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作業設計一、單元設計的內容與要求第一課時:教材在本章的第一節,從選取運動物體在水平方向只受阻力的實例引入,展示兩種對立的觀點,實驗研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建立規律,并引導學生會用物體的慣性解釋有關現象。課標要求:通過實驗和科學推理,認識牛頓第一定律。用物體的慣性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課標分析:通過對運動和力關系的描述,經歷理想模型的建構過程,體會模型建構的思維方式,并理解物理模型在探索物理規律中的作用。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并理解其內涵。知道慣性,能將生活中的慣性現象用文字進行描述。結合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體會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推理方法。要求: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能通過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經過分析、歸納和推理建立牛頓第一定律;會應用牛頓第一定律解決實際問題,能正確識別運動和力的關系。2.知道慣性,會運用慣性知識解釋生活、生產中的相關問題;能將生活中的慣性現象用文字進行描述,認識到人們既可以利用慣性,又要注意防范慣性造成的危害。 第二課時:教材在本章的第二節,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物體在受幾個力作用時,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引出二力平衡的問題,再通過實驗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然后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來分析一些現象。課標要求: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課標分析:知道平衡狀態與平衡力之間的關系,能正確說明物體不受力的作用與所受合力為零時都能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能在給定的情境中判斷出物體所處的運動狀態或受力情況。要求:2.知道平衡狀態與平衡力;能在具體實例中正確認識平衡狀態與平衡力之間的關系。2.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能通過實驗“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會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通過對物體的受力分析正確識別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 第三課時:教材在本章的第三節,通過對生活實例的分析建構摩擦力的概念,再通過一些小實驗感知摩擦力的存在,然后讓學生通過實驗測量水平勻速運動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引導學生分析生活、生產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實例,總結出增大或減小摩擦的途徑。課標要求: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摩擦力。探究并了解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課標分析:通過實際案例,體會生活中的摩擦現象,建構摩擦力的概念。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體會摩擦的利用與防止,理解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通過測量水平勻速運動物體所受的摩擦力,體會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體會轉換法的思維方法。通過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經歷控制變量的科學探究訓練。要求:1.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摩擦力;能簡要說明在實際生產、生活中如何增大或減小摩擦,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2.能通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并能解釋生活中相關的簡單現象。二、作業設計理由以新課標中的“學業質量標準”為依據,體現物理學科的特點,根據學生學習需要和能力基礎,精準把握“已做、新做、未來做”的作業梯度和作業難易程度,合理確定作業數量,豐富作業類型,提高作業設計品質,體現“結構”“進階”“支架”三大特征。 結構——實施單元結構化作業設計,以整體設計減少重復性作業和機械性作業。以教學大單元為基礎,依據單元教學目標進行整合、重組,有層次地設計單元作業群,使之成為一個具有結構性、系統性、關聯性、序列性的作業系統。單元結構化作業整體設計時,圍繞單元主題――“運動和力”,把一個單元所有作業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內部聯系組合起來,同時對單元內的各時段作業進行統籌安排,探索各種類型作業的合理搭配,在保障學生有效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實現學習從知識到素養的進階。 進階——重視復合思維作業,減少單一思維作業,以輸出驅動輸入,以高階帶動低階,從掌握知能、理解意義到實現遷移。單元前置作業、過程作業(課時作業)、后置作業以及課時預習作業、隨堂作業、課后作業均系統構成,呈現螺旋式上升的形態,實現“掌握知能、理解意義、實現遷移”的思維進階,積極探索學科融合或跨學科融合作業。 支架——以教、學、評一體化為載體,為作業提供“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路徑和評價標準,聚焦學生“不想做、不能做、做不好”的問題解決。關注學生的作業過程和作業行為,在作業設計中給予資源、路徑、要求、提示支持,嵌入評分標準,幫助學生能夠跨越障礙,高質量的“做事”和解決問題。 本單元設計的《課前作業》將課本內容以提綱挈領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變作業的“后置式”為“前瞻性”。此類作業為引導性作業,借助此類作業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準備,用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整理能力,彰顯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其評價結果可以作為教師設計后續作業時的參考,也可以將與學習目標吻合度高的典型且集中的問題設計成學習活動。 