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08:古詩文默寫—八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知識點梳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08:古詩文默寫—八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知識點梳理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年級下冊 古詩文默寫
1.直接型默寫題
這是一種傳統型的默寫題。它要求考生直接默寫出指寫的文句(多為名篇佳句)。其形式為出上句寫下句,或出下句寫上句,或出兩頭寫中間句。例如:
(1)參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關雎》)
(2)________________,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韓愈《馬說》)
這類題出上句,要求寫下句,或者出下句寫上句,出兩頭寫中間句,難度較小,只要求會背會寫即能作答,屬記誦考查的最低層次。答題時不得多寫、少寫、錯寫或顛倒順序。
2.理解型默寫題
這類題型都給出要求,根據“要求”作答。考生不僅要熟悉識記默寫的內容,還要對課文有較好的感知能力,要在對原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回答。例如:
(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詩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記》中寫潭中魚游來游去,非常活躍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型默寫題
這類默寫題的特點是:由一篇詩(文)聯想到另一篇篇詩(文)的某一“特定內容”。其難度比前面幾種要大,既要理解題目中句子的意思,又要理解所填寫的句子,還要善于聯想。
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中與崔顥的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 。
解答此類題時一定要緊扣這一“特定內容”進行聯想。上面兩例的答案依次為:“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4.遷移型默寫題
這類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進一步提高,注重遷移,要求考生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聯想,寫出題目限定的答案。例如: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古詩文中有許多體現作者關注國家命運、關注民眾疾苦的名句,請你默寫出四句,并注明作者。(課內外均可)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要求寫出含“體現作者關注國家命運、關注民眾疾苦的名句”的詩句,這樣的詩句誠如題中所說“古詩文中有許多”,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胎。(陸游);商女不知忘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只要符合要求的“課內外”古詩文“名句”均可)。
5.運用型默寫題
這是一種深層次的默寫題,它設置具體的語境,要求考生展開聯想,選擇恰當的語句填入其中,使之與文中的具體語境相吻合。例如:
(10)辛丑牛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禮贊無私奉獻的“孺子牛”精神。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了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名句:“ , 。”
6.賞析性默寫題
這類默寫題是在運用默寫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考生的潛能,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篇佳句的理解賞析能力。例如:
(11)請選擇你喜愛的古詩文中的名句作為座右銘,提醒自己正確對待困境。(寫出連續的兩句)
這類題型將古詩文默寫與賞析結合在一起,試題新穎靈活,答豐富多彩,是考查考生創新能力、激勵考生展示其語文才華的一種好題型。例⒀的答案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只要所填詩句切合主題即可。
7.聯讀型默寫
就是將同一內容或主題的名句聯系起來進行默寫。例如:
請在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古詩文句子。
智者的話意蘊深刻,耐人尋味。學習《禮記》,我們從古人“雖有嘉肴,弗食,(1)_____”懂得了實踐的重要性;送別友人,我們可以在李白描繪的“(2)_____,白水繞東城”之地,借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詩句“(3)_____,_____進行勸慰;來到禪院,我們可以體味到常建“萬籟此都寂,(4)_____”的禪境;望洞庭湖,我們明白了孟浩然“(5)_____,端居恥圣明”的心愿;胸懷責任,我們要了解白居易筆下“滿面塵灰煙火色,(6) ”。
8.表格型默寫。
例如:
小文發現不少現代流行語早就在古詩文中有所體現,類似的意思用古詩文表達更加優美、雋永。請你幫他完成表格。
現代冷行語PK古詩文
現代流行語 古詩文
“比心心” (1)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詩經·關睢》)
“你咋不上天呢” (2)水擊三千里,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莊子《北冥有魚》)
“送你離開,千里之外” (3)揮手自茲去,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人生不將就” (4)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你怎么這么好看” (5)中無雜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淵明《桃花源記》)
“我愿為你遮風攔雨”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這盛世,如你所愿” (7)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大道之行也》)
二、技巧點撥
1.對課文指定的需要背誦的古詩文篇目及內容要熟練背誦。背誦時要做到嘴、腦、手相結合,即嘴中說得出,腦中記得牢,手里寫得準。
2.默寫時,必須做到準確無誤,做到不加字減字,不寫錯別字,不顛三倒四,不張冠李戴。默寫時要特別注意重點字,如一些難寫的字,一些容易搞混的字,一些不常用的字。避免出現錯別字,包括同音字、形似字、生難字、通假字等,對這些字要反復識記和訓練。直接默寫,如果出現思維阻塞一時想不起來,可把整首詩背下來。
3.加強理解性記憶,特別要關注古詩文中的名句、主旨句、哲理句、抒情句、用典句、寫景句等特點明顯、意蘊深刻、引人深思、警策勵志類的句子。
4.在積累的基礎上,學會分門別類地整理古詩文名句。如,敘事詩、送別詩、邊塞詩、懷古詩等,描寫春景、夏景、秋景、冬景的詩,描寫風、花、雪、月的詩,含有“山”“舟”“花”“鳥”的詩等等,這樣可以有效地應對遷移型和應用型默寫。
5.特別強調字跡清楚,規范書寫,由于這一板塊閱卷要求中對書寫規范的要求更高,扣分更重(一般是錯一字,看不清,不規范均可不得分。)
6.理解性默寫,認真審題,理解清楚題目問的是什么,切忌因為題目“眼熟”就草率作答。如確實想不起來,就寫那首詩的名句,要大膽填寫,只要挨邊即可,切不可空題不寫。
課文重點句
《桃花源記》
1.《桃花源記》中“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兩句色彩絢麗,突出了桃花林的絕美景色。
2.《桃花源記》中漁人離開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想給再進桃花源留下線索。
3.《桃花源記》中綜合視覺和聽覺,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定平和的兩句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4.《桃花源記》中從穿著的角度表現桃花源與世隔絕的句子: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5.《桃花源記》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來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6.《桃花源記》中,通過選取兩個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來傳達桃花源之中人們生活安樂自在的句子是: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7.《桃花源記》中,桃花源人與漁人交流,“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8.《桃花源記》中桃花源人詢問漁人如今是什么朝代,漁人才發現他們“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于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
