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來一場有趣的辯論吧: 1、正方:網絡讓人更自由 反方:網絡讓人更不自由 2、正方:電子游戲開發智力 反方:電子游戲誤人子弟 【提問方式】 下面劃線句子運用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分析劃線句子/某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劃線句子/某段用了哪種/哪些論證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4分) 【技巧點撥】 論點 1、論點的概念:論點是作者在文章中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或主張。 2、論點和論題 (1)聯系 論點的三要素:論題、作者觀點、判斷句。 (2)區別 內容句式論點觀點結構完整的判斷句論題話題短語或詞語(3)判斷下列文章題目是論點還是論題? 《玫瑰與膠囊》 《我的書法經驗》 《家庭教育的核心價值》 《標語口號應該提醒幸福》 《用文化產品彰顯“存在感”更重要》 3、中心論點 (1)中心論點的概念: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的最基本看法。 (2)中心論點的形式要求: 1.完整的句子,往往有明確的主語,有明確的判斷; 2.不能用疑問句(反問句要改成陳述句,除明確要求原文不變); 3.不能用比喻、擬人(修辭句要還原); (3)如何尋找中心論點: ① 題目 一是題目本身是中心論點。 二如果標題是比喻句,那可以先找到比喻義,然后在文章中找出本義,加以概括就可以出來中心論點。 三是題目如是疑問句,答案往往是中心論點。 四是如果并列關系的論題,兩者間關系的句子往往是中心論點。 ②開頭段或結尾段 ③每段的首尾 (4)如何尋找分論點——概括段意法 概括這段講了什么道理→根據其他的形式→找出分論點 二、論據 論據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是論點賴以成立的基礎,是文章的主體。 論據反推論點 無論是事實論據還是道理,論據都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是證明和被證明的關系。分析論據,看它證明了什么問題,這個問題理所當然就是論點。 (一)分類 (1)事實論據:指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史實及統計數字等。作為論據的事實材料,可以是以下幾種: ①具體的事例;②概括的事實;③統計數字;④親身經歷、感受;⑤可靠的史實; (2)道理論據:指名人名言、公認事理、格言俗語、定律公式、自然科學原理等。作為論據的理論材料,可以是以下幾種: ①前人的經典著作、至理名言;②民間的諺語和俗語、名言、警句等;③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等等。 (二)答題格式 1、概括論據:對某段的內容進行概括; 【答題格式】某人做某事。 2、文章某段論據的作用:先判斷用了事實論據還是理論論據;再概括論據的內容;最后再答作用。 【答題格式】列舉了……事實/理論論據,具體有力的證明了……觀點。 3、事實論據作用的答題公式:用“何人何事”真實有力地證明了……的觀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4、道理論據作用的答題公式:深刻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5、補寫論據 補寫論據一定要圍繞文章的論點展開,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論據所證明的道理要與文章觀點一致。首先要審清題目,看是要補充事實論據還是要補充道理論據,如果補充事實論據,可舉名人事例,不但有更大的說服力,而且能展示自己的知識面,更容易博得閱卷老師的青睞和贊賞;但一定要寫準確人物、事件,切忌張冠李戴、無中生有。 補寫事實論據的一般答題格式為:人物+事例+簡短評價。 補寫道理論據,要補寫一句與論點相關的名言警句、公理、俗語或詩詞等。 三、論證方法 1、論證方法的含義 論證方法是議論文三要素之一,它是指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與論據之間邏輯關系的紐帶。 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么”的問題; 論據解決“用什么來證明”的問題; 論證方法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 論證方法的分類 (1)舉例論證:常以“例如”“譬如”等字眼為標志,并且所講內容均為有代表性的事實。 (標志:例如,如……;效果詞:具體有力) 答題格式: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列舉......(概括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論據充分,使論證更有說服力。 (2)對比論證:需要列舉正反兩方面的事實或道理進行鮮明對比,從而突出論證的觀點。 (標志:一是反義詞的前后運用,二是“反之”“但是”之類的詞語轉換。;效果詞:突出) 答題格式:使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將……和…… 加以比較,從正反兩面突出強調了……的觀點(寫分論點,如無則寫中心論點),使論證更周密,給人深刻印象。 (3)比喻論證:即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理性分析。 (標志:比喻句;效果詞: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使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將……比作…… ,生動形象地證明了……的論點(寫分論點,如無則寫中心論點)。使道理通俗易懂,易于讀者接受。 (4)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標志:名人名言、權威數據、名人逸事、笑話趣聞等;效果詞:有力 / 趣味性,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答題格式:運用引用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證明了……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5)道理論證:是從理論角度對事理進行闡述,一般內容均為經過檢驗的真理,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中外名言警句等。作者引用名人名言、被人們承認的理論以及作者針對,論點,所做的分析等來論證觀點的方法,又稱講道理。 (標志:“ ”;效果詞:有力) 答題格式: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引用……(填論據)證明了……觀點,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 3、論證方法的識別: 事例(含概括事例) -------舉例論證 運用比喻證明觀點 -------比喻論證 把正反事實或道理進行對比-------對比論證 引名言,講道理 -------道理論證 引名言,內容為結論 -------引用論證 引用論證和道理論證的區別: 引用論證嚴格講是道理論證的一種,單純的道理論證因為論證的嚴謹性以及所用道理的出處問題,給人的信任感不足,而引用論證多借用名人語錄,普遍的公理,這些相比單純的道理論證更有說服力。 1、引用論證 引用論證是"道理論證"的一種,也叫"引證",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觀點等作為論據,引經據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的論證方法。引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交代其出處,一種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出處。 引用方法多變,十分靈活。 2、道理論證 道理論證。運用講道理的方法,用經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們公認的科學原理、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觀點。例如《談讀書》(人教版九上課文)第十段列舉“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有思想,邏輯修辭使人善辨”這六門科學知識的作用進行論證,歸納出“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結論。列舉的內容豐富翔實,得出的論斷令人信服。由于道理論證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觀實際所證實的科學結論,或是被人們所公認的道理,具有理論的權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和說服力。 【答題思路】 1.審題,定位,判分(3-4分) 2.篩選知識點 3.完善格式,組織答案 【答題規范】 論證方法 + 內容概括 + 效果詞 + 論證了……觀點/論點(先分后總,由近及遠) 【例題01】 用文化滋養時代的心靈 李洪興 ①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進國家圖書館,一睹《四庫全書》真容。參觀之余,領一頁字帖,坐在展廳里一筆一畫地抄寫書中內容。文化的書函,在這樣一次“觀四庫、抄經典”的讀者體驗活動中被打開。 ②讀者、觀眾與經典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故宮打開《千里江山圖》卷軸,中國美術館展示徐悲鴻的“奔馬”與“戰馬”……在不同場地、以適宜的方式擇精品而展,成了打開文化的一種共同選擇。人們在“拈花”之間,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萬里的經典散發出文化的沁人芳香。 ③藏,是為了存,也是為了傳。這個傳,不僅是侍諸后世,也是傳諸眾人。無論是歷史文物還是經典文本,最珍貴的莫過于其歷史與文化價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賞、研究、傳承,也就很難實現“價值外溢”,更談不上價值增值。 ④當前,我們的文化視野不斷打開,但文物的“開放度”依舊有待提升。有的場所作為歷史遺跡,長期以“保護”的名義被“鐵將軍”把門;有的文物,被一些單位藏著掖著,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發權”。開放的文化有著更大輻射力,就像故宮博物院,開放區域越來越大,展出文物越來越多,文創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養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⑤面對文明的瑰寶、文化的結晶,人們會有一種與時間對話、與歷史握手的感受。讓現代人有更多機會近距離接觸、感受這些文明的寶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觀念、審美趣味,有利于滋養時代的心靈。這又何嘗不是美好生活、全面發展所需?只有真正推開文化的大門,讓更多的人走進去,才能在新時代實現“美美與共”。 18.第②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18. 舉例論證。舉了故宮和中國美術館展示畫卷的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讀者、觀眾與經典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的觀點。 【例題02】 有一種精神叫專一 周云龍 ①“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韓非子》中的這一名句,現代科學給出了解釋,即大腦兩半球的連接機制無法同時向左右手分別傳達“畫圓”和“畫方”的命令。