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社會法治中考專項練習--13.歷史觀點(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社會法治中考專項練習--13.歷史觀點(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13.歷史觀點(學生版)
1.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秦的統治雖然如此短命,卻給中國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記。”下列措施能體現這個“印記”的有( )
①確立中央集權制度 ②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
③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④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協同合作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關鍵。下列史實能佐證此觀點的有(
①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②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③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④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3.1946年,國際學生聯盟成立,號召全世界學生維護戰后和平。1948年,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學生組織,以該聯盟受蘇聯控制為由紛紛退出,轉而成立國際學生大會,此后,兩大國際學生組織相互指責與控訴。這反映了( )
A.軍事沖突出現于學生運動 B.冷戰思維擴展到學生組織
C.朝鮮戰爭加劇了兩極對抗 D.歐洲一體化影響世界格局
4.某史學家在《一六四0年英國革命史》中說:"法國的革命,盡管是后來居上,但并沒有使英國革命本身的偉大少了一些;它們都是“同一個戰爭的勝利。”這里所說的“同一個戰爭”是指( )
A.農奴制改革 B.民族解放戰爭 C.殖民侵略戰爭 D.資產階級革命
5.一百多年前嘉興南湖上的一艘游船,槳聲欸乃里記錄下中國共產黨夢想起航的時刻,見證了中共產黨精神之源的誕生,這一精神之源是指( )
A.建黨精神 B.井岡山精神 C.長征精神 D.延安精神
6.民國八年六月,《新聞報》載,“此次滬上風潮始由學生罷課,繼由商人罷市,近日將有勞動工人同盟罷工。”文中史事( )
A.支持了北伐的勝利進軍B.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C.結束了國民黨反動統治D.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
7.1936年11月18日,《西北真報》社刊印“緊急號外”,登載了“歡迎紅軍第四方面軍到達陜西來"的新聞。這一新聞折射出( )
A.遵義會議挽救中國革命 B.紅軍長征完成戰略轉移
C.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D.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
8.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這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一五計劃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文化大革命
9.某同學嘗試用表格進行學習整理。下表中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是( )
序號 史實 結論
① 哥倫布船隊遠洋航行 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② 《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使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④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標志著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1919~1922年,國內外出版了89種馬克思主義中文書籍。在確知出版地點的78種書籍中,有59種出版于上海。這反映了( )
A.中國近代社會性質的重大變化 B.洋務派學習西方技術以求自強
C.清政府統治的根基被嚴重動搖 D.上海是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中心
11.公元前5世紀中葉,羅馬共和國頒布了適用于羅馬公民的《十二銅表法》。羅馬帝國時期,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以便實施于分散在帝國各處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見,羅馬法律不斷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統治區域不斷擴大 B.古希臘文化廣泛傳播
C.民主制度達到鼎盛 D.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
12.1868年,日本確立“海軍建設為當今第一急務”;1873年,聘請34名英國海軍教官來日執教;1878年,日本自主制造的“清輝號”軍艦訪問歐洲。這些史實說明日本( )
A.確立民主共和制度 B.面臨尖銳社會矛盾 C.推行富國強兵政策 D.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13.“1789年歐洲大陸上爆發的這次革命,徹底地改變了本國的面貌,并超越了國界,整個歐洲的封建統治秩序都在革命的烈焰中搖搖欲墜。”材料中的“革命”是指( )
A.美國獨立戰爭 B.法國大革命
C.俄國十月革命 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4.如表呈現的新聞片段,它所報道的歷史事件標志著( )
上海《申報》 (1937年7月9日) [北平八日專電]日軍昨夜向宛平縣城……開炮轟擊。……二十九軍仍在永定河與彼方對峙中。
A.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 B.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C.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15.有歷史學家認為,中國古代政治社會最理想安定時期莫過于漢唐。下列能印證該觀點的有( )
①文景之治 ②貞觀之治 ③開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德國統一后,俾斯麥積極推進全國統一幣制,統一度量衡,實行保護關稅政策。這說明德國的統一( )
A.實現了民主自由的愿望 B.有利于德國經濟的發展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D.確立了歐洲霸主的地位
17.史載:輪船招商局初期僅有輪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國航運公司紛紛跌價。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洋務運動( )
A.對外國資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B.使中國開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
C.使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D.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8.回顧和平之約,1945年簽署的《聯合國憲章》規定:“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系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這一規定旨在( )
A.結束冷戰對峙的局面 B.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C.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D.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
19.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以下史實能夠論證這一觀點的是( )
①啟蒙運動 ②蘇維埃政府實施新經濟政策
③新文化運動 ④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與其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
選項 史實 結論
A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共和制國家
B 莫斯科保衛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C 工業革命 人類歷史進入了電氣時代
D 新航路的開辟 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21.2021年,麗水市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為全國唯一水、氣環境質量排名同時進入前十的地級市,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高。這體現了( )
A.因地制宜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 B.我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
C.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難以協調 D.解決環境問題是當前工作的中心
22.舟山有本紅色教育書籍﹣﹣《紅色印跡》。據其所述,1939年定海淪陷后,共產黨成立了縣工委機關,組建抗日自衛隊,創建抗日游擊根據地,組織群眾成立工會、農會、民眾十姐妹、教師十姐妹等各種團體,開展抗日斗爭。這段史實反映出( )
A.中國抗戰戰略得當,日本失道寡助 B.共產黨承擔了正面戰場的戰略任務
