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統編版)下學期期末專項復習第01講 基礎知識綜合(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統編版)下學期期末專項復習第01講 基礎知識綜合(學案)

資源簡介

第01講 基礎知識綜合(考點講解)
考點一:字音字形 2
一、漢語拼音 2
二、音節拼寫規則 2
三、形聲字的認讀規律 3
四、多音字的辨別方法 4
五、形近字的辨別方法 4
考點二:詞語運用 5
一、近義詞的辨析 5
二、關聯詞語的辨別與選用 6
三、正確運用詞語“十看” 6
考點三:病句的修改與辨識 8
一、病句的六大類型 8
二、修改病句的步驟 10
三、修改病句七個“不放過” 10
考點四:標點符號的用法 12
一、點號的用法 12
二、標號的用法 14
考點五:句子的銜接與排序 15
考點六:詞類 16
一、實詞 16
二、虛詞 17
考點七:短語類型 18
考點八:句子成份 20
考點一:字音字形
一、漢語拼音
我國漢語拼音字母采用世界通用的拉丁字母,《漢語拼音方案》的字母表共有26個字母:Aa、Bb、Cc、Dd、Ee、Ff、Gɡ、Hh、Ii、Jj、Kk、Ll、Mm、Nn、Oo、Pp、Qq、Rr、Ss、Tt、Uu、Vv、Ww、Xx、Yy、Zz。
漢語(普通話,下同)的音節一般由聲母、韻母、聲調組成。聲母指音節開頭的輔音。漢語的輔音聲母共21個: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
韻母就是一個音節中聲母后的部分。有的韻母可分為韻頭、韻腹和韻尾三部分。做韻頭的只限于i、u、ü三個元音;做韻腹的有a、o、e、ê、i、u、ü、er、-i;做韻尾的有i、u、n、ng。在《漢語拼音方案》的韻母表中,僅有韻腹的韻母有a、o、e、i、u、ü;有韻頭和韻腹的韻母有ia、ie、ua、uo、üe;有韻腹和韻尾的韻母有ai、an、ao、ang、ei、en、eng、in、ing、ou、ong、ün;韻頭、韻腹和韻尾都有的韻母有iao、iou、ian、uai、uei、uan、uen、uanɡ、uenɡ、ianɡ、iong、üan。
普通話的聲調有陰平(ˉ)、陽平( ')、上聲(ˇ)、去聲(`)四種,輕聲不標調。
二、音節拼寫規則
(一)書寫字母要規范
1.一律用印刷體小寫字母,不可摻雜手寫體。
2.拼寫人名、地名、國名及專有名詞時,第一個字母應當大寫,句子開頭的第一個字母也要大寫。
(二)注意有些聲母、韻母不能拼寫在一起
聲母b p m f 能和 o 拼,不能和 uo 拼。如:bō(波),不能拼成 buō
(三)y、w的使用
1.韻母表中i行的韻母,在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要用y 開頭。如yi (衣) , ya (呀) , ye (耶),yao (腰),you(優), yan(煙),yin(因) , yang(央) ,ying(英) ,yong(雍)
2.韻母表中u行的韻母,在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要用w開頭。wu(烏) , wa(哇), wo(窩),wai(歪),Wei (威), wan(彎), wen(溫),wang(汪) , weng(翁)
3.韻母表中ü行的韻母,在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也要用y開頭寫成yu (迂), yue (約) yuan(淵) , yun(暈);加y后,ü的兩點要省去。
(四)ü行的韻母和其它聲母的拼寫
ü行的韻母跟聲母j ,q , x 拼的時候,寫成ju (居) ,qu(區) , xu (虛), ü上兩點也省略;但是跟聲母n,l 拼的時候仍然寫成nü(女),l ü(呂)
(五)省寫規則
1.韻母iou ,uei,uen前面加聲母的時候,寫成iu(優),ui(威),un(溫)。如:牛(niu)、歸(gui )、論(lun)
2.ü和n、l以外的聲母相拼時都省去兩點。
(六)注意標音位置
1.如果一個音節只有一個元音,聲調符號應標在元音上。
2.如果有兩個元音,聲調符號就按a,o,e,i,u,ü的順序標記。
3.i,u兩個元音并列時,聲調標在后面的元音上。如:tuī(推),qiú(球)
4.調號恰巧標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點要省去。
5.輕聲音節不標調。如:蘿卜、桌子
標調歌:見了a母莫放過,沒有a母找o、e。i、u并列標在后,i上標調把點抹。
(七)注意使用隔音符號
a,o,e開頭的音節連接愛其他音節后面時,如果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用隔音符號(')隔開。如:pí'ǎo(皮襖)
三、形聲字的認讀規律
1.有一些形聲字的讀音與其聲旁完全一致,如“詮釋”的“詮”、“貸款”的“貸”、“擦拭”的“拭”等。
2.有一些形聲字的讀音與其聲旁的聲母一致,如“木訥”的“訥”。
3.有一些形聲字的讀音與其聲旁的韻母一致,如“殲滅”的“殲”。
4.有一些形聲字的讀音與其聲旁的聲母、韻母一致,但聲調不同,如“悵然”的“悵”。
以上是一般情況。也有的形聲字與其聲旁的讀音無論是聲母、韻母還是聲調,都不相同,這是由于漢字語音歷史的演變所致,碰上這種情況,就不能再按其聲旁的讀音去讀了,否則就會相去甚遠,甚至鬧出“秀才讀字讀半邊”的笑話,如“唾手可得”的“唾”,“鞭笞”的“笞”,“發酵”的“酵”等,就不能讀其聲旁字的讀音。所以,認讀形聲字,要擯棄讀字僅以聲旁為依據的壞習慣,要勤于查檢,注重平時的積累。
