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飼養孔雀魚初識孔雀魚孔雀魚原產于南美洲,作為觀賞用魚引入新加坡、中國臺灣和內地,現已繁衍分布于部分熱帶地區的河川下游及湖沼、溝渠中,其野生棲地呈現多樣化,主要棲息于淡水流域及湖沼。孔雀魚的繁殖能力很強,并能耐受污染的水域,具群集性。孔雀魚性情溫和,能與溫和的中小性型熱帶魚混養,平時活潑好動,孔雀魚的壽命較短。目前基本上分成幾種基本品系:禮服、馬賽克、草尾、劍尾、金屬、蛇王。孔雀魚為雜食性小型魚種,由于孔雀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十分強韌,所以目前全世界幾乎隨處都能見到它的芳蹤。體長4~5厘米,是最容易飼養的一種熱帶淡水魚。它豐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狀和旺盛的繁殖力,倍受熱帶淡水魚飼養族的青睞。尤其是繁殖的后代,會有很多與其親魚色彩、形狀不同的魚種產生。雌、雄魚差別明顯,雄魚的大小只有雌魚的一半左右,雄魚體色豐富多彩,尾部形狀千姿百態。最適生長溫度為22~24℃,喜微堿性水質,最適pH7.2~7.4食性較廣,性情溫和,活潑好動卵胎生的代表,4~5月齡性腺發育成熟,在水溫24℃,PH適宜的水中,每月能繁殖1次,每次產魚苗數視魚體大小而異,少則10余尾,多則70~80尾。孔雀魚繁殖時要選擇一個較大的水族缸,水溫保持在26攝氏度,pH7.2-7.4,同時要多種一些水草,然后按1雄配4雌的比例放入種魚。待魚發情后,雌魚腹部逐漸膨大,出現黑色胎斑;雄魚此時不斷追逐雌魚,雄魚的交接器插入雌魚的泄殖孔時排出精子,進行體內受精。當雌魚胎斑變得大而黑、肛門突出時可撈入另一水族箱內待產。待產箱中的溫度應比原水溫高1-2℃,箱底放青苔或水草,給小魚設一個避身之處。雌魚產仔后,要立即將其撈出,以免吃掉仔魚。或者要塑料片圍成漏斗狀隔離墻,侵入水中,將產仔雌魚放在漏斗中,使仔魚產出后從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體,雌魚就吃不到仔魚了。孔雀魚的品系馬賽克禮服草尾蛇王金屬劍尾單色系實驗材料孔雀魚30條、大魚缸1個、水草沙石若干片狀餌料、ph試紙、魚缸水溫控制器、溫度計等放養前的處理對魚缸沙石清洗消毒,將適量沙石鋪墊在魚缸里,注入適量水,植入水草,調節水pH至7.2~7.4,控制水溫至24~26℃最后向缸中放入孔雀魚親魚的護理親魚的喂養每天定時早中晚三次投喂片狀餌料,以親魚池還漂浮少量餌料為準,魚食飽后撈出多余餌料親魚的檢測親魚吃食是否歡快,活動有無異常,有無死魚現象;檢查雌魚肚子是否膨大和出現黑色胎斑,如有發現,將該魚轉入產卵池的塑料罩中待產。魚池的護理親魚池的護理保持水溫在24~26℃,水質清潔無污物,每隔2~3天換水1/3,ph中性或略偏堿性產卵池的護理:水溫高出親魚池1~2℃;檢查池中是否有仔魚,若有及時撈出轉入幼魚池,并將產后親魚重新轉入親魚池.幼魚的護理幼魚培育池溫度控制在24℃左右。剛出生的子魚,當天不喂,從第2天開始,每天投喂適量蛋黃使子魚盡量多吃、吃飽,吃到肚子呈半球型,此時缸中還可保留少許蛋黃的程度每天早晚各喂2次左右繁殖成果到4月23號為止,先后共繁殖出仔魚126尾,親魚池中還有8尾雌魚未曾或即將繁殖,總的來說繁殖結果還算令人滿意。問題總結親魚池中的溫度不穩定,經常出現溫度偏低的情況沒有及時的補充和更換新水,導致親魚死亡6尾未及時轉移出待產親魚,致親魚直接將仔魚產在親魚池中,親魚可能吃掉少許仔魚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