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單元 大家都來學化學知識點總結---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科粵版(2024)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單元 大家都來學化學知識點總結---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科粵版(2024)上冊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科粵版(2024)上
第一單元大家都來學化學
1.1  身邊的化學
一 身邊的化學
二 化學學習什么
1.化學學科的研究內容
2.化學課的學習內容
易錯提示:
(1)誤認為天然物質不是化學物質。化學物質≠化學方法制造出的物質。
(2)誤認為化學的發展一定會對環境產生影響。采用化學技術或工藝,可以減少甚至消除影響。
1.2  化學實驗室之旅
第1課時 常用的儀器 試劑的取用
一 常用的儀器及用途
儀器 主要用途 使用注意事項 理由
燒杯 ①用作較多量試劑的反應容器;②用于配制溶液 加熱時應放置在陶土網上 使燒杯受熱均勻
加熱前外壁應擦干 防止燒杯受熱不均而炸裂
試管 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在常溫或加熱時使用 可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但剛加熱后的試管不能立即用冷水沖洗 防止試管驟冷炸裂
酒精燈 實驗室常用的熱源,用于加熱 酒精燈內酒精的量不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不少于1/4;②用火柴點燃酒精燈,禁止用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③熄滅時用燈帽蓋滅,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④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酒精過多,在加熱時易溢出,太少,則加熱時易引起爆炸;②用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易造成酒精灑出著火;③用嘴吹滅酒精燈易引燃燈內酒精而爆炸;④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易引燃酒精,引起火災或爆炸
量筒 用于測量液體體積 不能加熱,不能用作反應容器 防止損壞量筒
坩堝鉗 用于夾取坩堝或蒸發皿 —— ——
錐形瓶 用作較多量試劑的反應容器,在常溫或加熱時使用 加熱時需要墊上陶土網 使錐形瓶均勻受熱
漏斗 用于過濾或向細口容器內加注液體 過濾時與濾紙配套使用 ——
鐵架臺、鐵圈和鐵夾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一般用于過濾、加熱等實驗操作 —— ——
膠頭滴管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 膠頭滴管用過后應立即洗凈(與滴瓶配套的滴管除外),再去吸取其他試劑 防止藥劑被污染(滴瓶上的滴管“專管專用”,不用清洗)
試管夾 用于夾持試管 防止燒損和腐蝕;從底部往上套,夾在試管中上部 防止將雜質帶入試管
蒸發皿 用于液體蒸發,可直接加熱 不可驟冷,防止爆裂 ——
藥匙 用于取固體試劑 使用前后要用濾紙擦拭干凈 以免污染試劑
集氣瓶 收集或貯存少量氣體 不能加熱 ——
二 試劑的取用
1.取用固體試劑
(1)粉末狀固體試劑的取用:
(2)塊狀固體試劑的取用:
易錯提示:向直立的試管中加入粉末狀固體時,易造成試劑沾附在試管內壁;向直立的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時,易打破試管底部。
2.取用液體試劑
(1)傾倒液體:適用于取用較大量液體。
(2)滴加液體:適用于取用少量液體。
①取液:
易錯提示:不要將膠頭滴管伸入液面以下后再捏膠帽,防止擠入的空氣污染試劑。
②滴液:向試管內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應豎直懸空于試管口正上方,不可伸入試管內,也不可觸碰試管壁。
易錯提示:吸液后的膠頭滴管保持膠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腐蝕膠帽。
(3)量取液體:適用于取用一定體積的液體,要用到量筒和膠頭滴管。
①量筒選擇:選擇量程與所量液體體積接近且能一次量取的量筒;
②液體取用:先傾倒(至接近所量體積),再滴加(用膠頭滴管滴加至刻度線);
③量筒讀數:量筒須放平,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易錯提示: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讀數時,仰視讀數偏小(小于液體實際體積),俯視讀數偏大(大于液體實際體積),即“仰小俯大” 。
第2課時 給物質加熱 玻璃儀器的洗滌
一 物質的加熱
1.使用酒精燈時的注意事項
(1)使用酒精燈加熱時,要用外焰加熱,不可距離火焰太遠或接觸焰心。
(2)使用酒精燈時的“三要”“三禁止”。
添加酒精時要先熄滅酒精燈,再通過漏斗添加酒精——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
點燃酒精燈時要用火柴——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
熄滅酒精燈時要用燈帽蓋滅——禁止用嘴吹滅!