四、多音字的辨別方法
1.隨義定音法
多音字的不同讀音,是和不同的字義緊密聯系起來的,我們可以憑借字的含義去判斷它的讀音。
“降”:當意思為“下落”時讀jiànɡ(下降 降雨),意思為“歸順,使馴服”時讀xiánɡ(投降 降龍伏虎)。
“累”:當意思為“堆積、積聚”時讀lěi(積累 日積月累),意思為“辛苦”時讀lèi(勞累、疲累、又苦又累)。
2.記少不記多法
多音字的讀音繁多復雜,記憶起來有難度,但我們如果掌握一定的方法去記憶,就會事半功倍哦 。
“埋”:只有在“埋怨””這個詞語中讀“mán”,其余的均為“mái”音。
“殼”:只有在“甲殼 地殼 金蟬脫殼”中讀“qiào”,其余的均為“ké”。
此外還有一些多音字用于地名、國名和姓氏的時候讀一個音,其余的都讀另外一個音。如“秘” 只有在姓氏和國家名“秘魯”中讀“bì”,其余均讀“mì”。
3.詞性法
漢字中有不少多音字,因其在不同的語境中詞性不同,而導致了讀音的不同,我們可以根據它的詞性來判斷它的讀音。
“長”:當它作為形容詞時讀“cháng”(很長 長遠 ),當它作為動詞時讀“zhǎng”(生長 長知識)。
“數”:當它作為動詞時讀“shǔ”(數落 數不清 ),當它作為名詞時讀“shù”(數據 數量 )。
4.區別是書面語還是口語、構詞還是單用
多音字中有不少字還因其是用于書面語還是口語、構詞還是單用,導致讀音有所差別,我們可以根據它是書面語還是口語、構詞還是單用判斷它的讀音。
“血”:當它在書面語和構詞中讀“xuè”(血栓、血債),而在口語中讀“xiě”(血淋淋)。
用這兩個原則來判斷讀音的字還有如:薄bó—báo、悄qiāo—qiǎo、削xuē—xiāo等。
五、形近字的辨別方法
1.以音辨形。
根據字的發音辨別字形。如“隨聲附和”從字音的角度考慮,我們經常說fù hè,而“合”是沒有hè的讀音的,顯然應該是“和”。
2.以形辨形。
通過字的形旁來區別形聲字。如“干燥”和“急躁”,“干燥”包含干的意思,燃起火常常會讓空氣“干燥”;而人“急躁”時常常會跺腳,因此,必須是足字旁。
3.以義辨形。
根據字的意義辨識。如“寥若晨星”的意思是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晨”是早晨之意,不能寫成“辰”。而如“墨守成規”出自墨子守城的故事,不能寫成“默守成規”。
4.結構辨形。
主要是指那些并列式結構的詞語(特別是成語),可以由此一字推及另一字。如“山清水秀”“青山綠水”,可以由表示形態的“秀”推到“清”,由表示色彩的“綠”推到“青”,“山清水秀”中的“清”“秀”相對應,不能寫成“山青水秀”。
考點二:詞語運用
一、近義詞的辨析
1.從意義上辨析。
(1)從相異的語素分析。如“憐惜”“惋惜”兩個詞,重點是區分“憐”和“惋”兩個相異的語素。“憐”,憐愛;“惋”,可惜。這種類型的詞還有“嚴實”與“結實”“精力”與“精神”“武力”與“暴力”“充分”與“充足”等。
(2)詞義的著重點不同。如“詭辯”與“狡辯”同是無理強辯,但“詭辯”著重在“詭”,即欺詐、怪異;“狡辯”著重在“狡”,即不老實、耍花招。
(3)詞義的范圍大小不同。如“開墾”“開拓”“開辟”都有“開發”之意,但“開墾”指把荒蕪的土地開發為可耕種的土地,“開拓”指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以擴充,兩者詞義范圍較小;而“開辟”著重指開發、新開創,詞義范圍比較大。
(4)詞義的輕重不同。如“批判”和“批評”。前者是對錯誤的思想、言論或行為做系統的分析,加以否定;后者是對缺點或錯誤提出意見。可見“批判”比“批評”詞義重。
2.從色彩上辨析。
(1)感彩不同。有些近義詞詞義附帶的表現為感情上的某種傾向、情調不同。如“鼓動”“鼓舞”“煽動”都有“激發人的情緒使之行動起來”的意思。但“鼓動”是中性詞,既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壞的方面;“鼓舞”是褒義詞,指受到好的影響而積極奮發;“煽動”則是貶義詞,有挑唆、慫恿他人干壞事之意。
(2)語體色彩不同。語體色彩不同主要表現為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如“夫人”和“愛人”是同義詞,前者適用于莊重的場合,后者適用于一般的場合。
3.從用法上辨析。
(1)適用對象不同。“撫養”和“贍養”都有照料生活、供給生活需要、養活的意思。“撫養”是指長輩對晚輩,年長者對年幼者;而“贍養”指晚輩對長輩。
(2)語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公開”都含有“不加掩飾地采取行動”之意。區別是“公然”是副詞,在句中只能充當狀語,如“公然侵入”。“公開”是動詞兼形容詞,在句中多充當謂語,如“真相早已公開了”;也可充當狀語,如“公開表明態度”;還可充當定語,如“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3)搭配習慣不同。例如“堅定”和“堅強”。前者常和“立場”“方向”等詞語搭配;后者常和“性格”“意志”等詞語搭配。
二、關聯詞語的辨別與選用
根據語境選擇合適的關聯詞語,關鍵是分析前后兩個分句之間的語義關系,根據其關系才可選擇相應的關聯詞語。
在使用關聯詞語時,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1)懂得各類關聯詞語的作用。