無數事實也表明,用心專一,事業方可成功;反之,則一事無成。 ②屠呦呦就是用心專一的典型。55年里,除了參加為期兩年半的“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她幾乎無長時間離開過東直門附近的那座小樓;為了不影響研究,她把孩子交給母親撫養,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還在充滿乙醚氣味的環境下工作;從 2000多種中草藥制劑中,歷經 380多次鼠瘧篩選,經歷190次失敗,最終提取了關乎上百萬生命的青蒿素。科學界巨星“三錢” 之一的錢偉長,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專一。他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研究。終在應用數學、彈性力學、中文信息學等領域獲得重要成就,被人稱為“萬能科學家”。屠呦呦、錢偉長的事業軌跡似乎在提醒人們:獲得成功的途徑,唯有專一。 ③反之,不務正業,不僅不會成功,反而貽害無窮。明熹宗朱由校不專一治國,癡迷木匠,雖技藝堪比巧匠,卻誤國害民。現實中亦有不少這樣的人。有一位著名的骨科專家,擔任醫院院長之后,便心有旁騖,不專一于“正業”,熱衷搞房地產開發,雖然醫院規模不斷擴大、地盤不斷拓展,但診斷、醫療的服務質量卻不斷下降,最終導致醫療事故頻發,病人及家屬怨聲載道。許多教訓表明,在其位不專一其政,卻將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發財、怎么享樂終必誤人誤己。 ④荀子云:“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許多稟賦很好的人,不屑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華,將大量的時間、心力耗費在名、權、利的追逐上。事業偏軌,難有大成,殊為憾事。寄心于旁騖,或有短暫的滿足,卻終會步入歧途。 ⑤在浮華喧囂的環境下,專一往往體現為一種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專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業的路途上,至少能擁有內心真正的平靜,享受實現人生價值的快樂,即便仍然可能面臨失敗。 21.選文的第②、第③段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1.(4分) 運用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正反論證)的方法。通過列舉具體典型的事例從正反兩個方面有力地論證了“用心專一,事業方可成功;反之,則一事無成”這一中心論點。 評分標準:4分。論證方法2分,作用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練習01】 最美的姿態 張鳴 ①閱讀與不閱讀,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涼和寂寥。 ②一種人認為:人既然作為人,存在著就必須閱讀。肉體的滋長、強壯與滿足只需五谷與酒肉,但五谷與酒肉所飼養的只是一具沒有靈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囂的軀體。人應該是一種追求精神并從精神上獲得偷悅的動物,這種動物是需要通過修煉的,而修煉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閱讀。 ③另一種人,即使書籍堆成山聳立在他們面前,他們也不可能思考一下這些書與他們自己的人生與生活有何關系。吸引這些人的只是物質與金錢,再有便是各種各樣的“娛樂”。 ④人這一輩子,無論怎樣辛勞、勤勉,實際上只能在極小的范圍內經歷生活,經歷人生。由于如此,人認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難有對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圖書呈現了人類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不同經驗。一個識字人,只需有書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欄,進入一個無邊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卻從別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駝影、雪山馬跡、深宮秘事、坊間趣聞……讀書漸久,經驗漸豐,你會發現,讀書使人的心靈宛如秋天雨+的池塘,逐漸充盈。 ⑤讀書人的高貴氣質是由連綿不斷的閱讀潛移默化養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創造的毛坯而言,也許是沒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讀書生涯使他們由內到外獲得了新生。雖然還是從前的身材與面孔,卻有了一種比身材、面孔高貴得多的叫“氣質”的東西。一些以讀書為生的先生,當他們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敘事或論理,當他們站在講臺上條分縷析地講述他們的發現,當他們在餐桌上很隨意地詼諧了一下時,你會覺得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時,你就會真正領略“書卷氣”的迷人之處。 ⑥人類無疑是一切動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動物,體育場、舞臺、T型臺……這一切場所,都是人類展示自己身體以及姿態的地方,但你知道嗎?人類最優美的姿態是讀書。 (選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課》,有刪改) 文章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請指出其中一種,并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其作用。