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電解池第1課時教材分析電解池是借助于電能,使不能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能夠發生,從而使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它的應用相當廣泛,由此形成的工業也很多,如電鍍、電解、電冶金電池充電等。本節課是學生學習原電池知識后的自然延伸,有助于學生更加系統地學習電化學知識,并為后續學習電化學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打好理論基礎。學情分析本課時內容選自選擇性必修1《化學反應原理》第四章第二節。通過必修2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簡單的原電池知識;通過選擇性必修1《化學反應原理)第四章第一節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借助氧化還原理論、金屬活動性順序和物理學中的電學知識判斷原電池正、負極以及設計原電池和書寫原電池電極反應的能力。因此,在本節課中,可利用原電池的原理逆向思考自然過渡到電解池的學習中去,并應用氧化還原相關知識拓展和延伸電化學理論。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理解電解原理,初步掌握一般電解反應兩極反應物、產物的判斷方法,能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解化學方程式。(2)理解電解質溶液、電極對電解的影響。【過程與方法】(1)利用惰性電極電解氯化銅的實驗,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電解原理,增強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2)通過學生對科學探究過程的體驗,使之具有一定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讓學生動手做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2)通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電解原理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精神。教學重難點掌握電解原理,形成電解池工作原理的思維模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表演黑筆寫紅字魔術(電解池原理)。(濾紙用氯化鈉、無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濕,然后平鋪在一塊鐵片上,接通電源后,用鉛筆在濾紙上寫字,會出現紅色字跡)【講述】同學們,想知道我是怎樣用黑色的筆寫出紅色字的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就會找到答案。二、講授新課【板書】第二節 電解池【交流研討】1.利用下列儀器和用品,設計出盡量多的原電池:兩根石墨棒、一根銅棒、一根鐵棒、CuCl2溶液,燒杯和導線任取(畫出你設計的原電池)。2.怎樣才能將非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引發呢?【師生互動】1.2.【實驗探究】課本實驗4-2:電解CuCl2溶液CuCl2溶液的電解操作步驟 1.先觀察兩根石墨棒底部,再插入CuCl2溶液中,接通電源。 2.用鑷子將碘化鉀淀粉試紙濕潤后,伸入與正極相連的U型管內部(不可接觸溶液),約1~2分鐘。 3.觀察與正極相連的電極、與負極相連的電極上分別有什么現象。 4.斷開電源,將兩根石墨棒從溶液中取出,將蘸有氫氧化鈉溶液的棉花團堵在和正極相連的U型管管口,觀察電極底部有什么變化。現象產物判斷反應方程式【師生互動】現象 陽極產生使濕潤的碘化鉀淀粉試紙變藍的氣體;陰極有紅色物質出現產物判斷 陽極產物為氯氣;陰極產物為銅反應方程式【交流研討】1.通電前,CuCl2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它們在溶液中如何運動?通電后,離子在溶液中的運動如何變化?2.標出電路中電子流向,分析流入陰極的電子到哪里去了,流出陽極的電子從哪里來?3.寫出兩極的電極反應式,判斷反應類型?【師生互動】通電前,CuCl2溶液中存在;在溶液中自由移動;通電后,這些自由運動的離子改作定向運動,即陰離子()向陽極(與直流電源的正極相連)遷移,陽離子()向陰極(與直流電源的負極相連)遷移。外電路電子:陽極→外電路→陰極;在陽極,失去電子生成,從陽極放出。在陰極,獲得電子生成銅單質,覆蓋在陰極上。陽極反應:陰極反應:【交流研討】1.根據自己的理解闡述什么是電解,什么是電解池?2電解池中的電極上分別發生什么類型的反應?3.構成電解池的條件有哪些?4.當一個電極附近存在多種可能的放電離子時,會有一種離子優先放電。離子的放電能力與什么因素有關?離子的放電順序是怎樣的?(物質在電解池的陰、陽兩極發生反應的過程叫放電)【師生互動】1.電解:使電流通過電解質溶液而在陰、陽兩極引起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叫做電解。