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基本信息學科 初中物理 學校 年級 八年級課程標準模塊使用教材版本 八年級物理 人教版課題 物態變化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單元學習內容分析單元內容結構: 1. 物質的三種狀態:介紹物質的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的特點和相互轉化。 2. 熔化和凝固:講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實驗探究以及熔化凝固的規律。 3. 汽化和液化:介紹汽化(包括蒸發和沸騰)和液化的現象、條件和特點。 4. 升華和凝華:解釋升華和凝華的概念以及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5. 物態變化與生活:展示物態變化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云雨的形成、電冰箱的工作原理等。本課時學習內容分析1.溫度是物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作為熱學的基本測量工具,溫度計在本單元的各個實驗中是不可或缺的。為了幫助學生知道溫度的知識和學會使用溫度計,教材首先引導學生認識到僅僅通過感覺是不可靠的,從而認識到使用測量工具(溫度計)的必要性。隨后通過自制溫度計,幫助學生理解溫度計的原理,并在此基礎上,引人了攝氏溫度的概念。最后,在簡單介紹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的基礎上,通過實驗“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讓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這樣的處理思路,通過展現物理知識之間的邏輯性,可以較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技能。(計劃1課時) 2.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更多的是啟發學生,留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第二節,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生活中的水的三態變化被學生所熟知,但不同的物質的熔化和凝固又有著很大的不同。 本節內容是有效學習其它物態變化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同時物質熔化實驗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對學習其他知識有廣泛的遷移作用,對理解科學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計劃2課時)。 3.汽化和液化通常位于物態變化單元的中間部分,介于熔化和凝固與升華和凝華之間。它是物質從液態到氣態或從氣態到液態的轉化過程,是理解物質狀態變化的重要環節。(計劃1課時) 4.升華與凝華章節主要介紹了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升華)和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凝華)的過程。教材通過生動的實驗和實例,幫助學生理解這兩種不易觀察到的物態變化現象。同時,教材還涉及了升華和凝華的條件、特點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計劃1課時)學習者分析初中時期的學生心思細膩、敏感,受到自身年齡的影響,生活經驗較為淺顯, 對身邊的事物發展還不具備正確的認知能力,很容易養成錯誤的學習習慣,在課 堂上也難以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此時教師如果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將會 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約束其行為的教學效果也只作用于 表面,缺乏實質性的教學價值。根據他們對未知事物的強烈好奇心理,在物理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融入趣味元素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其主動參與課堂的知識 探究,激發其深度學習的興趣,滿足教學需求。在社會的發展背景下,信息技術 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借助信息技術完善教學計劃能為物理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 更為深度學習的理念貫徹提供創新的途徑。學生對熔化和凝固有一定的認識,對實驗中遇到的困難能進行適當的簡單的處理。學習目標確定物理觀念 (1)理解溫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3)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4)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包括蒸發、沸騰、液化的特點和條件。 (5)掌握影響汽化和液化速率的因素。 (6)了解汽化熱的概念及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7) 升華是指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而不經過液態的中間階段。 (8)凝華則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也不經過液態的中間階段。 (9)深入地理解物質世界的運作規律,提升對自然現象的認識和理解。 科學思維 會用物態變化規律解釋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物態變化現象。 培養學生控制變量進行探究,能用表格、數據和圖像進行分析歸納 (3)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物態變化的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解釋 科學探究 1.會正確使用溫度計 2.探究晶體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律,探究常見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和探究熔化和凝固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 3.通過實驗觀察水的沸騰現象,了解水沸騰的特點和沸點的概念。 4.通過實驗,用圖像描述水沸騰時溫度的變化情況。知道沸騰圖像的物理含義,進一步體會圖像在探究物理規律中的作用。 5.通過實驗掌握升華和凝華以及放熱吸熱的特點 4、科學態度與責任。 1.培養學生使用測量工具時,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2.通過學習,把生活現象和自然現象與物質的沸點聯系起來,培養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 3.通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運用物理知識造福人類的意識。學習重點難點重點: 1.溫度的概念;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并能讀出各種溫度計的示數。 2..熔化、凝固、熔點和凝固點的概念。 3.晶體與非晶體的區別。 4.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與特點,包括蒸發和沸騰的區別。 5. 影響汽化和液化的因素,如溫度、表面積、空氣流通等。 6. 汽化熱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7. 理解沸騰時溫度不變的特點以及氣泡的變化過程。 8. 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現象。 9. 理解并應用影響汽化和液化的因素。 10. 判斷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難點: 溫度計的構造、原理;體溫計與實驗室溫度計的對比。 解釋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現象 3.理解沸騰時溫度不變的特點以及氣泡的變化過程。 4. 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現象。 5. 理解并應用影響汽化和液化的因素。 6. 解釋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學習活動設計溫度 溫度是物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作為熱學的基本測量工具,溫度計在本單元的各個實驗中是不可或缺的。為了幫助學生知道溫度的知識和學會使用溫度計,教材首先引導學生認識到僅僅通過感覺是不可靠的,從而認識到使用測量工具(溫度計)的必要性。隨后通過自制溫度計,幫助學生理解溫度計的原理,并在此基礎上,引人了攝氏溫度的概念。最后,在簡單介紹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的基礎上,通過實驗“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讓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這樣的處理思路,通過展現物理知識之間的邏輯性,可以較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技能。學習者分析學生活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溫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來并不困難,溫度計是學生在物理學上學的又一個測量工具,雖然在平時生活為中可能也接觸過,但是溫度計的制作原理和規范操作上還有一些疑惑,因此在上課時要注重訓練學生用科等用語規范地貓述概念,規范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突出科學方法的教育。 學習目標確定物理觀念:1、理解溫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科學探究:1.會正確使用溫度計 科學態度與責任:培養學生使用測量工具時,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學習重點難點學生活動1 感受兩杯水的冷熱程度 談感受重點:溫度的概念;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并能讀出各種溫度計的示數。 難點:溫度計的構造、原理;體溫計與實驗室溫度計的對比。探究活動二教師活動2 A組同學將一只手指浸泡在1號燒杯中,B組同學將一只手指浸泡在3號燒杯中,靜置幾秒鐘后,兩組同學同時將剛才那只手指插入2號燒杯中。 冷 溫 熱 教師連續提問:有的說冷,有的說熱,這杯水到底是冷還是熱啊?憑感覺判斷物體冷熱程度準確嗎? 教師引導: 要想獲得具體的溫度,就需要一個科學的測量溫度的工具! 學生活動2 感受溫度的高低 討論讓學生親自體驗,得出結論:憑感覺判斷物體冷熱程度不一定準確。環節三:教師活動3 一、溫度計 1.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 問題引入:溫度計是根據什么原理制作的?它是 怎么測溫的呢? 