同一個句子,運用不同的關聯詞語,作用就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就不一樣。
(2)要注意配對使用關聯詞語。有些關聯詞語是要求配對使用的,不可隨意改換。
(3)關聯詞語的位置不能放錯。
(4)該用關聯詞的地方不能缺少關聯詞語。
(5)特殊關聯的種類需要根據語意確定
三、正確運用詞語“十看”
準確理解詞語的含義,是正確解答詞語運用題的關鍵。除此之外,還要做到“十看”。
一看詞語運用是否望文生義
如:王老漢又給自己的養牛場購進了300頭牛,種類齊全,真可謂汗牛充棟。
“汗牛充棟”這一成語中的“棟”,是指棟宇,屋子。詞語是指運輸書時,牛累得出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是形容藏書非常多的意思。而這里是指牛的種類齊全,明顯是望文生義。
二看詞語運用是否斷詞取義
如:全國人民都要有說話的機會,都要有衣服穿,有飯吃,有事做,有書讀,總之要各司其職。“各司其職”是指各自做好自己相應的職責,而句中并無承擔職責之意,應改為“各得其所”。
三是詞語運用是否語義重復
如:排球比賽結束后,同學們津津樂道地談論起球員們的表現。
“津津樂道”的“道”有談論的意思,與后面句中的“談論”重復,使用不恰當。
四看詞語運用是否自相矛盾
如:“印象·劉三姐”是全球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這壯觀的實景劇場位于人跡罕至的山水甲天下桂林市。
“人跡罕至”的意思是人煙稀少,很少有人去,指荒涼偏僻的地方,這用來形容熱鬧的桂林市是自相矛盾的。
五看詞語運用是否褒貶失當
如:談起圍棋,這孩子說得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連專家都驚嘆不已。
“左右逢源”用于褒義的話,指人做事得心應手;用作貶義,就是指人比較圓滑。文中是指說話,表達看法,而非做事。用在此處,感彩不對,褒貶失當。
六看詞語運用是否對象弄錯
如:五一假期,天氣晴朗,同學們紛紛相約來到長江畔,或戲水玩沙,或放風箏,在大自然中盡情享受天倫之樂。
“天倫之樂”是指家庭親人之間團聚的歡樂,適用范圍只能是親人之間,不可用于同學、朋友之中。
七看詞語運用是否輕重失度
有些成語詞義有輕重之別,切不可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如:
王老師勤勤懇懇,日理萬機,在教壇上默默奉獻了30年。
“日理萬機”是指一天內要處理上萬件事務,一般指君主或國家領導人每天忙于處理繁多的政務。該詞詞義較重,例句中用在普通老師身上,就犯了大詞小用的毛病。
八看詞語運用是否謙敬錯位
如:我的到來,使老師宿舍蓬蓽生輝。
“蓬蓽生輝”是使寒門增添光輝,多用作賓客來到家里后,主人說的客套話。用在此處謙敬錯位。
九看詞語運用是否符合性別色彩
有些詞語有特定的使用對象,或只能用于男性,或只能用于女性。如果把握不準,就會造成誤用。如:
這對孿生姐妹在幼兒園時就青梅竹馬,形影不離。
“青梅竹馬”指男女雙方在孩童時代就曾天真地在一起玩耍,不能用于同性之間。
十看詞語運用是否符合數量色彩
在表數量的詞語中,有的只能用于多數,用在表單數的句子中就成了誤用。如:
那是一張兩人的合影,左邊是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士,右邊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學子。
“莘莘學子”指很多學生,表示多數,不能和表單數的數量詞連用。
考點三:病句的修改與辨識
一、病句的六大類型
常見的語病類型有成分殘缺或贅余、搭配不當、語序不當、表意不明、結構混亂、不合邏輯。
1.成分殘缺或贅余。
(1)成分殘缺
成分殘缺主要有缺主語、缺謂語、缺賓語、缺狀語、缺介詞、缺關聯詞等。如:
①通過特級老師的這次講課,對大家的啟發很大。
缺主語,多用了介詞“通過”,使原來的主語變為狀語,應去掉“通過”。
②只要有勤奮、肯吃苦,什么樣的難題都難不倒你。
“有”后缺賓語中心語,應在“肯吃苦”后加上“的決心”。
(2)成分贅余
成分贅余主要有主語贅余、謂語贅余、賓語贅余、定語及定語中心語贅余、狀語贅余、補語贅余等。如:
①劉緒晨的成長和發展,使他認識到平凡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主語中心語“成長”和“發展”意思相近,可去掉“和發展”。
②回到中國已經四個多月過去了。
謂語“已經四個多月了”,結構和意思都已完整,“過去”多余,要刪去。
③走進美麗的丹陽中學,我停下腳步駐足欣賞。
“停下腳步”和“駐足”語義重復,應去掉一個。
2.語序不當
語序是指句子中各種成分的排列順序。漢語中各種句子成分的排列順序是相對穩定的。不同的語序可能表達不同的意義。語序不當主要有:關聯詞語位置不當、多項定語語序不當、多項狀語語序不當、分句成分順序不當。如:
①我們認真研究聽取了大家的意見。
“研究聽取”顛倒了先后關系,應改為“聽取研究”。
②故宮博物院最近展示了兩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多層修飾語語序不當導致了表意的錯誤,應將“新出土的”移至“展示了”后,并在“文物”前加“的”。
③每個同學將來都希望成為有用的人才。
“將來”與“都希望”語序顛倒,應將“將來”移到“都希望”后。
3.搭配不當
主要有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附加成分與中心語搭配不當、主語和賓語意義上搭配不當、關聯詞語搭配不當等幾種情況。如:
