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語文備課組中考復習攻略板塊一 語言積累運用1.應用文細節掌握應用文 標題 稱呼 正文 此致敬禮 落款時間通知 所有應用文都有標題,標題在第一樣居中的位置 √ 通知的具體事件、時間、地點、參與人員 × 所有應用文都有落款和時間,落款在時間上方,寫在右下角借條 × 借的物品及數量,歸還時間;數量要大寫: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 ×假條 √ 請假緣由、請假時長、請您批準 可有可無啟事 × 丟失事物的具體特征、數量、地點、聯系電話 ×感謝信 √ 問候語、感謝的原因、所感謝的事帶來的良好影響、感謝的話、祝福語 √書信 √ 問候語、具體事情、祝福語 √倡議書 √ 提出倡議的事情及原因、如何實行倡議的事、這樣做的好處、呼吁的話 ×邀請函 √ 邀請的原因、具體時間、地點、誠摯希望您的到來 ×申請書 √ 申請的事項、申請的原因、申請后的作為、表明決心 √2.成語辨析方法分清感彩 根據語境判斷詞的情感色彩是否合理,小心褒貶誤用分清適用對象 有些成語適用范圍和對象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小心用錯對象辨析內涵意義 切忌望文生義3.對聯試題解法字數 字數相等,斷句一致平仄 仄起平收,上聯尾字仄聲(三四聲),下聯尾字平聲(一二聲)詞性 虛對虛,實對實,相對的詞性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內容 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不能重復4.句子排序題解法首末句排除 一般來說,帶有代詞、無明顯主語、結論性的句子不能作首句句子分組排除 注意句子關系:空間關系、時間關系、認知的一般規律,事物本身發展規律5.病句題解方法介詞不放過 “通過”,“使”,“隨著”,“讓”等介詞使用不當,使句子成分殘缺動詞不放過 小心動賓搭配不當否定詞不放過 雙重否定表示肯定,含肯定意味的詞:禁止、切忌、杜絕等兩面詞不放過 兩面對一面,常見兩面詞:能否、好壞、成敗、強弱、有沒有等關聯詞不放過 關聯詞搭配不當、使用不當、位置不當并列短語不放過 “和”“、”“并”等并列短語會出現搭配不當或順序顛倒數量詞不放過 表示數量、范圍或程度的詞,小心語義重復;如:大約、左右等6.圖文轉換題解圖片轉文字 1、分析圖片構成;2、根據空間順序描述圖片內容,注意細節;3、寫出圖片寓意圖表轉文字 折線統計圖:讀趨勢(逐漸升高、逐漸降低、趨于平穩)條形統計圖:讀最值(最高的是……,最低的是……,相差……)表格:讀信息中的特別之處,可以是最值,可以是特殊,也可以是一般扇形統計圖:讀比率(……占比最高,……占比最低))文氏圖:看重疊(想要……,既要……又要……)注:圖表轉文字一定要注意看表頭,注意信息提取7.擬寫新聞標題的方法抓住關鍵句 新聞的首句比較重要,還可以找具有概括性、判斷性的句子規范表達形式 1、誰+干了什么;2、誰+怎么了注意限制條件 注意有無字數限制等版塊二 閱讀理解古詩詞默寫直接默寫型直接型默寫即給出上句寫下句,或給出下句寫上句。備考時,可嘗試以下方法。古詩系統背誦,古文分層記憶古詩系統背誦,即按照詩題、朝代、作者或正文的順序一氣背下至脫口而出,那么當你見到下句想不起上句時,題干標明的出處就可以幫助你習慣性地系統背出詩篇。古文一般偏長,故可采取分層記憶法,可先熟記層(段)意,默寫時就可直接回顧某一層段的原文,無須從頭背起去尋找上下句了。關注易錯字,據意斷形古詩文直接默寫必然要背熟寫對,其中也是有章可循的。幾乎每年河北中考直接默寫題挖的空都有對易錯字的考查。因此,備考中要關注易錯字,要注意區分形近字、同音字,熟記通假字。要有自己記憶字形的方法,可嘗試據意斷形,結合古詩文課下注釋,在理解古詩文中詞句意思的基礎上背誦默寫。如“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意為“像飄飛的蓬草一樣飄出漢家的邊塞,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地的上空”。如此,會關注到“蓬”應是“艸”,和竹子無關。理解運用型默寫題干中會給出提示,往往是要求默寫與內容、情感、寫作手法等有關的詩句,有時還會結合現實生活情境來考查默寫。簡言之,句子賞析,倒過來就可以是一道理解默寫題。備考時,可做如下準備:1.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會從手法、內容、情感等角度賞析古詩文句,特別是哲理句、寫景句、用典句、修辭句、主旨句等。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能正確賞析古詩文句,是理解默寫的基礎。2. 將同一題材的古詩文名句加以歸類,如描寫類、抒情類、送別類等;將同一主題的名句加以歸類,如山、水、花、鳥等;將同一作家的作品集中積累等。主題情境型默寫2023年首次將古詩文默寫融入試卷第二部分“古詩文閱讀”中考查。以主題默寫的形式出現,用“勞動”主題串起六篇古詩文中的句子,且所考查內容并非皆為名句。因此,在復習備考時,我們不僅要通篇背誦默寫古詩文,還應加深理解,聯系現實生活。古詩詞鑒賞(1)課內外古詩詞常見修辭修辭手法 表達效果 課內詩句舉例 課外詩句舉例比喻 借一事物來說明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突出事物的特征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布衾多年冷似鐵……雨腳如麻未斷絕。