2.給試管中的試劑加熱
(1)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
①試管內液體太多,加熱時易造成液體沸騰、噴出;
②試管口不能朝向有人的方向,防止液體沸騰時噴出傷人;
③用試管夾夾持試管時,拇指摁在短柄上易造成試管脫落。
(2)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
①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加熱時產生的水蒸氣在管口冷凝、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②無論給液體加熱,還是給固體加熱,試管外壁均需保持干燥(沒有水),否則易造成試管受熱不均炸裂。
易錯提示:判斷加熱操作,需特別注意如下方面:(1)用外焰加熱;(2)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3)給固體加熱時試管口略向下傾斜。
二 玻璃儀器的洗滌
1.振蕩:來回擺動手腕,使試管左右振蕩,不能上下振蕩試管。
2.刷洗:使用試管刷。刷洗時須轉動或上下移動試管刷,但不能用力過猛,以防損壞試管。
3.儀器洗干凈的標準: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4.儀器洗干凈后,要放在試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
三 實驗室安全知識
1.實驗室取用試劑時,不能用手接觸試劑;不要把鼻孔直接湊到容器口去聞試劑(特別是氣體)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試劑的味道。
2.實驗剩余的試劑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
3.使用強腐蝕性試劑時的意外情況應急處理:濃酸、濃堿等如果不小心接觸到皮膚,應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水沖洗。實驗中要特別注意保護眼睛,萬一眼睛里濺入了稀酸或稀堿溶液,要立即用水沖洗(切不要用手揉眼睛),必要時請醫生治療。
拓展:濃酸、濃堿沾到皮膚上,都應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水沖洗。若是濃酸,沖洗后涂3%~5%的碳酸氫鈉溶液;若是濃堿,沖洗后涂稀硼酸溶液。
4.酒精燈是實驗室常用的熱源,使用時須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操作。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應立刻用濕布蓋滅。
5.被燙傷時,立即用冷水沖洗燙傷處,再涂上燙傷膏;被割傷時,要立即進行消毒、包扎處理。
1.3  物質的變化
一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定義 物質發生變化時沒有生成新物質,這種變化叫作物理變化 物質發生變化時生成新物質,這種變化叫作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本質區別 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常見現象 一般為物質的狀態、形狀發生變化 常伴隨有生成沉淀、產生氣體、發生顏色變化、發光,以及吸熱或放熱等現象
判斷依據 現象可以輔助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但不能作為判斷的根本依據,判斷的根本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舉例 鐵絲彎曲、礦石粉碎、酒精揮發等 木條燃燒、食物腐爛、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易錯提示:
(1)不能僅根據現象判斷是不是為化學變化。如有的化學變化伴隨有發光、放熱等現象,但發光、放熱的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如燈泡通電發光、放熱。
(2)不要混淆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實驗現象是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身體感受到的伴隨狀態,而實驗結論是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得到的結果。如鎂條燃燒的現象有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不能描述為“生成白色的氧化鎂”。
拓展:
爆炸有物理性爆炸和化學變化引起的爆炸。物理性爆炸如氣球爆炸、輪胎爆胎等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而火藥爆炸、燃放鞭炮、瓦斯爆炸等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二 觀察
觀察是科學研究和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方法,需要我們借助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進行感知,通過觀察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三個不同階段的現象,搜集和獲取證據,進而分析推理,最后形成結論。
1.4  物質性質的探究
一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特征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 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
實例 顏色、氣味、硬度、密度、熔沸點、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導熱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活潑性、酸性、堿性、毒性等
區別 是否需要經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
也是區分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根本依據
易錯提示:
(1)易混淆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描述性質時一般有“具有某某性”或“某物質‘能’(或‘會’‘易’‘可以’等)怎樣”,而描述變化的語句一般沒有上述字眼。如“碳能在空氣中燃燒(或碳具有可燃性)”是碳的化學性質,而“碳在空氣中燃燒”描述的是化學變化。
(2)誤認為物理性質都需要通過發生物理變化表現出來。事實上,有些可通過感官感知,如顏色、氣味等,有些物理性質可通過儀器測量,如熔沸點、密度等。
二 銅受熱變黑原因的探究
提出問題:
(1)觀察變化:銅片在空氣中加熱,現象是銅片表面變黑。
(2)問題思考:銅片受熱產生的黑色物質是什么?