C.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D.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支持
23.某書按不同歷史時期梳理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名言名句。下列名言名句,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篇章的是( )
A.特區是對外政策的窗口 B.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C.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4.有學者認為,古代絲綢之路不僅使中國的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貢獻還在于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
①中國指南針傳入朝鮮 ②羅馬的玻璃器皿等傳入中國
③中國茶葉、瓷器等遠銷美洲 ④中國活字印刷等技術傳入歐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在全境“拼盡全力鋪設鐵路,為的只是能夠在更短時間內動員更大規模的士兵奔赴戰場”。戰爭爆發后,技術的進步卻讓“幾千名士兵在幾分鐘內就可能被機槍掃射殆盡!”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科學革命迎來技術發明的高潮 B.一戰波及到亞、非、歐和太平洋地區
C.工業革命加劇了戰爭殘酷程度 D.戰爭粉碎了法西斯德國的侵略野心
26.19世紀后期,日本明治政府規定:任何兒童就學年限不得少于3年。同時,又頒布《教育敕語》,宣揚“忠于天皇”是最高的道德規范。這反映了明治維新( )
①以中國文化為學習對象②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③保留了封建制度的殘余④有利于文化教育的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杜魯門曾說,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是“一個胡桃的兩半”他說的這個“胡桃”事實上就是( )
A.西歐國家的聯合 B.冷戰政策的推行 C.多極格局的出現 D.殖民體系的瓦解
28.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頒布的章程規定,西藏的各級地方官員由駐藏大臣會同達賴、班禪共同選任,“事無大小,均應稟知駐藏大臣辦理。”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標志著西藏開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B.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C.駐藏大臣成為管理西藏的最高統治者 D.密切了中央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
29.有歷史學者提出,歷史是人自己的歷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歷史發展的原因所在,必須排除上帝決定人類歷史的觀點。這種觀點最早可能出現于( )
A.古代希臘時期 B.文藝復興時期 C.啟蒙運動時期 D.工業革命時期
30.1941年10月日本新任首相東條英機組織了一個“充滿火藥味的內閣”,并決定,通過外交或武力手段,在這年年底之前跟美國算賬。為此,日本( )
A.發動了不列顛之戰 B.實施了諾曼底登陸 C.發動了中途島海戰 D.制造了珍珠港事件
31.“這次革命并沒有達到它所預期的目標。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支配地位沒有受到削弱,在農村沒有出現一場社會大變動,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革命的果實又落到舊勢力的代表袁世凱手里”。這次革命( )
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②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③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④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1947年5月,中國第一個省級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誕生。從此,民族區域自治這個解決民族問題的“中國模式”,開始在中華大地普遍實施,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這一制度( )
A.保障了民族地區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B.維護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權
C.解決了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差距 D.形成了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關系
33.錢塘江大橋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公路、鐵路兩用橋。2006年,錢塘江大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是同學們閱讀茅以升《錢塘江建橋回憶》后摘錄的文字和繪制的示意圖。
浙贛鐵路已由杭州通至玉山,一兩年后就可通到南昌.....錢塘江一水,將浙省分成東西,鐵路、公路無法貫通,不但一省的交通受了限制,而且對全國國防與經濟文化也大有妨礙。 “八·一三”戰火,杭州大為震動......忽然有位客人來訪,說是南京來的……他說:奉了命令,因敵軍逼近杭州,要在明日炸毀錢塘江橋,以防敵人過江......(敵人)要想修理,也決非短期所能辦到。
(2)有人評論“建橋是愛國,炸橋也是愛國”。根據圖文筆記并結合所學,闡述對這一觀點的理解。
3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復興之路,任重道遠。中共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小明對“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產生了興趣,于是查閱資料,開展探究。
步驟二:探究中國是怎樣走向現代化的
收集資料,制作大事年表
梳理資料,得出以下觀點
①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工業化的過程②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民主化的過程③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全球化的過程
(2)任選小明的一個觀點或自擬一個觀點,選擇大事年表中的相關事件加以論證。(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35.英國社會史學家阿薩 勃里格斯說:“在這里(英國),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人類的發展又是最野蠻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紀中期英國經濟發展數據(部分) ◇1848年棉紡織品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50% ◇1850年工業產值占世界工業總產值的39% ◇1851年工業產品占全國出口總量的69%; 工人數量占全國就業總人數的53.8%;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4%。 英國紡紗廠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14﹣16個小時,且童工的工資只有成年工人的1/8。曼徹斯特及郊區的35萬工人幾乎全部居住在潮濕、污穢、簡陋的屋舍內。 ——摘自[美]弗蘭克 薩克雷、約翰 芬德林主編的《世界大歷史》
(2)綜合材料論證“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人類的發展又是最野蠻的。”
36.亞運之城杭州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良渚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玉琮、玉璧和玉鉞的出現,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良渚古城的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左右,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 ——摘編自《中國歷史》(七上) 材料二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都城錢塘,今杭州)國王錢镠重視水利建設,疏浚杭州西湖,修筑海塘堤壩,使錢塘江附近變成富庶的農業區。 ——摘編自《中國歷史》(七下)、《人 自然 社會》 材料三 臨安府戶籍上的戶口,到南宋末年,發展到三十九萬戶,一百二十四萬口,超過了北宋的東京。 ——范文瀾《中國通史》 材料四 在至大二年(1309年),杭州驛站半年接待使客1200余人,延祐元年(1314年)夏歷閏三月,杭州驛站接待的使臣達53批。 ——摘自《元史》《經世大典》
(1)良渚文明無可辯駁地實證了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從材料一中尋找能佐證該觀點的證據。
37.某校開展“不負時代、不負韶華”的辯論賽,雙方辯題如下:
正方觀點:青年成長的關鍵是把握時代的脈搏。
反方觀點:青年成長的關鍵是修煉自己的能力和品質。
請選擇其中一方觀點撰寫一份辯論詞。(要求:聯系三位青年日記的內容,事理結合,邏輯清晰)
38.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貫穿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陳獨秀認為進步的城市力量應充當運動先鋒……農民難以參加革命運動。李大釗則認為:“在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我們必須強調農民是重要一部分。”李的觀點深刻影響了年輕助手毛澤東的思維。李犧牲后,毛澤東將其導師的理念付諸實踐。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1)材料一中陳獨秀所說的“進步的城市力量”指哪個階級?他和李大釗在革命力量判斷上有何分歧?
