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中考易錯填空訓練一、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1.青春是美好的,我們要珍惜青春,盡情享受、及時享樂、揮霍放縱、我行我素、標新立異。訂正:2.自強就不能接受他人的任何幫助。訂正:3.壓力越大,學習效率就會越高。訂正:4.負面情緒必然帶來傷害。訂正:5.只有正面情緒才會引發共鳴。訂正:6.調節情緒、減輕壓力必須依靠專業人士的幫助。訂正:7.情感是短暫而不穩定的。訂正:8.遇到的挫折越多越好/挫折是成功的絆腳石。訂正:9.只有偉人才能創造生命價值。訂正:10.我們應講義氣,不加分辨地為朋友做任何事。訂正:11.我們要對經常批評自己的老師敬而遠之。訂正:12.家是永遠沒有爭吵的地方。訂正:13.堅持集體主義,要忽視個人利益。訂正:14.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訂正:15.個人利益高于集體利益。訂正:16.文明有禮是個人的選擇。訂正:17.社會生活中,禮的主要表現是語言文明。訂正:18.承擔責任是長大以后的事,未成年人不用承擔任何責任。訂正:19.承擔責任一定能獲得物質回報/承擔責任的回報和代價是對等的。訂正:二、法治教育1.未成年人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未成年人不受法律約束。訂正:2.違法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違法行為都要受到刑罰處罰。訂正:3.只要不犯法,犯一些小錯也沒關系/小錯不斷,大錯不犯。訂正:4.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青少年應該遠離網絡。訂正:5.網絡空間絕對自由/網絡空間可以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訂正:6.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會發生矛盾。訂正:7.憲法包括其他法律的全部內容,是其他法律的總和。訂正:8.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訂正:9.為了關心教育孩子,父母可以在未經子女同意的情況下查看子女的信件。訂正:10.未成年人在校學習期間不享有通信自由權。訂正:11.受教育是我們的權利,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行使受教育的權利。訂正:12.未成年人不需要納稅。訂正:13.享受多少權利就履行多少義務/履行多少義務就享受多少權利。訂正:14.民族自治地方有高度自治權/可以完全自治。訂正:15.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是我國的國家機關。訂正:16.在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訂正:17.市場經濟體制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體制。訂正:18.在我國,國有經濟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訂正:19.我國堅持以市場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訂正:20.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訂正:21.我國立法時征求公民意見,體現了我國公民具有立法權。訂正:22.法律的施行/法律體系的完善可以根治違法犯罪活動。訂正:23.只要是不違法的行為都是可以做的。訂正:24.自由是沒有邊界的/追求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訂正:25.踐行平等,我們要追求絕對平等。訂正:26.非正義行為就等于違法行為。訂正:27.我國少數民族的社會地位更高。訂正: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1.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一切傳統文化,全盤吸收外來文化。訂正:2.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訂正:3.文化創新就是整合各種文化元素。訂正:4.文明交流互鑒會導致各國文化趨同/逐漸統一。訂正:5.好家風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美德。訂正:6.我們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訂正:7.中華文化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訂正:8.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訂正:四、革命傳統教育1.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訂正:2.我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訂正:3.創新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因素。訂正:4.我國已實現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創新能力已經處于世界最先進的水平。訂正:5.知識產權法是保護和激勵創新的制度基石。訂正:五、國情教育1.我國人口出現負增長,人口基數大、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已經發生根本改變。訂正:2.我國人口出現負增長、人口數量有所下降,人口紅利消失。訂正:3.我國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訂正:4.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以解決自然災害問題。訂正:5.發展經濟就會污染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就要限制經濟發展。訂正:6.建設生態文明,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訂正:7.中國致力于構建經濟全球化的全新格局。訂正:8.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決定性作用/中國已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是世界格局中的核心(唯一、領導、主導)力量。訂正:9.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各國摒棄本國利益,真誠合作。訂正:10.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核心。訂正:11.當前,中國面臨的挑戰大于機遇。訂正:12.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訂正:13.我們要從事一些體面的職業,自謀職業是就業失利的體現。訂正:易錯訓練答案一、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1.我們要正確認識青春的短暫和美好,不負青春時光,用奮斗的青春換來幸福的人生。2.自強不是一味地逞強,而是要采納他人的合理建議,用科學的方法實現自我超越。3.壓力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人的行為,保持適度的壓力是最理想的狀態。4.負面情緒對我們既有消極影響,也有積極影響,它可以豐富人生閱歷,使生命更加飽滿豐盈,我們要正確應對,積極調節負面情緒。5.人與人的情緒會相互感染,負面情緒和正面情緒都會感染他人。6.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調節情緒的方法。常用的調節情緒的方法有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訓練等。7.情緒是短暫而不穩定的,情感則相對穩定。8.挫折對我們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我們要正確對待挫折。9.平凡的人也能創造價值,偉大出自平凡,平凡創造偉大。10.友誼不能沒有原則。當朋友誤入歧途時,不予規勸甚至推波助瀾、反而會傷害朋友、傷害友誼。11.