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年級下冊 文學文化常識1.《社戲》(1)作者簡介:《社戲》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二心集》《三閑集》《且介亭雜文》《墳》,代表小說有《阿Q正傳》。(2)社戲: “社”,會意字?!办辍北硎炯漓?,“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社”。按照我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在紹興地區,后來發展為以演戲的形式祭祀,這時候每年都演的年規戲就稱為“社戲”。(3)小說概念: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其中, “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說的情節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聲)(4)戲曲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旦:是女角色的統稱。按扮演人物的年齡、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點,又分:正旦(俗稱青衣,主要扮演莊重的青年、中年婦女,以唱功為主)、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等。“小旦”扮演年輕女子。凈:俗稱花臉。以各種色彩勾勒的圖案化的臉譜化妝為突出標志,表現的是在性格氣質上粗獷、奇偉、豪邁的人物。這類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寬闊洪亮,演唱粗壯渾厚,動作造型線條粗而頓挫鮮明,“色塊”大,大開大合,氣度恢宏。如關羽、張飛、曹操、包拯、廉頗等即是凈扮。丑:俗稱小花臉或三花臉,是喜劇角色,在鼻梁眼窩間勾畫臉譜,多扮演滑稽調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齒清晰流利為主??煞治某蠛臀涑髢纱蠓种А?br/>生:中國戲曲表演主要行當之一。泛指凈、丑之外的男角色。其中:老生,扮演中年以上的男子;小生:扮演年輕男子。延伸:戲曲知識: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其中,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有變臉絕活的是川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中國古代稱戲曲演員為“梨園子弟”,“梨園子弟”的稱號出自唐代。臉譜的通用色彩含義為:紅臉:忠勇義烈,有血性,如關羽、荊軻、后弈等;白臉:陰險奸詐、兇惡或愚蠢,如曹操、趙高、司馬懿等,也可代表和尚、太監或老人年邁;黑臉:剛正不阿、富有正義感,如張飛、包公、崇黑虎等;藍臉:剛強、粗曠、驍勇、桀驁不馴,如竇爾敦、雷震子、呂蒙等。2.《回延安》(1)作者簡介 賀敬之,1924年生,現代著名詩人和劇作家。山東棗莊市嶧縣人(今山東臺兒莊)。16歲到延安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1945年和丁毅執筆集體創作我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1956年用陜北“信天游”形式創作了詩歌《回延安》。主要作品有詩集《并沒有冬天》《朝陽花開》《放歌集》等。(2)文體知識:信天游 是廣泛流傳于陜北的一種民歌形式,又名“順天游”。常用“比”或“興”的手法,所謂“比”,就是第一句用比喻起興,緊跟第二句說出與“比”相關的意思。所謂“興”,就是借事借物起興,由此引出第二句的本意。曲調淳樸、高亢、悠長,節奏自由。歌詞一般由上下兩句構成一節,經常是上句比興,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個節拍(有時有襯字),與七言詩略同。短的只有一兩節,長的可達數十節。每節的上下兩句都押韻,多節可連用一韻,也可以換韻。多節時,用同一曲調(有時稍加變化)反復演唱。3.《安塞腰鼓》作者簡介 劉成章,1937年生,陜西延安人,作家。20世紀80年代以來主要以散文創作活躍于文壇。代表作有《黃土情》《轉九曲》《羊想云彩》等,其中《羊想云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2)安塞腰鼓,產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處的安塞縣,是產生于北方黃土高原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它是黃土高原的產物,其粗獷、雄渾的風格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渾然一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源遠流長,風格獨特,融舞蹈、音樂、武術于一體,具有隊行多變、剛勁、豪放的特點。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現在在北京,在香港,在中國的各地,安塞腰鼓都展現出卓越的風采,并為世界矚目。它那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了陜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贊美了樸實、堅韌的勞動人民,更贊美了一種自由坦誠、熱烈奔放、豪放灑脫、不屈頑強的生命狀態。4.《燈籠》作者吳伯簫是一位進步作家,一方面有才華,另一方面以天下為己任,投身正義事業的進取心非常強烈。受“五四運動”影響,參加罷課、查日貨、宣傳民主科學活動;1930年代創作散文,《燈籠》是其中之一。1930年代末赴延安參加革命。因此懷念早年的鄉村風俗時,會自然地引發激越的愛國熱情。(2)燈籠,又稱燈彩。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3)散文: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最大的特點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情感體驗。5.《大自然的語言》作者簡介 竺可楨(1890年—1974年),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2)文體介紹:事理說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關系、介紹科學道理為主的說明文被稱為事理說明文。也就是說,事理說明文不僅要使讀者了解事物“是這樣的”,而且要使讀者明白“為什么是這樣的”。事理說明主要運用邏輯順序(有時也與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相結合)來闡明抽象事理。6.《阿西莫夫短文兩篇》作者簡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國科幻、科普作家。曾獲代表科幻世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云終身成就“大師獎”,是公認的當今美國科幻小說界的泰斗。代表作有《機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鋼窟》系列等。7.《大雁歸來》奧爾多·利奧波德(1887—1948),美國享有國際聲望的倫理學家、科學家和環境保護主義者,被稱作美國新保護活動的“先知”“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人,他同時又是一個觀察家,一個敏銳的思想家,一個造詣極深的文學巨匠。《沙鄉年鑒》是作者的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也是土地倫理學的開山之作,是他一生觀察、經歷和思考的結晶,對美國的環境保護影響很大。8.《時間的腳印》作者簡介:陶世龍(1929—),四川安岳縣人,我國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品有《打開地下寶庫的鑰匙》《揭開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畫像》《火山和地震》《多變的地球》等科普讀物。9.《桃花源記》(1)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田園詩鼻祖。