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光合作用過程中,ATP和ADP在葉綠體中的移動方向不可逆光合作用中,ATP是光反應階段的產物,為暗反應階段C3的還原過程供能。因此,ATP在葉綠體中 從光反應的場所(葉綠體類囊體薄膜)向暗反應的場所(葉綠體基質)中移動。而ADP的情況恰好相反, 它是在暗反應階段由于ATP水解給C3的還原供能時 形成的,在光反應階段合成ATP時被消耗,所以ADP 是從暗反應場所向光反應場所移動。2 物質跨膜運輸方向的不可逆性生物膜對物質的通過具有選擇透過性,其中小分 子物質和一些無機鹽離子是通過被動運輸或主動運輸實現的。被動運輸由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借助于濃度差運輸。其中,自由擴散不需要載體協助,也不需要消耗細胞代謝提供的能量,而協助擴散雖然也不需要消耗細胞代謝提供的能量,但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即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易化擴散)的方向是由高濃度向低濃度運輸,如水分子、氣體分子、酒精、甘油等的 跨膜運輸。主動運輸是物質由低濃度向高濃度一側的運輸,既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又需要消耗細胞代謝提供的能量。如K+,Na+,Ca2+,氨基酸等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向一般是由低濃度向高濃度一側運輸。動植物細胞在細胞外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溶液濃度時,細胞吸水;而當細胞外溶液濃度大于細胞內溶液濃度時,細胞會失水。3 細胞分化的不可逆性細胞分化是生物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后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上 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細胞分化的本質是基因在 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選擇性表達的結果。一般來說,生 物體中的細胞分化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即分化的細 胞會一直保持分化狀態直到細胞死亡。而在離體條 件下,高度分化的細胞可以脫分化而表現出全能性, 恢復分裂能力,如植物組織培養。4 生物進化的方向不可逆性生物的進化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向高 等、由水生向陸生的自然選擇發展的過程。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 化的實質是自然選擇使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使生物朝著一定方向不斷進化。自然選擇的方向又是由 生物生存的環境決定的。生物的進化具有時間和空 間上的不可逆性。5 興奮在兩神經元之間傳遞及在反射弧上傳遞的不可逆性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通過突觸進行的,由 于神經遞質儲存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也叫突觸囊泡)中,且其特異性受體只存在于突觸后膜。因此神 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通過突觸間隙作用于突觸后膜,進而引起突觸后膜電位的變化,使下一個神 經元興奮或抑制。由此可見,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是 單向的、不可逆的過程。由于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 的,因此在整個反射弧上的傳遞也是單向的。6 生長素極性運輸的不可逆性生長素在植物胚芽鞘、幼根、幼芽的薄壁細胞之 間的短距離運輸是單方向的極性運輸。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是指生長素只能從植物形態學的上端向形態學的下端運輸,不能顛倒。這是一種需要載體的主動運輸過程。但在成熟的植物組織中,生長素的運輸卻是非極性運輸。7 捕食關系中及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方向的不可逆性 食物鏈中,具有捕食關系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關系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是不可逆轉的。例如, 狼捕食羊,但羊不能捕食狼。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即生態系統中能 量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個營養級,不能逆向流動。這是由生物長期進化所形成的營養結構決定的,即食物鏈上生物的捕食與被捕食關系是不可逆轉的。名詞:1、向性運動:是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運動。2、感性運動:由沒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轉變、觸摸等)而引起的局部運動,外界刺激的方向與感性運動的方向無關。3、激素的特點:①量微而生理作用顯著;②其作用緩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到作用部位,并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動物激素:存在動物體內,產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稱為內分泌腺,內分泌腺為無管腺,動物激素是由循環系統,通過體液傳遞至各細胞,并產生生理效應的。4、胚芽鞘:單子葉植物胚芽外的錐形套狀物。胚芽鞘為胚體的第一片葉,有保護胚芽中更幼小的葉和生長錐的作用。