①春風一陣陣吹來,樹枝搖曳著,月光、樹影一齊晃動起來,發出沙沙的聲響。
主謂搭配不當,“月光、樹影”不會發出聲響。
②《青春之歌》這部小說出色地塑造了共產黨員盧嘉川、江華、林紅等人的英雄事跡。
動賓搭配不當,“塑造”與“事跡”不能構成謂賓關系,可將“事跡”改為“形象”。
4.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通常會引發歧義,即一個句子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理解方式。主要包括:詞的多義引起的歧義、停頓不同引起的歧義、指代不明引起的歧義、修飾語修飾對象模糊引起的歧義。如:
“依我看這個考點最需要注意。”他說。
“考點”可能是考試內容,也可能是考試地點。
5.結構混亂
初中階段常考查的結構混亂類型為句式雜糅,即表達時因既想用這種句式,又想用那種句式,結果將兩種句式雜糅在一句中,造成結構混亂,意思不清。如:
聽了他的報告,對我的啟發教育很大。
把“他的報告對我的啟發教育很大”與“聽了他的報告,我受到很大的啟發教育”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應選其中一種。
6.不合邏輯
不合邏輯主要是考查對事理邏輯的分析能力。包括:一面對兩面(也可視為搭配不當)、自相矛盾、主客倒置、否定失當、并列不當、不合事理。如:
①他是眾多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幸免”自然是沒有死,不能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
②昨晚劇場里上演了相聲、二人轉和一些曲藝節目。
“一些曲藝節目”包括了“相聲、二人轉”,所以不能并列。應把“一些”改為“其他”,或把“和”改為“等”。
二、修改病句的步驟
修改病句要記住:遵原意,少改動。它的具體步驟是:
一讀,通讀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變原句的本來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確修改。
二找,確定句子的病癥。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癥,確定病因。一般我們可以根據學過的幾種常見病句,如用詞不當、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不當、不合邏輯等幫助查找病癥。
三畫,用鉛筆在病句上畫出需要修改的部分,以便針對病因,進行分析、修改。
四改,對癥下藥。根據語句的病癥及原因,經過認真思考,運用修改符號,采用增、刪、換、簡、調等方法進行修改。
三、修改病句七個“不放過”
從病句類型入手辨析病句,這是病句專題復習的慣用方法,然而,有些小技巧也不容忽視。為了使同學們更好地復習這部分知識,現總結病句辨析“七不放過”:
  1.看到介詞不放過
  介詞使用不當,極易造成成分殘缺、表意不明或不當。
  例1:經過主任再三解釋,才使他怒氣逐漸平息,最后臉上勉強露出了一絲笑容。
  病因診斷:此例濫用介詞“經過”,致使整個句子主語殘缺,應將“經過”放在“主任”之后。
  例2:他背著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偷偷地把這筆錢存入銀行。
  病因診斷:此例中“和”可做介詞,也可做連詞,它們分別表達兩種不同的意思,在這里造成表意不明,應將“和”改為“與”。
  例3: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并沒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關懷中得到了力量,樹立了克服困難的信心。
  病因診斷:“在……中”用在句中表意不當,應將“在”改為“從”。
  2. 看到動詞不放過
  讀到一個句子,就應有意識地想想,這個句子的動詞能不能帶賓語,能帶什么樣的賓語,動詞和主語、賓語或修飾語能否搭配。
  例1:它每年的發電量,除了供給杭州使用外,還向上海、南京等地輸送。
  病因診斷:此例中動詞“輸送”和主語“發電量”不能搭配,將“它每年的發電量”改為“它每年發的電”。
  例2:這樣做會拖延培養人才的質量。
  病因診斷:此例中的動詞“拖延”和賓語“質量”在意思上不能搭配,將“質量”改為“時間”或將“拖延”改為“影響”。
  3. 看到否定詞不放過
  否定不當是否定句中常見的毛病,審讀否定詞時一定要注意含特定意味的一類詞語,如:禁止、切忌、杜絕、避免、缺乏等。
  例1: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們所缺乏的,一是勇氣不足,二是謀略不當。
  病因診斷: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這一表否定意義的詞語,后面“不足”和“不當”即為多重否定表肯定,造成語義矛盾,應將“所缺乏的”或“不足”“不當”刪掉。
  4. 看到兩面詞不放過
  句子中如果出現“能否”“是否”“有沒有”“成敗”“好壞”“優劣”之類的兩面詞,就應分析該句是否存在兩面與一面搭配不當的毛病。
  例1:要保證安全生產,機器質量的好壞,是重要條件。
  病因診斷:“質量的好壞”說的是兩方面的情況,但“重要條件”只強調了“好”的一面,兩面與一面不搭配,應將“的好壞”改為“過關”。