本單元設計的《課中作業》變作業的“呆板性”為“情境性”,在作業內容上注重貼近學生的學習實際,盡量將知識嵌入生活情境或學科探索情境,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和挑戰性,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熱情,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類作業為形成性作業,總體思路是在“教”的過程中嵌入“學”,同時伴隨著過程性的評價,體現“教學評三位一體”的基本理念,通過“實施教學——完成作業——反饋評價”的循環反復,讓作業成為印證學習效果,推動學習進程,抵達學習目標的重要“中介環節”。 本單元設計的《課后作業》變作業的“統一性”為“多層次性”,注重學生主體性、發展性等人文素養的培養。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布置難度相應的作業,設計階梯型題組,根據教材內容,精選不同層次的題目,有針對性地設置知識、方法、技能、思維相適應的題目。在準確掌握學情的基礎上,將統一作業與個性化作業相結合,通過面批面改等形式進行作業分析、診斷和講評,提高輔導的針對性,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此類作業是為了檢測學習結果而設計的診斷性作業。診斷性作業的功能有三:一是引導學生梳理已經獲取的知識;二是引導學生利用問題,不斷讓學習邁向深度;三是學生展示自己在問題的引導下,嘗試尋找答案、運用新知、獲得新技能的自覺學習狀態?;趯ψ鳂I功能的考量,診斷性作業不應以“抄抄寫寫”“讀讀背背”的姿態為主,是更多涉及“對新知掌握程度”的檢測與“對能力運用情況”的檢測。學生在完成學習之后,通過診斷,實現自我明確:我到底掌握了什么?我能解決什么問題?如果診斷結果合格,學習活動繼續;如果診斷結果不合格,學習活動則補遺、改道、強化,甚至重組。三、作業實施反思在學生的學習旅程中,作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不僅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更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實踐能力的橋梁。然而,作業的完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問題和挑戰,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反思,以便找到更好的解決策略。 一、深入剖析作業實施中的問題 1. 學生缺乏積極性和熱情:在作業完成過程中,有時我們會發現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并不高。這可能是由于作業內容過于單調、缺乏吸引力,或者難度設置不合理,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這會導致學生對作業產生抵觸心理,進而影響其學習效果。 例如,當我們布置一些機械性的、重復性的作業時,學生可能會感到厭煩和無趣?;蛘撸斪鳂I難度過高時,學生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從而喪失信心。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進行反思,尋找更有效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 時間管理和規劃能力不足: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時間管理和規劃能力是一項挑戰。他們可能會面臨時間緊迫、任務繁重的情況,導致無法按時完成作業。這可能是由于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或者缺乏有效的時間管理技巧。 例如,有些學生可能會在沒有明確計劃的情況下開始做作業,結果導致時間被浪費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而作業卻無法按時完成。這需要我們引導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和時間管理策略,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時間管理的技巧。 3. 教師指導不夠充分和具體:在作業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影響。然而,有時我們會發現教師的指導并不夠充分和具體,導致學生無法準確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 這可能是由于教師對學生的需求了解不夠深入,或者沒有提供足夠的機會讓學生提出問題、尋求幫助。這需要我們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困惑,并提供更具體、更個性化的指導。 二、實施改進措施以提升作業實施效果 1. 創新作業內容以提升趣味性和實用性: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我們可以嘗試創新作業內容,使其更具趣味性和實用性。例如,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項目式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探索。這樣的作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 此外,我們還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或任務,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創造力。通過這些問題或任務,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2. 提供時間管理培訓和策略指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管理時間,我們可以提供時間管理培訓和策略指導。首先,我們可以教授學生如何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和目標,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和任務。其次,我們可以提供一些實用的時間管理技巧和工具,如番茄工作法、時間矩陣等,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完成任務。 此外,我們還可以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時間管理習慣,如定期復習、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等。通過這些措施,學生可以逐漸提高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和效率,從而更好地完成作業和學習任務。 