感受古典音樂。2、 能夠模唱第一第二主題,并能準確識別四個音樂主題過程與方法:能夠用模唱、指揮、律動等多種形式參與音樂、體驗音樂。情感價值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音樂感受、發現并了解古典樂曲的美,并嘗試主動接觸古典音樂。教學重點:采用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學會欣賞,并能主動探索音樂要素與音樂情緒間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讓學生愿意主動親近、聆聽、感受古典音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方法: 探究合作、引導討論、分析實踐 教學過程:組織教學,師生問好導入新課1、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想跟大家做一個小小的猜謎游戲,請大家根據老師的提示猜一個人物(1)他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作曲家之一(2).他是奧地利人(3)他與海頓、貝多芬并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杰”(4)他被人們稱為“音樂神童”他是誰呢?同學們真棒,沒錯他就是莫扎特。簡介莫扎特生平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791年),奧地利作曲家,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莫扎特4歲開始學習作曲。六歲就創作第一部作品,被譽為“音樂神童”。7歲時他隨父親在歐洲各國進行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莫扎特短短一生共創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劇、41部交響樂、42部協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鳴曲、室內樂、宗教音樂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的大埔人作品對后世都有深遠的影響,這節課咱們就來欣賞一首莫扎特流行最廣,最被人們喜愛的音樂作品《G大調弦樂小夜曲》的第一樂章。新課教學師:請問同學們弦樂器有哪些?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和低音提琴什么是小夜曲?小夜曲是中世紀一種抒情風格的聲樂體裁形式,后來也用于器樂音 樂創作。 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演唱時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撥弦樂器伴奏,歌聲纏綿婉轉,悠揚悅耳。后來器樂獨奏的小夜曲也和聲樂小夜曲同樣流行。分段賞析《G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音樂主題1讓學生聆聽并思考:它的旋律和節奏有什么特點?學生交流,教師總結:旋律激昂有力,節奏具有進行趨勢的特點。哼唱旋律讓學生用“dang”音模唱旋律,感受音樂分兩組,問答式模唱音樂主題2和1主題相比,這一句的情緒有了怎樣的變化?(力度減弱,開始的節奏很舒展,中間的活潑,結尾部節奏富有彈性)用“la”音模唱音樂主題3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著音樂做動作4、音樂主題4(1)這段旋律的特點是什么?歡快、活潑認識顫音符號,引導學生用一個動作將它表現出來(拍手、跺腳等)。(五)辨析音樂主題(六)完整欣賞樂曲視頻,讓學生找出各個音樂主題,并用相應手勢示意。四、音樂拓展對比欣賞SHE《不想長大》和莫扎特《第四十號交響曲》片段,問:這兩者有何關聯?五、課堂小結1、通過今天的欣賞我們可以感覺到,古典樂曲并不像人們想的那么神秘艱深難懂,它其實也可以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無與倫比的美的享受。2、課后作業收集莫扎特的其它音樂作品,下節課交流。教學反思:感受和鑒賞是音樂新課程的一個重要學習領域,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想方設法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現音樂,并且達到了較理想的教學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