(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其五)》]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琵琶行》)夸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以更突出事物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王安石《登飛來峰》)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上李邕》)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毛澤東《七律·長征》)對偶 用結構、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語言簡練,整齊對稱,意義集中含蓄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反復 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加強節奏感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難(其一)》]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互文 相鄰句子中所用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內容豐富,行文簡潔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白居易《琵琶行》)雙關 利用詞的多義或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達委婉,達到言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文天祥《過零丁洋》)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疊詞 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起強調作用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 《黃鶴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二)課內外古詩詞常見意象意象 表達情感 課內詩句舉例 課外詩句舉例松、梅、竹、菊 堅貞高潔的品質,象征君子、隱士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離騷》)月 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夕陽 (斜陽、落日、 夕照) 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表達感傷的心情意緒、人生遲暮的生命悲嘆、懷 古幽情的悲涼意蘊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晏殊《浣溪沙》)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游原》)燕 春天的象征;燕子因結伴飛行而成為愛情的象征;世事變遷的寄托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雁 表達游子對家鄉的思念和在外漂泊的孤獨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劉禹錫《秋風引》)杜鵑 (杜宇、望帝、子規、布谷)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化魂為杜鵑。古詩中的杜鵑是凄涼哀傷的象征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梧桐 凄涼悲傷的象征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柳 “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落花 (落紅) 由花落而感嘆人生的無常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一剪梅》)羌管 (羌笛) 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發出的是凄切之音,往往表示戍邊思歸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三)課內外古詩詞表現手法表現手法 表達效果 課內詩句舉例 課外詩句舉例對比 運用對比,揭示矛盾,對比鮮明,反差強烈,震撼人心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秋瑾《滿江紅》)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白居易《賣炭翁》)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以動襯靜 (以靜 襯動) 以動來襯托靜的安靜與淡雅,以靜來凸顯動的活力與靈動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樂景 寫哀 用美好之景表現愁苦之情,更顯得悲哀 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秋瑾《滿江紅》)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李白《行路難(其一)》]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絕句》)虛實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采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相映,激發聯想與想象,豐富內容,拓展意境,鮮明突出,富于變化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 《觀滄海》)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白描 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辭藻修飾與渲染烘托。