3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百年黨史,風雷激蕩。某校學生以展板形式呈現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
(2)選擇展板一或展板二中的一則史實對展板三中的觀點加以分析。(須緊扣觀點,分析全面,邏輯嚴密。)
40.材料二
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而詩之盛者莫過于唐。……《全唐詩》收錄的詩作有48000多首。唐詩內容既涉及政治、經濟、宗教,又涉及親情、友誼、懷古、山水、田園;作者中既有帝王將相,也有販夫走卒、外國人……
﹣﹣摘編自儀平策《中國審美文化史》
(2)根據材料二歸納唐朝詩歌繁盛的表現,這與當時哪一制度密切相關?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13.歷史觀點(教師版)
1.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秦的統治雖然如此短命,卻給中國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記。”下列措施能體現這個“印記”的有( )
①確立中央集權制度 ②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
③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④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點】歷史觀點:秦的統治給中國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記。
【答案】
【解析】能體現這個"印記"的措施有確立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秦實現統一后,原來各自為政的政治形態已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發展。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秦朝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為鞏固統一,秦朝題意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故B符合題意;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實行鹽鐵言營專賣的是漢武帝,排除含有2③的ACD.
故選:B.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協同合作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關鍵。下列史實能佐證此觀點的有(
①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②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③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④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考點】歷史觀點: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協同合作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關鍵。
【答案】B
【解答】為了減輕蘇軍的壓力,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944年6月,美、英盟軍成功登陸法國諾曼底,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后,為了減輕美英盟軍的壓力,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故B符合題意: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是蘇軍獨立完成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與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無關,排除還有②③的ACD。
故選:B.
3.1946年,國際學生聯盟成立,號召全世界學生維護戰后和平。1948年,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學生組織,以該聯盟受蘇聯控制為由紛紛退出,轉而成立國際學生大會,此后,兩大國際學生組織相互指責與控訴。這反映了( )
A.軍事沖突出現于學生運動 B.冷戰思維擴展到學生組織
C.朝鮮戰爭加劇了兩極對抗 D.歐洲一體化影響世界格局
【考點】歷史觀點:兩大國際學生組織相互指責與控訴反映了冷戰思維已擴展到學生組織。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冷戰政策,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城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的反蘇聯,反共產主義的演說,運用"鐵幕”一詞之意攻擊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用鐵幕籠罩起來”,因此此演說被稱為“鐵幕演說”。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美蘇冷戰的序幕。題干現象反映了冷戰思維擴展到學生組織。故B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涉及軍事沖突,排除A;朝鮮戰爭開始于1950年,排除C;歐洲一體化進程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排除D。
故選:B.
4.某史學家在《一六四0年英國革命史》中說:"法國的革命,盡管是后來居上,但并沒有使英國革命本身的偉大少了一些;它們都是“同一個戰爭的勝利。”這里所說的“同一個戰爭”是指( )
A.農奴制改革 B.民族解放戰爭 C.殖民侵略戰爭 D.資產階級革命
【考點】歷史觀點:法國大革命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同屬于資產階級革命。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內容,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掌握基礎知識。
A.1861年俄國廢除了農奴制,使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排除A。
B.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排除B.
C.英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與殖民侵略戰爭無關,排除C。
D.根據材料"法國的革命,盡管是后來居上,但并沒有使英國革命本身的偉大少了一些;它們都是'同一個戰爭的勝利。,"
及所學可知,17世紀的英國革命和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都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斗爭,故D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識記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內容,識記理解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5.一百多年前嘉興南湖上的一艘游船,槳聲欸乃里記錄下中國共產黨夢想起航的時刻,見證了中共產黨精神之源的誕生,這一精神之源是指( )
A.建黨精神 B.井岡山精神 C.長征精神 D.延安精神
【考點】歷史觀點:建黨精神是中共產黨精神之源;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共一大的召開。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理解建黨精神的內涵。
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A符合題意;井岡山精神指的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在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地區堅持工農武裝割據斗爭中,表現出來的不畏艱難險阻,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去爭取勝利的革命精神,B不符合題意;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C不符合題意;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嶄新表現形式,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運用歷史史實的能力。
6.民國八年六月,《新聞報》載,“此次滬上風潮始由學生罷課,繼由商人罷市,近日將有勞動工人同盟罷工。”文中史事( )
A.支持了北伐的勝利進軍B.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C.結束了國民黨反動統治D.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
【考點】歷史觀點:五四運動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掌握基礎知識。
A.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
B.洋務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排除B。
C.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解放了南京,標志著國民黨反動派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宣告結束,排除C。
D.據材料"民國八年六月”“此次滬上風潮始由學生罷課,繼由商人罷市,近日將有勞動工人同盟罷工”及所學可知,敘述的是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的歷史信息。結合所學可知,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作為新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故D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7.1936年11月18日,《西北真報》社刊印“緊急號外”,登載了“歡迎紅軍第四方面軍到達陜西來"的新聞。這一新聞折射出( )
A.遵義會議挽救中國革命 B.紅軍長征完成戰略轉移
C.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D.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
【考點】歷史觀點:“紅軍第四方面軍到達陜西”說明紅軍長征已完成戰略轉移。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掌握基礎知識。
A.1935年中共在貴州召開了遵義會議,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排除A.