請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動手實驗。 將自制簡易溫度計分別放在熱水和冷水中,觀察兩次的液面變化 (2)教師提問: ①認真觀察會發生什么變化? 注意觀察 ②這個變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PPT講解溫度計的原理) 2.溫度計的原理:利用了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 3.攝氏溫度 教師提問: ①用自制的溫度計能得到這杯熱水的溫度值嗎?為什么不能? ②我們的溫度計還缺少什么呢?(請和演示用的實驗室溫度計進行對比,觀察有什么區別,檢索有用信息。) ③教師介紹攝氏溫度的規定。 溫度計上℃表示采用的是攝氏溫度,而℃是攝氏溫度的單位,讀作攝氏度。 規定:0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100 ℃:是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 4.溫度計的構造 玻璃泡、中空玻璃管、測溫液體、刻度線 5.常用溫度計 教師提問:你都知道哪些溫度計? (展示幾個實物溫度計) 常用溫度計有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 二、溫度計的使用 1.請學生自己閱讀課本49頁,總結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方法。 2.自我檢測。 3.教師總結:估、選、認、放、讀、記 估:估計待測物體的溫度 選:選擇合適的溫度計 認:認清所選溫度計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線 放:溫度計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 讀:示數穩定后讀數 記:記錄結果注明單位 三、體溫計與實驗室溫度計的異同 1.請學生觀察自帶的體溫計和實驗室溫度計,看它們的結構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完成表格。 種類實驗室 溫度計體溫計原理液體熱脹冷縮刻度范圍 (量程)-20~110 ℃35~42 ℃最小刻度 (分度值)1 ℃0.1 ℃構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勻的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細而彎的縮口使用方法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待液柱穩定后再讀數可以離開人體進行讀數,使用前甩幾下,將水銀甩下去后才可再次使用2.體溫計的特殊結構 體溫計可以離開被測物讀數嗎? 四、常用溫度值 1.教師提問:能用體溫計測量沸水的溫度嗎?為什么? 2.介紹一些物質的溫度。 3.介紹溫室效應及其影響。學生活動3 展示自制簡易溫度計 將自制簡易溫度計分別放在熱水和冷水中,觀察兩次的液面變化。 學生分組用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板書和PPT等媒體設計3-1 溫 度 1、溫度的概念: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 2、攝氏溫標的規定: (1)符號:℃. (2)一個的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 3、溫度計 (1)構造:玻璃泡、玻璃管、毛細管等。 (2)工作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 。 4、體溫計 (1)量程:35-42℃ (2)分度值:0.1℃ (3)結構:彎曲細玻璃管,用前甩一下。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1.如圖1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 _____℃。如圖2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 ______℃。如圖3所示,體溫計的示數為____℃。 2.初二(1)班值日生用同一支體溫計正確測出甲同學的體溫為36. 5 °C,接著又分別測了乙、丙、丁三位同學的體溫,讀數正確,記錄如下!①甲同學36.5°C丨②乙同學36. 5 °C丨③丙同學37. 1 °C;④丁同學37. 1°C,請你判斷上述情況中可能不準確的體溫記錄是( ) A.②和④ B.③和④ C.①和② D.②和③ 3.給體溫計消毒,下列哪種方法是可行的( ) A .放人沸水中煮 B放入溫開水中泡 C用酒精棉球擦洗 D.用干凈的自來水沖洗 4.小實驗:試將兩支內徑不同、下端玻璃泡內水銀 量相等的溫度計同時插人同一熱水杯中,觀察水銀柱 上升的高度和溫度示數。觀察到的現象是( ) A.內徑細的升得高,示數大 B.內徑粗的升得高,示數大 C.內徑細的上升得高,示數一樣 D.上升高度一樣,示數也一樣 5.用這兩支溫度計測同一物體的溫度度內徑____(填“粗”或“細”)的溫度計測得的溫度更準確些。教學反思與改進我深感需進一步深入剖析抽象概念,幫助學生形成深刻理解。實驗教學方面,應更嚴格要求學生規范操作,確保實驗效果。同時,我還需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主動思考、積極探索。未來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知識點的深度與廣度,以及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以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第二課時 熔化和凝固本課時學習內容分析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更多的是啟發學生,留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第二節,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生活中的水的三態變化被學生所熟知,但不同的物質的熔化和凝固又有著很大的不同。 