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年級下冊 散文閱讀一、散文知識匯總(一)散文及特點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泛指那些側重于直接表達作者對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觀抒寫的,不講究駢偶押韻的文體。廣義的散文:按照傳統的說法,散文是與駢文、韻文相區別的散體文章,即除了詩詞曲賦以外,一切無韻無律的文章,諸如:人物傳記、回憶錄、游記、寓言、神話及記事抒情一類的文章,均可列入散文的范疇。狹義的散文:專指用凝練、優美、生動的文學語言寫成的敘事、記人、狀物、寫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2.散文的特點散文最突出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謂“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十分的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同一篇文章中,可以從一個人物的某個側面或者一個先進事跡的片段談起,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作者可以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隨意選擇,精心安排。“形散”還體現為表達方式的靈活多樣,敘事、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統率下,得到盡情的發揮。所謂“神不散”,指的是散文的立意高遠,主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如何廣泛,表現方式多么靈活,都應圍繞文章的中心展開,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二)散文的分類根據表達方式不同,散文一般可以分為:(1)敘事散文:以寫人敘事為主的散文,通過寫人敘事抒發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特點:通過某些生活片段,場景和細節描寫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點,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揭示事件的審美意義。如:朱自清的《背影》,魯迅的《藤野先生》。(2)抒情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如:茅盾的《白楊禮贊》。(3)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它說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它同一般議論文一樣,要求觀點鮮明、概念準確、說理充分、層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邏輯推理,嚴密論證。常見的文學性很強的隨筆、雜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屬此類;作者常常借助于對古今故事、花鳥草蟲等具體事物的描敘來說理,顯得妙趣橫生并富于感情。特點:議論、抒情和描寫三者相結合,近似于雜文,但比一般的雜文更具有文藝性。如:《我為什么而活著》《永久的生命》。(三)散文與小說的區別表面看起來,短篇小說和記人寫事的散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仔細比較,仍然可以看出它們的不同之處:(1)散文較多的是寫真人真事,當然允許對真實的材料進行綜合、提煉,對某些人物、事件、細節進行虛擬,不必完全受真人真事的限制,而小說要求 更多的藝術虛構和概括。(2)散文以抒情為主,抒情性的散文自不待言,即使是敘事性的作品也要有濃郁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 把敘事和抒情熔于一爐,而不要求人物和情節的完整。 這與小說強調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來反映社會生活明顯不同。(3)散文篇幅很小,結構靈活。 散文一般都比短篇小說簡短,結構上靈活多變,不拘一格,有形散而意凝的特色,不像小說是通過對人物行 動以及情節和場面的描寫來表現主旨。(四)散文的線索與層次1.散文的線索線索,是貫穿文章始終的脈絡。作者是通過線索將表現中心的材料聯珠綴玉般地交織起來,使文章的各個層次貫通彌合,形成一個嚴格的整體。2.散文線索的形式線索的選定往往取決于主題表達的需要,所以要抓住文章的線索,必須先明確線索有哪些形式。常見的線索有:(1)以人物為線索;(2)以事物為線索;(3)以事件為線索;(4)以時間為線索;(5)以地點為線索;(6)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3.散文層次的劃分(1)按時間先后劃分;(2)按地點的變換劃分(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按兩個地點來劃分);(3)按描述內容的不同劃分(如:《春》一文按“盼春、繪春、贊春”可分為三個部分);(4)按情感的變化劃分(如:《蟬》一文按“不喜歡蟬﹣﹣理解蟬﹣﹣贊頌蟬”分為三個部分);(5)按文章的總分總寫作結構劃分;(6)按表達方式的變化劃分(大多用于表達感悟與哲理的散文)。(五)散文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1.常見的表現手法有:(1)寫景類——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2)詠物類——托物言志(3)懷古類——借景抒情、即事抒情(4)詠史類——借古諷今(5)送別類——即事抒情、即景抒情(6)邊塞類——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除此以外,還有對比、抑揚(欲揚先抑、欲抑先揚)、鋪墊、伏筆、照應、襯托(正襯和反襯)、側面描寫(正側面描寫相結合)、象征、卒章顯志、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虛實結合(以實寫虛、寓虛于實、虛實相生)、聯想想象、以小見大、渲染、懸念等。(1)象征:就是托物喻義,即通過一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一種深遠的意義。這里的“具體形象”——“物”就是本體,與之相對應的事物就是象征體,“深遠的意義”就是象征意義。(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寫景狀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寫的景物或景象擬人化,賦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對比襯托:在散文中,為了突出作者所寫的對象,作者往往運用對比烘托的寫法。