  例2:我們能不能培養出“四有新人”,是關系到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也是教育戰線的根本任務。
  病因診斷:“能不能”指兩方面,而“關系到”指的是一方面,兩面與一面不搭配,應將“我們能不能”“出”去掉。
  5. 看到關聯詞不放過
  關聯詞語使用不當,可能會出現搭配不當、位置不當、層次顛倒或強加關聯詞等毛病。
  例9:無論干部和群眾,都必須遵守社會主義法制。
  病因診斷:此例中的“無論”后面不能接并列短語,只能跟由選擇性的連詞“還是”或“或”組成的短語,應將“和”改為“還是”。
  例1:不但他喜歡京劇臉譜,而且喜歡京劇的各種服飾。
  病因診斷:“不但”放在主語“他”之前,淹沒了主語,“不但”應放在主語“他”之后。
  6.看到并列短語不放過
  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現毛病。
  例1:人類在高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發現和進展。
  病因診斷:此例中的并列賓語“發現和進展”中“發現”不能和動詞“取得”搭配,將“重大發現和”去掉。
  例2:引進新技術后,某產品的質量和數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病因診斷:此例的并列主語“質量和數量”中,“數量”不能和動詞“提高”搭配,將“和數量都”刪掉。
  7.看到有表達數量、范圍或程度的詞不放過
  句中表數量范圍或程度的詞常與其他詞語相矛盾。
  例1:經過刻苦努力,期末考試他六門功課平均都在90分以上。
  病因診斷:句中的“都”是指前面提到的各項,但前面的“平均”只能有一個數,故“都”與“平均”矛盾。句末的“90分以上”是約數,也與“平均”矛盾。可將“都在”和“以上”都刪掉。
  例2:有報道說,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的銷售利潤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1倍。
  病因診斷:“減少”“下降”“貶值”都不能減少1倍,減少1倍就意味著把原數減完了,將“下降了1倍”改為“減少了一半”。
考點四:標點符號的用法
一、點號的用法
1.句末點號的用法
所謂句末點號是指多用于句末的句號、問號以及感嘆號。句子的語氣大致分為陳述、疑問、感嘆、祈使四種。
在使用句末點號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切忌缺乏明確的句子概念,以致句號使用太多。
(2)句末是否使用問號并不是以句子當中有沒有疑問代詞或句子末尾有沒有“呢、么”之類的詞作為依據的。
例如:我找不到出口了,怎么能出去才好呢。
(3)疑問句的形式不僅僅依靠疑問代詞來表示,有時詞語的正反重疊形式也可以表示疑問。反問句是不要求對方回答的,可是因為用的是疑問句的形式,所以也常常使用問號。有時,在反問句的末尾會使用感嘆號。
(4)對于相同的句子一定要看清楚點號,這樣才能區別清楚意思。
例如:“我也不知道該誰去。”這個句子是用來陳述事實的。
“我也不知道該誰去?”這個句子可能是用來提出問題的。
“我也不知道該誰去!”這個句子是用來抒發某種強烈感情的,表達某人的惱怒和煩躁。
2.句中點號的用法
逗號、頓號、冒號、分號是用于句中表示停頓的幾種點號。
(1)逗號
A.表示句子內部的一般性停頓。
B.用來表示復句內部分句之間的停頓。
(2)頓號
A.表示句子內部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頓號表示的停頓比逗號小,用來隔開并列的詞或并列的短語(詞組)。
B.如果并列詞組中各成分之間沒有顯著的停頓,當中便不用點號。
例如:“工農業”不寫成“工、農業”;“青紅皂白”不寫成“青、紅、皂、白”。
(3)分號
表示復句內部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分號表示的停頓比逗號大,主要用來隔開并列的分句。
分號的使用主要目的在分清層次,有時也為了避免歧義或強調某些分句的獨立性。
(4)冒號
A.表示提示性話語之后的停頓,用來提起下文。
例如:我國政府重申: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在總括性話語之前也可以用冒號,以總結上文。
例如:事實證明:我們的估計是正確的。
C.冒號有時用在單句或分句的中間,代表的停頓同逗號相似,有時用在分句之間,代表的停頓接近分號;有時用于句子末尾,相當于一個句號。但是冒號又不同于逗 號、分號或句號,它對下文有提示的作用。
例如: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手里拉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D.在寫信的時候,在稱呼之后加上冒號也是提示對方,說明下文是自己要講的話。
二、標號的用法
1.引號的用法
引號有這樣的幾種類型:“”、‘’、「」、『』。其中前兩種引號用于橫排版的文字中,后兩種引號用于豎排版的文字中。引號表示引用的部分。
在使用引號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引號里面還要用引號時,外面一層用雙引號,里面一層用單引號。
例如:我覺得奇異,便問:“你都的是‘子曰詩云’么?”