本節內容是有效學習其它物態變化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同時物質熔化實驗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對學習其他知識有廣泛的遷移作用,對理解科學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學習者分析 初中時期的學生心思細膩、敏感,受到自身年齡的影響,生活經驗較為淺顯, 對身邊的事物發展還不具備正確的認知能力,很容易養成錯誤的學習習慣,在課 堂上也難以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此時教師如果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將會 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約束其行為的教學效果也只作用于 表面,缺乏實質性的教學價值。根據他們對未知事物的強烈好奇心理,在物理大 單元教學的過程中融入趣味元素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其主動參與課堂的知識 探究,激發其深度學習的興趣,滿足教學需求。在社會的發展背景下,信息技術 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借助信息技術完善教學計劃能為物理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 更為深度學習的理念貫徹提供創新的途徑。學生對熔化和凝固有一定的認識,對實驗中遇到的困難能進行適當的簡單的處 學習目標確定1.物理概念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科學思維 培養學生控制變量進行探究,能用表格、數據和圖像進行分析歸納 3.科學探究 探究晶體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律,探究常見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和探究熔化和凝固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 4.科學態度和責任 培訓學嚴謹探究的科學態度,肩負環境保護的責任學習重點難點重點: 1.熔化、凝固、熔點和凝固點的概念。 2.晶體與非晶體的區別。 難點: 解釋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現象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情景導入) 教師活動1 (師:同學們,我們點燃蠟燭,蠟燭熔化后滴在白紙上。 師:那么,蠟燭狀態之間是否發生變化呢 具體的來說說看。 師:以上事實都能說明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教師板畫示意),物理學上把固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反之叫做凝固(教師板書) 師:同學們想一想,固態、液態之間的轉化是否是無條件的呢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物質狀態之間的變化都與什么有關 師那么,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如何變化的呢 述: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本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特點。學生活動1 學生舉例;鐵變成鐵水,鐵水變成鐵塊 冰變成水,水變成冰 不是 溫度 學生猜想活動意圖說明:從自然走向物理,從無意識注意到有意識注意,從生活引發探究問題。環節二:探究蠟燭的熔化特點教師活動: 表格設計 師:同學們想一想,在實驗過程中如何來判斷物質是否熔化呢 (教師板書:熔化) 師:是吧 物質在熔化過程中固態減少,液態增加。因此,我們要觀察并記錄狀態(教師板書:固/液) 師:要研究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特點當然還要記錄什么物理量 (教師板書:溫度) 師:要研究一個過程的特點還要記錄什么 (教師板書:時間) 師:請同學們設計一張,以0.5min時間為間隔5min內記錄物質熔化過程中物質狀態和溫度變化的表格。多媒體展示學生設計表格,師生共同點評。 實驗方案設計: 實驗方案設計儀器介紹: 師:各實驗組桌上都準備了一些器材,絕大部分器材昨天都用過,老師今天就不介紹了,其中: ①燒杯中裝的是石蠟(教師展示) ② 玻璃棒,他是用來攪拌的(教師演示)以便物體受熱均勻。 師:好!請同學們利用器材設計實驗方案并根據方案裝配實驗裝置。(師生共同點評并達成一致)教師適時引導,強調并演示: 1.適時調整溫度計的高度以便玻璃泡與被測物 合作體充分接觸。 2.分工協作: 開展的關 ①左邊同學負責攪拌(教師再次演示并 安全)并間隔0.5min讀一次溫度計的示數。 ②右邊同學負責記時、0.5min提醒一次,觀察物質狀態。并把物質狀態、溫度記錄在表格內。 進行實驗并收集證據: 教師巡視并指導 交流與論證: 多媒體展示實驗數據 師生點評: ①指出石蠟熔化過程 ②指出石蠟熔化過程溫度變化特點 師:為了更形象的展示石蠟熔化過程中的溫度變化特點,請同學們把記錄數據標在T一t 坐標軸上并用平滑的曲線把點連起來。 多媒體展示、師生共同點評 ①石蠟熔化過程 ②石蠟熔化過程溫度變化特點 師:從圖中溫度變化曲線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石蠟 熔化過程中溫度是上升的(教師板書:石蠟熔化過程中溫度上升) 師:石蠟在熔化過程中的溫度變化特點能否證明我們剛才的猜想 師:那么,面對石蠟在熔化過程中的溫度特點,我們是否就能說固體在熔化溫度是上升的呢 你又想提什么樣的問題呢 師:是的,通過單一的特例并不能歸納出普遍的規律。