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課本內容,能夠說出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核心和靈魂。2.通過學習文化的民族性,認同本民族文化,堅定文化自信。3.通過觀看小視頻,能夠闡述文化多樣性的地位、意義和要求。【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尊重文化多樣性。2.科學精神:闡釋文化多樣性形成的原因。3.公共參與: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共同推動世界文化發展,促進世界文化繁榮。【學習重難點】重點: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核心和靈魂;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因、意義和要求。難點:正確看待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預習新知】文化具有民族性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_________。2.形成: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_________的結晶,同時也都或多或少借鑒融合了_________的文化。3.作用: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_________、維持__________、激發民族創造力和_______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__________。4.核心和靈魂:_______。5.表現:民族文化體現在民族的生活方式、_________、思維方式,以及__________、民族服飾等方面。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獨特標志2.人民智慧 其他民族3.社會生活 社會穩定 凝聚力 精神根基4.價值觀5.生產方式 民族節日文化具有多樣性1.地位: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_________。2.形成條件: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國和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等_________不同,形成了_________的民族文化。3.意義:文化多樣性是發展___________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_________繁榮的必然要求。4.要求:我們要在堅持___________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_____本民族文化,又要_____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_________,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二、文化具有多樣性1.豐富程度2.社會條件 各具特色3.本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4.各民族平等 認同 尊重 求同存異【易錯提示】1.世界文化與各民族文化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經濟全球化必然導致文化一體化。( )3.尊重文化多樣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4.“美人之美”告訴我們尊重文化多樣性,要認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5.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產與發展的精神支柱。( )6.世界文化全球化趨勢的出現,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1.答案:×解析:世界文化與各民族文化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2.答案:×解析:經濟全球化推動了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但由于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文化一體化的觀點抹殺了文化的多樣性。3.答案:×解析: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4.答案:×解析:對其他民族的文化時尊重,認同的是本民族的文化。5.答案:×解析: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產與發展的精神根基。6.答案:×解析:世界文化是由世界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的,沒有民族文化就無所謂世界世界文化全球化趨勢的岀現,不會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鞏固訓練】1.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的最新考古成果公布于世,數件造型奇特的文物豐富了三星堆遺址的銅器類別,呈現出更加豐富的種類和文化內涵,見證了中華大地各區域文明早期交流互融,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增加了新的實物證據。三星堆遺址的最新考古成果( )①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民族性②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③表明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④表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這首反映中國古老而美麗傳說的樂曲在音樂中貫穿了自己民族的風格,并汲取了西方音樂的特點,成為文化融合實現文化創新的藝術典范。這充分說明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時要( )①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②對傳統文化批判繼承③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積極學習、交流和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④尊重外來文化,要反對封閉主義,全盤吸收外來文化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3.北起中國昆明,南至老撾萬象,全長超過1000公里的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中老鐵路沿線車站“一站一景”。下列圖片是中國境內的西雙版納站和老撾境內的瑯勃拉邦站。不同的建筑風格體現了( )中國西雙版納站以“雀舞彩云,靈動版納”為設計理念,如展翅的孔雀翩翩起舞,彰顯熱情好客的民族風情 老撾瑯勃拉邦站按照“人間凈土,上寮古都”的設計主題,融入了佛教建筑造型、老撾山脈造型等元素。①不同國家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②不同國家的文化在交流、借鑒中融合發展③不同的設計理念決定了沿線不同車站建筑④各地在文化、地理等方面具有各自特殊性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4.以下分別是第29屆、30屆、31屆、32屆的奧運會會微。不同的奧運會承辦國設計出不同的會徽,這說明( )①文化具有多樣性,各民族文化各不相同②文化多樣性是實現文化繁榮的要求③文化具有民族性,民族文化不可能交融④各個國家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唐代金銀器中最有名的鴛鴦蓮瓣紋金碗通體采用捶揲技術制作成型,代表了唐代工藝的最高水平。捶揲技術最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臘、羅馬。隨著絲綢之路上東西方交往的密切,捶揲技術傳入中國并在唐代廣泛應用在金銀器皿上,極大地豐富了中國金銀器的器型類別和裝飾風格,為唐宋金銀器的商業化生產打下了基礎。這說明( )①中華優秀傳統工藝技術植根于優秀外來文化之中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繁榮發展中華文化的必然要求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堅守中華民族文化的鮮明特色④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和進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首個“國際茶日”,我國農業農村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內外相關機構,圍繞“茶和世界·共品共享”這一主題,開展“全球相約,共飲一杯茶”線上活動,讓人們從一“葉”間感受各國不同韻味的茶文化。