(4分) 參考答案: ①對比論證,如文章①-③段,通過對比突出論證了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這一觀點。 ②比喻論證,如第④段中“讀書使人的心靈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漸充盈”,形象生動地揭示了讀書給人的心靈帶來的巨大影響。 ③舉例論證,如第⑤段舉了一些以讀書為生的先生的例子,有力地論證了讀書人的高貴氣質是由連綿不斷的閱讀潛移默化養就的。 (論證方法1分,結合文章內容1分,分析作用2分) 【練習02】 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朱鐵志 ①每個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態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個層次、何種境界,是每一個嚴肅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也決定了這個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魯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療救的注意,所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把別人用來喝咖啡的時間用于讀書寫作。哈佛大學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優秀的學生,他們的校訓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鷹不甘宇下,駿馬難守圈欄。一個志存高遠的人,必定將追求優秀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作為一種近乎本能的習慣。 ②所謂習慣,是一種常態,一種下意識,一種自動化,一種經過長期培養歷練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狀態,一種無需思考即可再現的回憶。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腦和肌肉中,成為一種特殊的記憶,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是優秀的外化和證明,都會使人眼前一亮,為之折服和贊嘆。 ③優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可以有一個明確的起點,但肯定沒有固定的終點。但只要不斷追求,每一個階段性的成果都會成為一個新的起點。即便生命個體終結,后來者依然可以從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著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優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孿生兄弟。優秀的人無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優秀的,起碼是比較優秀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勤勉本身就是優秀的代名詞。所有天才無不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請千萬不要輕易相信天才的神話,那種似乎不需練習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種不費吹灰之力就品學兼優的學子,我們聽說過,但沒見過,不可太當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樣的特例,于我等也毫無借鑒之可能,不可作為榜樣盲目復制。道理很簡單,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個。哲學常識告訴我們,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聰明的人從來不把自己當特例,聰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為追求優秀,做什么都必須有“爭創一流”的意識。食人俸祿,盡其本分,是常人的標準,而在優秀的人看來,是起碼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學,獲得全優成績,將來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是一般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優秀的頭腦中,僅僅是一個通向優秀的起點而已。因為定位于優秀,別人可以睡的懶覺自己不能睡,別人可以敷衍的責任自己不能推,別人可以視而不見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別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優秀作為一種品質,當然離不開客觀環境。但真正優秀的人懂得:命運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運。平庸的人總是把別人的成功歸結為環境好、條件好、人緣好、運氣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敗歸結為外在原因。優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離不開客觀條件,但從不過分依賴客觀條件。他們懂得:環境創造人,人也創造環境。