下面,我們以冰熔化為例來看看是否所有的固體熔化時溫度都是上升的。學生活動2 生:有液體產生 生:溫度 生;時間 學生設計表格并交流 學生進行實驗并進行匯報交流 學生描圖并交流 生:能 生:不能 生:是否所有的固體熔化時溫度都是上升的? 活動意圖說明: 通過問題將表格設計中必須明確的物理量展現,降低了初學者表格設計的難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關鍵是各組員明確職責。實驗中正確指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不僅是成功實驗的關鍵,也是學生合作意識培養的重要環節。利用圖象對數據進行處理培養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環節三:探究冰塊的熔化特點教師活動 表格設計: 師:請同學們仿照石蠟熔化設計一張記錄冰熔化過程中現象的表格。 學生探究實驗: 一、分發冰塊 二、實驗步驟介紹: ①將溫度計插入冰塊中間的小孔中,待溫度計示數下降到最低點,用手捂的方法給冰塊加熱并開始記時。 ②分工協作: 左邊同學負責記時、0.5min提醒一次,并記錄物質狀態和溫度 右邊同學負責間隔0.5min讀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并觀察物質狀態。 進行實驗: 教師巡視并指導環節 交流與論證: 多媒體展示實驗數據 師生點評: ①指出冰熔化過程 ②指出冰熔化過程溫度變化特點 師:從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是否所有的固體熔化時溫度都是上升的 師:為了更形象的展示冰和石蠟熔化過程中的溫度變化的區別,請同學們在T一t坐標軸上用曲線描出冰的熔化過程溫度變化。 多媒體展示、師生共同點評 ③冰熔化過程 ④冰熔化過程溫度變化特點 師:從圖中溫度變化曲線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冰熔化過程中溫度是不變的(教師板書:冰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學生活動3 表格設計 學生實驗 匯報交流 生;不是 學生描圖并交流活動意圖說明: 前呼后應,初嘗成功的喜悅,適時引導、引發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實驗改革創新,能較好的達到教材的編寫意圖。環節四:小結教師活動 師:冰在熔化過程中的溫度變化特點能否證明我們剛才的猜想 師:面對石蠟和冰塊熔化時的特點,同學們作何感想 你想了解什么 師:為什么石蠟和冰塊熔化時溫度變化不相同呢 請聽下一節課分講。 師;總結晶體和非晶體的概念,引出熔點和凝固點,分類晶體和非晶體。學生活動 生:不能 生:為什么石蠟和冰塊熔化時溫度變化不相同 活動意圖說明: 對比兩種實驗結果,促使學生理性思考,引發問題、設置懸念,為總結打下鋪墊。板書和PPT等媒體設計 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1、下列自然現象中,屬于熔化現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瑩 C.秋天,薄舞縹緲 D.冬天,瑞雪紛飛 2、把一塊0℃冰投入到0℃水中,周圍氣溫也是0℃,過一段時間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C. 冰和水的質量都不變 D. 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3、某固態物質加熱后成了液態,隨后停止加熱,并記錄溫度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如下表,請你分析實驗數據并回答: 時間/min024681012141618202224溫度/℃98918580797979797571676461(1) 該物質 晶體(選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 。 (2) 在第10min該物質的狀態是 (選填“固態”、“液態”、“固液共存態”)。 (3) 在8min---14min是 熱過程(選填“吸”或“放”),溫度 ,內能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 通過分析表中的實驗數據,寫出一條新的發現 。 教學反思與改進本節課的教學,突出對學生實驗能力的的培養,將原來作為演示實驗的“固體熔化過程”改成了學生實驗,使學生充分認識固體熔化時的特點,并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能力,小組合作共同研究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和利用實驗數據繪制圖象分析問題的能力。由于課時較緊,可讓部分學生做晶體的熔化實驗,部分學生做非晶體的熔化實驗,然后再相互交流。 在課堂上多給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讓他們真正參與到探索物理規律的活動中來。比如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固體進行實驗,自己根據圖像說出不同固體熔化時的特點;自己通過看熔點表分析物理規律等。 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凝固的整個過程,并畫出圖像使學生一目了然。這個實驗可布置學生回家利用冰箱來做。具體做法可由學生自己設計。這樣節約了課堂時間。 由于這節課內容較多,再加上這節課實驗不太好做,課堂時間不夠充足,導致有些組實驗不太成功,也有的因為熔化時間比較短沒能得到熔化時溫度不變的特點等等。 改進意見: 對學生的`知識水平估計要盡可能準確,加強實驗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善于觀察現象,并通過現象分析得出結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控制好小組討論的氣氛,使小組每位同學都參入到學習中去,達到共同掌握好知識的效果。