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計算機網絡概述(一)—— 計算機網絡的產生、發展與功能課時 2課時(90 min)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1)了解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史(2)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和功能思政育人目標:能夠認識到計算機網絡的使用價值,體會計算機網絡為生活所帶來的便利,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并且能夠為促進計算機網絡新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不同階段計算機網絡的特點、計算機網絡的定義教學難點:計算機網絡的功能教學方法 問答法、討論法、講授法教學用具 電腦、投影儀、多媒體課件、教材、文旌課堂APP教學設計 第1節課: 考勤(2 min)→新課預熱(10 min)→問題導入(5 min)→傳授新知(21 min)→課堂互動(5 min)→評價修正(2 min)第2節課:問題導入(5 min)→傳授新知(25min)→課堂互動(10 min)→課堂小結(3 min)→任務布置(2 min)教學過程 主要教學內容及步驟 設計意圖第一節課考勤(2 min) n 【教師】使用文旌課堂APP進行簽到n 【學生】按照老師要求簽到 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掌握學生的出勤情況新課預熱(10 min) n 【教師】自我介紹,與學生簡單互動,介紹課程內容、考核標準等n 【學生】聆聽、互動n 【教師】簡單介紹計算機網絡基礎相關內容,幫助學生了解學習本門課程的作用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縱觀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計算機網絡和其他事物的發展一樣,也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最終產生了計算機網絡。n 【學生】聆聽、記錄、理解 通過老師自我介紹,與學生相互熟悉,并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的大致要求問題導入(5 min) n 【教師】提出以下問題: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叫埃尼阿克,它體積龐大,占地面積 170 平方米,重達三十噸,有三十個操作臺。鑒于這個基礎, 就可想而知,網絡不會像現在這樣使用方便、分布廣泛。那最初時候網絡是什么樣子的呢?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現在這種地步的呢?請大家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說一說。n 【學生】聆聽、思考、回答問題n 【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入要講的知識 通過問題導入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授新知(21 min) n 【教師】要求學生通過文旌課堂APP掃描二維碼播放“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視頻,并介紹計算機的發展階段一、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史從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的誕生到現在網絡的全面普及,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以下4個階段:n 【學生】聆聽、思考、操作、記憶n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圖例講解第一代計算機網絡1.第一代計算機網絡——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第一代計算機網絡也稱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是以單機為中心的通信系統,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在結構上有三種形式:(1)計算機與終端直接相連特點:主機負載較重,且一條通信線路只能與一個終端相連,通信線路的利用率較低。(2)終端共享通信線路特點:提高了通信線路的利用率,多個終端同時通信時,主機無法確定與哪一個終端進行通信,完成通信協議的轉換,使主機工作負荷加重。(3)主機前增加CCP或FEP,終端前增加集中器或多路器特點:CCP或FEP專門負責通信控制,而主機專門進行數據處理,實現多個終端共享同一通信線路。缺點:如果主機的負荷較重,會導致系統響應時間過長;而且單機系統的可靠性一般較低,一旦主機發生故障,將導致整個網絡系統的癱瘓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應用舉例:① 目前我國金融系統等領域廣泛使用的多用戶終端系統就屬于計算機終端網絡;②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航空公司與IBM公司聯合研制的預訂飛機票系統。n 【學生】聆聽、思考、記憶n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通信子網為中心的網絡圖例講解第二代計算機網絡2.第二代計算機網絡——以通信子網為中心的網絡特點:采用分組交換技術、以通信子網為中心,主機和終端構成了用戶資源子網舉例: 20 世紀 60 年代末期,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成功地開發了 ARPA網絡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Network ),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資源共享為主要目 的的計算機網絡。 它標志著計算機網絡的興起。 這個計算機互聯的網絡系統是一種分組交換 網。分組交換技術使計算機網絡在概念、 結構和網絡設計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為后 來的計算機網絡要下了基礎。 【教師】提出問題,課堂互動思考第一代計算機網絡與第二代計算機的區別。早期的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是以單個主機為中心的星型網,各終端通過電話網共享主機的硬件和軟件資源。但分組交換網則以由接口信息處理機構成的通信子網為中心,主機和終端都處在網絡的邊緣,構成了用戶資源子網。 【學生】聆聽、思考、回答問題n 【學生】聆聽、思考、記憶n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OSI參考模型講解第三代計算機網絡 3.第三代計算機網絡——標準化網絡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簡稱OSI模型。OSI模型是一個開放體系結構,它將網絡分為7層,并規定每層的功能。OSI參考模型的出現,意味著計算機網絡發展到第三代,即標準化網絡。特點:(1)網路中各節點都有相同的層次;(2)不同節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接口通信;(4)每一層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并向其上層提供服務;(5)不同節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n 【學生】聆聽、思考、記憶n 【教師】結合教材講解第四代計算機網絡4.第四代計算機網絡—以下一代Internet為中心的新一代網絡第四代計算機網絡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出現的,20世紀90年代,微電子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光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為網絡的發展提供了進一步有力的支持。特點:互連、高速、智能與更為廣泛的應用n 【學生】聆聽、思考、記憶 通過教師的講解和演示,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四個發展階段 課堂互動(5 min) n 【教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1.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與 結合的產物。2.當網絡發展到了第三代時,由于 的出現使得網絡通信更加規范,使不同廠家的設備可以互聯。3.第四代計算機網絡發展的特點包括哪些。n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通過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評價修正(2 min) n 【教師】點評學生的回答,并總結、鞏固知識點n 【學生】聆聽、思考、記憶 通過形成性檢測進行強化矯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