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年級下冊 綜合性學習一、倡導低碳生活(一)低碳與低碳生活1.什么是低碳?低碳,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隨著世界工業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人類欲望的無限上升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無節制,世界氣候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來越大,地球臭氧層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災難性氣候變化屢屢出現,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致使人類曾經引以為豪的高速增長或膨脹的GDP也因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而大打折扣。2.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從而減低碳的排放量,達到減少大氣污染、減緩生態惡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代表著一種更為健康、更為自然的生活態度,意味著人類要負起保護地球的責任和義務。(二)為什么要倡導低碳生活①生態平衡遭到破壞。②環境污染嚴重。③倡導低碳生活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④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三)怎樣踐行低碳生活①手洗衣物:生活中的衣物,盡量手洗,不要過度依賴洗衣機。這樣,不僅環保低碳,而且節約水、電資源等。②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拒絕環境污染,保護森林資源。③節約用水:用完水后及時關掉水龍頭,增強節水意識。④使用節能燈:也是節能減排的重要之舉。⑤減少使用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產生的電子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是可怕的。⑥使用購物袋:外出購物時,自備購物袋,減少使用塑料袋。⑦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騎自行車出行、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⑧愛護野生動物:野生動物同植物一樣對環境有多方面的保護作用,物種消失最終危及的是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這是生態平衡的科學結論。⑨注意廢物的回收和利用:廢棄物如果丟棄就是廢渣,絕大部分會污染環境。……低碳不能因為自己“小”而不為,不能因為自己“富”而不為,更不能因為別人“不為”而自己不為。(四)宣傳主題①低碳生活,綠色出行。②節能環保,低碳生活。③節約從現在做起。④倡導低碳生活,呵護生態家園。⑤環保低碳,從我做起。⑥移風易俗,低碳生活。⑦傳遞一片綠,共享低碳生活。⑧低碳減排,綠色生活。⑨應對氣候變化,踐行低碳生活。(五)宣傳口號①低碳生活,快樂你我。②節能減排,從我做起。③綠色出行,低碳環保。④人人做環保,世界更美好。⑤節能是一種美德,環保是一種時尚。⑥節能減排,守護藍天。(六)我們走進低碳生活低碳生活 從我開始我宣傳①選擇低碳 ,健康相伴②溫室效應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擁抱。③衣食住行少點“碳”,城市綠色常相伴。④倡導低碳生活,呵護生態家園,共享碧水藍天。我行動①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騎自行車出行、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②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拒絕環境污染,保護森林資源。③節約用水:用完水后及時關掉水龍頭,增強節水意識。④使用節能燈:也是節能減排的重要之舉。⑤減少使用電腦:盡管我們生活的時代已經和互聯網不可分離,但并不代表我們必須時刻都要使用電腦。電子產品產生的電子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是可怕的,減少使用電腦,延長你的電腦的使用壽命吧。⑥使用購物袋:外出購物時,自備購物袋,減少使用塑料袋。⑦愛護野生動物:野生動物同植物一樣對環境有多方面的保護作用,特別是珍稀動物,國家都把它們列為保護動物。物種消失最終危及的是我們人類的生存,這就是生態平衡的科學結論。我們要愛護鳥,不吃野生動物,特別是國家規定的保護動物。⑧注意廢物的回收和利用:廢棄物如果丟棄就是廢渣,就要污染環境。其實,廢棄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果我們開動腦筋,它們都應該有回收和利用的價值。如廢紙、廢塑料、廢電池、廢電器等很多東西都具有回收利用的價值。同學們要注意觀察,開動腦筋,盡量做到廢物利用。我宣誓:我自愿成為一名志愿者,為低碳減排做貢獻。從個人做起,從小事做起。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整個世界,為了我們的未來,保護地球,你我共行!二、古詩苑漫步(一)聲情并茂誦古詩1.運用吐字歸音方法,讀出詩詞韻味。2.按詩詞格律要求,正確讀準詞句字音。3.根據詩詞的結構模式,運用恰當的聲音技巧。4.感受作品風格,讀出詩詞意境。5.劃分語言節拍,讀出詩詞節奏。(二)別出心裁品古詩1.詩畫樂2.詩配畫3.書法(三)分門別類輯古詩1.詩集應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如以古詩中常見意象為主題(如月、梅、竹、山等),以古詩中的某一個題材為主題(如送別詩、懷古詩、田園詩、邊塞詩等);或輯錄某一位詩人的詩作,或輯錄某一時期的詩作,或某一風格的詩作(如豪放、婉約等)。2.詩集中的作品應有一定的代表性,盡可能做到全面而不重復。3.詩集中作品的排列應該有序。如以意象為主題的詩集,可按照意象含義排列;以詩人為主題的詩集,可按照詩人人生經歷排列;以題材為主題的詩集,可按照作品時代先后排列……關于風的詩句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自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隨風潛入夜,滑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關于柳的詩句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愈《寒食》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4.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8.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陸游《釵頭鳳》)9.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10.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降》關于花的詩句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5.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6.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7.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10.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關于雨的詩句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9.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10.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愛國的古詩詞名句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3.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4.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貞。——柳宗元《韋道安》5.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門行》6.