第三節 汽化和液化(主要分析本課時所在單元內容結構和育人價值) 單元內容結構: 1. 物質的三種狀態:介紹物質的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的特點和相互轉化。 2. 熔化和凝固:講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實驗探究以及熔化凝固的規律。 3. 汽化和液化:介紹汽化(包括蒸發和沸騰)和液化的現象、條件和特點。 4. 升華和凝華:解釋升華和凝華的概念以及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5. 物態變化與生活:展示物態變化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云雨的形成、電冰箱的工作原理等。 育人價值: 1. 物理觀念:通過學習物態變化的概念和規律,幫助學生形成關于物質狀態及其相互轉化的科學觀念。 2. 科學思維: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 3. 科學探究: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觀察和數據分析能力,提高科學探究的素養。 4. 科學態度與責任:引導學生關注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這樣的內容結構和育人價值設計,旨在使學生不僅掌握物態變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和對物理世界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同時,通過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本課時學習內容分析(分析本課時學習內容在單元中的位置,核心內容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功能價值分析;本課時內容組成要素及之間的關系;已學內容與本課內容的關聯,等;可用結構圖示呈現) 1. 本課時內容在單元中的位置: 汽化和液化通常位于物態變化單元的中間部分,介于熔化和凝固與升華和凝華之間。它是物質從液態到氣態或從氣態到液態的轉化過程,是理解物質狀態變化的重要環節。 2. 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功能價值: 物理觀念:幫助學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條件和特點,培養對物質狀態變化的科學認識。 科學思維:通過實驗觀察和數據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和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如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培養實驗設計和操作能力。 科學態度與責任:激發學生對物理現象的好奇心,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對科學的興趣。 3. 本課時內容組成要素及關系: 汽化:包括蒸發和沸騰兩種形式,重點講解其發生條件、特點和影響因素。 液化:介紹液化的概念和實現方法,如降低溫度或壓縮氣體。 關系:汽化和液化是相互對立的過程,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4. 已學內容與本課內容的關聯: 已學內容:前面可能學習了物質的三種狀態、熔化和凝固等知識。 本課內容:汽化和液化是在已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物質狀態變化的具體形式和規律。學習者分析(學生與本課時學習相關的學習經驗、知識儲備、學科能力水平、學生興趣與需求分析,學習本課時可能碰到的困難) 1. 學習經驗和知識儲備: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觀察到一些汽化和液化現象,例如水的蒸發和沸騰、霧和露的形成等。這些生活經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概念和現象。 學生在之前的章節中已經學習了物質的三態變化以及熔化和凝固等概念,對于學習汽化和液化有一定的基礎。但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可能對汽化的兩種形式(蒸發和沸騰)存在混淆,對沸騰的溫度特點和氣泡變化過程理解不足。 2. 學科能力水平: 觀察和實驗能力:學生需要通過實驗觀察水的沸騰現象,記錄溫度和氣泡的變化,并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和實驗能力。 分析和推理能力:學生需要理解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并能應用這些知識解釋實際生活中的現象。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表達和溝通能力:學生需要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和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準確的描述和表達,并與同學進行討論和交流。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表達和溝通能力。 3. 學生興趣與需求: 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比較感興趣,特別是與水相關的現象,例如霧、露、冰糕冒白氣等。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可能對實驗操作比較感興趣,通過實驗探究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物理現象,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4. 