3. 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和指導:在作業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指導,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困惑。首先,教師應該定期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和遇到的問題。其次,教師應該提供及時、具體的指導和幫助,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在線學習平臺或工具,如在線作業系統、學習論壇等,與學生進行更便捷、更高效的互動和指導。通過這些措施,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提供更具針對性、更個性化的指導和服務。 通過反思和改進,我們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通過創新作業內容、提供時間管理培訓和策略指導、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和指導等措施,我們可以解決作業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讓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并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應該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支持和指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作業的有效性和價值,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單元教學內容與要求 第一課時作業:第 1 節 牛頓第一定律 ( 一) 課前作業題目編號01作業性質活動作業完成時長2分鐘 具 體 內 容 題目如圖所示,快速抽出紙條,觀察杯子的位置,并用語言簡單 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圖 01答案答案合理即可作業評價1.學生或完成度□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通過活動,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杯 子為什么還會落回原位置” ,通過認知沖突,激起學生學習下一節 新課的興趣。作業 分析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02作業性質學 情 診 斷 作業完成時長3分鐘具體內容題目聯系生活,運動需要力來維持嗎?你能舉例證明你的觀點嗎?答案合理即可 作業評價1.是否聯系生活,是否有舉證□優秀 □良好 □合格2.語言是否準確□優秀 □良好 □合格3. 回答時是否具有自信心□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設計意圖考查學生對運動和力的生活體驗,是新課前的診斷作業,為新 課做好準備。作業 分析難度□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改編 原創(二)課堂作業題目編號03作業性質練習作業完成時長3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月月同學利用老師提供的四聯排軌道演示器,在探究“阻力對 物體運動的影響”時,讓四個相同小球從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 自由下滑,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距離如圖所示。 圖 03 (1) 月月讓小球從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目的是為了使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______ (選填“相同”或“不同”) 。 (2)根據圖中小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可知小球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________ (填“快”或“慢”) 。 (3) 由此可以推得: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它將做______ 運動;同時也說明力是改變物體______ 的原因。答案(1) 相同 (2) 快 (3) 勻速直線 運動狀態 作業評價1.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 作業評價2.能獨立思考,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優秀 □良好 □合格3.通過對現象分析,歸納出阻力對物體 運動影響的規律。□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實驗讓學生更加明白運動和力的關系,為牛頓第一定 律的學習做鋪墊,考查科學探究中操作、分析獲取結論的能力。作業 分析難度□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04作業性質實踐作業完成時長2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木呷制作的兩輛質量不同的小車,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時 受到相同大小的力的作用,兩輛小車的運動狀態變化有何不同? 為什么? 圖 04 答案質量大的小車很快停下來,質量小的小車要運動時間稍長。 質量大,慣性大,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 作業評價1.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 息;□優秀□良好 □合格2.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優秀□良好 □合格3.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優秀□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本實驗對課前作業發生現象的揭秘,進一步引入慣性概念,通過 學生實驗,加深對慣性知識的認識。作業分析難度□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 (A 組)題量2 題完成時間5分鐘 題目 第 1 題 1.以上四位人物中, 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 括出重要的物理規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 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A.