出身于沒落官僚家庭,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施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務農生活、田園風光,抒發他熱愛田園生活和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代表作有詩《飲酒》《歸園田居》,散文《歸去來兮辭》等。(2)文體知識記: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這類文章當中,大多數是游記,一種是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的散文體裁;一種是些普通的敘事性散文或者“雜記”,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10.《小石潭記》作者簡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郡(今山西運城永濟)人,北魏侍中濟陰公柳慶七世孫,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稱之為“柳河東”、“河東先生”,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793年,進士及第。后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柳州,官終柳州刺史。因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寓情山水而不忘國政。首創“寓言”體,其文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3)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韓愈、曾鞏、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11.《核舟記》作者簡介:魏學洢(約1596—約1625),明朝末年散文家。字子敬,浙江嘉善(今浙江嘉興)人。其一生短暫,未曾做官,好學善文,著有《茅檐集》?!逗酥塾洝肥瞧浯碜?,被清代張潮收入《虞初新志》。12.《詩經》二首(1)《詩經》先秦時叫做《詩》或《詩三百》,《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詩歌305首。相傳孔子曾整理過這些詩并用來傳授弟子,所以后來被尊為儒家的“五經”之一,稱為《詩經》。(2)“五經”指的是《詩》《書》《易》《禮》《春秋》,這五部書是我國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獻,也是我國古代儒家的主要經典。(3)詩經“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詩經》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分成風、雅、頌三個部分(包括十五國風,大雅、小雅,周、魯、商頌)。風即:“國風”,多是各地民歌,分十五國風,共160篇,它是《詩經》中的精華,是詩經中最有成就的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了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 “雅”是正統的宮廷樂歌,用于宮廷宴饗或朝會,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绊灐笔羌漓霕犯瑁糜趯m廷宗廟祭祀,有“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4)《詩經》的表現手法為賦、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5)六藝:六藝指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禮:禮節(即今德育) 樂:音樂射:射箭技術 御:駕馭馬車的技術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 數:算法(計數)(6)《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的評價很高??鬃诱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13.王勃,字子安,唐代詩人?!俺跆扑慕堋保厚樫e王、王勃、楊炯、盧照鄰。14.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時為相。15.最后一次講演(1)作者介紹:聞一多(1899—1946),本名家驊,湖北添水人,中國詩人、學者。1923年9月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紅燭》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了《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了第二本詩集《死水》。(2)演講詞,也叫演說詞,常在各種大型群眾集會或較為隆重的場合使用,講話人所講的,有的是較為重大的問題,有的是就某個問題進行的論述。演講詞具有宣傳、歧動和教育的作用,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使他們信服并在感情上產生共鳴。16.應有格物致知精神(1)作者介紹:丁誑中,1936年出生于美國,物理學家。1962年獲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高能實驗粒子物理學,包括量子電動力學、量子色動力學和電弱統一理論。1974年發現第4種夸克的棗縛態——J粒子,因此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潁、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朱系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洞髮W》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著重闡述個人道德修養與社會治亂的關系,又提出實現天下大治的八個步驟,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7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1)作者介紹:王選(1937—2006),江蘇無錫人,生于上海,計算機文字信息處理專家,被譽為“當代畢界”“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2002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他領導研制成功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為我國新聞出版業普及推廣中文計算機排版做出了重大貢獻。(2)激光照排技術,就是將文字通過計算機分解為點陣、然后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掃描、用曝光點的點陣組成文字和圖像。激光照排系統不但可以避免鉛字排版的低效益和對工人健康的傷害,而且還有易改動、成本低和效率極高等特點。我國絕大多數紙、雜志和書籍都在使用這套系統、它比古老的排版工效至少提高了5倍。18.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1)作者介紹:顧拜旦(1863—1937),法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國際奧委會第二任主席(1896—1925)。由于對恢復和發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著有《體育頌》《運動心理學試論》等。(2)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奧運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一屆,會期不超過16天,分為夏季奧運會(奧運會)、夏乖殘臾會、冬季奧運會(冬奧會)、冬季殘奧會、夏季背年奧運會(青奧會)和冬季青年奧運會。奧運會是各個國家用運動交流各國文化以及切磋體育技能的舞臺,其目的是鼓勵人民的運動精神。19.《壺口瀑布》(1)作者介紹: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新聞理論家、作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主要作品有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散文集《夏感秋思》《人人皆可為國王》等,學術論文集《為文之道》《繼承與超越》等,有多篇散文入選中學課本?!