可能遇到的困難: 理解沸騰的溫度特點和氣泡變化過程:學生可能對水沸騰時的溫度保持不變這一特點理解困難,同時對氣泡在沸騰前后的大小變化過程也可能存在疑惑。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演示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 區分蒸發和沸騰:學生可能對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汽化方式的區別和聯系理解不夠清晰。教師可以通過對比講解和實際案例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應用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學生可能在實際問題中難以靈活應用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例如如何解釋夏天在教室里灑水會感覺涼爽的現象。教師可以通過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討論幫助學生提高應用能力。學習目標確定一、學科核心內容: 1.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包括蒸發、沸騰、液化的特點和條件。 2.掌握影響汽化和液化速率的因素。 3.了解汽化熱的概念及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二、學科思想方法: 1.培養實驗觀察和數據分析的能力,通過實驗探究汽化和液化的過程和規律。 2.學會運用對比和歸納的方法,區分汽化和液化的不同形式及其特點。 3.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汽化和液化的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解釋。 三、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進階: 1.提升科學思維能力,能夠運用物理概念和原理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 2.培養科學探究精神,積極參與實驗探究活動,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并得出合理結論。 3.增強科學態度和價值觀,認識到物理知識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四、學生應能夠做到以下事情: 1.準確描述汽化和液化的現象,解釋其發生的條件和原因。 2.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和操作,觀察并記錄汽化和液化過程中的數據和現象。 3.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與汽化和液化相關的實際問題,如解釋空調制冷原理、解釋霧和露的形成等。 4.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體會物理學科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5.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與同學共同探討問題、分享觀點。學習重點難點明確提出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并簡述教學過程中強化重點和突破難點的策略。 重點內容: 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與特點,包括蒸發和沸騰的區別。 2. 影響汽化和液化的因素,如溫度、表面積、空氣流通等。 3. 汽化熱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難點內容: 1. 理解沸騰時溫度不變的特點以及氣泡的變化過程。 2. 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現象。 3. 理解并應用影響汽化和液化的因素。 強化重點和突破難點的策略: 1. 實驗演示與探究:通過實驗演示,讓學生直觀地觀察汽化和液化的現象,如觀察水的沸騰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內容。同時,設計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自操作,探究影響汽化和液化的因素,加深對難點內容的理解。 2. 生活實例分析: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如解釋濕衣服晾干的過程、冰箱制冷原理等,幫助學生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強化對重點內容的掌握,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突破難點。 3. 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展示汽化和液化的過程和現象,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有助于學生理解重點和難點內容。 4. 小組討論與合作學習: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維能力,通過交流和討論,促進學生對重點和難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5. 