(2)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話一般要用引號標明,為的是和作者自己的話區別開來。
例如: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
(3)要注意引文句末標點符號的使用。
A.凡是把引用的話獨立來用,末尾的標點放在引號的里邊。
例如:他站起來問:“老師,‘有條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B.凡是把引用的話作為作者自己的話的一部分,引文末尾不用標點。
例如:他問過老師“‘有條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嗎?
(4)引號有“特別提引”的作用。不論是正面提引或反面提引,目的都在指明強調的詞語,引起讀者注意。
2.括號的用法
括號有這樣幾種形式:“()”“【:”“[]”“〔〕”。括號表示文章中注釋的部分。
(1)注釋部分為注釋全句的叫句外括號,句外括號前邊正文的點號用在括號之前。括號內部如果是句子,可以用句號。
例:有人用氫氣還原氧化銅制得5克銅,求有多少克氫氣參加了反應,這些氫氣在標準狀況下占多大體積?(氫氣的密度是0.09克/升)
(2)注釋部分為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句內括號,句內括號緊貼在被注釋部分之后,倘若正文在這里該用點號,點號放在括號之后,括號內部可以使用逗號或分號,但不能使用句號。
例如:只有人們的說話是從具體情況(包括外界情況和本人意圖)同發,情況一變,話也跟著變。
3.破折號的用法
(1)破折號標明行文中解釋說明的部分,是正文的一部分(括號里的解釋說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釋)。
例如:我將繼續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
(2)破折號可以表示意思的遞進。
例如:團結——批評和自我批評——團結。
(3)破折號可以用來表示說話中斷或口氣的突然轉換。
例如:今天我本來打算去一趟,可是——
例如: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錢,而且是他的——現在不見了!
(4)破折號還可以表示聲音的延長。
例如:他們走不上二三十步遠,忽聽得背后“啞——”的一聲大叫。
在使用破折號的時候,需注意:
破折號這種標號用在有停頓的地方,不論是句中或是句末,如果本來應該用點號的,可以用了點號再加破折號。
例如:我竟不料在這里意外地遇見朋友了,——假如他現在還許我稱他為朋友。
4.省略號的用法
(1)省略號是用來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的。
A.引文的省略。
B.列舉的省略。
(2)省略號除了表示文中的省略之外,還表示說話的斷斷續續。
例如:對……對不起!我……大概認錯人了。
省略號在使用時,需要注意:
(1)省略號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則句末用點號。
(2)一般情況下,省略號后邊不再使用人他標點符號。但若省略號后邊還有話,省略號后要加標點。
(3)為了表示省略的部分自成段落,下文同省略的意思不直接相連,省略號后邊也可以用句號。
5.專名號的用法
專名號是標明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的。它通常只在古代典籍或者文史著作中使用。
例如:猴王說:弟子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在此句“猴王”“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這些詞語下面畫線)
6.書名號的使用
書名號有兩種形式:“《》”“<>”。書名號是用來表示書籍、文件、報刊、文章等的名稱。
書名號在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
(1)在篇名內又有書名時,應該使用單書名號。例如:《讀<西游記>有感》。
(2)篇名跟在書名后,中間用間隔號隔開。例如:《史記·項羽本紀》。
(3)在有類名時,將類名置于書名和篇名之間。例如:《詩經·魏風·伐檀》。
(4)在古代典籍或者文史著作中,為了配合專名號的使用,書名號通常用波浪線表示。
考點五:句子的銜接與排序
一、句子銜接的原則與方法
1.保持話題一致。話題一致,是指選擇的句子和語段要緊緊圍繞一個中心,集中表現一個事實、場景或思想觀點。要做到“話題一致”,首先需要弄清語意,抓住句子的特點;其次,要明確所選句子與上下文之間的關系或聯系。另外,要注意陳述對象的一致性,以及觀點與材料的一致性。
2.保持句式結構一致。“句式結構一致”就是強調銜接句與其前后語句結構、短語結構要一致,字數大體相同,句子形式整齊,音韻和諧。
3.保持情調、氛圍一致。所給語段往往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對于景物描寫的語段,要分析語境因素:景物、情調、寫法的特點。景物分遠近、動靜的不同;色彩有亮麗、暗淡之別;氣氛有熱情、凄涼之分;視角有俯、仰之異;感情或悲或喜;態度有褒有貶。所有這些在語段中都應保持和諧一致。
4.保持內在邏輯一致。選擇的句子和所給語段要圍繞明確的話題,符合事物的內在邏輯關系。判斷時要看是否符合事實,要注意分句間的關系、銜接以及整體的和諧。
二、句子排序的方法