電解實質是電解質溶液導電的過程。2.電解池:借助于電流引起氧化還原反應的裝置,也就是把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又叫電解槽。3.電極:陽極與電源的正極相連,發生氧化反應;陰極與電源的負極相連,發生還原反應。4.電解池的構成條件5.水溶液中離子的放電規律:(1)影響離子放電能力的因素:①離子得失電子的能力;②離子的濃度。(2)離子的放電順序:陰極:氧化性強的離子先得電子陽極:陽極金屬或還原性強的離子先失電子活性電極【交流研討】1.請設計一個電解NaCl溶液的簡易裝置圖,標出陰、陽極,注明電子及陰、陽離子的移動方向,并寫出電極反應式?2.根據上述練習,思考如何判斷電解池的陰極,有哪些依據?3.分析總結書寫電解池電極反應的一般思路?【師生互動】陽極反應:陰極反應:總反應:反應類型:還原反應電源連接:與電源的負極相連微粒流向:電子流入,陽離子流向電流流向:電流流出3.①分析電極(確定電極名稱;分析電極類別)②分析溶液(確定微粒種類;確定微粒物質的量或濃度)③確定電極上的放電離子④確定放電順序⑤寫出電極方程式【魔術揭秘】回顧開始操作,實物再展示,分析所用裝置是個什么裝置,說出它的組成部分及所用原理,根據現象推測紙巾上所加物質。【提示】應用電解原理:紙巾上蘸有酚酞溶液,兩只鉛筆分別連接電源的正、負極,用陰極鉛筆即可寫出紅字。【練習1】判斷正誤:①電解池中發生的反應是自發進行的。( )②在電解池的陰極發生氧化反應。( )③與電源正極相連的是電解池的陰極。( )④電子從電源負極沿導線流入電解池的陰極。( )⑤電解池溶液中陽離子移向陰極,且所有陽離子均得電子。( )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練習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電解是把電能轉變成化學能的過程②電解是把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的過程③電解質溶液導電是化學變化,金屬導電是物理變化④不能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通過電解可以實現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答案:D【練習3】如圖所示是電解氯化銅溶液的裝置,其中c、d為石墨電極,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 )A.a為負極,b為正極B.a為陽極,b為陰極C.電解過程中,d電極質量增加D.電解過程中,氯離子的濃度不變答案:C三、課堂小結原電池與電解池的比較:原電池 電解池一個概念 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裝置 將電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裝置兩個電極 負極 較活潑金屬—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 陽極 與電源正極相連—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正極 不活潑金屬或非金屬導體—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 陰極 與電源負極相連—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三個流向 電子 負極→外電路→正極 陽極→外電路→陰極電流 正極→外電路→負極 陰極→外電路→陽極離子 陽離子→正極 陰離子→負極 陽離子→陰極 陰離子→陽極四個條件 ①活動性不同的兩個電極 ②電解質溶液 ③形成閉合電路 ④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 ①陰、陽電極 ②電解質溶液或熔融電解質 ③形成閉合電路 ④外加直流電源相同點 自發進行←氧化還原反應→非自發進行板書設計第二節 電解池第1課時 電解原理1.電解2.電解池3.電極4.電解池的構成條件5.水溶液中離子的放電規律教學反思本節課運用對比的方法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比如在講電解原理的時候,由原電池的原理引入,引出電解池與原電池的區別;在判斷電極反應物及產物的時候,在復習了離子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的基礎上,講解離子的放電順序,避免了學生的死記硬背。今后的改進:1.教學需要雙邊活動,現在的學生喜歡去聽、去說、多少也會思考一些,但是動手的時候比較少,因此,在課堂上需要加強學生的練習;另外,注意調動課堂氣氛,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2.在講解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時也要注意循序漸進的方式,由簡單的電極反應式向復雜的電極反應式的書寫過渡。3.對于練習題應該更加優選一下 ,針對性越強,練習的效果會越好,通過一題多變,抓住“池、極、液”的特點,突破難點,使學生的正向思維、逆向思維得到充分訓練。讓學生今后遇到實際問題,能夠抓實質、善分析、重遷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