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案例名稱 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G大調弦樂小樂曲》(第一樂章)科目 音樂 教學對象 八年級學生 提供者課時 一課時一、教材內容分析本曲用奏鳴曲寫成。分呈示部(主部+副部)、展開部、再現部,呈示部主題的開頭(既主題一)音樂采用問答式手法,音樂雄壯有力、流暢明快。主部主題二先是莊重典雅而后熱烈歡快,像是宮廷舞蹈的情景;副部主題一優美、溫柔,富于青春氣息;副部主題二輕盈、俏麗,開朗活潑的感覺。展開部精煉短小,采用了主部主題的兩部分內容。再現部基本保持了呈示部的原有風貌,不同的是自始至終將主部副部主題呈現在G大調主調性上。最后,整個樂章在絢麗、燦爛的色彩中結束。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1.欣賞弦樂合奏《G大調弦樂小夜曲》,感受、體驗室內樂的特點。2.熟悉、辨識樂曲的主、副部主題音樂,感受樂曲清新、典雅、積極向上的音樂情緒,體會莫扎特音樂純凈、美好的獨特美感。3.初步認識維也納古典樂派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及貢獻。三、教學重點聆聽《G大調弦樂小樂曲》,了解其內部結構,記憶、辨識各主題音樂,感受、體驗樂曲優美、精巧的旋律,進一步認識室內樂,提高欣賞古典音樂的能力。四、教學難點1.記憶、辨識各主題音樂2.認識、體會莫扎特音樂獨特的美感。三、學習者特征分析1.八年級的學生,14、15歲,班級人數55-60人,音樂知識和技能參差不齊。 2.對古典音樂普遍興趣不高,音樂修養及相關人文知識積累較少。 3.此年齡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感受性強,記憶力好,有游戲心理,不善表達。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1.采用師生互動法,有效避免教與學脫節,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2.根據此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游戲環節,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 針對教學內容,采用分段記憶的教學手段,加強音樂旋律記憶,更好地理解音樂形成良好的音樂形象,從而喜歡古典音樂,提高鑒賞能力。 4. 旋律教唱采用聽唱法視唱發相結合 5. 使用多媒體設備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人音版八年級下冊音樂教科書 ·教具:彩色紙質小風車、鋼琴、多媒體設備 ·環境:多媒體音樂室 資源準備:四色小風車每人一朵,隨機發放六、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導入新課 問:在家里唱過卡拉OK嗎 古時候沒有現代音響設備,人們怎么聽音樂、怎么自娛自樂? 學生回答 意在突出“室內”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新樂理知識 什么是室內樂? 朗讀課本P15“室內樂” 認識、理解新樂理知識“室內樂”新課教學 1宣布課題《G大調弦樂小樂曲》——室內樂的光輝典范 2.標題解讀 提問:什么是小夜曲?什么是G大調? 3.作品結構分析(板書) 4.分段欣賞熟悉主題旋律 a呈示部主題一 播放 彈奏 旋律 設為紅色 主題二 播放 視唱旋律 設為綠色 主題三 播放視唱旋律 設為藍色 播放 視唱主題四 設為紫色 呈示部反復部分 宣布游戲規則 播放本段音樂 b.展開部(20小節) 播放 思考并試回答 記憶 記憶聆聽 跟唱 舉起代表主題一的紅色風車 聆聽 跟唱 舉起代表主題二的綠色風車 聆聽 舉代表主題三的藍色風車 聆聽記憶 舉代表主題四的紫色風車 跟隨音樂依照游戲規則,依次舉起代表各個不同主題的各色小風車 獲得清晰有條理的音樂層次結構圖 熟悉并辨識各主題音樂 以游戲為教學手段,讓全班同學參與進來,發揮活潑好動的特點,調動肢體動作、聽覺、記憶一起協同工作,讓學生感覺緊張、興奮、新奇,教學內容在游戲中變得豐富多彩便于記憶,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展開部(20小節)播放 問:相同嗎 再現部 提問 播放 5.全曲欣賞 播放全曲 6.出示本曲結構示意圖 (空白) 7.作曲家簡介 P15 聆聽 回答提問 游戲環節 回答提問 依次舉起與音樂相配的小風車 上臺填寫 自學 獲得完整的音樂形象,辨識各主題,記憶、復習各主題旋律 感受音樂美 考核、復習上一環節所學內容小結 《G大調弦樂小樂曲》完成于1787年8月,是莫扎特后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是同類體裁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藝術成就勝過了他此前創作的同類作品,所以流傳最廣,也最受歡迎。 本課聆聽欣賞了這部作品的第一樂章,分析、認識了它的內部結構,熟悉了主要旋律,請同學們記住它,以后再聽到它時,能自豪的說“我知道這首曲子叫《G大調弦樂小樂曲》”。教學流程圖 復習舊課 導入新課 新課教學 朗讀歌詞 聽范唱 教唱 分角色演唱 討論七、教學評價設計八、幫助與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