1.找排列規律。句子的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據語意的需要進行的組合,具有不可隨意更改的必然性,句序的排列有一定的規律,如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由淺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原因到結果,由輕到重等)。
2.抓語言標志。即要抓住關鍵字眼、總領句、總結句、相同句式等。有些句子上句句尾與下句句首有相同詞語相互承接,有些句子上下句有關聯詞語、指示代詞、序數詞以及“又、再、也”等語言標志。
3.理寫作思路。①尋線索:記敘文段一般有明確的線索。線索可從時間變化、地點轉換、事件發展、人物變換、情感變化等方面去尋找;②明結構:總分總式、并列式、層進式。
4.明排列方法。先確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列中間句。也可以從局部入手,然后再向整體擴展。
句子排序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這些細節:代詞的指代內容、連詞(關聯詞)的連接對象、前后詞句的對應等。
考點六:詞類
一、實詞
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夠獨立成句。
1.名詞:
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
表示人的名稱,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體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學、思想……
表示時間名稱,上午、夏天……
表示處所名稱:上海、中國……
表示方位名稱:上、下……(簡稱方位詞)
2.動詞:
是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表示動作、行為:坐、聽……
表示存現、消失或發展變化:有、發生……
表示心理活動:愛、恨……
表示使令:叫、讓……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動詞):能、會……
表示趨向(趨向動詞):來、去……
表示判斷(判斷詞):是
3.形容詞:
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狀態的詞。
表示事物形狀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質的:漂亮、結實……
表示事物狀態的:快、慢……
4.數詞:
是表示數目的詞。
表確數:一、二、三……百、千……
表序數:第一、老三;
5.量詞:
是表示事物和動作、行為單位的詞。
表示事物單位的量詞叫數量詞。
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量詞叫動量詞。如:“一拳”的“拳”,“一口”的口。
表示事物單位的:個、只……
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次、回……有時也借用某些名詞來表示,如:腳、年……
6.代詞: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
代詞分為:
人稱代詞:我 你 他 它 我們 你們 他們 它們 自己 每 各 咱 您
疑問代詞:什么 怎樣 為什么 哪 何
指示代詞:這 那
二、虛詞
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不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詞例外),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系。
1.副詞:
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2.連詞:
是用來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詞。
一般連詞:和、與、并、或、及……
3.介詞:
介詞經常用在名詞、代詞等的前面,和這些詞合起來,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較等。
表示施事:被、叫、讓、給、由、為
表示受事:把、將、管、拿、
表示對象:和、跟、同、與、對、對于、把 向 、 與 、 給、 關于
表示依憑:用、以、依照、根據、按照、依、本著、 經過、 通過 、根據、憑
表示時間:在、當、從、自、自從、隨著
表示處所:在、從、向、朝、沿著、順著、于、 打 、到 、往、朝、 向
表示比較:比、較、較之、于
表示原因、目的:因、因為、為、為了、由于
表示關涉:至于、關于、對于、除、除了
4.助詞:
是附著在實詞、短語或句子上面,起輔助作用的詞。
助詞可分三類:結構助詞、動態助詞、語氣助詞。
結構助詞:的、得、地
動態助詞:著、了、過;
語氣助詞:的、了、嗎、吧、呢等。
5.嘆詞:
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
如啊、嗯等。
6.擬聲詞:是摹擬人或事物的聲音的詞。
考點七:短語類型
詞和詞按照一定的規則可以組成短語,短語是詞和詞構成的比詞大、比句子小的語法單位。
漢語里有許多種短語,最基本的是下面七種。
(1)聯合(并列)短語:
由地位平等的詞組成的短語叫做聯合短語。
由兩個或幾個部分組成,各部分并列在一起。
如:調查研究 酸甜苦辣 你我他  細致而周到  討論并通過  上游或下游  升學或就業
(2)主謂短語:
被陳述對象在前,陳述者在后構成的短語,叫做“主謂短語”,好像一個句子,但是沒有句子的語氣,因而沒有句子的獨立性。
如"電燈亮、電話通、學校開學、山河壯麗、春雨綿綿、河水奔騰、祖國富強"。
(3)偏正短語
由修飾語和中心語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修飾或限制后一部分。(前偏后正)其間的關系是修飾、限制關系。
根據組成部分的不同,可以分為:
①中心語是名詞的:其中修飾語叫定語(可以是名詞、形容詞、動詞等),因此又叫“定中短語”。
如:祖國大地  我的故鄉 文學流派 遙遠的地方 
一朵茶花 美麗天使 千斤重擔 前進的步伐  流動狀態
②中心語是動詞或形容詞的:修飾語叫狀語(一般是副詞或形容詞),因此又叫“狀中短語”。
如:很好看 不細致 已經完成 精心培植 獨立思考 大力支持 可以參加 慢慢地走
(4)動賓短語
由動詞和賓語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一般表示動作、行為,后一部分一般是動作、行為所支配、關涉的對象,是賓語。兩部分之間的關系是支配和被支配或關涉和被關涉的關系,也就是動賓關系。
如:翻修馬路 寄存行李 熱愛科學 影響聲譽 來了客人 防止中毒 下決心 是鳳尾竹 象珍珠
象征光明 富有幽默感
(5)后補短語
由中心語和補語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表示動作、行為或性質,是中心語,后一部分補充說明前一部分,是補語。兩部分之間是補充說明關系。中心語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
這是補充成分在后面的短語,
如"坐下、掉下去、拿起來、算得準、說得妙、放在這里"。
(6)介詞短語:
介詞在前,其他詞語(主要名詞或者名詞短語)在后組成的短語。
如:在中國、對他們、往新疆、從今年、關于他、向大家、朝北京方向、以這種方式、為廣大群眾、比個人的利益 。
(7)的字短語:
用“的”在最后組成的短語,相當于一個名詞。
如"教書的、開車的、走路的、先進的、手里拿把花的、頭上打著蝴蝶結的"。
考點八:句子成份
(一)口訣:
主謂賓,定狀補。
  主謂之間狀專屬。
  主賓前面是為定,
  謂賓后面是為補。
(二)句子成分標識符號
主語:“ ” 劃在主語下面
謂語:“ ” 劃在謂語下面
賓語:“ ” 劃在賓語下面
定語:“( )” 用在定語前后
狀語:“[ ]” 用在狀語前后
補語:“〈〉” 用在補語前后
(三)句子成分作用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
謂語——是對主語加以陳述的
賓語——是動語支配、關涉的對象
定語——是名詞性短語里中心語前面的修飾語
狀語——是謂詞性短語里中心語前面的修飾語
補語——是謂詞性短語里中心語后面的補充語
(四)句子成分辨別
1.找主語
主語表示這個句子說的是“誰”或“什么”
如:“我放下包袱”說的是“我”。用雙線標記。主語一般是名詞或代詞。
千斤重擔沒了。
一朵荷花開在池塘里。
我很重要。
他憤怒地說著話。
我的腳崴了。
我和媽媽一起上街。
那清涼的風,那濕潤的雨,那開著的小花,都讓我著迷。
桌子上放了一只碗。
家里有好多人。
2.找謂語
謂語是說主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干什么”或“怎么樣”、“什么樣的”。用單線標記。謂語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如:他小心地翻閱著那本書。
這句話的主語是“他”,他干什么呢?翻閱。所以“翻閱”是謂語。
標記:他‖小心地翻閱著那本書。
特例:句子如果講什么什么“是”什么,那個“是”就是謂語。
如:他的成績迅速提高了。
我堅決支持鐘老師。
吐魯番的葡萄熟透了。
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老師把卷拿起來。
我是小強。
3.找賓語
賓語是謂語動詞所涉及的對象,謂語動詞的那個動作落在了“誰”頭上,誰就是賓語。公式是:動詞+誰(什么)。賓語用浪線標記。一般是名詞或代詞。
如:我們消滅敵人。
我們消滅誰呢?動作落在誰頭上呢?敵人。另外,“消滅”和“敵人”之間可以加“著”。所以標記出來成分是:我們‖消滅敵人
注意:“是”字句,是什么中的“什么”就是賓語。
車間所有人員已經完成了全年的任務。
薄薄的輕霧浮起在池塘里。(無)
喬家忽而遭了一場很大的變故。
我已經讀過兩遍了。(無)
天氣比屋子里冷得多了。(無)
綠色開花的植物有龐大的根系。
我去新疆。
4.根據成分位置,可判斷其他枝干部分
【狀語】,(定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補語〉
如:我看了〈一眼〉(遠去)的列車。
5.特殊句子成分
①主謂謂語句:(這個)電影 我看過。
②復雜賓語句:我看見小王在大街上邊走邊讀書。
③兼語句:大家 選 他 當班長。
④雙賓語句:李老師 教 我們 語文。
⑤連動句:他們 聽了 這個消息[很]高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山县| 屏边| 台州市| 长乐市| 阿鲁科尔沁旗| 台东县| 呼和浩特市| 漯河市| 聊城市| 哈密市| 铅山县| 东兰县| 维西| 辉南县| 浙江省| 古田县| 项城市| 商城县| 平和县| 昭平县| 彭泽县| 将乐县| 黑山县| 北京市| 锦屏县| 赤壁市| 闵行区| 白河县| 荆州市| 和静县| 宝丰县| 阿拉尔市| 中方县| 米泉市| 枞阳县| 获嘉县| 凤台县| 延吉市| 漳州市| 张北县| 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