他們成功的時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對社會、面對所有幫助過他們的人,把成功的功勞歸結于客觀條件。他們失敗的時候,往往把原因歸結為自己努力不夠。優秀的人總是說自己不行,認為自己無知;平庸的人總是利用各種機會表白、粉飾自己。在真正優秀的人看來,世界上沒有比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優秀是一種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會產生一種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詩人的話:優秀是優秀人的通行證,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銘。 12.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4分) 13.選文③--⑥然段,作者分別從不同角度論證了“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請參考下面示例,分別概括⑤⑥自然段的分論點。(4分) 示例:第③ 自然段:要不斷追求; 第④ 自然段:要勤勉。 第⑤自然段: 。第⑥自然段: 。 14.文章第④ 段中畫線句子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2.( 4分)一個志存高遠的人,必定將追求優秀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作為一種近乎本能的習慣。(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13. (4分)第⑤自然段:要有“爭創一流”的意識;第⑥自然段:不過分依賴客觀條件(或:把命運把握在自己手里)14. (4分)(共4分,論證方法2分,作用2分)比喻論證。把“優秀”與“勤勉’’比作“天然的盟友”和“孿生兄弟”,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勤勉”對天才的重要作用。 【練習03】 有綠色國民才有美麗中國 劉毅 ①筆者老家的村子里,水塘上曾經漂浮著各種垃圾,水體發黑,污染嚴重。家里條件好一些的村民都不敢喝井水,而是買桶裝水喝。 ②媒體曝光后,當地政府很重視,采取了一些措施。一年后回到家鄉,發現最終的解決方案是:水塘已經徹底被填平了。村干部說,雖然村里增設了垃圾集中堆放點,經常組織打撈水塘里的垃圾,但水塘周圍的群眾仍然經常亂丟亂倒,環境衛生難以保持,不得已才采取了這個辦法。 ③“填水塘堵污染”的事例告訴我們,沒有公眾環保意識的普遍增強和行為方式的改變,生態文明建設將阻礙重重,美麗鄉村乃至美麗中國的目標也很難實現。 ④開電動車綠色出行的市民,拒絕烹飪珍稀野生動物的綠色廚師,為生態環保鼓與呼的環保達人,近年來,中國公眾的環保意識顯著增強,越來越多的人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但很可惜,這樣的人還太少。在一些農村地區,化肥農藥過度使用導致食品源頭污染,垃圾隨處亂扔,“屋里現代化,屋外臟亂差”的現象屢見不鮮。在不少城市里,一些公共建筑夏季空調溫度過低,無證燒烤攤煙熏火燎,倡導多年的垃圾分類形同虛設,有人長時間停車時不熄火。 ⑤我們都是污染的制造者,也應該是環境的維護者,公眾踴躍參與環保、支持環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可或缺。億萬公眾能否踐行綠色生活,這關系到生態文明建設能否取得顯著成效,關系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增長點的藍圖能否實現。 ⑥要讓踐行綠色生活蔚然成風,應當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環保宣傳,不斷吸引環保“同盟軍”,匯聚環保正能量。 ⑦在學校教育中“從娃娃抓起”,增強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并讓他們回家后督促父母和長輩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環保“小手拉大手”。 ⑧不過,這還遠遠不夠。最為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并嚴格執行,提高違法違規成本,促進社會風氣的變化、良好習慣的養成。例如,我國多個城市推行垃圾分類幾無成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監督、處罰不到位。而在韓國,對于不按規定丟棄垃圾的人,通過丟棄物品或攝像頭找出丟棄者后,會處以20萬到100萬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70韓元)的罰金;在日本,如果發現有人亂扔垃圾,所在街道的志愿者會追蹤到戶并將垃圾退回,進行口頭教育,按照法律規定,不按規定進行垃圾分類還可能會被警察拘捕并罰款。 ⑨在期盼藍天碧水的同時,我們既要問國家為我們做了些什么,也要問問自己為社會、為子孫后代做了些什么。讓我們“起而行”,從身邊小事做起,減少炫耀性消費、奢侈性消費和鋪張浪費現象,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這樣,山青水綠的美麗中國才會呈現在世人面前。 17.文章第⑧段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列出來,并加以說明。(3分) 17.①舉例論證:舉韓國、日本對亂丟垃圾者實行嚴格監督處罰的例子。證明踐行綠色生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并嚴格執行。②對比論證:把韓國、日本對不按規定亂丟垃圾者監督處罰的到位與中國的不到位進行對比,強調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可以促進社會風氣的變化,良好習慣的養成。 根據今天所學內容,總結一下吧! 一.知識梳理 序號論證方法標志效果詞12345答題公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