學會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批評的內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12.親子沖突有時難以避免、我們要學會有效地化解沖突。13.堅持集體主義,也要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保護個人正當利益。14.在集體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15.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16.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影響社會和諧,關系國家形象。17.社會生活中,禮主要表現在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18.我們在成長的每一階段承擔的責任不一樣,未成年人也要承擔責任。19.承擔責任往往伴隨著獲得回報的權利,但有時付出很多,卻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回報。二、法治教育1.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護不等于擁有為所欲為的特權,未成年人違法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一般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相對輕微,應承擔民事責任或受行政處分;犯罪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應受刑罰處罰。3.一個人如果有了不良行為,不迷途知返,就有可能走向犯罪的深淵。4.網絡是把雙刃劍,既有消極作用,也有積極作用,要做到合理利用網絡。5.網絡并非法外之地,在網絡中發表言論也應恪守道德、遵守法律。6.國家利益兼顧的是大多數人的利益,有時難免會與人民利益發生矛盾。7.其他法律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一般性問題。8.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9.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10.除特殊規定外,公民享有的權利并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1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12.依法納稅是我國公民的一項基本義務,每個公民都應自覺履行。13.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并不意味著權利與義務是完全對等的。14.民族自治地方在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15.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16.在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17.市場經濟體制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體制。18.在我國,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19.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21.我國立法時征求公民意見,有利于實現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但我國公民沒有立法權。22.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僅靠法律是難以根治違法犯罪活動的。23.社會規則包含道德、紀律、法律等,違反社會規則的行為都不能做。24.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25.踐行平等,要堅持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差別對待的原則。26.違法行為一定是非正義行為,但非正義行為不一定是違法行為。非正義行為包括違法行為和違反道德但不違法的行為。27.我國各民族具有同等的社會地位,在國家和社會生活各領域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相同的法定義務。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1.文化并非都是優秀的,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外來文化,都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2.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3.文化創新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4.各國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進,會呈現出多元發展的繁榮局面,不會趨同。5.好家風是沒有國界的。6.我們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7.偉大民族精神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8.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四、革命傳統教育1.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始終是經濟建設。2.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3.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4.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5.知識產權是保護和激勵創新的制度基石。五、國情教育1.我國的人口負增長是超大人口規模基礎上的緩慢的負增長,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人口基數大、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發生根本改變。2.我國人口數量雖有所下降,但人口質量改善速度更快,人口紅利尚存。3.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4.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以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次數,減輕其危害。5.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可以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6.建設生態文明,要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7.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特征,并不是世界格局,也不是由某個國家構建的。8.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堅定力量、中堅力量。9.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各國在維護本國利益的基礎上真誠合作,努力擴大利益的交匯點。10.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與穩定器。11.當前,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但總體來說機遇是大于挑戰的。12.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13.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選擇職業并不應以是否體面為標準。除傳統就業方式以外,國家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