(4)欲揚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講究波瀾,要贊美某物,先表達對它沒有好感;想歌頌某個人物,先說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據情節的發展,達到歌頌與贊美的目的,而且使這種歌頌與贊美得到強調。(5)設置懸念: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設置一個疑問或矛盾沖突,以造成讀者某種急切期待和熱烈關心的心理的一種寫法。主要包括:倒敘法、睹物思人法、誤會法、設問法等。(6)渲染烘托:一般用景物、環境來烘托人或其情感,且對景物、環境多作正面描寫,使要突出的人、事物更加鮮明。2.散文中不同表達方式的作用1記敘是記敘性散文中最基本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述和交代。它的作用是令讀者了解故事情節,交代寫作的背景、人物等。2.描寫是散文中最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描寫、人物描寫等。人物描寫主要是外貌、神態、動作、心理、語言描寫,有關細節描寫也值得注意。人物描寫主要是為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3.抒情是散文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它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則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來抒發作者的情感。4.議論是散文中的一種表達方式。記敘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中的議論句起著明晰事理、點明所敘之事的內涵、提示或深化文章主旨、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更加鮮明、深刻。(六)散文的語言特點(1)質樸、自然、平實(2)生動、形象、明快(3)深刻、雋永、含蓄(4)華麗、優美、典雅(5)幽默、詼諧、辛辣二、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方法(一)分析標題的作用1.常見設題形式:(1)如何理解標題的深刻含義?(2)賞析文章標題的妙處。(3)給文章擬個合適的標題。(4)文章的標題是否能用……替換?為什么?2.標題的含義(1)表層含義:標題的字面含義、在文中的含義;(2)深層含義: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3)標題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圍繞標題的字面含義來展開敘述,我們應該聯系文章的具體內容,弄清比喻義或象征義,這樣我們就可以領悟出標題的深刻含義。答題格式:表層含義+深層含義3.標題的作用(1)內容上:概括文章……內容,交代時間、地點,交代文章的寫作對象或性格特征,突出人物形象。(2)結構上:貫穿全文線索。(3)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質;(4)主旨上:點明文章的主題;寄托……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調。(5)情感上: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6)手法上:設置懸念,引發聯想,吸引讀者;運用(比喻、擬人、雙關等)……修辭手法;對比諷刺,強化效果。(7)效果上: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引人深思,營造氛圍,富有詩情畫意等。4.品味標題,概括來說,主要從標題的風格、標題的特點、標題的作用三個方面進行品味。標題的風格大致有四類:準確鮮明、新穎生動、簡潔凝練、含蓄雋永。5. 擬寫標題的方法:(1)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擬寫;(2)抓住文章的核心事物擬寫;(3)抓住文章的核心事件擬寫;(4)抓住作者的情感擬寫;(5)抓住文章的線索擬寫;(6)抓住作品反復出現的內容擬寫。答題模板(1)理解標題含義。這個標題既表達了……,又表達了……(2)分析標題的妙處(作用)。這個題目用了……的修辭手法,概括了文章的……事件(主要內容)(或:作為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突出地概括了文章的……的主題,形式新穎,設置懸念,激發讀者的興趣等)。(3)給文章擬標題。以寫人為主的文章:“人物+性格”的格式。以敘事為主的文章:“人物+事件”的格式。以事物為線索的文章,用該事物作為標題。(二)理清線索脈絡1.常見設問形式(1)文章的線索是什么?(2)圍繞××,將文章內容補充完整。(3)文章的標題有什么作用。(標題就是線索)2.把握線索的方法(1)整體感知找線索。既然線索貫穿全文,要找到這條主線,就必須先整體感知全文,這是準確尋找線索的前提。只有明確了作品中各要素之間的聯系,了解了材料的共同點,才有可能找準文章行文的線索。(2)特定標志找線索。作為文章的線索,作者往往會想辦法凸顯,這就為我們尋找文章的線索提供了鑰匙。一般而言,行文中表示時間順序、空間轉移的詞句,反復出現的事物、道具、人物情感變化的詞句,以及文章中的過渡句、中心句,有點睛作用的抒情、議論語句等,都可能是作品的行文線索。抓住這些,就能準確地找到文章的線索。(3)特定位置找線索。線索,常有一定的位置可供判斷。如文章的標題,文章的開頭、結尾,事件之間的過渡段等,都是顯露線索的重要位置,關注這些位置,對尋找線索會有幫助。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復雜的文章有的還擁有雙線結構,即主線和副線或明線和暗線。這兩條線索同時并存,但并不是毫無聯系,而是有著共同點,彼此交織,互相影響,互相牽制,共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3.分析線索的作用線索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結構安排:貫穿全文,使文章渾然一體,結構嚴謹。(2)敘述條理:彰顯行文脈絡,使文章條理清晰,層次井然。(3)主題表達:使文章主題的表達更充分,更集中。表述:文章以××(事物)/××(人物)/××事件/××思想感情的變化/時間的推移/空間變化/××的所見所聞為線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晰,結構嚴謹,主題的表達更充分,更集中。(三)賞析表現手法1.常見設問形式:(1)要求明確文中使用的表現方法或表達方式,并對其作用進行分析。