能抓住特征,如實勾勒人物、景物的情態面貌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十五從軍征》)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以小 見大 以局部見全體,以有限見無限,通過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們的生活體驗,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通過有限聯想到無限境界,“物小蘊大”,意趣無窮 東風不與周郎 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 《赤壁》)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 下》) 長安回望繡成 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絕句》)象征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給讀者留下豐富的聯想空間,顯得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其一)》]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典故 對前人詩句、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的引用。語言精練,含義豐富雋永,表達情感豐富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李白 《行路難(其一)》]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文言文閱讀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背誦優秀詩文80篇(段)。1.實 詞 解 釋技巧一:課內直接遷移法課內直接遷移法,即聯系課內學過的有關語句中該詞的用法推斷詞義。若該實詞在課本中有多個意思,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技巧二:語境推斷法如果找不到或者想不起來所考實詞在哪篇文章里出現過,可以聯系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推斷詞義。2.虛詞意義與用法辨析技巧一:據意分析法河北中考多采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考查虛詞意義與用法,課內的例句多是一些較典型的句子。做題時可根據課內積累和句子的大意,推斷虛詞在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技巧二:代入檢驗法既然河北中考多采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考查虛詞意義與用法,那么在解題時,只要將課內已知的用法代入課外未知的句子中即可。如果講得通,意義和用法就是一樣的;如果講不通,意義和用法就不一樣,從而獲得正確答案。3.劃分句子節奏(斷句)劃分句子節奏(給句子斷句)是中考??嫉奈难晕念}型。要注意文言語句的停頓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表示一個完整概念的短語中間不能停頓。此外,還有以下一些基本的技巧。技巧一:根據文意斷句給文言文斷句,首先需要通讀全文,弄懂文段的主要內容。其次,根據文段的意思,嘗試翻譯要求斷句的句子,理清所給句子的大意。這是正確劃分節奏的前提。技巧二:借助特殊詞,巧妙斷句文言文中有以下一些標志停頓的特殊詞。(1)人稱代詞往往是句子的主語,在句首。常見的有“吾、予、余”(我),“爾、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你),“之、彼、其”(他)。常以“曰”“云”“言”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2)“蓋”“夫”大多在句首,可以作句首發語詞。(3)“耶”“乎”經常作表疑問的語氣詞,“矣”“耳”“也”往往是表示陳述的語氣詞,“哉”往往是表示感嘆的語氣詞。這些詞往往放在句末。(4)“也”“者”往往是句中停頓的標志詞。技巧三:利用對稱句式斷句古人行文,好用整齊的句式。解題時,注意觀察句子結構是否相近,句式是否整齊。例如,河北中考題“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通過觀察,不難發現,該句的句式是工整的,“飲酒人之常情”和“欺君臣子之大罪”結構相近,句式對應,所以應在“常情”后面斷句。4. 句 子 翻 譯文言文句子翻譯的基本原則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痉椒ㄊ恰傲?、換、調、增、刪”?!傲簟笔潜A粼闹械脑~語,如人名、地名等;“換”是替換詞語,如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調”是調整語序;“增”是補充詞語或句子的成分;“刪”是刪除,如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等。具體答題技巧如下1. 通讀句子,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大意。在準確翻譯句子前,應先通讀該句,并結合上下文大致梳理句子意思,弄清句子停頓,為準確翻譯做好準備。2. 緊抓關鍵詞。文言文句子翻譯賦分點往往是翻譯句中的關鍵字詞,如果沒有準確翻譯出來關鍵字詞,就會失分。3. 關注特殊文言句式。(1)倒裝句。①狀語后置句。 “于”“以”等介詞和它后面的名詞往往組成介賓短語,修飾動詞,做動詞的狀語。這些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會置于謂語動詞后,構成狀語后置句。在翻譯時,大多數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例如“能謗譏于市朝”,翻譯時應調整語序為“能于市朝謗譏”。②賓語前置。古漢語中有時句子的賓語會放在謂語前,構成賓語前置句,這時往往借助助詞“之”將賓語前置。例如“何陋之有”,翻譯時應將賓語“何陋”放在謂語“有”的后面,變成“有何陋”。