伽利略 B.亞里士多德 C.牛頓 D.笛卡爾 2.慣性在生活中有許多應用,你能舉出兩個利用慣性的例子嗎? 并挑選一個例子簡單說明是如何利用慣性的? 答案:1. C 2.例如跳遠時助跑利用慣性可以提高成績,當奔跑的運動員起跳 時,由于慣性保持原來向前的運動速度,所以向前跳得更遠。 作業評價1.學生了解物理學史的程度;□優秀 □良好□合格2.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的習慣□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物理學史,主要是科學態度和責任要素的考查。 通過學生舉例,培養學生自覺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習慣, 培養學生科學責任與態度。作業 分析難度□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 (B 組)題量3 題完成時間5 分鐘題目1. 在農忙時節,有時會遇到拉谷物的拖拉機陷入泥潭不能正常行 走的情況,這時需要找尋另外一輛拖拉機來幫助脫困。下面兩種 車輛,你會尋求哪一輛來脫困。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A. 滿載貨物的拖拉機 B.空載的拖拉機第 1 題第 2 題第 3 題題目在中國“天宮”空間站中物體處于失重狀態,如圖是航天員王 亞平在空間站中授課,將冰墩墩水平拋出,不計空氣阻力,冰墩墩墩將做 運動,這是因為 。 用一根筷子插入蘋果,如圖所示,再用一小鐵錘連續敲打筷子, 記錄你觀察到的現象,并說出其中的道理。答案1.A 理由合理即可 2.勻速直線,物體在不受力時可以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或者 物體有慣性) 3.蘋果會向上運動,直至蘋果被筷子擊穿。作業評價1.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優秀 □良好 □合格2. 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鮾炐?□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在生活中的利用,培養學生 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科學素養,考查物理觀念、 科學態度和責任是否實現。作業 分析難度 較易 □ 中等 □ 較難來源□引用 □ 改編 原創(四) 實踐作業----制作:定樓神器材料木板、木塊、金屬細桿、細線、石塊、金屬掛鉤、扇子 步驟1. 制作如圖 1 所示器材 2. 在圖 1 基礎上,增加一金屬掛 鉤并掛上石塊如圖 2 中紅圈所示 在同一位置,用相同力度,對著制作的“樓”搖動扇子,觀 察圖 1 和圖 2 中樓的晃動情況,并記錄。 現象記錄 分析解釋現象第二課時作業:第 2 節 二力平衡 ( 一) 課前作業題目編號01作業性質活動作業完成時長2 分鐘具體 內容題目體驗并思考:同學們可以將書本或者其他物品放置于手上,使書 本或其他物品保持靜止;參考圖片如圖 01,分析書本受到哪些力? 猜想這些力之間有何關系? 圖 01答案書本有重力,還受到人給書本的支持力,這兩個力大小可能相等。作業評價1.完成物理實驗的程度□優秀 □良好 □合格2.通過實驗獲得結論,產生成就感, 提升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優秀 □良好 □合格3.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生語言 組織表達能力。□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通過活動,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物體為 什么靜止”,可以了解學生對于“平衡”的一些前概念。作業 分析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02作業性質學情診斷作 業完成時長2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物體不受力可以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如果受力能否保持靜止 或勻速直線運動?如果能,需要滿足什么條件?請聯系生活回答本 題,需舉例說明。 答案物體受力也可以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例如天花板下的吊燈, 受到重力和拉力作用能保持靜止,再如,再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的 列車共受到重力、支持力、牽引力和阻力作用。 作業評價1.結論是否合理,是否聯系生活, 是否有舉證□優秀 □良好 □合格2.基于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信息、觀點和結論進行質疑和批判,予以檢驗和修正,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品格與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3. 引導學生學會學 習、學會合作、 學會生活,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 基礎。 □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設計 意 圖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實例解決問題,為新課學習做好準備。作業分析來源□較易 中等 □較難難度□引用 □ 改編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編號03作業性質練習作業完成時長5 分鐘具體 內容題目如圖所示,是小蘭利用鐵架臺、滑輪和鉤碼等器材設計的“探究 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 圖 03-1 圖 03-2(1)小蘭將圖 03-1 實驗器材改進為圖 03-2 器材進行實驗探究,將研 究對象與桌面分離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紙片代替 小車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實 驗 中 通 過 鉤 碼 的 個 數 來 改 變 拉 力的 大 小 , 松 手 后 觀 察 ____________ (選填“釋放瞬間”或“最終”)小卡片能否平衡; (3)用手旋轉平衡的小卡片,松手后觀察小卡片能否平衡,是為了探 究只有作用在____________ 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小卡片平衡時,用 剪刀將卡片剪開并觀察小卡片能否平衡,是為了探究只有作用在 ____________ 的兩個力才能平衡。答案(1)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減小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2)釋放瞬間 (3)同一直線;同一物體作業評價1.