B.根據材料"1936年11月18日""歡迎紅軍第四方面軍到達陜西來"及所學可知,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1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完成了戰略轉移,故B正確。
C.1936年12月,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斡旋下,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排除C。
D.1937年8月14日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8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同蔣介石等就發表中共宣言和改編紅軍問題,在南京舉行第五次談判,蔣介石被迫同意將在陜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排除D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應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理解紅軍長征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8.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這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一五計劃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文化大革命
【考點】歷史觀點:土地改革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發展。
【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以及影響,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根據材料“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個時間段中的事件是土地改革(1950﹣1952年),故得益于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故A符合題意;一五計劃是1953年開始,排除B;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于1958年,排除C;文化大革命開始于1966年,排除D。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土地改革的意義。
9.某同學嘗試用表格進行學習整理。下表中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是( )
序號 史實 結論
① 哥倫布船隊遠洋航行 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② 《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使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④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標志著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點】歷史觀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重要意義;“一國兩制”的構想及港澳回歸;新航路的開辟;聯合國的成立。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港澳回歸。掌握兩大事件的重要歷史意義。
麥哲倫航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戰役,①②史實與結論搭配不正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洗刷了百年民族恥辱,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③④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
故選:D。
本題以十一屆三中全會、港澳回歸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10.1919~1922年,國內外出版了89種馬克思主義中文書籍。在確知出版地點的78種書籍中,有59種出版于上海。這反映了( )
A.中國近代社會性質的重大變化 B.洋務派學習西方技術以求自強
C.清政府統治的根基被嚴重動搖 D.上海是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中心
【考點】歷史觀點:1919~1922年,上海是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中心。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上海是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中心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五四運動之前,在中國知道馬克思主義的人很少。經過1919年的五四運動,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越來越多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關注馬克思主義。據“1919~1922年,國內外出版了89種馬克思主義中文書籍。在確知出版地點的78種書籍中,有59種出版于上海”可知,這反映了上海是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中心,選項D符合題意;1919~1922年的中國近代,社會性質并沒有發生變化,選項A說法錯誤,排除;洋務派出現在19世紀60年代——90年代,B項與題干時期不符,排除;1911年的辛亥革命就已經推翻清朝的統治,C項與題干時期不符,排除。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上海是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中心的相關史實。
11.公元前5世紀中葉,羅馬共和國頒布了適用于羅馬公民的《十二銅表法》。羅馬帝國時期,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以便實施于分散在帝國各處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見,羅馬法律不斷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統治區域不斷擴大 B.古希臘文化廣泛傳播
C.民主制度達到鼎盛 D.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
【考點】歷史觀點:羅馬共和國統治區域不斷擴大促使羅馬法律不斷發展。
【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里面的法律相關知識,重點掌握羅馬法律不斷發展的主要原因等知識。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緩和平民和貴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頒布了《十二銅表法》。羅馬帝國時期,隨著統治區域的擴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編撰的《羅馬民法大全》,是古羅馬法律的最高成就。由此可見,羅馬法律不斷發展的主要原因是羅馬統治區域不斷擴大,A符合題意。
故選:A。
重點掌握羅馬法律不斷發展的主要原因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2.1868年,日本確立“海軍建設為當今第一急務”;1873年,聘請34名英國海軍教官來日執教;1878年,日本自主制造的“清輝號”軍艦訪問歐洲。這些史實說明日本( )
A.確立民主共和制度 B.面臨尖銳社會矛盾 C.推行富國強兵政策 D.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考點】歷史觀點:日本明治維新推行富國強兵政策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重點掌握明治維新的措施以及影響等知識。
根據題干材料可知,日本明治維新中主張向西方學習,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等。日本海軍的發展與軍備裝備發展進步很大,這些史實說明日本推行富國強兵政策,C符合題意;ABD 題干材料和海軍無關,排除。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3.“1789年歐洲大陸上爆發的這次革命,徹底地改變了本國的面貌,并超越了國界,整個歐洲的封建統治秩序都在革命的烈焰中搖搖欲墜。”材料中的“革命”是指( )
A.美國獨立戰爭 B.法國大革命
C.俄國十月革命 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考點】法國大革命徹底地改變了法國的面貌,并超越了國界,整個歐洲的封建統治秩序都在革命的烈焰中搖搖欲墜。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法國大革命相關知識,重點掌握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以及歷史影響。
根據題干材料“1789年歐洲大陸上爆發的這次革命,徹底地改變了本國的面貌,并超越了國界,整個歐洲的封建統治秩序都在革命的烈焰中搖搖欲墜”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法國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君主專制制度并給以沉重打擊,B項正確;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于1775年的美洲大陸上,排除A項;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于1640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掌握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以及歷史影響,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4.如表呈現的新聞片段,它所報道的歷史事件標志著( )
上海《申報》 (1937年7月9日) [北平八日專電]日軍昨夜向宛平縣城……開炮轟擊。……二十九軍仍在永定河與彼方對峙中。
A.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 B.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C.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考點】歷史觀點: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抗日戰爭相關知識,重點掌握全民族抗戰爆發的標志。
根據題干“1937年7月9日”“[北平八日專電]”“日軍”“宛平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材料反映的是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拒,隨即炮轟我軍防地,中國守軍奮起反擊。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B項正確;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排除A項;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是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排除C項;1937年國民黨公布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排除D項。
故選:B。
重點掌握全民族抗戰爆發的標志,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5.有歷史學家認為,中國古代政治社會最理想安定時期莫過于漢唐。下列能印證該觀點的有( )
