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反應熱第4課時 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學習目標1.理解燃燒熱的概念,掌握有關燃燒熱的計算;2.認識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3.了解化學在解決能源危機中的重要作用。學習過程一、燃燒熱1.反應熱可分為 、 、 等。 2.燃燒熱的定義: 時, mol 物質完全燃燒生成 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叫做該物質的燃燒熱。單位為 。燃燒熱通常可利用儀器由 測得。 在理解物質燃燒熱的定義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研究條件: 。 (2)反應程度: ,產物是 ,如:C→ 、H→ 、S→ 。 (3)燃燒物的物質的量: 。 (4)研究內容:放出的熱量(ΔH 0,單位 )。 3.研究物質燃燒熱的意義已知,C2H2的燃燒熱ΔH=-1 299.6 kJ·mol-1,表示在 時, C2H2完全燃燒生成 和 時 1 299.6 kJ的熱量。 4.有關燃燒熱的計算【跟蹤練習1】分析以下幾個熱化學方程式,表示固態碳單質、氣態氫氣燃燒時的燃燒熱的是 。 A.C(s)+O2(g)=CO(g) ΔH= -110.5 kJ·mol-1B.C(s)+O2(g)=CO2(g) ΔH= -393.5 kJ·mol-1C.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1D.H2(g)+O2(g)=H2O(l) ΔH= -285.8 kJ·mol-1【跟蹤練習2】在101 kPa時,1 mol CH4 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H2O,放出890.3 kJ的熱量,CH4的燃燒熱為多少?1 000 L CH4(標準狀況)燃燒后所產生的熱量為多少?【跟蹤練習3】10 g硫磺在 O2中完全燃燒生成氣態SO2,放出的熱量能使 500 g H2O溫度由18 ℃升至62.4 ℃,則硫磺的燃燒熱ΔH= ,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5.燃燒熱與中和熱的比較燃燒熱 中和熱能量變化 放熱反應ΔH的大小反應物的量生成物的量反應熱的含義【跟蹤練習4】25 ℃,101 kPa時,強酸與強堿的稀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的中和熱ΔH=-57.3 kJ·mol-1,辛烷的燃燒熱ΔH= -5518 kJ·mol-1。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2H+(aq)+S(aq)+Ba2+(aq)+2OH-(aq)=BaSO4(s)+2H2O(l) ΔH= -57.3 kJ·mol-1B.KOH(aq)+H2SO4(aq)=K2SO4(aq)+H2O(l) ΔH= -57.3 kJ·mol-1C.C8H18(l)+O2(g)=8CO2(g)+9H2O(g) ΔH= -5518 kJ·mol-1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 ΔH= -5 518 kJ·mol-1隨堂測驗1.下列熱化學方程式中ΔH的值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燒熱的是( )A.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B.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 kJ·mol-1C.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D.CO(g)+O2(g)=CO2(g) ΔH=-283 kJ·mol-1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化石燃料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充分燃燒B.化石燃料在燃燒過程中能產生污染環境的CO、SO2等有害氣體C.直接燃燒煤不如將煤進行深加工后再燃燒的效果好D.固體煤變為氣體燃料后,燃燒效率將提高3.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求用20 g 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鹽酸反應放出 kJ的熱量。 參考答案學習過程一、1.燃燒熱 中和熱 溶解熱2.101 kPa 1 純 穩定 kJ·mol-1 實驗 (1)101 kPa (2)完全燃燒 穩定的氧化物 CO2(g)H2O(l) SO2(g) (3)1 mol (4)< kJ·mol-13.25 ℃、101 kPa 1 mol CO2 H2O(l) 放出4.【跟蹤練習1】BD【跟蹤練習2】CH4的燃燒熱ΔH=-890.3 kJ·mol-1,1 000 L CH4(標準狀況)完全燃燒產生的熱量為3.97×104 kJ。【跟蹤練習3】-297 kJ·mol-1 S(s)+O2(g)SO2(g) ΔH=-297 kJ·mol-15.燃燒熱 中和熱相同點 能量變化 放熱反應ΔH的大小 ΔH<0不同點 反應物的量 1 mol 不一定為1 mol生成物的量 不一定為1 mol 1 mol反應熱的含義 101 kPa時,1 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 在稀溶液中,強酸與強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液態水時放出的熱量【跟蹤練習4】B隨堂測驗1.D 2.A3.28.6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