9.《桃花源記》中寫桃花源中其他人熱情款待漁人的句子是: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0.《桃花源記》中捕魚人前走幾十步,眼前變得開闊明亮,呈現在漁人眼前的是“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淳樸自然的鄉村美景。
《小石潭記》
1.《小石潭記》中寫潭邊樹蔓優美姿態的句子是: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2.《小石潭記》中寫出潭中石頭形態各異的語句是:為坻,為嶼,為堪,為巖。
3.《小石潭記》中寫潭中小魚呆然不動的句子是: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4.《小石潭記》中寫潭中小魚與游者逗樂,調皮活潑的句子是:俶爾遠逝,往來嬉互,似與游者相樂。
5.《小石潭記》中表現地理環境使作者內心憂傷凄涼(點睛之筆)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6.《小石潭記》中間接寫出潭水清澈的語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7.《小石潭記》中寫出小石潭源頭悠遠、兩岸彎曲的語句是: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小石潭記》中表現溪水蜿蜒曲折的語句是: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9.《小石潭記》中與《朱元思書》中“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語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核舟記》
1.點明核舟主題的句子是蓋大蘇泛赤壁云。
2.蘇、黃二人的友好關系可以通過“左手扶魯直背”(一個動作)和“右手指卷,如有所語”的(神態)看出來。
3.第三段中作者以對人物姿態、神情的生動細膩的描述,具體說明雕刻人“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從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藝。
4.點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靈怪矣哉。
5.最能體現王叔遠構思巧妙、技藝精湛的語句是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6“核舟”的主題是大蘇泛赤壁,核舟小窗兩邊所刻文字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左邊的刻字出自《赤壁賦》,右邊刻字出自《后赤壁賦》。作者對核舟技藝發出贊嘆之情的語句是:技亦靈怪矣哉。
7.突出蘇東坡形象特征的句子: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8.寫蘇、黃二人友好關系、互相切磋、談論的神情動作的句子:左手撫魯直背;蘇黃共閱一手卷;如有所語。
9.寫佛印放浪形骸、超脫塵世之情的句子是:袒胸露乳;矯首昂視。
《北冥有魚》
1.《北冥有魚》中莊周用一個比喻句來描述鯤鵬奮飛時的情形的句子是: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2.《北冥有魚》中描繪鯤鵬奮飛時激起的水花達三千里,奮飛直上九萬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來也并非逍遙,因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北冥有魚》中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的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類比的句子是: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北冥有魚》中,面對高遠蔚藍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鵬鳥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向下看會是什么樣呢 會不會也像我們看天空一樣呢 文中對天空的顏色成因進行了探尋,并發出了疑問的兩句是:天之蒼蒼,其正色耶邪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雖有佳肴》
1.《雖有佳肴》中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類比“至道”,說明實踐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教學相長指教和學相互促進。出自《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大道之行也》
1.可以為現在政府任用人才,營造社會風氣所借鑒的兩句是: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孟子曾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與之相近的語句是: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3.大道的內涵是實行民主體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務: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4.“大同社會”是各盡所能,即: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5.社會”實行各取所需,即: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6.“大同社會”社會安定和平,即: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馬說》
1.《馬說》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馬說》中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3.《馬說》中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馬說》中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5.《馬說》中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馬說》中運用設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7.《馬說》中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統治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古詩文理解性默寫
(一)《關雎》
1.《關雎》中起興的句子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2.《關雎》中統攝全詩的句子或表現小伙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賢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關雎》中最能體現全詩的精神,抒發求之不得的憂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4.《關雎》中最能表達詩人對心中戀人的愛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5.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關雎》中描寫青年男子對美貌少女表達傾慕之情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關雎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男子對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難眠的句子是:輾轉反側,寤寐思服。
7.《關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已成為人們追求愛情的口頭語;醒著夢著都念念不忘、執著追求“淑女”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表現主人公苦苦思慕采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種憂傷苦悶的強烈感情的句子是:“寤寐思服,輾轉反側”。