①文景之治 ②貞觀之治 ③開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點】歷史觀點: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證明中國古代政治社會最理想安定時期莫過于漢唐。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盛世局面,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文景之治出現于西漢,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出現于唐朝,康乾盛世出現于清朝。排除含有④的選項。
故選:A。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盛世局面,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6.德國統一后,俾斯麥積極推進全國統一幣制,統一度量衡,實行保護關稅政策。這說明德國的統一( )
A.實現了民主自由的愿望 B.有利于德國經濟的發展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D.確立了歐洲霸主的地位
【考點】歷史觀點:德國的統一有利于德國經濟的發展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德國的統一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德國統一后,俾斯麥積極推進全國統一幣制,統一度量衡,實行保護關稅政策。這是德國在經濟方面采取的措施,這些措施說明德國的統一有利于德國經濟的發展,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德國的統一的相關史實。
17.史載:輪船招商局初期僅有輪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國航運公司紛紛跌價。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洋務運動( )
A.對外國資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B.使中國開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
C.使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D.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考點】歷史觀點:洋務運動對外國資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洋務運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史載:輪船招商局初期僅有輪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國航運公司紛紛跌價。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洋務運動對外國資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B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A。
本題考查洋務運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8.回顧和平之約,1945年簽署的《聯合國憲章》規定:“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系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這一規定旨在( )
A.結束冷戰對峙的局面 B.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C.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D.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
【考點】歷史觀點: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是聯合國的宗旨。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聯合國的宗旨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反法西斯國家提出了建立戰后國際安全組織的主張。1945年10月,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其首要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據“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系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可知,這一規定旨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題干材料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聯合國的宗旨的相關史實。
19.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以下史實能夠論證這一觀點的是( )
①啟蒙運動 ②蘇維埃政府實施新經濟政策
③新文化運動 ④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點】歷史觀點:思想解放(如: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中外歷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材料中強調思想解放對于社會發展的作用。啟蒙運動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爆發;新文化運動是近代中國思想近代化,推動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奠定基礎。①③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蘇維埃政府實施新經濟政策屬于經濟改革,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B和D項。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掌握中外歷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
20.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與其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
選項 史實 結論
A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共和制國家
B 莫斯科保衛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C 工業革命 人類歷史進入了電氣時代
D 新航路的開辟 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考點】歷史觀點: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莫斯科保衛戰、工業革命、新航路的開辟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故A表述錯誤;莫斯科保衛戰打敗了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故B表述錯誤;工業革命完成后,人類歷史進入了“蒸汽時代”,故C表述錯誤;新航路開辟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故D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莫斯科保衛戰、工業革命、新航路的開辟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1.2021年,麗水市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為全國唯一水、氣環境質量排名同時進入前十的地級市,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高。這體現了( )
A.因地制宜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 B.我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
C.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難以協調 D.解決環境問題是當前工作的中心
【考點】歷史觀點: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嫩改善水、氣環境質量,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現代社會生活,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題干現象體現了麗水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A與題干材料無關,CD說法錯誤,排除ACD。
故選:B。
本題考查現代社會生活,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舟山有本紅色教育書籍﹣﹣《紅色印跡》。據其所述,1939年定海淪陷后,共產黨成立了縣工委機關,組建抗日自衛隊,創建抗日游擊根據地,組織群眾成立工會、農會、民眾十姐妹、教師十姐妹等各種團體,開展抗日斗爭。這段史實反映出( )
A.中國抗戰戰略得當,日本失道寡助 B.共產黨承擔了正面戰場的戰略任務
C.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D.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支持
【考點】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勝利及歷史意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題干史實反映出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題干材料不能說明中國抗戰戰略得當,日本失道寡助、共產黨承擔了正面戰場的戰略任務、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支持。排除ABD。
故選:C。
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勝利及歷史意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3.某書按不同歷史時期梳理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名言名句。下列名言名句,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篇章的是( )
A.特區是對外政策的窗口 B.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C.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考點】歷史觀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篇章。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對外開放和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黨的十八大(2012年)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顯著特征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篇章,B符合題意;A屬于改革開放初期,C屬于1949年新中國成立,D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排除ACD。
故選:B。
本題考查對外開放和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4.有學者認為,古代絲綢之路不僅使中國的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貢獻還在于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
①中國指南針傳入朝鮮 ②羅馬的玻璃器皿等傳入中國