形成假設:
假設1:黑色物質是煙灰。
驗證思路:可采取用抹布擦拭、使銅片不與火焰直接接觸的方法驗證。
假設2:黑色物質是加熱時銅與氧氣反應生成的新物質。
驗證思路:將銅隔絕氧氣(空氣)加熱,觀察是否變黑。
設計并實施實驗:
實驗1:(驗證假設1)
(1)用潔凈的白色抹布擦拭銅表面的黑色物質,不易被擦除。
(2)將銅片放在敞口的試管中加熱,使銅與酒精燈火焰不直接接觸,觀察到銅片表面變黑。
實驗2:(驗證假設2)
將銅片用鋁箔包裹嚴密壓緊,不留空隙,以保證隔絕空氣,然后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段時間,待冷卻后,打開鋁箔,觀察到銅片不變黑。
獲取證據、分析解釋并形成結論:
結論1:黑色物質不是煙灰。
解釋1:黑色物質不易被擦除,且銅片與火焰隔開后加熱仍變黑。
結論2:黑色物質是銅受熱時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成的新物質。
解釋2:將銅隔絕氧氣(空氣)加熱,表面不變黑,而將銅在空氣中加熱,表面變黑。
反思評價:
收集銅片受熱生成的黑色物質于試管中,加入稀硫酸,觀察到黑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拓展:
分別將未加熱的光亮銅片和收集的黑色固體置于試管中,加入稀硫酸,做對比實驗,根據銅與稀硫酸不發生反應而黑色固體能反應,證明黑色固體是不同于銅的新物質。
表達交流:
(1)銅片在空氣中加熱,表面變黑,原因是銅在受熱條件下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了氧化銅,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銅+氧氣氧化銅。
(2)實驗中用到了控制變量的方法。通過控制實驗條件,觀察銅在不同條件下發生的變化,來驗證銅受熱時生成的黑色物質是新物質氧化銅,而不是煙灰。
三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提出問題——形成假設——設計并實施實驗——獲取證據——分析解釋——形成結論,建構模型——反思評價——表達交流
以上各環節中,化學實驗是中心環節,假設需要用實驗去證實,結論來自實驗事實。
四 探究人體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含量的差異
對比實驗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盛有空氣的集氣瓶中木條持續燃燒一段時間,盛有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木條很快熄滅 空氣中氧氣含量高于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
盛有空氣的集氣瓶中無明顯變化,盛有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
拓展: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氣體的方法
在集氣瓶中裝滿水(不能留有氣泡),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將集氣瓶倒扣在水槽中。將吸管插入集氣瓶內,嘴對著吸管緩緩吹氣,直至集氣瓶內的水被完全排出(看到集氣瓶瓶口有大氣泡冒出時,說明水已排完)。在水下用玻璃片蓋好瓶口,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肃北| 永丰县| 德格县| 恩施市| 县级市| 临潭县| 德江县| 沁阳市| 阿坝| 竹山县| 二手房| 得荣县| 吐鲁番市| 阿瓦提县| 金乡县| 垣曲县| 西平县| 白河县| 鄂托克前旗| 凤台县| 齐齐哈尔市| 福贡县| 阿克陶县| 阿勒泰市| 花莲县| 中西区| 衡阳市| 莱州市| 麦盖提县| 和平区| 昌宁县| 石狮市| 山丹县| 法库县| 公安县| 乐业县| 凤翔县| 浦江县| 南丰县| 太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