(2)文章在構思和寫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3)本文情節安排上最大的特點是設置懸念,試舉一例分析。2.常見的表現手法及作用(1)小中見大:本文從我們所熟知的……入題,抓住……的……特點,讓我們從平常小事中領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從平常小事中體現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從平常小事中表現出美好的精神品質)。(2)對比:本文巧用對比,把……和……巧妙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讓讀者很自然地從對比中感覺的變化(或說優劣好壞),從而鮮明地表現出……。(3)象征:本文運用象征的寫作手法,抓住了與……相似的特點,通過對……準確地描寫刻畫,更好地達到了表現……的目的。(4)巧合:本文巧妙地運用了巧合,……,既在讀者的意料之外,卻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現了主題,令人讀后不免頷首稱許。(5)先抑后揚:本文運用了抑揚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讀者更全面深刻地認識……,使所表現的對象更豐滿,更鮮明。(6)襯托:本文運用了襯托之法,用的……襯托……的……,使作者對表現對象的表達意圖更明確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7)烘托:本文大量運用環境烘托,把表現對象的……心理,放在一個……的環境里,更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緊緊抓住……的……特點,精心刻畫,從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觀或生活態度或精神品質)。(9)卒章顯志:本文運用了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層層鋪敘,直到最后才突然揭開謎底,點明了……的主旨,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轉入深深的思考。(10)懸念:本文巧妙地運用了懸念的表現手法,先把……拋給讀者而又并不說明原因,層層設疑,緊緊地抓住讀者的閱讀興趣,更好地達到了表達主題的目的。(11)首尾呼應:文章首尾呼應,使結構、內容更……,中心更……,從而加深讀者印象,引起讀者共鳴。(1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過描寫……的情景,烘托了一種……的氣氛(或者渲染了一種……的氛圍),表達了人物……的感情(心理)。(13)虛實結合:更鮮明地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3.解答方法(1)怎么問就怎么答認真審題,緊扣題意,怎么問就怎么答,問什么就答什么,讓“答”和“問”有直接的關連性。比如問題是要賞析某個文段的表達技巧,作答時概括文段的內容要點,這樣答非所問,難以得分。換一種表述,說明是怎么是表達這些要點的,就比較符合命題要求。(2)表述力求精練要嚴格注意答案的字數。可將文中具體、形象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的語言,刪去描述性的修飾語和較長的限制語,或合并同類項,使用指代詞,使語言高度濃縮,以符合題目的要求。如果沒有字數限制,可適當多答些,但不可太多。(四)品味語言特色1.散文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生動形象:語言風趣活波,表達生動傳神,感染力強。樸實自然:語言平實質樸,清新自然,有真情實感。含蓄深刻:語言凝練,內涵豐富,富含哲理。音韻和諧:語言節奏明快,音節和諧,富有韻律。2.常見設題角度(1)解釋、品析加點的詞語。(2)體會語句的含義,賞析語句的表達效果。(3)理解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4)分析特定語句在文中的作用。3.關鍵詞語的含義和作用(1)結合語境,準確解詞。應注意:①辨析詞語的感彩,注意具有特殊意義的詞;②分析詞語的比喻義、象征義、雙關義、借代義、引申義;③理解指示代詞的含義,詞語的指代意義一般從該詞的前面找。(2)分析作用,全面考慮。要緊扣句子的意思、本段的中心、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所運用的描寫方法、詞語在全文結構上的作用和所運用的修辭手法來分析。4.關鍵句子的含義和作用。考查句子的含義和作用,一般要求從內容理解和表達效果兩方面入手。內容理解,也就是理解句子的含義,即寫了什么,分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抒發的感情。表達效果,即怎樣寫的,寫得怎么樣,也就是分析句子所運用的表現手法及其作用。5.賞析句子的含義和作用。(1)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描寫方法的角度。①判斷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方式、描寫方法)。②分析該修辭手法(表達方式、描寫方法)的一般作用。③結合具體句子分析含義(表現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強調了什么)。(2)從理解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的角度。①關鍵要抓住中心詞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和雙關意義。②結合具體語境分析文中語句的表達效果,要分析出表層意義(該語句寫出了所寫的人或物的什么特點)與深層意義(該語句表現出了人物什么情感或精神品質)。(3)從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的角度。①標題的作用:文章線索;揭示文章的主要內容、觀點或情感;設置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等。②句子開頭的作用:概括這一節的內容,與下文……形成對比、正襯或反襯……的特點,突出中心;為下文寫……做鋪墊,埋下伏筆,總領全文,引起下文;設置懸念;開篇點題。③句子中間的作用:概括內容,與下文……形成對比,正襯或反襯……的特點,突出中心;為下文寫……做鋪墊;承上啟下,總結上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筆。④句子結尾的作用:首尾呼應;總結全文,篇末點題;點明了……的中心,深化了……的主旨。答題模式:1.……一詞原指……,在這里指……(特定語境中的特殊含義),起到(表達)了……的效果(感情)。2.這句話運用了……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描寫方法),寫出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作用)。