③中國茶葉、瓷器等遠銷美洲 ④中國活字印刷等技術傳入歐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點】歷史觀點:古代絲綢之路不僅使中國的絲綢遠銷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貢獻還在于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依據材料并聯系教材可以得出古代絲綢之路反映了東西方文化交流。
①中國指南針傳入朝鮮,與絲綢之路無關,排除。
②羅馬的玻璃器皿等傳入中國,反映東西方文化交流,正確。
③中國茶葉、瓷器經絲路遠銷美洲,沒有反映了東西方交流,排除。
④中國活字印刷等技術傳入歐洲,反映東西方交流,正確。
故選:C。
本題以東西方文化交流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的掌握及綜合運用能力。
25.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在全境“拼盡全力鋪設鐵路,為的只是能夠在更短時間內動員更大規模的士兵奔赴戰場”。戰爭爆發后,技術的進步卻讓“幾千名士兵在幾分鐘內就可能被機槍掃射殆盡!”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科學革命迎來技術發明的高潮 B.一戰波及到亞、非、歐和太平洋地區
C.工業革命加劇了戰爭殘酷程度 D.戰爭粉碎了法西斯德國的侵略野心
【考點】歷史觀點:第二次工業革命加劇了戰爭殘酷程度 。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電氣時代。
由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在全境“拼盡全力鋪設鐵路,為的只是能夠在更短時間內動員更大規模的士兵奔赴戰場”。戰爭爆發后,技術的進步卻讓“幾千名士兵在幾分鐘內就可能被機槍掃射殆盡!”可以看出,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科學技術的進步,增加了戰爭的規模和戰爭的殺傷性,因此材料表述的是工業革命加劇了戰爭殘酷程度。
故選:C。
本題以第二次工業革命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26.19世紀后期,日本明治政府規定:任何兒童就學年限不得少于3年。同時,又頒布《教育敕語》,宣揚“忠于天皇”是最高的道德規范。這反映了明治維新( )
①以中國文化為學習對象②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③保留了封建制度的殘余④有利于文化教育的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點】歷史觀點:明治維新雖保留了封建制度的殘余,但有利于文化教育的發展。材料分析;歷史制度改革:日本明治維新。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改革。
“任何兒童就學年限不得少于3年”反映明治維新有利于文化教育的發展;頒布《教育敕語》,宣揚“忠于天皇”是最高的道德規范,反映明治維新保留封建制度的殘余。③④符合題意。
故選:D。
本題以明治維新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27.杜魯門曾說,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是“一個胡桃的兩半”他說的這個“胡桃”事實上就是( )
A.西歐國家的聯合 B.冷戰政策的推行 C.多極格局的出現 D.殖民體系的瓦解
【考點】歷史觀點: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促成了冷戰政策的推行。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冷戰的相關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杜魯門曾說,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是“一個胡桃的兩半”他說的這個“胡桃”事實上就是冷戰政策的推行。二戰后美蘇兩國實行冷戰政策,在政治上,表現為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出臺,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提出“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的綱領和政策,后來被稱之為“杜魯門主義”。它的出臺,標志著美蘇之間冷戰的開始,經濟上,冷戰政策表現為1947年7月推行的“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即歐洲復興計劃。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的目的,一方面防止西歐爆發革命,控制西歐;另一方面遏制蘇聯,企圖稱霸世界,蘇聯在1949年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協調和促進社會主義陣營各成員國的經濟發展。軍事上冷戰政策表現為1949年成立北約組織。1949年美國等西歐北美國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針鋒相對,1955年發起成立華沙條約組織,標志著兩極格局的最終形成。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都是以美國自身利益為出發點,目的都是反蘇反共以遏制共產主義,都是“冷戰”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冷戰政策以軍事援助為主要形式的是北約成立。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掌握冷戰的相關知識。
28.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頒布的章程規定,西藏的各級地方官員由駐藏大臣會同達賴、班禪共同選任,“事無大小,均應稟知駐藏大臣辦理。”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標志著西藏開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B.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C.駐藏大臣成為管理西藏的最高統治者 D.密切了中央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
【考點】歷史觀點:清朝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的相關內容。清朝時期加強了對西藏的統治。
依據題干的“清政府頒布的章程規定,西藏的各級地方官員由駐藏大臣會同達賴、班禪共同選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故B符合題意:元朝設置宣政院,標志著西藏開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排除A:駐藏大臣成為管理西藏的最高統治者的說法錯誤,排除C;西藏地處西南邊疆,排除D。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的相關史實。
29.有歷史學者提出,歷史是人自己的歷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歷史發展的原因所在,必須排除上帝決定人類歷史的觀點。這種觀點最早可能出現于( )
A.古代希臘時期 B.文藝復興時期 C.啟蒙運動時期 D.工業革命時期
【考點】歷史觀點:歷史是人自己的歷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歷史發展的原因所在,必須排除上帝決定人類歷史;文藝復興運動。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其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對神性,倡導個性解放。
從題干材料及其觀點“歷史是人自己的歷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歷史發展的原因所在”可知,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史學領域出現了人文主義思想。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的意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它地方,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文藝復興促進了歐洲思想文化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故B項正確。
故選:B。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14﹣17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的了解。文藝復興運動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和新興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在意識領域的反映,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
30.1941年10月日本新任首相東條英機組織了一個“充滿火藥味的內閣”,并決定,通過外交或武力手段,在這年年底之前跟美國算賬。為此,日本( )
A.發動了不列顛之戰 B.實施了諾曼底登陸 C.發動了中途島海戰 D.制造了珍珠港事件
【考點】歷史觀點: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太平洋戰爭序幕。歷史事件:太平洋戰爭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珍珠港事件的相關史實。“1941年”“日本”“通過外交或武力手段,在這年年底之前跟美國算賬”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軍隊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太平洋戰爭序幕。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緊隨其后,對日宣戰的有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據“1941年”“日本”“通過外交或武力手段,在這年年底之前跟美國算賬”及所學知識可知,為此,日本制造了珍珠港事件,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珍珠港事件的相關史實。
31.“這次革命并沒有達到它所預期的目標。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支配地位沒有受到削弱,在農村沒有出現一場社會大變動,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革命的果實又落到舊勢力的代表袁世凱手里”。這次革命( )
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②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③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④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點】歷史觀點:辛亥革命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但是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歷史影響: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解題的關鍵是使用排除法。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發動起義,攻克總督衙門,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將領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表述錯誤,④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屬于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都不符合題意。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32.1947年5月,中國第一個省級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誕生。從此,民族區域自治這個解決民族問題的“中國模式”,開始在中華大地普遍實施,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這一制度( )