及時反饋與鞏固:在教學過程中,及時進行提問、練習和測驗,了解學生對重點和難點內容的掌握情況,給予反饋和指導,同時通過練習和鞏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根據課堂教與學的程序安排) 教師活動1 (教學環節中呈現的學習情境、提出驅動性問題、學習任務類型;對應學生活動,示范指導學科思想方法,關注課堂生成,糾正思維錯漏,恰當運用評價方式與評價工具持續評價促進學習。) 夏天灑在地上的水一會兒變干了,曬在太陽下的濕衣服一會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過教材58頁中“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實驗現象:將塑料袋沉入熱水中,塑料袋鼓起來了,酒精變少了。拿出來涼一會兒,看到塑料袋癟了,有小液滴出現,小液滴是酒精,因為水沒進去。 分析:塑料袋中的液態酒精受熱后變成了氣態酒精,物質從 ( )變成( )叫做汽化。 降溫后氣態酒精又變成了液態酒精。 從( )變為( )叫做液化。 沸騰和蒸發是汽化的兩種形式,我們這節課就來了解它們 學生活動1 (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開展學習活動;圍繞完成學習任務開展系列活動與教的環節對應,學生分析任務-設計方案-解決問題-分享交流中學習并有實際收獲。) 課前預習 預習課本,自主完成下列問題。 1.曬在陽光下的濕衣服會干,水分去哪了?長時間放在爐火上加熱的水也會減少,水分去哪了 2.什么叫汽化?什么叫液化? 3.在家中認真觀察水的沸騰現象,請你說出水沸騰時的特點? 4.你能解釋這些現象嗎? 剛從水中出來,感覺特別冷;天熱時,狗常把舌頭伸出來。 活動意圖說明:(簡要說明教學環節、學習情境、學習活動等的組織與實施意圖,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障礙,說明環節或活動對目標達成的意義和學生發展的意義。說出教與學活動的關聯,如何在活動中達成目標,關注課堂互動的層次與深度) 通過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代入感。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度。 學生可能出現的障礙:學生可能在理解抽象概念方面遇到困難。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示例來幫助學生克服這些障礙。 教與學活動的關聯: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與學生的學習活動相呼應,相互配合。教師通過引導、提問、示范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活動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在活動中達成目標:通過自主學習課本內容和結合生活經驗,了解知識的應用。 主要是通過師生互動來引入新課。環節二:教師活動2 精講點撥 提示學生閱讀教材,說出生活中的蒸發現象 觀察學生討論情況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 觀察學生實驗過程學生活動2 合作探究 知識點一:蒸發 1.閱讀教材 “蒸發”有關內容 蒸發: 生活中的蒸發現象: 2.(1)請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曬衣服的? 請其他學生回答這位同學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討論出影響蒸發快慢的三要素。 ① ( ) ② ( )③ ( ) (2)學生分小組“想想做做”。 請小組代表說出自己的感覺,觀察到的現象。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總結出:蒸發、吸熱、致冷。 知識點二:沸騰 1.實驗探究:水的沸騰 (1)實驗器材:酒精燈、燒杯、溫度計、鐵架臺、石棉網、秒表 (2)問題討論:水在沸騰時有什么特征?水沸騰后如果繼續加熱,是不是溫度會越來越高? (3)記錄表格 時間/分鐘123……溫度/攝氏度(4)沸騰: 沸點: 液體在沸騰過程中需要( )熱,沸騰時溫度( ) 2.閱讀教材:“小資料” 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 ( ) 活動意圖說明 能運用汽化和液化知識,水沸騰現象以及自然界中的水循環現象。了解我國和當地的水資源狀況,有節約用水和保護環境的意識。環節三:教師活動3 活動:模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教師在燒瓶中注入適量的水,用酒精燈加熱,等沸騰以后, 題問1:仔細觀察瓶內和瓶口的上方,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提問2:說明:在瓶口的上方和周圍發生了( )現象。 操作:現在在瓶口的上方傾斜地放置一個冷的金屬盤仔細觀察金屬盤的底部,你又看到了什么現象? 提問3:說明:在金屬盤底部也發生了( )現象。 提問4:現在一個一個來感受一下手感覺金屬盤底部變( )(冷/熱),說明:液化需要( )(放熱/吸熱)。 學生活動3 1、觀察并回答提問2:答:在瓶口的上方和周圍看到了( )。它的實質是( )。 2、回答提問2 3、觀察演示實驗并回答提問 4、回答提問3 5、感受并回答提問5 活動意圖說明 通過模擬“雨”的形成讓學生直觀感受液化?!?br/>板書和PPT等媒體設計(呈現板書內容、說明PPT內容,說明板書、板書與教學進程的結合)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符合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遷移;預設學生完成情況) 1.搜集液化石油氣和火箭燃料制造過程中與汽化液化的關系。 2.閱讀“STS:電冰箱”。 3.去了解“不燙手的開水”的原因。 4.分小組制作一個簡易蒸餾裝置。(教師提示做法)教學反思與改進(通過回顧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描述學習的實際獲得,進而分析目標達成情況,提出改進策略)4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