胚芽鞘分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產生生長素和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發生彎曲的部位。5、瓊脂:能攜帶和傳送生長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長素不能穿過的。6、生長素的橫向運輸:發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單側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會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發生從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的運輸,從而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多。7、生長素的豎直向下運輸:生長素從胚芽鞘的尖端豎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運輸。8、生長素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范圍內促進生長,高濃度范圍內抑制生長。9、頂端優勢: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由于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地積累在側芽部位,使這里的生長素濃度過高,從而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的緣故。解出方法為:摘掉頂芽。頂端優勢的原理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實例是棉花摘心。10、無籽番茄(黃瓜、辣椒等):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要想沒有授粉,就必須在花蕾期進行,因番茄的花是兩性花,會自花傳粉,所以還必須去掉雄蕊,來阻止傳粉和受精的發生。無籽番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為2N。語句:1、生長素的發現:(1)達爾文實驗過程:A單側光照、胚芽鞘向光彎曲;B單側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C單側光照尖端罩有錫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長;單側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長。——達爾文對實驗結果的認識:胚芽鞘尖端可能產生了某種物質,能在單側光照條件下影響胚芽鞘的生長。(2)溫特實驗:A把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B把未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溫特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了某種物質,并運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長。(3)郭葛結論:分離出此物質,經鑒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進生長,故取名為“生長素”。2、生長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長素是在尖端(分生組織)產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運輸,頂芽向側芽運輸),而不能反向進行。在進行極性運輸的同時,生長素還可作一定程度的橫向運輸。3、生長素的作用:a、兩重性:對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濃度的生長素促進生長,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生長。濃度的高低是以生長素的最適濃度劃分的,低于最適濃度為“低濃度”,高于最適濃度為“高濃度”。在低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促進生長的效果越明顯;在高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對生長的抑制作用越大。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根、芽、莖最適生長素濃度分別為10-10、10-8、10-4(mol/L)。4、生長素類似物的應用:a、在低濃度范圍內: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條,可促進枝條生根成活;促進果實發育;防止落花落果。b、在高濃度范圍內,可以作為鋤草劑。c、果實由子房發育而成,發育中需要生長素促進,而生長素來自正在發育著的種子。5、赤霉素、細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進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脫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組織中,促進果實成熟)。6、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種激素相互作用來調控的1.基因重組只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體、病毒、細菌等不能基因重組)2.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種堿基,8種核苷酸。3.雙縮脲試劑不能檢測蛋白酶活性,因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質。4.高血糖癥≠糖尿病。高血糖癥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驗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試劑檢驗。因血液是紅色。5.洋蔥表皮細胞不能進行有絲分裂,必須是連續分裂的細胞才有細胞周期。6.