這表明( )①“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是當代中華文化之魂②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③互聯網是人們超越時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④各國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其靈魂是A.世界觀 B.人生觀 C.價值觀 D.歷史觀8.2021年4月14日,北京公布6個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項目,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市首次成批量推送文物保護的活化方案。此次文物活化利用吸收了社會力量參與,體現了文物保護工作思路從“閉門保文物”向“開門用文物”的重大改變,讓文物建筑成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加分項”。文物建筑活化利用( )①意在通過歷史文物建筑講好北京故事、中國故事②說明文物建筑的價值取決于文物建筑利用的廣度和深度③表明只要引入社會力量,文物建筑就能很好地傳承④可以更好地發揮文物建筑的經濟功能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9.甲辰龍年,譯“loong”出海。“龍”不再翻譯為“Dragon”而是“Loong”。“Dragon”所指代的是歐洲神話中的龍,形象兇悍,具有攻擊性。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多帶有美好的寓意,是吉祥、勇敢的象征,中國人也自豪于自己是“龍的傳人”。這一轉變( )①展現出可親、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②詮釋著中華傳統美德的時代內涵③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④讓世界“正”譯中國,講好中國故事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0.中國與非洲國家文化交往歷史悠久,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沒有“排斥”“歧視”“居高臨下”這一類詞匯,因為我們是平等相待的朋友,是彼此尊重的兄弟。這體現了( )A.我國人民對非洲文化的認同B.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C.尊重文化多樣性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D.文化差異是文化交流的障礙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①③:材料反映了歷史上中國和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說明面對不同文明,應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平等的基礎上,平等對話,加強交流借鑒,①③符合題意。②:各國人民的實踐具有共性,因而文化具有共性,②錯誤。④:尊重文化多樣性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錯誤。2.答案:A解析:①: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梁祝》汲取了西方音樂的特點體現了這一點,①符合題意。②:對傳統文化批判繼承,②說法正確但這是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材料沒有涉及,不符合題意。③: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③符合題意。④: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是全盤吸收,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3.答案:D解析:4.答案:C解析:①④:題干中這四個會徽代表著不同國家的文化,這說明文化具有多樣性和民族性,各個國家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各民族文化各不相同,①④正確。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但材料并不能體現文化多樣性與文化繁榮的關系,②排除。③:文化具有民族性,各民族可以也應該相互交融,③錯誤。故本題選C。5.答案:C解析:①:中華優秀傳統工藝技術植根于中國人民的生活實踐,而不是植根于優秀外來文化,①說法錯誤。②④:隨著絲綢之路上東西方交往的密切,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臘、羅馬捶揲技術傳入中國并在唐代廣泛應用,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這說明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繁榮發展中華文化的必然要求,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和進步,②④符合題意。③:題干強調文化的世界性和文化交流,不強調文化的民族性和堅守中華民族文化,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6.答案:D解析:我國農業農村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內外相關機構,圍繞“茶和世界·共品共享”這一主題,開展“全球相約,共飲一杯茶”線上活動,讓人們從一“葉”間感受各國不同韻味的茶文化。這表明互聯網是人們超越時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各國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③④符合題意。故選D。7.答案:C解析: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C正確。8.答案:C解析:①④正確,文物活化利用吸收了社會力量參與,體現了文物保護工作思路從“閉門保文物”向“開門用文物”的重大改變,讓文物建筑成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加分項”,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在通過歷史文物建筑講好北京故事、中國故事,可以更好地發揮文物建筑的經濟功能;②錯誤,文物建筑的價值在于其本身,不取決于文物建筑利用的廣度和深度;③錯誤,“只要”“就”說法過于絕對。故選:C。9.答案:C解析:①選項提到這一轉變展現出可親、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考慮到“龍”在中國文化中的正面寓意,這種翻譯確實有助于展現中國文化的魅力和正面形象,因此①選項是正確的。②選項提到詮釋中華傳統美德的時代內涵。然而,題目中主要討論的是“龍”的翻譯問題,并沒有直接涉及到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因此②選項與題目內容不直接相關,可以排除。③選項提到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雖然“龍”確實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象征,但僅僅一個翻譯的轉變并不能全面體現整個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因此③選項的說法過于籠統和片面。④選項提到讓世界“正”譯中國,講好中國故事。這完全符合題目的內容,因為翻譯的轉變有助于國際社會更準確地理解和接受中國文化,從而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10.答案:C解析:A錯誤,我們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B不合題意,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各民族政治經濟等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材料沒有體現;C正確,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沒有“排斥”“歧視”“居高臨下”這一類詞匯,體現了尊重文化多樣性要遵循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D錯誤,文化差異會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不是文化交流的障礙。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