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題易考點知識點1標志、開端類1.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2.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洋務運動。3.洋務運動破產的標志: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4.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戊戌變法。5.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志:《辛丑條約》的簽訂。6.結束我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標志事件:辛亥革命。7.中華民國成立的標志: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8.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9.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19年五四運動。10.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標志事件: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開。11.國共第一次正式合作的標志: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12.國民革命失敗的標志:“分共會議”(七一五反革命政變)。13.長征勝利的標志: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14.中國抗日戰爭開始的標志:1931年九一八事變。15.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標志:1937年七七事變16.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標志: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17.全面內戰開始的標志:1946年6月,國民黨軍圍攻中原解放區。18.解放軍發起戰略進攻的標志:1947年夏,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19.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的標志:渡江戰役,占領南京。知識點2原因、目的、特點類1.兩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打開中國市場。2.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維護清王朝的統治。3.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的原因: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的局限性;無法提出先進的革命綱領。4.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5.中共發起百團大戰的目的:粉碎日軍對敵后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振奮抗戰軍民的士氣。6.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7.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勝利的根本原因:人民群眾的支持。8.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緩慢、艱難發展的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9.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行業分布不平衡,地區分布不平衡。10.近代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變化的特點:體現自由平等的新風尚;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知識點3性質、實質類1.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2.洋務運動的性質: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3.義和團運動的性質:反帝愛國運動。4.同盟會的性質: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5.辛亥革命的性質: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6.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我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7.五四運動的性質: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知識點4“第一”“最”類1.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2.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洋務運動。3.最早規定外國可以在中國開設工廠的不平等條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4.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5.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6.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1922年中共二大。7.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8.毛澤東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9.中國正面戰場上最大的一場勝仗:臺兒莊戰役。10.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1937年平型關大捷。11.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百團大戰。12.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抗日戰爭。13.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定軍山》。14.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知識點五重要會議、歷史事件類1.中共三大: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2.國民黨一大: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3.東北易幟:南京政府名義上統一了全國。4.八七會議: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在秋收時節發動起義;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5.秋收起義: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幟。6.三灣改編: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7.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8.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9.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圍剿”計劃。10.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11.八一宣言: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2.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13.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14.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為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15.西柏坡會議(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把中國逐漸由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16.遼沈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17.淮海戰役: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18.平津戰役:華北全境基本解放。19.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20.武漢會戰: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成為抗日戰爭的重要轉折點,進入到相持階段。21.第三次長沙會戰:支援了太平洋戰場和反法西斯戰爭。22.《論持久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22.長征精神: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材料分析題考點一、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發展: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洋務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2.艱難發展:甲午中日戰爭后,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3.短暫的春天:①辛亥革命后,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4.蕭條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除了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外,還遭到官僚資本主義的摧殘。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緩慢、艱難發展的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二、近代國共關系發展演變1.國民革命時期(1924--1927)兩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發動國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2.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由于國民黨右派發動反革命政變,中國共產黨開始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國共兩黨十年對峙,中國共產黨逐步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3.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日本侵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致抗日。4.解放戰爭時期(1946--1949)蔣介石為了維護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企圖消滅中國共產黨,發動內戰,最終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覆滅。國共關系的特點:呈現“合作——對立——再合作——再對立”的曲折發展歷程。國共關系的啟示: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兩黨應該從中華民族的利益出發,攜手合作,共同促進祖國的統一大業。三、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1.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2.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3.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四、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1.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2.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3.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4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五、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1.政治:建立了民主政權。2.經濟:實行了土地改革。3.軍事:毛澤東等人高超的指揮藝術。4.社會: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提供了根本保障。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1.“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2.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3.《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提出,黨的任務是建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4.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5.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實現,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七、評價正面戰場的抗戰課本101頁補充內容。八、中國共產黨農村土地政策的變化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工農武裝割據時期/土地革命時期) 打土豪,分田地,開展土地革命 打倒地主抗日戰爭時期 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開展大生產運動 拉攏地主人民解放戰爭時期 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消滅地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