8.《關雎》中的男子由“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聯想;“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抒寫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抒寫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悅心情。
9.《關雎》中以“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將主人公長夜無眠、思緒萬千以至難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現出來。
10.美麗而又賢惠的姑娘是好的配偶,《關雎》一詩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佐證。
(二)《蒹葭》
1.《蒹葭》一詩中在濃濃的秋涼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成語“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詩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3.用蕭瑟冷落的秋景起興,渲染凄清氣氛,烘托惆悵心情的詩句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4.描寫男主人公追尋之路艱險、漫長的詩句是: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5.表現他雖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詩句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6.《蒹葭》一詩,通過“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復沓,描寫了戀人間追求愛情的艱辛與漫長。
7.《蒹葭》中表現男子雖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詩句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8.《蒹葭》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常被我們引用來形容所愛戀的人在遠方。
9.《蒹葭》中描寫露濃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10.《蒹葭》中借太陽升之時的水邊景物來烘托環境抒發情感的句子是:蒹葭萋萋(蒹葭蒼蒼 蒹葭采茶),白露未晞(白露為霜 白露未已)。
11.《蒹葭》中以秋景作為發端,給人以凄涼之感的詩句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12.《蒹葭》中展現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起筆就給全詩籠罩了一層凄清落寞的情調的詩句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13.《蒹葭》中能印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尋找追求的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14.如果一個人想形容所愛的人在遠方,他可以用《蒹葭》中的兩句詩歌來表達,最適合的兩句詩歌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15.電影《在水一方》的歌詞“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化用了《蒹葭》中的詩句: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16.《蒹葭》中,用“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表現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艱難。
17.《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用露珠化作白霜來表現戀人之間的朦朧之美,刻畫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三)《式微》
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詩人遭受統治者的壓迫,夜以繼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2.《式微》 中運用設問的方式引出勞動人民在露水中勞作的艱辛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3.《式微》 中寫出勞役者對統治者不滿,天晚還在泥水中勞作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四)《子衿》
1.《子衿》中寫女主人公睹物思人,以至發出反問,責怪對方不留音信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2.《子衿》中女子細看佩玉嗔怪戀人失約不至的句子是: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3.《子衿》中寫女子因約會不遇,失落惆悵而無可奈何,在城頭不斷徘徊,產生了時間的主客觀巨大差異的句子: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4.《子衿》中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的句子是:“青青子衿”,“青青子佩”。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寫出了其相思縈懷之情。
5.“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內心獨白,則通過夸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詩人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
6.《子衿》中運用假設語氣、讓步的姿態做出強烈反問的兩句是:“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寫送別的地點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詩句: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達作者送別友人時曠達胸懷和真摯友情的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來鼓勵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幾千年人們心聲的名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敘將別之時,氣勢宏偉,已寓不必傷別之意,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調的詩句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來鼓勵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幾千年人們心聲的名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勸慰友人不要哀傷,表達出詩人豁達,爽朗的胸懷的詩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為離別而傷感的詩句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達作者勸慰友人不要做兒女之情句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9.唐朝陸龜蒙《別離》詩中有“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的詩句,由此可聯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兩句詩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10.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與高適《別董大》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意境相似的句子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六)《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詩句是: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2.