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陸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7.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陸游《隴頭水》8.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9.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辛棄疾《鷓鴣天》10.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南鄉子》11.一寸丹心為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于謙《立春日感懷》12.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丘遲《與陳伯之書》13.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李百藥《元景安傳》14.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李百藥《元景安傳》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1、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2、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 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3、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 王禹偁《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4、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 白居易《村夜》5、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 聶夷中《詠田家 》6、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 陸游《夜泊水村》7、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 —— 白居易《望月有感》8、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 杜甫《江村》9、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 聶夷中《詠田家 》10、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 韋應物《觀田家》11、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 司空曙《江村即事》12、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13、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14、竹馬踉蹡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 陸游《觀村童戲溪上》三、和為貴(一)探“和”之義中國歷來有和顏悅色、和氣生財、和衷共濟、家和萬事興等富涵哲理的成語。問題(一):在這些含義豐富的詞語中都包含了一個“和”字,請同學思考一下“和”里面包含了怎樣的含義呢?明確:“和”主要的兩個含義:和順、平和;和諧、協調。問題(二):像這樣有關“和”的成語或名言,你還能想出哪些呢?(可以引導學生們以接龍的形式回答問題,并讓同學們將成語或名言記錄在學習單上進行積累)如:心平氣和 和藹可親 和和美美 和睦相處 一團和氣 琴瑟和諧禮之用,和為貴 ——孔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中國文化崇尚“和” ,有關“和”的思想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如,“故宮三大殿”殿名為“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其中都有“和”字,是什么原因呢?原來《周易》中有言“保合大和,乃利貞。”大者太也。保持社會的大和諧,就能使天下長治久安。所以取“保和”“太和”為兩大殿名稱,寓意就非常明顯了。又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和”已經尊奉為國家間共處的原則。再如,我們要建設“和諧社會”,更是把“和”看作修德養性的關鍵,社會交往的準繩。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和”呢?那就讓我們沿著歷史的腳步,聽聽名人“以和為貴”的故事吧。(二)尋“和”之用“和為貴”的例子1.藺相如和廉頗將相和的故事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趙”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可是藺相如卻說:“我哪里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只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慚愧,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涂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寬宏大量!”兩個人終于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2.六尺巷的故事。《“六尺巷”的故事》:清康熙年間,禮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的老家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地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張英讀完來信,隨即寫了一封信交給來人,命令快速帶回老家。家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什么錦囊妙計。但打開來,只見到一首打油詩: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一合計,明白了張英的苦心:多年鄰居,畢竟要以和為貴。于是立即將垣墻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贊張英和他家人的謙讓態度。尚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了吳姓鄰居,他們也把圍墻向后退三尺。爭端很快平息了,于是,兩家之間空出一條六尺寬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得名。小結:《“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為貴”原則在生活中的體現,在調和人際關系,解決各種糾紛時,我們要學會禮讓他人,和睦相處。3.《羅威飼犢》:漢代有個人叫羅威,鄰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莊稼,他和鄰居交涉,鄰居不予理睬。羅威并沒有火冒三丈,而是想,問題的焦點在牛,就從牛身上去尋找解決矛盾的途徑吧。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無聲息地堆放在鄰居家的牛圈前。牛一聞到鮮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來,吃飽了就睡覺,再也不去吃莊稼了。鄰居每天起來,總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頗感納悶,經觀察,知是羅威所為,頓覺愧疚,從此對牛嚴加看管。“羅威飼犢”的故事也就傳為美談。(三)“的”的成語一團和氣、和睦相處、和顏悅色、和藹可親、和衷共濟、一唱一和、和氣生財、心平氣和、和平共處、琴瑟和鳴、政通人和、惠風和暢……(四)“和”為主題的宣傳語1.遵古訓,和為貴;促和諧,人為本。2.奏響家庭平安之音,共享社會和諧之聲。3.主動扶危助貧困,多為他人獻愛心。行善積德做好事,公益事業要熱心。4.重法治,保民生,創平安,促和諧。5.知書達理和為貴,禮儀相待鄰里親。6.爭創全省公眾安全感滿意縣,建設平安和諧新家園。7.有容乃大,心境寬,以和為貴,萬事順。8.童心延續快樂,恒心凝聚團結,愛心共筑和諧。9.相鄰而居是緣分,互諒互讓做睦鄰。10.微笑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和諧是社會最動人的風景。11.天下鄰里一家親,莫因小事來傷情。你有困難我來助,和諧相處神仙慕。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