③定語后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這時,往往借助“……之……者”或“……者”的結構將定語后置,翻譯時將定語放在中心詞前即可。例如“馬之千里者”,翻譯時應將定語“千里”放在中心詞“馬”的前面,變成“千里馬”。(2)省略句。文言文語句簡潔,經常省略一些句子成分,如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和介詞省略等。在翻譯時要根據上下文的語境,補全省略的成分。(3)判斷句。文言文的判斷句往往沒有判斷動詞“是”,但仍表判斷之意,翻譯時要加上判斷動詞“是”。其基本句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種是用“則”“乃”“為”“即”“是”等判斷詞表示判斷。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銘》)。(4)被動句。古漢語的被動句往往不借助被動詞“被”構成,而是通過固定的句式表示。常見的被動句式是 “為……所……”,如“茅屋為秋風所破”。5. 內 容 理 解第一步:審清題意,確定答題的要點要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根據關鍵詞確定答題方向,從而準確地篩選信息。第二步:整體把握,準確篩選確定答題方向后,要在全面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在原文尋找對應的區域,然后在具體區域中準確篩選,從而找準有效信息。第三步:明確要求,準確作答找到準確答案后,應再次審題,看題干對答案是否有更具體的要求,如“用原文中的話作答”,或者“用自己的話概括”,或者是“哪兩件事”,明確答題要求后準確作答。6. 人物形象分析第一步:抓題目有的文章,題目就已經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第二步:抓事件梳理跟主人公有關的事件,從這些事件中提煉人物的性格。在分析事件時,要透過人物的肖像、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描寫感知人物形象。第三步:抓評論抓住文章中作者直接評論人物的句子,或文中其他人物對主人公評論的句子,來分析人物形象。現代文閱讀1.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2. 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能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3. 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1.記敘文閱讀答題模版概括題 誰干了什么,結果怎么樣(寫人寫事類)什么怎么了(寫景狀物類)作用題 題目作用: 1、概括文章主要內容;2、揭示文章中心;3、作為文章線索; 4、交代記敘對象;5、吸引讀者,激發閱讀興趣首段作用: 內容上:1、概括主要內容;2、開篇點題,點明主旨;3、設置懸念,吸引讀者;4、奠定情感基調。 結構上:1、總領全文;2、引出全文;3、為下文做鋪墊中間段作用:承上啟下;照應前文;為下文做鋪墊尾段作用: 內容上:1、概括本段內容;2、點明中心,深化主題;3、引人深思,給人啟示。 結構上:1、總結全文;2、首尾呼應;3、交代故事結局含義/理解題 詞語含義:1、解釋詞語本義;2、聯系上下文體會詞在文中義賞析題 詞語賞析: 1、解釋詞語及其在文中的意思; 2、詞語的表達效果 3、詞語所表達的情感句子賞析: 1、找角度:描寫或修辭 2、表達效果(見下格具體答題規范) 3、句子所表達的情感句子賞析 角度:修辭 比喻: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A比作B,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抒發了…的情感。擬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擬人化,形象生動地描寫了…,抒發了…的情感。夸張: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表現了…的情感/強調了…的特點。排比: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增強節奏感,有力地寫出了…的特點。反復: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強調了…的意思,突出了…的情感。反問: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加強了語氣,突出了…設問: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提出問題,引人思考,強調了…的特點。句子賞析 角度:描寫 人物描寫:運用了(外、語、動、心、神)描寫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情形, 寫出了…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畫了…(人物形象),表達了…的情感。環境描寫: 1、自然環境: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圍;烘托人物心情;為…做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2、社會環境:交代人物人際關系;交代時代背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深化主題記敘順序 作用 順敘:1、有頭有尾,條理清晰;2、使文章井然有序,脈絡分明插敘:1、交代了…的內容;2、解釋了…的原因;3、推動故事情節發展;4、補充說明; 5、使文章情節完整;6、避免了平鋪直敘倒敘:1、開篇點題;2、設置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3、引出下文;4、使文章結構完整人稱的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由表達情感、給讀者真實感第二人稱:增強抒情性,便于情感交流;拉近讀者與作者的距離,引起共鳴第三人稱:不受時空限制,多方面自由敘述,寫作較靈活表現手法作用 對比:襯托突出主體事物的特征,強調作者情感,使意義更明顯欲揚先抑:激發讀者閱讀興趣,為表達蓄勢,使人物形象豐滿,形成鮮明對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伏筆:使文章前后照應,情節嚴絲合縫借景抒情:完整的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極強的感染力2.