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生物學 年級 七) 學期 春課題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教學目標1.概述尿液的形成過程,初步形成腎臟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觀念。 2. 描述排尿的意義,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和行為習慣。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尿液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腎臟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教學過程導入:上一節我們學習了泌尿系統的組成和腎單位的結構,那么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呢? [資料分析] 取某健康人腎動脈中的血漿和尿液進行分析對比,得到如下數據。(預估2分鐘) 主要成分血漿中(克\100毫升)尿液中(克\100毫升)水9096蛋白質80葡萄糖0.10無機鹽0.721.1尿素0.031.8[思考] 尿液與血漿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認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質? 取某健康人腎動脈中的血漿和腎小囊中液體成分進行對比,得到如下數據。(預估3分鐘) 主要成分血漿中(克\100毫升)腎小囊中(克\100毫升)水9098蛋白質80.03葡萄糖0.10.1無機鹽0.720.72尿素0.030.03[思考] 血漿和腎小囊中液體成分的變化,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點? 取某健康人腎動脈中的血漿和腎小囊中液體成分進行對比,得到如下數據。(預估2分鐘) 主要成分尿液中(克\100毫升)腎小囊中(克\100毫升)水9698蛋白質 00.03 葡萄糖00.1 無機鹽1.10.72尿素1.80.03[思考] 在腎小囊中出現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沒有,說明腎小管有什么作用? 設計意圖: 本次問題設計基于本節重點知識:腎單位的作用; 通過學生裸讀課本內容,分析圖表培養其分析問題能力和合理推理能力。驗證自己的學習成果,并解決疑難。 活動環節: 出示表一學生自主分析,從而得出尿液的成分 出示表二學生小組合作,得出大分子蛋白質不能透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小分子物質可以。教師呈現視頻,加深對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作用的理解。 出示表三學生自主學習。得出腎小管可以吸收全部的葡萄糖。教師呈現視頻加深學生對腎小管功能的理解。 教師呈現腎小球,腎小管內部結構。使學生認識到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 教師最后呈現尿液形成完整動態圖,學生總結: 血液→原尿→尿液 排尿的意義有三點 小結 板書: 尿的形成:血液→原尿→尿液 作業:見“人體廢物的排出(第二課時)課后作業” 教學反思:本課是以學習人體結構和功能為主的課型。學生對腎臟及腎單位的結構缺乏感性認識。 通過知識點,表格與動圖相結合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滲透核心素養中的生命觀。將情感態度滲透到知識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