細胞克隆就是細胞培養,利用細胞增殖的原理。7.細胞板≠赤道板。細胞板是植物細胞分裂后期由高爾基體形成,赤道板不是細胞結構。8.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加快屬于體液調節。9.注射血清治療患者不屬于二次免疫(抗原+記憶細胞才是),血清中的抗體是多種抗體的混合物。10.刺激肌肉會收縮,不屬于反射,反射必須經過完整的反射弧,判斷興奮傳導方向有突觸或神經節。11.遞質分興奮性遞質和抑制性遞質,抑制性遞質能引起下一個神經元電位變化,但電性不變,所以不會引起效應器反應。1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中“主要”如何理解?每種生物只有一種遺傳物質,細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遺傳物質,而是針對“整個”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數R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13.隱性基因在哪些情況下性狀能表達?①單倍體,②純合子(如bb或XbY),③位于Y染色體上。14.染色體組≠染色體組型≠基因組三者概念的區別。染色體組是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如人類為2個染色體組,為二倍體生物。基因組為22+X+Y,而染色體組型為44+XX或XY。15.病毒不具細胞結構,無獨立新陳代謝,只能過寄生生活,用普通培養基無法培養,只能用活細胞培養,如活雞胚。16.病毒在生物學中的應用舉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載體,②細胞工程中作誘融合劑,③在免疫學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預防。17.遺傳中注意事項:(1)基因型頻率≠基因型概率。(2)顯性突變、隱性突變。(3)重新化整的思路(Aa自交→1AA:2Aa:1aa,其中aa致死,則1/3AA+2/3Aa=1)(4)自交≠自由交配,自由交配用基因頻率去解,特別提示:豌豆的自由交配就是自交。(5)基因型的書寫格式要正確,如常染色體上基因寫前面XY一定要大寫。要用題中所給的字母表示。(6)一次雜交實驗,通常選同型用隱性,異型用顯性。(7)遺傳圖解的書寫一定要寫基因型、表現型、×、↓、P、F等符號,遺傳圖解區別遺傳系譜圖,需文字說明的一定要寫,特別注意括號中的說明。(8)F2出現3:1(Aa自交)出現1:1(測交Aa×aa),出現9:3:3:1(AaBb自交)出現1:1:1:1(AaBb×aabb測交或Aabb×aaBb雜交)。(9)驗證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滿足基因分離定律(或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滿足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方法可以用自交或測交。(植物一般用自交,動物一般用測交)(10)子代中雌雄比例不同,則基因通常位于X染色體上;出現2:1或6:3:2:1則通常考慮純合致死效應;子代中雌雄性狀比例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11)F2出現1:2:1(不完全顯性),9:7、15:1、12:3:1、9:6;1(總和為16)都是9:3:3:1的變形(AaBb的自交或互交)。(12)育種方法:快速繁殖(單倍體育種,植物組織培養)、最簡單育種方法(自交)。(13)秋水仙素作用于萌發的種子或幼苗(未作用的部位,如根部仍為二倍體);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有絲分裂前期抑制紡錘體的形成;秋水仙素能抑制植物細胞紡錘體的形成,對動物細胞無效。秋水仙素是生物堿,不是植物激素。(14)遺傳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21-三體綜合征。18.隨機(自由)交配與自交區別:隨機交配中,交配個體的基因型可能不同,而自交的基因型一定是相同的。隨機交配的種群,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均不變(前提無基因的遷移、突變、選擇、遺傳漂變、非隨機交配)符合遺傳平衡定律;自交多代,基因型頻率是變化的,變化趨勢是純合子個體增加,雜合個體減少,而基因頻率不變。19.細胞膜上的蛋白質有糖蛋白(識別功能,如受體、MHC等),載體蛋白,水通道蛋白等。20.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比較:減數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減數第二次分裂和有絲分裂著絲粒斷裂,減數分裂有基因重組,有絲分裂中無基因重組,有絲分裂整個過程中都有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過程中有聯會、四分體時期。(識別圖象:三看法針對的是二倍體生物)。21.沒有紡錘絲的牽拉著絲粒也會斷裂,紡錘絲的作用是使姐妹染色單體均分到兩極。22.精子、卵細胞屬于高度分化的細胞,但全能性較大、無細胞周期。23.表觀光合速率判斷的方法:坐標圖中有“負值”,文字中有“實驗測得”。24.哺乳動物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不產生二氧化碳,酵母菌兼性厭氧型能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植物無氧呼吸一般產生酒精、二氧化碳(特例:馬鈴薯的塊莖、玉米的胚、甜菜的塊根)。25.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動物細胞(受精卵、2~8細胞球期、生殖細胞)也有全能性;通常講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實例:克隆羊),胚胎干細胞具有發育全能性。26.基因探針可以是DNA雙鏈、單鏈或RNA單鏈,但探針的核苷酸序列是已知的(如測某人是否患鐮刀型貧血癥),則探針是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或熒光標記的鐮刀型貧血癥患者的DNA作為探針。27.病毒作為抗原,表面有多種蛋白質。所以由某病毒引起的抗體有多種。