(五)理解內容主旨1.常見設題形式:(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2)讀文章,將故事情節補充完整。(3)閱讀全文,概括(用一個詞語概括)本文主旨。(4)概括選句(段、篇)抒發的作者的情感。2.整體感知內容(1)題目擴展法,對題目擴展充實。(2)要素歸納法,找出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組織。(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聯、合并。(4)摘錄句段法,引用或整理總起句、過渡句、總結句、點題句、關鍵句、主旨句、重點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議論抒情句。(5)取主舍次法,抓住重點段落、主要事件內容進行概括。3把握主旨情感(1)從文章的題目入手。有的文章的標題一語雙關,對主旨的表達起畫龍點睛的作用。(2)從分析散文類型入手。不同散文表達中心的方法不同,借此可以幫助我們確立歸納的著眼點和歸結點。敘事散文應看寫了什么人,記了什么事,表現了什么精神人格;寫景狀物散文應分析寫了什么景物,抒發了什么感情;議論性散文主要分析闡發了什么觀點或哲理;詠物散文最鮮明的就是托物言志,主要分析所托之物被賦予了哪些象征意義。(3)從散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4)聯系文章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征,從而把握文章的主旨。(5)從揭示主旨的句子入手,把握作品的主旨。(6)注意文中的抒情議論段,它們往往起著突出中心、深化文章主題的作用,是文章的點睛之筆。答題時需要注意的是:能使用原文詞語的,盡可能使用,沒有原文詞語可利用時,必須統觀全段或全文,將要點整合,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層次性,做到言簡意賅又不漏掉答題點。表述:本文記敘了(描寫了、刻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等),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發了作者…的感情。(1)寫人、記事類:本文通過記敘…,表達了(贊頌了)…精神(品質)/批判了…,表達了作者…思想感情。(2)寫景、狀物類:本文通過描寫…,抒發了…思想感情。(六)情感哲理啟示1.常見設題形式:(1)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2)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的看法,你是否贊同文中××的做法,為什么?(3)本文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悟或啟示?2.把握作者情感態度(1)抓佳關鍵語句,體會情感態度。分析關鍵語句的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結合全文內容,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2)分析文章背景,把握情感態度。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特定的文章背景,一般是作者某個特殊人生階段的有感而發,此時就要結合文章內容去分析作者寫作時的所感所想,把握其中的情感。(3)抓住主要事件,分析情感態度。文章中所描述的事件,是分析作者情感的關鍵。理清事件脈絡,理解事件深義,了解作者態度,能夠幫助我們分析出其中的情感。聯系文章主旨,體味情感態度。文章主旨是作者情感的最直接表達。(4)聯系文章標題,探知情感態度。在一些文章中,標題往往是文章內容的總結和文章主旨的高度概括,因此可以從標題切入,結合文章內容分析作者情感。(5)根據文中人物,感知情感態度。特殊的人物,能夠成為文章線索,并將文章串聯起來,因此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有助于我們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情感。3.圍繞中心,談自己獲得的感受和啟示。只要抓住文章主旨,并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比如是結合文章內容,還是結合個人經歷,就可以順利答題。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證明。即提出、分析、解決問題,按總分總的順序答題:(1)指出本文蘊含的思想意義以及你從文中得到的收獲、體會、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回答;(2)結合文中和生活中具體的事例、材料加以舉例說明,闡明理由;(3)所以我們應該怎樣做。4.要求對文章中的人物行為作出評價,是贊同還是反對。作答此類題時,只要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并做到有理有據、自圓其說就可以了。5.談看法、做法(1)表達時最好要有標志性語言。可以用“我認為……,比如……”這樣的標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再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給閱卷老師留下觀點鮮明之感,而且給人以條理清楚、論證有力的良好印象。(2)表達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3)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4)語言要通順,表達要流暢。6.一般來說,答案由三部分組成:(1)前半部分簡要概括文章內容,可以這樣表述:①文章通過……的敘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寫起,運用了……的表現手法。(2)第二部分概括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意義,可以這樣表述:表現了(揭示了、批判了、贊美了、勸誡)……(某種思想或道理)。(3)最后陳述自己的觀點,闡述理由。可以這樣表述: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比如……(運用具體的事例來支撐自己的觀點)。6.答題時需要把握以下幾點:(1)理解原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讀懂題干要求,明確答題方向;(3)聯系生活實際;(4)語言要流暢,有理有據,有層次性,或以情動人,或以理服人。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