《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詩人借了古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做一番事業的愿望,只怕沒有人引薦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形象地描繪出洞庭湖壯闊氣勢的句子: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隱喻想做官而沒有途徑,希望有人引薦,積極出仕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含蓄的表達了詩人求仕之心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5.《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描寫洞庭湖波瀾壯闊的名句是: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6.《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表達渴望出仕而無人引薦的句子是: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
7.《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筆力千鈞,備受后人贊賞的句子是: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8.《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是從眼前景物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希望對方予以引薦的詩句是: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9.《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通過“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兩句寫出洞庭湖令人震撼的磅礴氣勢。
(七)《石壕吏》杜甫
1.《石壕吏》中揭示“吏”與“老婦”矛盾尖銳的句子是: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2.《石壕吏》中表現戰爭慘烈的句子是: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3.表現老婦喪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4.概括全詩的句子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5.從側面反映老婦被帶走的句子是: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6.描寫戰爭需要大量人力的句子是: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7.戰爭使人民生活貧困的句子是: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1.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體現“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種精神的詩句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杜甫的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起承上啟下過渡作用的詩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3.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我衰老困窘的詩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4.《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主旨句、表現詩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的詩句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5.《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表達作者博大胸懷、作者的濟世情懷,表達他曠達胸襟的詩句是: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6.抒發作者憂國憂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詩句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避天下寒士盡歡顏。
7.《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身處漏雨茅屋,還存有憂國憂民的情思,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中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
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表現杜甫舍己為人的獻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決心的那兩句詩是: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9.《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不僅濃墨渲染出陰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詩人凄惻愁慘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寫天氣變化的句子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0.《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詩人無可奈何的詩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11.與“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抒發詩人為理想而獻身的偉大情懷的句子是: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群童頑皮的句子: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14.抒發作者雖身居漏雨屋舍仍關心天下百姓疾苦的句子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15.描寫秋天凄涼氛圍的語句:俄傾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九)《賣炭翁》白居易
1.白居易的《賣炭翁》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刻畫了賣炭翁雖然衣服單薄,但仍希望天氣更冷一些,只為炭能賣個好價錢的矛盾而復雜心理。
2.描寫賣炭翁飽經風霜、孤苦伶仃的勞動者形象的詩句是: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3.表明賣炭翁生活貧困的句子是: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4.《賣炭翁》中描寫賣炭翁的外貌,反映他勞動艱辛的句子是: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5.《賣炭翁》中表現賣炭翁賣炭路途的艱難運炭環境惡劣的句子是: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7.白居易的《賣炭翁》,揭露了宮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8.《賣炭翁》中形象地寫出了宮使狐假虎威、橫行霸道、巧取豪奪的丑陋行徑的句子是:手把文書中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9.白居易的《賣炭翁》,表現賣炭翁強忍饑寒趕車,精疲力竭的詩句是: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0.白居易的《賣炭翁》,表現宮使橫沖直撞、趾高氣揚的動作和神態的句子是: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10.白居易的《賣炭翁》,描寫宮使仗勢欺人、專橫跋扈的幾個動作的句子是: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11.白居易的《賣炭翁》,以強烈反差來表現宮市的掠奪本質的詩句是:半匹紅紗一丈績,系向牛頭充炭直