說明文閱讀答題模版說明方法作用 舉例子:通過列舉…的例子,具體真實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征,使說明更具說服力,更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作比較:化深奧為淺顯,更清晰更鮮明地說明了…的特點,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打比方:把A比作B,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的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引資料:引用…的典故/名言,激發讀者興趣,同時增強了文章可讀性。刪詞題 xx一詞能否刪去:不能,原文“xx”一詞是…的意思,表示…的限制,如果換成zz,與原文不符, 不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謹性、科學性。限制性詞語 限定程度:最、比較、幾乎、相當、稍微、更加、很、尤其、很大程度上等限定時間:目前、迄今為止、不久的將來、已經、一向、早已、一直、漸漸、當時、剛剛、自古以來等等表示估計或猜測:大約、左右、差不多、也許等表消息來源:科學研究表明,實驗結果發現等限定范圍:全、都、主要、一切、大多數、大部分、大面積、總共、少數等表頻率:一般、往往、常常、經常、通常、總是、有時、屢次、偶爾等限定數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文段作用 開頭段: 內容上:1、引出說明對象;2、如以故事開頭,增強趣味性 結構上:總結全文,引出下文中間段: 1、內容上:具體地說明… 2、結構上:1、照應標題和閱讀;2、過渡結尾段: 內容上:一般有總結作用;與開頭呼應 結構上:使結構更嚴謹3.議論文閱讀答題模版議論方法作用 舉例論證:列舉…的事例,生動形象地論證了…的論點,使論證更具體、更客觀、更有說服力。道理論證:引用…的名言,充分地證明了…的觀點,使論證更有權威性,增強文章說服力。比喻論證:運用了比喻論證,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的道理變得生動,淺顯易懂。對比論證:列舉…和…的事例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使觀點更鮮明、更具有說服力。名著閱讀1.考向分析1. 閱讀革命文學作品,如《革命烈士詩抄》《紅巖》《紅星照耀中國》等,體會、評析革命領袖、革命英雄的愛國精神和人格魅力。2. 獨立閱讀古今中外詩歌集、中長篇小說、散文集等文學名著,如《朝花夕拾》《駱駝祥子》《艾青詩選》《西游記》《格列佛游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根據閱讀進度完成讀書筆記,針對作品的語言、形象、主題等方面的話題展開研討。3. 運用多種方式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4. 閱讀表現人與自然的優秀文學作品,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建的藝術世界,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自己的情感。5. 學習欣賞、品味作品的語言、形象等,交流審美感受,體會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內涵。2.名著梳理篇目及作者 內容概覽及主旨概括《朝花夕拾》 魯迅 作品敘述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歷程,以簡潔舒緩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時夾雜著有趣的議論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溫情與童趣,也有對人情世故的洞察。作品抒發了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嘲諷和抨擊了舊勢力、舊文化《西游記》 吳承恩 小說以“玄奘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經作者藝術加工而成。全書主要描寫了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孫悟空,在鷹愁澗收了白龍馬,在高老莊收了豬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師徒四人一路上歷經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的故事。小說表現出了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同時也表現出了封建社會中黑暗勢力的特點,暗含了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批判態度《紅巖》 羅廣斌、楊益言 小說講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重慶地區的地下黨人英勇斗爭的故事。