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借助簡單器材 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動手動腦獨立完成實驗,對相關力的 平衡提出自己的見解;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對平衡現象分析,獨立設計實驗方 案并歸納出二力平衡讓條件?!鮾炐?□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本題考察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實例引導學生分析物體的受力 情況,幫助學生認識二力平衡的條件,深入物理觀念層面。對于處于二力平衡的物體,已知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據二 力平衡條件,就可以確定與之平衡的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培養 學生樹立分析問題的物理科學思維。教師教學中應注意實驗改進的創新,注意引導學生用二力平衡 的條件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可以采取結合實例,邊畫力的示意圖邊 講解的方式,是對學生物理科學探究能力的綜合考查。作 業 分析難度□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04作業性質實踐作業完成時長3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圖 04-1 操作 1:如圖 04-1 左圖,彈簧測力計水平放置于桌面,一側固定, 另一側繞過滑輪懸掛重物,彈簧測力計保持靜止狀態。 思考1:彈簧測力計兩端有沒有受到力的作用? 操作2:將固定的左端替換為懸掛重物,如右圖。 思考2:左端懸掛重物大小與右側重物什么關系時,彈簧測力計再次保持靜止? 操作3:取一段細線,細線兩端各連接一個彈簧(如下圖)作為一個整體再次實驗,平衡時剪斷中間的細線。 圖 04-2 思考 3:研究對象還能保持平衡態嗎?說明了什么? 答案1.兩端都受到力的作用,右側是重物通過細繩給彈簧右端一個水平 向右的力,左側是墻面通過細繩給彈簧一個水平向左的力。 2.左端懸掛重物大小與右側重物大小相等系時,彈簧測力計再次保 持靜止。 3.不再保持平衡態,說明處于二力平衡的物體,兩個力作用于同一 個物體上。 作業評價1.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息 調動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分析論證得出結論并作出解釋,培養 學生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鮾炐?□良好 □合格3.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注重交 流與合作,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鮾炐?□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通過自己實踐,總結二力平衡條件:物體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勻 速直線運動的條件也是這兩個力必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 同一直線上。主要考察物理概念是否掌握,以及是否掌握了研究方法。作業 分析難度□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 (A 組)題量2 題完成時間5 分鐘 題目1. 一個物體受到均為 30 牛的一對平衡力作用而作勻速直線運動, 如果這對平衡力同時突然減小到20牛,則物體( ) A.速度減?。籅.按減小后的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 C.仍按原來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D.停止運動. 第 2 題-1 第 2 題-22.如圖所示圖 2-1,在地球上用線拴著的小球在 AB 之間來回擺動(不 計空氣阻力) ,做成一個單擺,小球到達 C 點時,小球收到線的拉 力與小球的重力大小__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 ,小球 在太空中不能在 AB 之間來回擺動,如圖 2-2,此時小球___________ 慣性。 (填“有”或“沒有”)答案:1.C 2.不相等,有作業評價1.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優秀 □良好 □合格2.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優秀 □良好 □合格3.對物理問題的興趣度□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 分析難度□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 (B 組)題量3 題完成時間6 分鐘 題目1.如圖所示,乒乓球約重 0.03N,放置于彈簧上,現用 0.02N 的力 向上提乒乓球,彈簧對乒乓球的作用力方向和大小,下列正確的是 ( ) 第 1 題 A.向上 0.01N B.向上 0.05N C.向下 0.01N D.向下 0.05N 2.如圖所示,小球在豎直細繩的拉力作用下保持靜止 (圖甲) ,現 在小球下方輕輕放置一把可形變的軟鋼尺斜面,發現鋼尺并未發生 形變,且細繩仍沿豎直方向 (圖乙) ,在圖丙中畫出小球的受力示 意圖?甲乙 第 2 題丙3.2021 年 5 月 15 日,天問一號火 星探測器所攜帶的“祝融號”火星 車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烏托 邦平原南部,實現中國航天歷史性 的突破。著陸以前,在距火星表面 約為 100 m 的高度處開啟噴氣發動 機,向下噴氣使其處于懸浮狀態,以觀察地形,選擇合適的著陸地點。如果火星表面的 g 火是地球表 面的 0.45 倍,“祝融號”火星車在著陸時的質量為 250kg,那么其 在著陸前懸停時開動的噴氣發動機的推力為_______N(g 地取 10 N/kg)? 答案1.A 2. 3.G=mg 火=250kg×0.45×10N/kg=1125 N作業評價1.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通過 3 道題,深化二力平衡概念的理解,學會分析連接體問題,主要考查了科學思維。考察重力的計算和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主要考查了學生的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需要學生對于重力有清晰的 認知,從二力平衡的角度整體分析得出繩子拉力的方向和大小。