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1、請 同 學 們 說 說 ,你 對 蒙 古 族 的 了 解 ?蒙古族是一個游牧民族,又被人們稱為“騎在馬背上”的民族,性格豪爽、熱情大方,身材高大。居住在遼闊的大草原上,房屋以蒙古包最為著名。民族樂器有馬頭琴,音樂特點有長調和短調之分。蒙 古 族 的 風 俗 習 慣蒙族古音樂文化蒙古族是一個酷愛音樂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他們自古以來逐水草而居,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藝術天賦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音樂財富。蒙古族民歌以聲音宏大雄歷,曲調高亢悠揚而聞名。按照音樂形式分為長調、短調、呼麥、潮爾、民歌;按照音樂內容分為:獵歌、牧歌、贊歌、思鄉(xiāng)曲、禮俗歌等等。蒙古族的樂器主要有:馬頭琴、四胡、胡畢斯、火布斯及其打擊樂器。蒙古族歌舞那達慕大會那達慕:蒙古語意為“游戲”或“娛樂”。原指蒙古傳統(tǒng)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歷史的演變成為今天多種多樣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歌牧原草一、學習目標1、了解我國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對自己故鄉(xiāng)深沉真摯的戀情,激發(fā)我們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興趣及對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2、學唱《牧歌》,感受蒙古音樂獨特的長調風格。3、欣賞《牧歌》感受無伴奏合唱人聲的藝術魅力,多聲部效果的美感和內蒙古民歌優(yōu)美的旋律。1、從課本的譜例上找出有關描繪顏色的字詞及景物。藍天、白云、綠草、雪白的羊群2、從譜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1、2小節(jié)與5、6小節(jié)節(jié)奏相同,最后四小節(jié)是5—8節(jié)的低五度變化形式。長 調 與 短 調 的 特 點民歌特點長 調 :短 調 :長調民歌篇幅較長,節(jié)奏自由、氣息寬廣、情感深沉,有獨特而細膩的顫音裝飾。以鮮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獨特的演唱形式講述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所以被稱為“草原音樂活化石”。2005年11月25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宣布了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特點為曲調緊湊、節(jié)奏整齊、音域相對狹窄,裝飾音較少,旋律起伏不大,帶有鮮明的宣敘性特征。1、聽了以后你們認為與剛才唱過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同學們認為什么是無伴奏合唱?音樂欣賞牧歌2、無伴奏合唱《牧歌》出現(xiàn)了幾個聲部?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的感受1、作品營造了什么樣的場景?營造了“天蒼蒼,野茫?!币环N大草原的遼闊景象。2、這部作品揭示了人們什么樣的心情?揭示了草原人民愉快的心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之情。無伴奏合唱:這種只用人聲歌唱,而不用樂器伴奏的聲樂演唱形式,就叫無伴奏合唱。女高 天空的云女低 廣闊的天空男高 潔白的羊群男低 無邊無際的草原四聲部總 結內蒙古草原:遼闊、寬廣。內蒙古人民:勇敢、豪爽熱情、粗獷。蒙古族音樂特點:曲調悠長、連綿起伏;節(jié)奏舒展、寬廣;充滿遼闊、奔放的草原氣息。課課課課課業(yè)堂課課作2、今天我們主要學習的歌曲名是:( ) A、《金杯》 B、《牧歌》 C、《嘎達梅林》D、《遼闊的草原》3、它是哪一個民族的歌曲( ),他的主要樂器有( )? A、藏族 B、哈薩克族 C、維吾爾族 D、蒙古族 E、手風琴 F、葫蘆絲 G、馬頭琴 H、蘆笙1、我們國家有( )個民族,有( )個少數(shù)民族? A、37 B、56 C、23 D、554、根據(jù)蒙古族的音樂特點分類歌曲《牧歌》屬于( )。 A、勞動號子 B、山歌 C、長調 D、短調BDBDGC謝謝大家教師寄語“民族的文化是世界的文化”熱愛家鄉(xiāng)、熱愛民族文化、像蒙古人民學習,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同學們辛苦了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