其中,集中筆墨描述了被捕的地下黨人在渣滓洞、白公館開展的爭取自由、反對壓迫的革命斗爭,刻畫了一批意志堅定、形象高大的共產黨人形象,謳歌了眾多革命者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堅定的信念與不屈的斗志《駱駝祥子》 老舍 小說講述了一個普通的人力車夫祥子為實現擁有一輛自己的車的夢想,經歷了“精進向上—不甘失敗—自甘墮落”的命運三部曲,揭露了黑暗的舊社會對淳樸善良的勞動者所進行的剝削、壓迫,控訴了舊社會活生生把人“變”成鬼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鋼鐵是怎樣 煉成的》 奧斯特洛夫斯基 小說通過寫保爾從普通工人子弟成長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水滸傳》 施耐庵 作為一部英雄史詩般的小說,《水滸傳》記述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小說通過寫眾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鮮明地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小說還把英雄好漢們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繪成一個“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理想社會,表達了作者對平等、人人互愛的理想社會的向往《格列佛游記》 喬納森·斯威夫特 小說通過寫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內格(大人國)、飛島國、慧骃國的奇遇,揭露了18世紀上半葉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批判了英國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的行為《紅星照耀中國》 埃德加·斯諾 外,斯諾還深入紅軍戰士和根據地老百姓之中,對共產黨的基本政策、軍事策略,紅軍戰士的生活,以及陜北根據地的社會制度、貨幣政策、工業和教育等情況進行了廣泛的調查。本書不僅記錄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資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紅色中國”產生、發展的原因,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進行了客觀的評價《艾青詩選》艾青 收錄了詩人自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詩人的創作歷程和風格特征《革命烈士詩抄》 本書收錄了自建黨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犧牲的烈士們的代表作品。從中可以體會到革命烈士為國為民的赤膽忠心、力圖上進的遠大抱負、堅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和愿為革命事業粉身碎骨的壯志雄心板塊三 作文1.高分作文(說明)說明:(1)漏寫題目扣1分。(2)錯別字每3個扣1分,重復不計,最多扣2分。(3)字跡潦草,難以辨認的酌情扣1~3分。(4)不足55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降一等。好作文的表現方面:2.審題審題,是寫作的第一步,就是在動筆寫作前,要先認真閱讀,深入思考,反復推敲題目和題干要求(包括提示性文字材料),以求理解題目的含義,確定寫作內容和中心,確定寫作方法的過程。換句話說,審題就是要把準命題者的脈搏,審出命題者的出題意圖,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寫作,從而有效防止出現“偏題”“跑題”這樣的寫作大忌。因此,中考若想按要求作文,首先要學會全面、準確地審題。1.審出立意通過審題把握立意,主要借助題目和提示性材料。題干中的提示性材料對精準立意更是至關重要。有些配合題目出現的材料,其本身就可以作為作文立意,這樣的拿來直接使用即可。在立意提取方面,命題者一般不會故意設置障礙,考生通過題干中所給信息就能把握住,關鍵是在行文中要貫串始終,做到不偏題、跑題。2.審出文體中考作文一般不限制文體,但是不限制文體不等于不考慮文體,相反,任何一篇文章都應有特定的文體。考生要有文體意識,寫什么文體就是什么文體,不能寫成“四不像”?!坝姓媲閷嵏小笔侵锌济}的基本要求,為了能讓讀者——閱卷老師產生情感共鳴,建議中考考場首選記敘文。3.審出內容作文的選材范圍比較廣,在一定程度上,這會導致有些考生失去方向和判斷力,無從下手。作文選材基本秉承以下原則。4.審出寫法結合題干中“根據你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悟”“綜合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展開想象”“演講稿”“續寫”“改寫”“擴寫”等提示語,確定相應的寫法。5.審出字數河北中考作文都會有字數要求,一般要求不少于600字。寫作時,必須在考慮字數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作文內容,忌出現鋪墊過多、主體缺失,卻字數過多的情況。3.選材1.選材選真有條理地敘寫真實事件,用真情去打動人心,能引起共鳴,這樣的文章才是真性情的好文章。作文因熟悉而有細節,因細節而生動真實,因真實而情感真摯。2.選材選小郁達夫曾說:“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痹绞羌毼⒅?,越真實典型,這就是以小見大的力量。讓我們從細小的、瑣碎的生活細節中去感受,去體悟,去表達。3.選材選新作文素材要新穎。在校園中、家庭里、社會上,總有一些場面,讓人熱淚盈眶,總有一些畫面,讓人回味無窮。當你留心到老師詼諧的教育、同學善意的嘲諷、鄰桌驚人的舉動、父母諄諄的教誨、鄰人期待的眼神……當你把它們用生花妙筆記錄下來,必會感動每一個生活在平凡中的人。讓我們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擷取平凡生活中的細微體驗,記錄剎那間觸動心弦的情思,用文字譜寫一曲曲動人的樂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