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鐵匠波爾卡》 教學設計【課型】 欣賞課 【教學內容】 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七課《鐵匠波爾卡》 【教材分析】 《鐵匠波爾卡》是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一年級下冊第七課《巧巧手》中的一首欣賞樂曲。由奧地利作曲家約瑟夫施特勞斯創作的。樂曲采用D大調, 四二 拍,復三部曲式。在樂曲中多次出現敲打鐵砧時輕快的主題節奏,這是樂曲的獨特之處。形成了輕松跳躍的舞蹈氣氛,表現了鐵匠們在火光下快樂勞動的情景及人們對生活充滿信心與快樂。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對于欣賞課的學習相對比較弱,但針對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年齡特點,必須在活動中展開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用模仿動作來參與到活動中。 【教學目標】 1、審美感知:欣賞樂曲《鐵匠波爾卡》,感受音樂表現的形象和情緒。 2、藝術表現:學生能按照節奏圖形普敲擊節奏,并表現出音樂中的強弱。 3、創意實踐:能夠演唱主題音樂并且創編歌詞。 4、文化理解:在課堂活動藝術實踐中初步建立規則意識和合作意識。【教學重點】 采用不同形式感受和表現樂曲活潑、熱烈、歡快的主題。 【教學難點】 1、通過聆聽能聽辨出樂曲主題出現的次數。2、學生能按照節奏圖形普敲擊節奏,并能合作演奏。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鐵砧。 【教學過程】 師生問好(音樂方式)激趣導入 感受打鐵的聲音(出示PPT)三、初聽全曲 1、播放《鐵匠波爾卡》樂曲 2、分段聆聽,第一部分 3、學習樂曲主旋律 4、教師用鋼琴彈奏主旋律,學生跟唱 原速演唱《鐵匠歌》(2)聆聽主題旋律在第一部分出現的次數 (3)聆聽完整的第一部分并跟唱主題旋律 (4)聆聽第一部分中間,感知打鐵節奏 5、師生共同練習節奏,熟練后分小組練習。 6、探索用打擊樂器,模仿大錘和小錘的聲音 7、跟音樂用打擊樂器伴奏8、完整聆聽第一部分并表現樂曲四、聆聽第二部分1、完整聆聽 2、說說感受 3、再次聆聽第二部分 五、聆聽第三部分 1、聽辨第三部分與第一部分的不同之處 完整聆聽整首樂曲七、介紹作者和欣賞管弦樂隊演奏視頻 八、小結 師:同學們,音樂家聽到了打鐵的聲音就產生了靈感,寫出了好聽的波爾卡。老師相信,只要你有一對善于聆聽的耳朵,你也能聽到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讓我們手拉著手跳起歡快的波爾卡走出教室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