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全國通用三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迎端午,包粽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迎端午,包粽子》旨在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包粽子,了解端午節的起源、習俗和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教材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二、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動手能力逐漸增強的階段。他們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由于年齡較小,對于包粽子等傳統手工藝可能并不熟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引導、示范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三、核心素養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端午節的起源、習俗和文化內涵,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過程與方法:通過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四、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端午節的起源、習俗和文化內涵。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難點:粽葉的折疊和填充技巧。團隊合作中的分工與協作。五、教學準備教具準備:粽子材料(粽葉、糯米、紅棗、豆沙等)、蒸鍋、繩子、剪刀等。多媒體課件:端午節相關圖片、視頻資料、教學PPT。實踐場地:確保有足夠大的空間供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六、教學過程[情景導入]通過播放一段端午節相關視頻,營造出端午節的氛圍,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這個傳統節日。這段視頻可以展示端午節的傳統文化、習俗和氛圍,包括龍舟比賽、掛艾草、吃粽子等,讓學生們感受到端午節的熱鬧和喜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回憶端午節的習俗,并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通過這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們思考粽子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和寓意。學生們可以自由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一起動手包粽子,迎接端午節的到來。”通過這個課題,可以引導學生們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傳統文化和習俗,激發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好準備。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反饋,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從而更好地組織教學。[探究新知]1. 端午節的起源(1)教師簡要介紹端午節的起源和傳說,如屈原投江、曹娥救父等,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節背后的歷史和文化背景。(2)教師提出問題:“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端午節的傳說或故事?”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己了解的故事,如伍子胥的傳說、孝女曹娥的故事等。通過故事引導學生理解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和民族情感,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3)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端午節的起源和傳說對于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發揚端午節的文化?2. 端午節的習俗(1)教師介紹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如賽龍舟、掛艾葉、佩香囊、吃粽子等,并解釋每種習俗的含義和歷史背景。(2)教師提出問題:“你們家鄉有哪些獨特的端午節習俗?”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家鄉的獨特習俗,如當地的賽龍舟比賽、包粽子比賽等。通過交流和分享,讓學生感受到端午節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3)引導學生思考:端午節習俗對于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意義?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發揚這些傳統習俗?同時,鼓勵學生嘗試自己動手制作端午節特有的食品,如粽子,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3. 包粽子的方法(1)教師展示包粽子的材料,包括糯米、紅豆、粽葉、棉線等,并講解粽葉的選擇、處理方法和粽子的包法。教師強調包粽子時需要注意的技巧和注意事項。(2)教師進行示范包粽子的過程,重點講解粽葉的折疊和填充技巧。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粽葉的折疊方式如何影響粽子的形狀和口感,以及如何確保粽子不漏米等問題。(3)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和指導,嘗試自己動手包粽子。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相互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探討包粽子的技巧和方法。同時,教師也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包粽子任務。通過包粽子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傳統技藝,還能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和自信心。[課堂實踐]實踐操作一:包粽子比賽1. 學生分組進行包粽子比賽,每組4-5人。分組時,教師會根據學生的技能水平進行合理搭配,確保每個小組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便于相互學習和競爭。2. 比賽開始前,教師再次強調包粽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粽葉的選擇、粽米的配比、包裹和扎繩等。同時,教師也會介紹粽子的口味和形狀的多樣性和寓意。3. 比賽過程中,教師會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同時,教師也會鼓勵學生在比賽中發揮自己的創意和特色。4. 比賽結束后,評選出最佳粽子、最快速度獎、最具創意獎等,并頒發獎品。這一環節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榮譽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實踐效果:通過包粽子比賽,學生不僅能夠親身體驗包粽子的過程,了解粽子的制作技巧和傳統文化內涵,還能夠通過比賽形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實踐操作二:粽子創意制作1.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粽子的口味、形狀和寓意等方面的創意,鼓勵學生嘗試制作出與眾不同的粽子。2.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和嘗試,共同商討粽子的口味、材料和制作方法等。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學習、交流經驗和分享創意。3. 各組完成粽子制作后,展示自己的創意粽子,并介紹其特點和創意來源。這一環節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也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4. 評選出最具創意的粽子,并頒發獎品。這一環節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批判思維。實踐效果:通過粽子創意制作活動,學生能夠深入了解端午節粽子的文化內涵和傳統技藝,同時也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此外,展示和評選環節還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班級凝聚力。實踐操作三:端午節文化展示1. 學生分組準備關于端午節的文化展示內容,如端午節的歷史淵源、傳統習俗、詩歌朗誦、舞蹈表演、故事講述等。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展示素材和資源,幫助他們更好地準備展示內容。2. 各組在班級內進行展示,展示形式可以多樣化,包括口頭表達、表演、圖片展示等。學生可以在展示過程中介紹端午節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3. 展示結束后,評選出最佳表演獎、最佳創意獎、最具感染力獎等,并頒發獎品。這一環節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表現欲望,培養他們的舞臺表現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實踐效果:通過端午節文化展示活動,學生能夠深入了解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和傳統習俗,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此外,展示環節還能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舞臺表現力,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討論交流]示范與指導:在包粽子的實踐環節中,教師可以通過親自示范,向學生展示包粽子的具體步驟和技巧。例如,如何選擇粽葉、如何處理糯米、如何包裹粽子等。同時,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確保學生能夠正確掌握包粽子的方法。鼓勵與肯定:當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表現出色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例如,當學生成功完成一個粽子時,教師可以表揚他們的努力和成果,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他們更愿意參與到課堂中來。合作與交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們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幫助,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共同討論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和經驗,促進學生的交流和互動。[總結提升]總結成果:在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應與學生一起總結本次活動的成果。可以展示學生制作的粽子作品和文化展示成果,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認可。提升認識: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包粽子的方法和技巧,還深入了解了端午節的起源、習俗和文化內涵。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延伸拓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端午節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提出自己的創意和想法。例如,可以設計一款具有端午節特色的文創產品、編寫一篇關于端午節的文章或故事等。通過延伸拓展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七、拓展延伸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拓展延伸活動:家庭包粽子活動:鼓勵學生回家后與家人一起包粽子,共同感受端午節的氛圍和傳統文化的魅力。端午節文化調查:引導學生對當地的端午節習俗進行調查和研究,了解不同地區端午節的特色和差異。制作端午節主題手抄報:讓學生收集關于端午節的圖片、文字和資料,制作一份精美的手抄報,展示端午節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八、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后與家人分享在課堂上學到的關于端午節的知識和包粽子的方法。鼓勵學生根據課堂實踐內容,寫一篇關于端午節或包粽子的日記或感想。九、課堂總結在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包粽子活動,不僅掌握了包粽子的方法和技巧,還深入了解了端午節的起源、習俗和文化內涵。同時,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鍛煉了動手實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