即一種抗原(含有多個抗原分子)引起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有多種(一種抗原分子對應一種特異性抗體)。28.每一個漿細胞只能產生一種特異性抗體,所以人體內的B淋巴細胞表面的抗原-MHC受體是有許多種的,而血清中的抗體是多種抗體的混合物。29.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環素)只對細菌起作用(抑制細菌細胞壁形成),不能對病毒起作用。30.轉基因作物與原物種仍是同一物種,而不是新物種。基因工程實質是基因重組,基因工程為定向變異。31.標記基因(通常選抗性基因)的作用是:用于檢測重組質粒是否被導入受體細胞(不含抗性)而選擇性培養基(加抗生素的培養基)的作用是:篩選是否導入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抗生素針對的不是目的基因,而是淘汰不具有抗性的沒有導入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32.產生新物種判斷的依據是有沒有達到生殖隔離;判斷是否為同一物種的依據是能否交配成功并產生可育后代。33.動物細胞融合技術的最重要用途是制備單克隆抗體,而不是培養出動物。34.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酵母菌等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35.漿細胞是唯一不能識別抗原的免疫細胞。吞噬細胞能識別抗原、但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36.0℃時,散熱增加,產熱也增加,兩者相等。但生病發熱時,是由于體溫調節能力減弱,產熱增加、散熱不暢造成的。37.免疫異常有三種: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38.所有細胞器中,核糖體分布最廣(在核外膜、內質網膜上、線粒體、葉綠體內都有分布)。39.生長素≠生長激素。40.線粒體、葉綠體內的DNA也能轉錄、翻譯產生蛋白質。41.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指都是由受精卵分裂過來的細胞,結構、功能不同的細胞中,DNA相同,而轉錄出的RNA不同,所翻譯的蛋白質不同。42.精原細胞(特殊的體細胞)通過復制后形成初級精母細胞,通過有絲分裂形成更多的精原細胞。43.tRNA上有3個暴露在外面的堿基,而不是只有3個堿基,是由多個堿基構成的單鏈RNA。44.觀察質壁分離實驗時,細胞無色透明,如何調節光線?縮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鏡。45.抗體指免疫球蛋白,還有抗毒素、凝集素。但干擾素不是抗體,干擾素是病毒侵入細胞后產生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細胞分裂和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物學功能。46.基因工程中切割目的基因和質粒的限制酶可以不同。47.基因工程中導入的目的基因通常考慮整合到核DNA,形成的生物可看作雜合子(Aa),產生配子時,可能含有目的基因。一、各內分泌腺及分泌的主要激素 1.下丘腦:合成下丘腦調節性多肽(HRP),包括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LRH)。 2.垂體:由垂體合成并分泌的激素有四類:一是促激素,包括促甲狀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FSH;促黃體生成激素,LH)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二是生長激素(GH);三是催乳素(PRL);四是黑素細胞激素(MSH);下丘腦合成由垂體釋放的激素有催產素和加壓素兩種。 3.甲狀腺:甲狀腺激素(T4或T3)。 4.腎上腺:分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和髓質激素,其中皮質激素包括:性激素類(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鹽皮質激素(醛固酮、去氧皮質酮)、糖皮質激素(可的松、皮質酮、氫化可的松);髓質激素包括: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兩種。 5.胰島:包括胰島素(胰島B細胞分泌)和胰高血糖素(胰島A細胞分泌) 。 6.性腺:睪丸分泌雄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二、主要激素的功能及異常癥 1.促(甲狀腺、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進垂體合成與分泌相應的促 (甲狀腺、性腺、腎上腺皮質)激素,缺乏時表現為對應腺體分泌的激素缺乏癥。 2.促(甲狀腺、性腺等)激素:促進相應腺體的生長發育,調節相應腺體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缺乏時表現為對應腺體分泌的激素缺乏癥。 3.生長激素:促進生長,主要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骨的生長。幼年時分泌不足會導致侏儒癥,幼年時分泌過多導致巨人癥,成年時分泌過多導致肢端肥大癥。 4.催乳素:促進乳腺腺泡的發育,乳腺的合成與分泌。缺乏時導致乳汁缺乏。 5.甲狀腺激素: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尤其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響,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異常癥包括:甲亢(分泌過多)、呆小癥(胎兒分泌不足)、粘液性水腫(成年時分泌不足)、大脖子病(飲食缺碘→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狀腺腫)。 6.胰島素:調節糖類代謝,降低血糖濃度,促進血糖合成為糖元,促進糖類的氧化分解,抑制非糖尿病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濃度降低。分泌不足導致糖尿病。 7.胰高血糖素:調節糖類代謝,升高血糖濃度。過多→高血糖;過少→低血糖。 8.