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年級語文學科自主學習任務單(下學期)第八單元 21楊氏之子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自主學習時間________ 合作學習時間________學習目標: 1、認識“詣、禽”兩個生宇,會寫“梁、詣、禽”三個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熟讀成誦。 2、能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課文大意,并能說出表現楊氏之子機智的故事內容。 3、感受文言文語言的魅力,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自主學習 (20分鐘) 自主深度學習導引學習主題及任務 課前預習: 字詞預習: 1.給本課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畫“√”。 梁(niánɡ liánɡ) 詣(yì zhǐ) 禽(qín qínɡ) 2.工整地描一描本課的生字,并組詞。 3.解釋下面的詞語。 惠:________________ 詣 _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 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子:________________ 內容感知: 1.孔君平叫出楊氏之子的原因是( )。 A.孔君平很喜歡逗小孩兒 B.孩子的父親不在家 C.他很想吃楊梅 2.楊氏之子和孔君平在對話中都拿對方的( )做文章。 A.水果 B.家禽 C.姓 3.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楊氏之子很有禮貌,懂得招待客人;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楊氏之子反應敏捷;從“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楊氏之子很善于應對。 任務一: 默讀課文,圈畫出表現楊氏子“聰惠”的相關詞句,并用下面的句式說說你的理由。 我從 中感受到他的聰惠,因為 。 任務二: 借助導圖,走進人物內心。 想一想: 1.孔君平看到 ,就想到 ,他想表達的意思是 2.楊氏子聽出了孔君平 ,于是也在 上做文章,用 來回應他。 任務三:學以致用 孔文舉①年十歲,人皆夸。韙②(wěi)曰:“小時了了③,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④。(cù jì) 孔文舉:孔融,字文舉,魯國人。 ②韙:陳韙,曾任太中大夫。 ③了了:聰明。 踧踖:恭敬而不自然的樣子。 1、請大家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借助注釋等方法讀懂每句話的意思。 2.想一想孔文舉的聰慧體現在哪里? 如果不是孔君平,是李君平、柳君平、黃君平,你又該怎么回答呢?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自主學習感悟、合作交流記錄(xx分鐘) 展示精講記錄(xx分鐘) (學生部分)初步認知: 【隨感或疑惑】 (學生記錄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疑點,深度思考后提出的問題或隨感等。)二次概括:進階提升 總結提升:梳理認知【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下面加線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 A.詣其父(zhǐ) B.為設果(wèi) C.應聲答曰(yīng) D.家禽(qíng) 2.下列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B.為/設果,果有/楊梅 C.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D.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給句中加線的字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1.甚聰惠( ) ①恩惠。 ②給人好處。 ③同“慧”。 2.孔君平詣其父( ) ①拜訪。 ②到某個地方去。 3.孔指以示兒曰( ) ①表示。 ②給……看。 4.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①古時對男子的敬稱,文中指孔君平。②特指孔子。 三、品讀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 1.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這句話是 對 說的。 2.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從“ ”一詞可以看出楊氏之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四、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①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②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文中概括了主人公的特點,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的一句話是“ 。” 2.品析畫橫線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思維過程。 讀句子①,想想孔君平的思維過程: 楊氏之子姓“ ”,“楊梅”名字也含“ ”,所以孔君平說“此是君家果”。 讀句子②,想想楊氏之子的思維過程: 孔君平姓“ ”,“孔雀”名字也含“ ”,所以楊氏之子用孔雀來反擊孔君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3.體會語言的妙處。為什么楊氏之子不直接說“孔雀非夫子家禽”而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下面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第一句有點生硬,第二句比較幽默風趣。 B.第二句用“未聞……”既不失幽默,又委婉地反駁了對方。 C.楊氏之子委婉地稱贊了孔君平的博學多才。 D.第二句更顯得尊重客人,從中能感受到楊氏之子果真“甚聰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