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物理公式總結原公式 變形式 釋義及單位換算s vt 3 1 1 1S: 路程 km 1 0 m 1 0 dm 1 0 cm 1 0 mms1.速度 v t s t:時間 h 6 0 min 6 0 st vv: m/s 3 .速度 6 km/h3 310 3m: 質量 t(噸) kg 1 0 g 1 0 mgm V v:體積/容積2.密度 m 3 3 3m3 1 0 dm3 1 0 cm3 1 0 mm3V V m L(升) mL(毫升) 33 3 3 3g/cm3 10 kg/m3 水 1.0 10 kg/m 1g/cmρ: 密度 x F κ: 勁度系數( 常數,一個彈簧,k 是固定不變的),單位 N/mk3.彈力 F k x F Δχ:彈簧伸長量,單位 mk x F: 彈力,單位 NG 3 3 3m m: 質量 t(噸) 1 0 kg 1 0 g 1 0 mgg4.重力G mg g :重力系數 g =9.8N/Kg 或 g=10N/Kg, 緯度↑g↑,高度↑g↓g G G: 重力 Nm靜摩擦力 (二力平衡解題) 滑動摩擦力 滾動摩擦力f Ff 靜 平衡力 f F相同條件下,滾動摩5.摩擦力 滑 壓 擦力最小f 靜與其對應的平衡力有關 f 滑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和壓力有關6.壓強(普適) F PS F GF: 壓力 N 水平放置有: 壓 物P F 2 2 2S F m2 1 0 dm2 1 0 cm2 1 0 mm2S P S:受力面積(形狀規則質地均勻柱體p: kpa103 paP= gh 壓強 1pa=1N/m2ρ )物ρ P33 3 3 310液 3 3 1.0 10 kg/m 1g/cmgh ρ液: 液體密度 g/cm kg/m 水7.液體壓強P ρ gh P h :深度(研究點到自由液面的豎直距離)m液 h ρ g g: 重力系數 g =9.8N/Kg 或 g=10N/Kg, 緯度↑g↑,高度↑g↓液103p: kpa pa壓強1. 平衡法 2.稱重法 3.壓力差法 4.阿基米德原理 5.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或懸浮) 推導式F 浮 F1 FF2 F3 F4 浮F 浮 G F / F G拉 示 向下 G G F 排桶 物 拉 G 總 m 排 gG 桶+液G 8. G物 液gV 排浮力 G F G向上G 物 液 F 浮F浮 G物 F浮 G物-F拉 F浮 F向上-F向下 G 物-F 拉=G 總-G 桶(F2-F3=Fg V 排4-F3) m g V F浮排物F F -F F浮 G排 m排g 液 g gV F浮 G物-F示 浮 下表面 上表面物 物浸沒時:V排=V 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最終狀態上浮 下沉 懸浮 漂浮 沉底F F浮 F 浮浮F 浮G 物 F 浮9.浮沉條件 FG 支物 G 物 G 物G 物F 浮﹥G 物 F 浮﹤G 物 F 浮=G 物 F 浮=G 物 F 浮﹤G 物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動態,受不平衡力 靜態,受平衡力W F: 力 NF 3 1 1 110.功 W FS S 10 10 10 10S:沿力方向移動的距離 km m dm cm mm3W FS Gh S W W: 功 kJ 1 0 J 1 J = 1N·mFW Pt 103W: 功 kJ J 1 J = 1N·m11.功率P W t WP t6:時間 h 0 min 6 0 stW FS F P 3v 10P:功率(做功的快慢) kw w 1 w = 1J/sP Fvt t v PF v: 速度 m/s 3 . 6 km/hF1 L2 F2L1支點F1 O L212.