A.保障了民族地區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B.維護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權
C.解決了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差距 D.形成了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關系
【考點】歷史觀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區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歷史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知道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區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區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BCD說法過于絕對。
故選:A。
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33.錢塘江大橋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公路、鐵路兩用橋。2006年,錢塘江大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是同學們閱讀茅以升《錢塘江建橋回憶》后摘錄的文字和繪制的示意圖。
浙贛鐵路已由杭州通至玉山,一兩年后就可通到南昌.....錢塘江一水,將浙省分成東西,鐵路、公路無法貫通,不但一省的交通受了限制,而且對全國國防與經濟文化也大有妨礙。 “八·一三”戰火,杭州大為震動......忽然有位客人來訪,說是南京來的……他說:奉了命令,因敵軍逼近杭州,要在明日炸毀錢塘江橋,以防敵人過江......(敵人)要想修理,也決非短期所能辦到。
(2)有人評論“建橋是愛國,炸橋也是愛國”。根據圖文筆記并結合所學,闡述對這一觀點的理解。
【考點】歷史觀點:建橋是愛國,炸橋也是愛國。
【答案】錢塘江大橋連接浙贛鐵路和滬杭鐵路,打通鐵路干線,促進全國國防和經濟發展,所以造橋是愛國;而炸橋是為了阻止日軍南下,為抗戰爭取時間,所以也是愛國。
【解析】
根據圖文筆記并結合所學可知,我對這一觀點的理解是錢塘江大橋連接浙贛鐵路和滬杭鐵路,打通鐵路干線,促進全國國防和經濟發展,所以造橋是愛國;而炸橋是為了阻止日軍南下,為抗戰爭取時間,所以也是愛國。
3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復興之路,任重道遠。中共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小明對“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產生了興趣,于是查閱資料,開展探究。
步驟二:探究中國是怎樣走向現代化的
收集資料,制作大事年表
梳理資料,得出以下觀點
①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工業化的過程②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民主化的過程③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全球化的過程
(2)任選小明的一個觀點或自擬一個觀點,選擇大事年表中的相關事件加以論證。(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考點】歷史觀點:①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工業化的過程②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民主化的過程③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全球化的過程
【答案】
觀點: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全球化的過程。論述:高質量發展是全面現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中國的現代化過程就是一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過程,根本就在于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開啟了對外開放的步伐,主動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中,并于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現代化進程,故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全球化的過程。
【解析】
考查中國式現代化相關的觀點
本題屬于觀點論述題,題干已經給定了觀點,論述要圍繞所選的觀點用給定的具體史實展開進行說明,如選舉的觀點為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全球化的過程,論述部分如高質量發展是全面現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中國的現代化過程就是一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過程,根本就在于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開啟了對外開放的步伐,主動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中,并于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現代化進程,故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全球化的過程。
35.英國社會史學家阿薩 勃里格斯說:“在這里(英國),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人類的發展又是最野蠻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紀中期英國經濟發展數據(部分) ◇1848年棉紡織品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50% ◇1850年工業產值占世界工業總產值的39% ◇1851年工業產品占全國出口總量的69%; 工人數量占全國就業總人數的53.8%;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4%。 英國紡紗廠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14﹣16個小時,且童工的工資只有成年工人的1/8。曼徹斯特及郊區的35萬工人幾乎全部居住在潮濕、污穢、簡陋的屋舍內。 ——摘自[美]弗蘭克 薩克雷、約翰 芬德林主編的《世界大歷史》
(2)綜合材料論證“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人類的發展又是最野蠻的。”
【考點】歷史觀點:工業革命創造了奇跡,但也暴露了人類發展的野蠻性。
【答案】
奇跡表現:瓦特改進的蒸汽機廣泛應用于生產、交通等領域,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蒸汽機車的試驗成功,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為社會提供了更為便利的交通;英國工業在世界上遙遙領先,成為第一個工業國家;工人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促進英國城市化的發展。
野蠻表現:燃煤蒸汽的使用,帶來了環境污染,給自然界和人類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時間長,工資低,居住條件差,對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會貧富分化加劇,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解析】本題以二則文字圖片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綜合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業革命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結合相關史實論述即可,如工業革命創造了奇跡的表現為瓦特改進的蒸汽機廣泛應用于生產、交通等領域,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蒸汽機車的試驗成功,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為社會提供了更為便利的交通;英國工業在世界上遙遙領先,成為第一個工業國家;工人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促進英國城市化的發展。工業革命野蠻的表現為燃煤蒸汽的使用,帶來了環境污染,給自然界和人類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時間長,工資低,居住條件差,對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會貧富分化加劇,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工業革命的影響等知識。
36.亞運之城杭州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良渚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玉琮、玉璧和玉鉞的出現,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良渚古城的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左右,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 ——摘編自《中國歷史》(七上) 材料二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都城錢塘,今杭州)國王錢镠重視水利建設,疏浚杭州西湖,修筑海塘堤壩,使錢塘江附近變成富庶的農業區。 ——摘編自《中國歷史》(七下)、《人 自然 社會》 材料三 臨安府戶籍上的戶口,到南宋末年,發展到三十九萬戶,一百二十四萬口,超過了北宋的東京。 ——范文瀾《中國通史》 材料四 在至大二年(1309年),杭州驛站半年接待使客1200余人,延祐元年(1314年)夏歷閏三月,杭州驛站接待的使臣達53批。 ——摘自《元史》《經世大典》
(1)良渚文明無可辯駁地實證了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從材料一中尋找能佐證該觀點的證據。
【考點】歷史觀點:良渚文明無可辯駁地實證了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所有
【答案】
證據:良渚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玉琮、玉璧和玉鉞的出現,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
【解析】本題考查良渚文化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掌握基礎知識。
根據材料“良渚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玉琮、玉璧和玉鉞的出現,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良渚古城的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左右,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可知,良渚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玉琮、玉璧和玉鉞的出現,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良渚文化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
37.某校開展“不負時代、不負韶華”的辯論賽,雙方辯題如下:
正方觀點:青年成長的關鍵是把握時代的脈搏。
反方觀點:青年成長的關鍵是修煉自己的能力和品質。
請選擇其中一方觀點撰寫一份辯論詞。(要求:聯系三位青年日記的內容,事理結合,邏輯清晰)
【考點】歷史觀點辯論:青年成長的關鍵是把握時代的脈搏,還是修煉自己的能力和品質?