12.白居易的《賣炭翁》寫出了老翁痛不欲生卻又無可奈何的悲憤心情: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十)《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1.《題破山寺后禪院》中描寫幽靜的竹林,小徑,繁茂的花草樹木共同構成了優雅的意境的詩句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2.誦讀經典詩文,可以怡情悅性,讀一讀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中“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讓我們在清幽的環境中享受內心的安靜。
3.《題破山寺后禪院》中有兩句詩各含一個成語,這兩句詩是“曲徑通幽處”,“萬籟此都寂”。
4.悠長的鐘磬聲,在萬籟俱寂中帶來深遠的禪意,使人心靈愈發沉靜的句子是: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十一)《送友人》李白
1.詩中交代送別地點及環境的句子: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2.詩中借馬的蕭蕭長鳴,表現友人不忍離去的詩句: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3.詩中比喻友人離家遠游,行蹤難定的詩句: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4.詩中借比喻的修辭手法來表達詩人與友人難舍難分之情的詩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李白的《送友人》,描摹出一幅寥廓清麗的圖景的句子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6.李白的《送友人》,表達了對朋友漂泊天涯的關懷的句子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7.李白的《送友人》,訴說了送君千里終有別的依依惜別之情句子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8.李白的《送友人》,比喻友人離家遠游,行蹤難定的詩句: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9.李白的《送友人》,描寫分別時的寥闊背景,更令人感到難舍難分的句子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0.李白的《送友人》,運用借比喻的修辭手法來表達詩人與友人難舍難分之情的詩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1.李白的《送友人》,借馬鳴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的詩句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十二)《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
1.“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
2.“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以象征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
3.“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
(十三)《卜算子·詠梅》陸游
1.陸游《卜算子·詠梅》中寫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堅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表現梅花高潔傲岸的句子是: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2.《卜算子 詠梅》詞人借寫梅花凋落的情景來表達自己至死不變的愛國之心的詞句是: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十四)《桃花源記》陶淵明
1.《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桃花源記》中表明漁人進入桃花源后總體感受的句子:豁然開朗。
3.《桃花源記》中寫出桃花源不易發現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極狹。
4.《桃花源記》中從環境的角度寫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5.《桃花源記》中從心情的角度寫桃花源美的句子: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6.《桃花源記》中從穿著的角度寫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7.《桃花源記》中從活動的角度寫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來種作。
8.《桃花源記》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狀態: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9.《桃花源記》中寫出桃花源社會風尚的句子: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10.《桃花源記》中寫出桃花源人對漁人熱情的句子: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記》中桃花源人“皆嘆惋”的原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2.《桃花源記》中桃花源人“遂與外人間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13.《桃花源記》中桃花源人滿足于桃花源生活,厭惡外界生活的體現是: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十五)《小石潭記》柳宗元
1.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作者發現小石潭經過的句子: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2.《小石潭記》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如鳴佩環
3.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與“伐竹取道”前后呼應的句子:①隔篁竹 ②四面竹樹環合
3.《小石潭記》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小石潭記》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怡然不動,俶爾遠逝。
(4)《小石潭記》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5)《小石潭記》小石潭流水淙淙,樹蔓青翠,魚兒在清澈的潭水中暢游,面對如此美景,遭貶而游歷于此處的柳宗元卻感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6)《小石潭記》中與《與朱元思書》一文中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兔子是:“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小石潭的全貌是: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4.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出潭中石頭形態各異的語句是: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5.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描寫了游魚的數量和形神姿態,也從側面生動傳神地寫出潭水的澄澈透明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6.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間接(側面)寫出潭水清澈的語句: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7.《小石潭記》中與《朱元思書》中“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語句: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8.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游魚自由輕靈游動的姿態的句子是:皆若空游無所依。