杠桿的平衡條件 F2 L1 F1 L1F L F L L21 1 2 2比例式: F1 L2 L1 F2 L2 O:支點(杠桿繞其轉動的點) F1 F1: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2 L1 F2: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F2L2 F1 L1 L1:動力臂 (支點 O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F2 L2: 阻力臂(支點 O 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動力臂、阻力臂單位要統一才能進行計算)定滑輪 動滑輪 滑輪組F拉(L1=L2等臂杠桿) (L1=2L2省力杠桿) (n:動滑輪上的繩子根數) fF拉 G1 G物 F拉 G13. F 2物F 1滑輪 拉 拉 (G物 Gn 動)F 1 fF S繩 h物 S繩 2h物 F拉 n拉 拉 S繩 n hG 物G S n SV繩 V V 2V 繩 物物 繩 物G V繩 n V物 V nV繩 物F FF 拉 拉拉 f F S hGGGW有 G物h物 W有 (G物 F浮)h物 W有 f S物 W有 Gh14.機械效率 W總 F拉S繩 W總 F拉S繩 W總 F拉S繩 W總 FS(或Gh f S) W有用 100% W額 W動滑輪 W摩擦 W繩重 W額 W總-W有 W額 W總-W有 W 額 f SW總一般忽略一般η﹤1, W動滑輪 G動h物 W有用 W有用 W有用理想η=1。 W W總總 W總(G -F Gh 物 浮)h物 f S物 WFS有用 G物h物 G物 G物 F拉S繩 F拉S繩 GhW總 F拉s繩 nF G G G物-F浮 f 物 動 nF Gh f S W有用 W有用 G物hnF拉物W總 W有用 W額 G物h物 G動h物推導過程“×100%”已省略,計算題自己加進去如有錯誤,歡迎討論 微信 1304932882615.電路 公式 串聯電路 并聯電路 單位換算SS電路圖 S1 L1L1 L2 S2 L2I I UA mA μA電流( ) (歐姆定律) I=I1=I2 =…=In I=I1+I2 +…+InR 103 103(串聯中,電流處處相等) (并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MV ..kV.. V..mVU=U1+U2 +…+Un U=U1=U2 =…=Un電壓(U) U IR 3 3 3(在串聯電路中,電源電壓等于 (在并聯電路中,電源電壓等于各支路 ..10 10 10各用電器兩端電壓之和) 兩端電壓)R L (4 影響因素)S 1 1R R 11 R 2 1總R U RnMΩ kΩ Ω電阻(R) I R 總=R1+R2 +…+Rn R R 1R 2 (兩個電阻并聯) 32 總 R R 10 103U 1 2R 額 (功率中常用)P額串聯分壓 U1 R1分配 并聯分流 I1 R2U2 R2 I2 R1R0組合 n個 R R總 nR0 R總 0 nW=UIt (普適) 電能表:W=Pt W=W1+W2+…+Wn電功(W) (普適)2 W=W 月末-WU 月初W t (純電阻)R W=UIt=(U1+U2)It=W1+W2 W=UIt=U(I1+I2)t=W1+W2 nW I2Rt W kw h(純電阻) NW 1 U1It U1 R1 W 1 UI 1t I1 R2電功分配 1kW h=3.6×106JW 2 U2It U2 R2 W 2 UI 2t I2 R1P W kW Wt (普適) P=P1+P2+…+Pn 103P W UItt UI (普適) 2R 2(R R U2 U2 U2t P I I檔位問題:1 2) P1 P2 P R R R P1 P21 2 2電功率(P) U 2 P UP R(純電阻)R (燈泡的亮暗取決于燈泡的實際電功率)2 高檔:R小,P大,U 2額P I2R (純電阻) R P P U 實 P I 2R 中檔:R中,P中實 實先: 額 后: R 或 實 低擋:R大,P小(純電阻:白熾燈、電阻、電烙鐵、熨斗、電爐、熱得快) (非純電阻:電動機、節能燈)P 1 I22 R 1 R 1UP 2 R P1 R1 R2 1 W =1 J/s2 2電功率分配 I R 2 P2 U 2 R1(I相同時,電功率與電阻成正比) R2(U相同時,電功率與電阻成反比)Q I2Rt(焦耳定律,普遍適用) Q=Q1+Q2+…+Qn 單位:焦耳 符號:JQ W UIt (純電阻)電熱 U2U2 2tt (純電阻) Q 1 I R 1t R 1 Q1 R R2Q W 1 R Q 2 I2R 2t R 2 Q2 U2 R1tQ W Pt (純電阻) R2U1 P1 W1 Q 1 R1 I1 P1 W1 Q 1 R2比值 U2 P2 W2 Q 2 R2 I2 P2 W2 Q 2 R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