【答案】
青年成長的關鍵是把握時代的脈搏;青少年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命運。青少年的品格影響著國家未來發展。青少年的成長,與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與中國夢密不可分。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與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民族復興的美好前景,為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當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因此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前途與祖國和人民利益聯系起來;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大膽創新;積極參加公益活動,自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在實現中國夢中實現個人夢;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解析】
選擇:青年成長的關鍵是把握時代的脈搏。理由是青少年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命運。青少年的品格影響著國家未來發展。青少年的成長,與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與中國夢密不可分。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與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民族復興的美好前景,為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當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因此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前途與祖國和人民利益聯系起來;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大膽創新;積極參加公益活動,自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在實現中國夢中實現個人夢;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38.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貫穿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陳獨秀認為進步的城市力量應充當運動先鋒……農民難以參加革命運動。李大釗則認為:“在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我們必須強調農民是重要一部分。”李的觀點深刻影響了年輕助手毛澤東的思維。李犧牲后,毛澤東將其導師的理念付諸實踐。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1)材料一中陳獨秀所說的“進步的城市力量”指哪個階級?他和李大釗在革命力量判斷上有何分歧?
【考點】歷史觀點:農民是重要的革命力量
【答案】
“進步的城市力量”指工人階級。分歧:陳獨秀認為農民難以成為革命力量,李大釗則認為農民是重要的革命力量。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革命的力量,重點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相關史實。
據材料一“陳獨秀認為進步的城市力量應充當運動先鋒……農民難以參加革命運動。”可知,材料一中陳獨秀所說的“進步的城市力量”指工人階級。據“陳獨秀認為進步的城市力量應充當運動先鋒……農民難以參加革命運動。”“李大釗則認為:‘在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我們必須強調農民是重要一部分。’”可知,陳獨秀和李大釗在革命力量判斷上的分歧是:陳獨秀認為農民難以成為革命力量,李大釗則認為農民是重要的革命力量。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革命的力量的相關史實。
3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百年黨史,風雷激蕩。某校學生以展板形式呈現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
(2)選擇展板一或展板二中的一則史實對展板三中的觀點加以分析。(須緊扣觀點,分析全面,邏輯嚴密。)
【考點】歷史觀點: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八一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答案】
示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927 年大革命失敗,9月,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因敵人力量過強,起義軍損失較大。毛澤東率部轉戰千里到達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在人民的支持下,開展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逐漸形成。
【解析】本題以三塊展板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遵義會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等知識,掌握中共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
)根據提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如:選擇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本小題回答需從所選史實的歷史背景、主要過程、影響等方面展開,分析應體現觀點中依靠人民、跨過溝坎、歷史貢獻三個層次。如: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927 年大革命失敗,9月,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因敵人力量過強,起義軍損失較大。毛澤東率部轉戰千里到達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在人民的支持下,開展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逐漸形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遵義會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等知識,掌握中共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
40.材料二
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而詩之盛者莫過于唐。……《全唐詩》收錄的詩作有48000多首。唐詩內容既涉及政治、經濟、宗教,又涉及親情、友誼、懷古、山水、田園;作者中既有帝王將相,也有販夫走卒、外國人……
﹣﹣摘編自儀平策《中國審美文化史》
(2)根據材料二歸納唐朝詩歌繁盛的表現,這與當時哪一制度密切相關?
【考點】歷史觀點:科舉制帶來了唐朝詩歌繁盛的局面;科舉制的創建及影響。
【答案】唐朝詩歌數量多,內容豐富,風格多樣,詩人身份多樣等;科舉制。
【解析】本題考查盛唐氣象、科舉制、唐詩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根據材料二可知,唐朝詩歌繁盛的表現是詩歌數量多,內容豐富,風格多樣,詩人身份多樣等;這與當時科舉制密切相關。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科舉制、唐詩等相關史實。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涂县| 陆丰市| 汕尾市| 衡阳市| 民和| 闻喜县| 蓝山县| 榕江县| 于都县| 囊谦县| 犍为县| 绥德县| 江门市| 十堰市| 宜春市| 金秀| 台山市| 金秀| 南汇区| 修文县| 西城区| 三明市| 礼泉县| 时尚| 黑龙江省| 绥棱县| 海门市| 定陶县| 林甸县| 滦平县| 义乌市| 台中市| 揭阳市| 常宁市| 长治县| 五指山市| 特克斯县| 沁阳市| 米易县| 乌什县| 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