9.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描寫游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10.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游魚忽然間游來游去,輕快敏捷的句子是: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11.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游魚靜態的句子:佁然不動 。寫游魚動態的句子: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12.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潭中小魚似與游者逗樂,調皮活潑的句子是: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13.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中,表現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敘述,如:水尤清冽。又有側面描寫,如:①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4.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形容兩岸彎曲、岸勢峭拔多姿的語句是:其岸勢犬牙差互。
15.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出小石潭源頭悠遠、神秘莫測的句子是: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6.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運用比喻,描寫溪身、溪水蜿蜒曲折而又時隱時現的語句是: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17.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潭邊周圍樹木優美姿態的句子是: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18.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久坐潭邊游人的感受,表現地理環境使作者內心憂傷凄涼(點睛之筆)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19.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出小石潭環境清冷,使人內心憂傷凄涼的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20.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意渲染了: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的氣氛,抒發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愴的心緒。游歷小石潭后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文中最能體現作者暫時忘憂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與游者相樂。
(十六)《馬說》韓愈
1.《馬說》的中心論點(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系)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馬說》中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3.《馬說》中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馬說》中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5.《馬說》中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馬說》中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馬說》中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馬說》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運用設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
9.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馬說》中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1.《馬說》中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懷才不遇的人發的感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2.《馬說》中千里馬悲慘遭遇的句子: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13.《馬說》中描寫食馬者愚昧無知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十七)《北冥有魚》
1.文中以奇異的想像、夸張的筆法,描繪了鯤的變化和鵬的展翅翱翔的畫面的語句是: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2.成語“鵬程萬里”,比喻前程遠大。這個典故出自《北冥有魚》,鵬憑借海運和強大的風力飛到南海這一理想的境地的句子是: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借的句子是: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中描繪鯤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雙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達三千里,奮飛直上九萬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來也并非逍遙,因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5.面對高遠蔚藍的天空,作者不僅想到如果大鵬鳥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向下看會是什么樣的呢?會不會也像我們看天空一樣呢?文中對天空的顏色成因進行了探尋,并發出了疑問的兩句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十八)《雖有佳肴》
1.文中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類比“至道”,說明實踐出真知道理的句子是: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教學相長,指教和學互相促進。語出自《禮記·學記·雖有佳肴》: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十九)《大道之行也》(《禮記》)
1.《大道之行也》中表明我國古代政治上最高的理想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舉能,講信修睦。
2.說明了政權財富都屬于社會的全體成員,而不屬任何個人的句子是:天下為公。
3.體現了社會成員間應當建立良好關系的句子是:講信修睦。
4.體現了“大同”社會的關愛的句子是: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5.寫出與《桃花源記》中“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意思相近的句子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门市| 沙湾县| 商都县| 土默特右旗| 宁河县| 正宁县| 缙云县| 钟祥市| 城口县| 贺兰县| 大竹县| 登封市| 青浦区| 盐山县| 措美县| 邹城市| 上高县| 顺义区| 萨嘎县| 宜春市| 长顺县| 东至县| 随州市| 离岛区| 肃宁县| 东乡县| 盐边县| 宁陕县| 景洪市| 红桥区| 莎车县| 武功县| 车致| 台北县| 崇左市| 锡林郭勒盟| 工布江达县| 梁平县| 岳普湖县| 潞西市|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