一方面考查學生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考察學生是否知道處于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是處于平衡狀態的,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主要屬于科學思維的考查。作業 分析難度□較易 □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改編 原創(四) 實踐作業----二力平衡的動態探究材料變速電動機、彈簧測力計、重物 步驟1. 電動機在繩端用力 F 拉彈簧秤和物塊, 使之靜止,觀察彈簧秤的示數。 2. 用電動機拉彈簧秤和物塊使之勻速上 升,觀察彈簧秤的示數。 3. 改變電動機的轉動速度 (勻速) 后,重 復上述實驗,觀察彈簧秤的示數。 4. 比較三次彈簧秤示數的大小。觀察分析物體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也是這兩個力必須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勻速直線運動的成立條 件與速度大小無關,深入理解平衡態的含義。作業評價1.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作;□優秀 □良好 □合格2.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優秀 □良好 □合格3.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分析及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 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第三課時作業:第 3 節 摩擦力 ( 一) 課前作業題目編號01作業 性質活動作業完成時長2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每位同學準備一張硬紙板,再硬紙板一段放不同的小物 塊,逐漸增加硬紙板的傾斜程度,觀察小物塊先后掉落的順序, 想一想,摩擦力大小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圖 01 答案隨著硬紙板傾斜程度的增加,各物塊與紙板間摩擦力發生 變化,表面光滑的物體先滑下,說明摩擦力大小可能與接觸面 的粗糙程度有關。 作業評價1.能順利完成實驗,基于觀察 和實驗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 想和假設。 □優秀 □良好 □合格2.切身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培 養學生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 進行交流的能力,同時增強學 生對實驗結果進行評估和反思 的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3.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 是、持之以恒的品質?!鮾炐?□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體驗摩檫力的存在,激發學生動手動腦學物理的興趣,培 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責任。作業 分析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 改編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編號02完成時長2 分鐘具體內容 題目木呷媽媽在刷涼席時,木呷觀察到毛刷出現如圖所示現象, 請你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幫助木呷分析刷毛向右彎曲的原因, 并思考刷毛受到的摩擦力方向與毛刷相對涼席運動方向的關 系? 圖 02答案媽媽向下按壓毛刷,并向左拖動毛刷,由刷毛的彎曲方向 可知刷毛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可見,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 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作業評價1.考察學生能否利用生活現象來認識 物理概念,通過物理學視角形成對摩 擦力的總體認識。 □優秀 □良好 □合格2.考察學生能否通過刷毛的彎曲程 度判斷摩擦力方向,通過物理視角解 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3.培養學生在認識科學本質和了解 科學技術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的 基礎上,形成探索自然的內在動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通過分析生活中出現的物理現象,建立摩擦力的概念。作業 分析難度□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03完成時長5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將一根長塑料管放在兩個飲料瓶上,并將塑料管兩端伸出 飲料瓶一定長度,左端伸出長一些,右端伸出短一些,如圖 03-1所示,同時將兩瓶子向內旋轉,問塑料管向哪運動? ( ) 圖 03-1A.左 B.右 C.不動 D.先向右后向左運動答案要知道塑料管的運動狀態就需要分析塑料管在水平方向 的受力情況,根據摩擦力的定義,右邊瓶子向左旋轉,塑料管 受到右邊瓶子向左的摩擦力 f1,塑料管受到左邊瓶子向右的摩 擦力 f2,如圖,左邊塑料管長一些,對左邊瓶子的壓力大一些, 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塑料管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大一些,如圖 03-2 所示,所以塑料管會向 右運動,當右邊塑料管長度大于左邊,塑料管又向左運動。 答案選 D 圖 03-2作業評價1.能否準確地確定研究對象 (木棍) ,培養學生從物理性視角,觀察事物 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以及相互間的關系。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否判斷出摩擦力的方向,以及運 用摩擦力影響因素判斷摩擦力大小的關系。 □優秀 □良好 □合格3.是否積極動手實驗□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應用所學摩擦力知識分析物體運動狀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 學思維。作業 分析難度□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 (A 組)題量2 題完成時間5 分鐘 題目1.