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海拔最高的牧區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海拔最高的牧區——青藏地區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脈以北,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以南。位置: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范圍:約占全國1%左右,人口密度最小的地理單元面積:人口:約占全國25%以藏族為主,青海東北部漢族較多。民族: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以高原地形為主,平均海拔高,珠穆朗瑪峰:8848.86米!世界最高峰自然環境——地形有“世界屋脊”之稱,多雪山冰川。空氣稀薄本區大部分屬于高原山地氣候,冬寒夏涼,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晝夜溫差大,“高寒”是其顯著的自然環境特征。自然環境——氣候(氣溫)青藏地區冬季的氣溫一般比同緯度的東部平原低18~20℃,夏季氣溫一般在8~18℃,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海拔高,氣溫低高寒缺氧、長年凍土、生態脆弱。極限挑戰:青藏鐵路促進青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間的團結與合作。青藏高原的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大多數地區降水量低于400毫米。自然環境——氣候(降水)拉薩各月氣溫和降水量的分布青藏地區每年的4-9月為雨季,10月至次年3月為旱季,降水量非常少,不及全年降水的百分之一。降水少且分配不均,干濕季明顯自然環境—水文: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青海湖長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察爾汗鹽湖黃河由于青藏地區海拔高,高山終年積雪冰川廣布,夏季冰雪融化水由高原上向下流淌,為河湖提供水源。想一想,青海省南部為什么被稱為“三江源地區“,請在圖中找出依據?想一想,為什么青藏地區會成為這些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黃河、長江、瀾滄江都發源于青海省南部,故稱“三江源地區”。(中華水塔)“三江源地區”是我國乃至亞洲的重要水源地,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但這里的自然環境嚴酷,生態脆弱,一旦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將難以恢復。自然環境——資源:“聚寶盆”—柴達木盆地板塊交界處,地質活動活躍,豐富的地熱能。西藏太陽能電站礦產資源、地熱能、太陽能、水能自然環境——植被:圖5-37 中國土地利用類型青藏地區耕地面積占全區面積的0.5 ﹪,而牧草地卻占全區面積的62﹪草場資源豐富日照強溫差大高寒有利于蛋白質的合成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莖桿少、葉量大優質牧草牧草的粗蛋白質、粗脂肪等大大高于其他地區。高寒地區:牧業高寒、缺氧、氣壓低藏山羊藏綿羊牦牛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種。在高寒低氧的青藏高原上,牦牛曾經是主要的傳統交通運輸工具,因而被稱為“高原之舟”。高寒地區:農業河谷農業(小麥、青稞)條件:①地勢較低,氣溫較高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③灌溉水源充足④光照強,晝夜溫差大。優勢:光照強;日溫差大。劣勢:氣候高寒;降水稀少。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衣服藏袍是藏族的傳統服飾。由于高原上日照強烈,即使在嚴冬,只要太陽一出來,氣溫就很快上升,氣溫日較差可達20℃,有“一年無四季,一日見四季”之說。高原早晚很冷,藏民可以將雙手藏在藏袍袖中,緊裹藏袍而御寒;而一到中午,日照強烈,氣溫上升,則可以脫下一只袖子,或脫下兩只袖子系在腰間。穿脫自如,適應高原晝夜溫差大,方便在馬背上活動青稞酒糌粑酥油茶食物牛羊肉原因:營養價值高、熱量多,能抵御高寒、缺氧的環境帳篷在農區和城鎮多見平頂碉房住原因:用牦牛毛制成,能抵御高原上的風寒;滿足游牧生活的需要,方便遷徙。行騎馬;騎牦牛草場廣布,高山峽谷,牦牛能爬山負重,適應高寒條件以公路為主的交通運輸:1.以拉薩為中心公路網: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喀什—日喀則)。2.航空:地面交通建設難度大,航空可避開地表影響。3.主要鐵路:蘭青線、青藏線。青藏鐵路的開通農牧民安居工程清潔能源的開發青藏地區有著豐美的水草、成群的牛羊,但以往由于交通條件有限,畜牧業產品大多在本地銷售。如今,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通信設施的建設、清潔能源特別是太陽能的開發,以及“農牧民安居工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工程的開展,牧區與外界的聯系日益密切,牧區的牛羊肉產品走向了全國,很多現代設施也走進了牧區,牧民逐漸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