秹乜谄俨肌愤x自《梁衡文集》卷一。20.《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1)作者介紹:馬麗華、山東濟南人,作家。被譽為“西藏的歌者租行者”。著有長篇報告文學《背藏蒼茫——青藏高原科學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四藏之旅》、長篇散文《走過西藏》等。(2)各拉丹冬是逝古拉山脈最商的一組蛋山群,藏語意為“高高尖尖的山蜂”。主峰海拔6621米,是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的源頭。在南北長50千米、東西寬30千米的區域內,有40余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冰鋒,冰雪覆盜面積達790平方干米,有130多條現代冰川。21.《登勃朗峰》(1)作者介紹: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作家,19世紀后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風格以幽默和諷刺為主,既富于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代表作品有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百萬英鎊》等。(2)勃朗降,是阿爾卑斯山的主峰、山勢陡峻,為歐洲名勝之一。勃朗峰的海拔為4810米,是西紙的最高至。勃朗峰冬季積雪,夏不融化,白雪地魄,2400米以上有現代冰川。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游客前來勃朗峰滑雪、登山。22.《一滴水經過麗江》(1)作者介紹:阿來,1959年生于四川馬爾康,作家。2000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獲第五屬茅盾文學獎,為此獎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代表作品有《空山》《格薩爾王》等。2018年,他憑借作品《斑菇圈》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23.《〈莊子〉二則》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姓莊,名周,宋國蒙人。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學的創立者,與老子并稱“老莊”。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內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等。其作品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莊子嘗隱居南華山,卒葬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被詔封為南華真人,其書《莊子》被奉為《南華真經》。24.《〈禮記〉二則》《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該書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后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如今所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舍,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注解,后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抖Y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又叫《小戴禮記》。與《周禮》《儀禮》合稱“三禮”。戴圣,字次君,西漢官員、學者、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梁國睢陽(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人。 生卒年不詳,世稱小戴,與叔父戴德同學《禮》于后蒼,宣帝時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任九江太守,今本《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禮記》傳為圣編。《漢書》成書于漢建初七年(公元80年)。25.《馬說》(1)作者簡介:《馬說》的作者韓愈,字退之,是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因其世居于昌黎,故又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本文選自《韓昌黎文集校注》,《馬說》是作者《雜說》四篇中的第四篇。(2)文體知識:“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性體裁,既可以寫一事一物,也可以寫一種現象,但都是為了抒發作者的感想。常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馬說”即談馬、論馬。(3)古代度量單位: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斛:容量單位,五斗為一斛。鈞: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錙、銖: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單位(如:錙銖必較:形容非常小氣,很少的錢也一定要計較)跬:長度單位,半步為跬。(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仞:長度單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為一仞。(太行王屋二山,高萬仞)舍:長度單位,古代行軍時以三十里為一舍。(退避三舍:主動退讓九十里)尋: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飛來山上千尋塔)26.《唐詩三首》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敘事詩是詩歌體裁的一種。它用詩的形式刻畫人物,通過寫人敘事來抒發情感,與小說戲劇相比,它的情節一般較為簡單。這種體裁形式,有故事、人物等小說的內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詩的特點;情節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既有濃厚的詩意,又有簡練的敘事和層次清晰的生活場面。二、文化常識(1)謙稱敬稱常見謙稱:家(家父、家慈)、舍(舍弟、舍妹)、小(小弟、小女)、愚(愚兄、愚見)、拙(拙作、拙見)、敝(敝人、敝校)、鄙(鄙人、鄙見)、敢(敢問、敢請)、老(老朽、老身)等;常見敬稱:令(令尊、令愛)、惠(惠顧、惠存)、垂(垂詢、垂問)、拜(拜訪、拜讀)、賜(賜教、賜復)、高(高見、高壽)、賢(賢弟、賢侄)、奉(奉還、奉陪)、恭(恭候、恭賀)、大(大駕、大作)、敬(敬告、敬請)、請(請坐、請教)、屈(屈駕、屈就)、華(華誕、華堂)、叨(叨擾、叨光)、雅(雅正、雅意)等。(2)年齡稱謂襁褓:指不滿周歲;孩提:指兩至三歲;始齔:指七八歲換牙的年紀;垂髫: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總角:指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束發:指男子十五歲;及笄:指女子十五歲;弱冠:指男子二十歲;而立:指三十歲;不惑:指四十歲;知命:指五十歲;花甲:指六十歲;古?。褐钙呤畾q;耄耋:指八九十歲;期頤:指百歲及以上。(3)官職升降稱謂關于任職授官的。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贈(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薦、舉(多用于布衣做官)。關于提升職務的。遷(提升調用)、擢(在原官職上提拔)、陟(進用)、加(加封)。關于降級免職的。罷、免、解(因非嚴重過失而解除職務)、貶、謫(因過失而降級)、出(離開京城外用)、奪(削除)、去(被調離)、革、褫(撤職查辦)、開缺(奉命或自請解除職務)、致仕(帶職退休)、左遷(降級使用)。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