拔河比賽時,甲乙兩隊用力比賽,結果甲隊獲勝,我們知道 甲隊拉乙隊的力和乙隊拉甲隊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二者大 小相等,但是為什么甲隊獲勝?請分析原因?并說明要獲勝的 一種方法?(提示,將甲乙兩隊看成一個整體進行受力分析) 2.下面事例中屬于有益摩擦的是( ) ①走路時,鞋與地面之間的摩擦;②騎自行車時,車輪與軸之間的摩擦; ③汽車行駛時,汽車與空氣之間的摩擦; ④皮帶傳動中,皮帶與皮帶輪之間的摩擦。 答案:1.由于甲隊獲勝,甲乙兩隊整體向甲方一側加速運動,分析整 體在水平方向共受到兩個摩擦力,甲隊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甲隊一方,乙隊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乙隊一方,當甲隊受到的摩 擦力大于乙隊時,甲隊獲勝,所以獲勝的秘訣之一就是增大與地面的摩擦力。 2.解析:走路時,摩擦力是人前進的動力,所以摩擦力是有 益的。車輪與軸之間的摩擦,汽車與空氣之間的摩擦,這兩種摩擦越小,越有利于車輛行駛,所以它們都屬于有害摩擦。皮帶傳動中,若皮帶與皮帶輪之間的摩擦變小,則主動輪無法使皮帶轉動,當然也無法使從動輪轉動。所以這是有益摩擦。作業評價1.能利用摩擦力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優秀 □良好 □合格2.能通過物體運動狀態分析物體受 力狀況□優秀 □良好 □合格3.能用準確的物理語言回答問題□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考查認識摩擦力,側重知識的應用和概念理解,主要屬于科學 思維范疇,科學態度和責任的考查。作業分析難度□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B 組)題量2 題完成時間6 分鐘 題目1.學生動手實驗:想必很多人都參加或見過拔河比賽,但是用 書本拔河卻不常見。為什么書本也能拔河呢?究竟隱藏了怎樣 的科學奧秘?今天,我們不妨親自動手實踐一下。 實驗所需材料:2 本物理書 實驗操作步驟 將兩本書的書頁交錯疊加,相互間隔一頁,如圖甲,提起 其中一本書,觀察另一本書是否會滑落,如圖乙。分別用手拿 住其中一本書,然后用力往外拉扯,看能否將書本拉開,如圖 丙。你能簡單解釋為什么很難拉開兩本書?甲 乙 丙第 1 題圖 2.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小玲有 如下猜想: A.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B.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 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 甲 乙 丙 第 2 題 (1)在實驗中,需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做勻速運動,實 驗的目的是什么? (2) 圖乙和圖丙比較,可驗證猜想 A 正確,并可得出的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甲和圖乙比較,可驗證猜想 B 正確,并可得出的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現象及原理分析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發現,無論是將其中一本書提起,還是分 別將兩本書向外拉,兩本書均緊緊貼合在一起無法分開。原來, 書頁兩兩疊加在一起后,書頁會緊緊貼合在一起,當提起其中 一本書或分別向外拉書本時,每頁紙均受到摩擦力,這些摩擦 力合在一起,會產生很大的摩擦力,導致書本無法被輕易分開。 (1) 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使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 小,從而測量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2) 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接觸面越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作業評價1.能利用摩擦力知識解答 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2.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 小的方法并掌握實驗探究 方法。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從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出發,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 題的能力;利用二力平衡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學生實驗探究過 程中對實驗原理、操作及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能力。考查物理 觀念和科學探究能力。作業分析難度□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引用 改編 原創(四) 實踐作業----實驗探究: 自行車驅動時后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材料自行車,其他輔助器材 步驟參考方案: 1.準備一個水槽,水槽里裝滿水。 2.讓一位同學將自行車抬起一定高度,保證車輪可以貼近 水面,另一位同學快速轉動腳踏板,使自行車車輪在水面上轉 動,模擬自行車行駛過程。 3.觀察自行車后輪處水的飛濺方向,探究后輪所受摩擦力 的方向。 圖 1 圖 2圖 3 作業任務參考以上方案,自行設計一個方案,擬定實驗步驟并記錄 實驗現象 (附圖片) ,并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如何判斷自行車后 輪驅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作業評價1.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 作;□優秀 □良好 □合格2.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并準確記錄;□優秀 □良好 □合格3.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 簡單分析?!鮾炐?□良好 □合格作業分析及設計意圖學生在設計實驗過程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 讓他們進一步認識摩擦力,把抽象的摩擦力的概念轉變為更直 觀形象的可以用眼看得到的摩擦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核 心素養得到提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