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課題 第五單元 混合樂隊教學目標1. 通過對輕音樂《藍色的愛》的欣賞和聆聽,認識和感受現(xiàn)代電子音樂的時尚特點。 2. 理解和掌握混合樂隊的概念,熟悉樂隊的基本組成形式。 3.體驗混合樂隊中樂器的聲音特點和具觀賞性的舞臺表現(xiàn)形式。教學內(nèi)容教學重點: 1. 聆聽《藍色的愛》,感受體驗音樂的情緒,引導學生理解符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時代性音樂。2. 了解混合樂隊不同組合的幾種形式.教學難點: 1. 啟發(fā)學生對作品的風格和思想內(nèi)涵做出判斷。教學過程導入 播放輕音樂作品《橄欖樹》,讓同學在聆聽音樂中思考 1、樂曲的曲名是什么?你會演唱嗎?2、樂曲的特點?3、你聽到了哪些樂器?4、這種樂隊叫什么?導入今天的課題《混合樂隊》。 新授 (一)欣賞輕音樂《藍色的愛》 1.簡介: 《藍色的愛》是法國浪漫大師保羅. 莫里哀根據(jù)一首法國同名歌曲改編的輕音樂作品。自上世紀60年代末這部作品在音樂會上推出并灌制了唱片后,開始風靡世界。幾十年來,《藍色的愛》在全球受歡迎的程度經(jīng)久不衰。保羅.莫里哀和以他名字命名的樂團也成為享譽世界通俗音樂領(lǐng)域里最為閃亮的名字和演出團隊之一。 2.賞析 a.初聽——聆聽音樂,想一想:(1)音樂的情緒如何?淡雅朦朧 浪漫深情 又有一絲淡淡的憂傷 (2)音樂中用了哪些樂器?電子琴 吉他 長笛 小提琴等(3)樂曲有幾個主題? A+Bb. 復聽——談一談(播放音頻或視頻) 第一主題(A) 第二主題(B) 3.想一想 (1)樂曲的情緒和表達的情感?樂曲帶有幾分浪漫,又帶有幾分憂傷,是一種情緒化的渲染,但深入體驗后就會發(fā)現(xiàn), 樂曲是從愛的憂郁中激發(fā)社會對愛有更多關(guān)心,呼喚人們對愛有更大的熱情。 (2)把你印象中的樂器安排到合適的座位上。 (二)混合樂隊 1、含義 混合樂隊指的是區(qū)別于規(guī)范樂隊、但又是由這些規(guī)范樂隊中部分樂器的自由組合,以此形成的一種樂隊組合形式。 (1)廣義:不同民族的不同種類的樂器在一起演奏的樂隊。(2)一般意義:指20世紀在西方國家開始流行的電聲樂隊。如由電子琴、電吉他、電貝司、電鼓和交響樂隊的一部分樂器組成的樂隊;也有再加入一些具有民族特色樂器的,如排簫、箏、蘇格蘭風笛等等。這些樂隊通常用于演奏一些輕音樂。 混合樂隊的主要樂器: 電吉他、電子合成器、電貝司、架子鼓、低音鼓、小鼓、桶鼓等 3、混合樂隊的位置排列 (1)小型管樂電聲樂隊 美國萊斯特.楊樂隊 (2)以電吉他為主的混合樂隊 甲殼蟲樂隊、beyond (三)世界著名混合樂隊及其核心人物1.曼托瓦尼樂團 其樂團的成立是輕音樂誕生的標志。其風格極為柔和動聽、優(yōu)美醉人的演奏。“弦瀑”代表作品:《紅磨坊》《綠袖子》等 2.保羅.莫里哀與他的樂團 其樂團弦樂比重較大,以小提琴為主,中提琴和大提琴作為色彩點綴。代表作品:《藍色的愛》、中國作品《橄欖樹》、《龍的傳人》等。 3.舞會音樂之王——德國詹姆斯.拉斯特樂團熱烈的旋律、獨特的和聲 其風格“清新華麗,浪漫迷人” 經(jīng)典曲目:《永不停歇的舞步》、《音樂紳士》、《海洋道》等 4.雅尼樂隊 既有古典音樂風格,又有流行音樂的超脫情調(diào)。其別具一格的編曲是現(xiàn)代與古典的結(jié)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的匯聚,其聲、光、電于一體的華麗電子音樂演奏會,風靡全球。1997年在中國紫禁城閃亮登場。 總結(jié): 今天我們主要欣賞了輕音樂《藍色的愛》,通過聆聽感受到了音樂中那種浪漫的氣息,和音樂中表達出的時尚的時代特征,另外我們還認識混合樂隊,了解了樂隊的組成,及世界著名混合樂隊及其核心人物。其優(yōu)美動人的旋律,清新雅致的配器一定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與研究 《夜鶯》是雅尼在1997年紫禁城音樂會上演奏的一首曲子,這是一首被許多樂迷認為“很中國”的曲子,曲子當中有一些中國音樂元素,整個曲風很符合樂方人追求樂曲旋律和意境的審美特點。雅尼也是第一位被批準在紫禁城城內(nèi)舉行演出的西方音樂家。《夜鶯》是一首充滿中國古典音樂情調(diào)的現(xiàn)代電聲音樂作品,它的特點是樂曲運用中國竹笛來表現(xiàn)夜鶯的歡快明教。笛聲的悠揚、清越,小提琴的婉轉(zhuǎn)、飛揚,大提琴的低沉、肅穆,還有鋼琴和電聲樂隊的雄渾、壯麗,最后還有人聲的加入,充分顯示了樂曲的獨特魅力。五、 課后作業(yè) 1.我國有哪些著名的混合樂隊?其樂隊的代表作品?其主要編制如何?2.你是一名指揮的話,怎樣組建我校的樂隊的? 六、 宣布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