雌激素:促進雌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激發并維持雌性第二性征,激發和維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分泌不足導致第二性征減弱、性欲降低,性周期紊亂。 9.雄激素:促進雄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激發和維持雄性第二性征。分泌不足會導致第二性征減弱、性欲降低。 10.孕激素:促進子宮內膜和乳腺等的生長發育,為受精卵著床和泌乳準備條件。分泌不足,胎兒無法正常著床。 11.腎上腺素:腎上腺髓質激素,可促進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升高血糖濃度,增強機體的應激機能。缺乏時,應激機能減弱。 12.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髓質激素,具有增強心臟活動、促使血管收縮、升高血壓和促進肝糖元分解升高血糖含量的作用。缺乏時,機體應激機能減弱。 13.醛固酮:屬腎上腺鹽皮質激素,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維持血鉀或血鈉的平衡。缺乏時,將導致水鹽失衡。 三、激素的化學本質及補充 1.含氮類激素:一是肽類或蛋白質類激素,包括下丘腦、垂體、胰島和甲狀旁腺分泌的激素;二是胺類激素(氨基酸衍生物激素),主要有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 2.類固醇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如醛固酮)、性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3.脂肪衍生物激素:前列腺素。 由于含氮類激素易被胃腸道消化酶所分解而破壞,臨床上不宜口服,應通過靜脈注射補充。其它激素既可通過注射補充,也可通過口服方式給予。 1. 顯微觀察法——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觀察細胞有絲分裂、觀察細胞減數分裂、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觀察染色體變異等2. 差速離心法——分離各種細胞器、制備細胞膜等3. 對比實驗法——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結果的比較分析,探究某種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如“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及“酶作用特性相關實驗”等4. 密度梯度離心法——用15N標記DNA,證明DNA半保留復制(重帶、輕帶、中帶等)5. 細胞染色法——活細胞染色(健那綠染色線粒體);碘染色法,證明光合作用產生淀粉;死細胞染色(醋酸洋紅、龍膽紫、改良苯酚品紅染液、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臺盼藍染色法鑒定細胞死活;6. 同位素標記法——分泌蛋白的合成與運輸;探究光合作用中釋放的氧氣的來源;暗反應中碳元素去向14CO2→14C3→(14CH2O);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32P、35S);基因診斷等7. 紙層析法——綠葉中色素的分離(選修1,胡蘿卜素的提取與鑒定)8. 梯度設置實驗——探究生長素類似物對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最適溫度和最適pH9. 假說—演繹法——孟德爾兩大遺傳定律的發現,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用白眼雄果蠅為材料),DNA半保留復制方式的證明10. 類比推理法——薩頓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11.樣方法——估算植物及活動能力弱的動物(如蚯蚓、蚜蟲)等種群密度12.標志重捕法——估算活動能力強的動物種群密度13. 取樣器取樣法——探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14. 抽樣檢測法——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動15. 模型構建法——構建細胞亞顯微結構物理模型,構建DNA雙螺旋結構物理模型,構建光合模型、種群特征、細胞分裂等概念模型,構建種群增長兩種數學模型(公式、“J”型、“S”型曲線),構建減數分裂、血糖調節過程物理模型16.選修1:從植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的三種常用方法a.有機溶劑萃取法,如胡蘿卜素的提取與分離b.水蒸氣蒸餾法,如玫瑰精油的提取c.壓榨法,如橘皮精油的提取17.選修3: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的方法a.導入植物細胞: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花粉管通道法b.導入動物細胞:顯微注射法(受體細胞為受精卵)c.導入微生物細胞:Ca2+處理的感受態細胞法18.選修3:目的基因檢測的四種方法a.DNA分子雜交技術——檢測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DNA上b.分子雜交技術——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mRNAc.抗原—抗體雜交技術——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出蛋白質d.抗病、抗蟲等接種實驗——檢測轉基因生物是否被賦予目的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狀19.選修3:卵母細胞采集的三種方法a.用促性腺激素處理后,從輸卵管中沖出卵母細胞(不需培養)b.從屠宰母畜丟棄的卵巢中獲取卵母細胞(需培養到MⅡ中期)c.借助超聲波探測儀、內窺鏡、腹腔鏡等工具直接從活體動物卵巢中吸取卵母細胞(需培養至MⅡ中期)1. 生態系統定義: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的總和)。2. 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境);(2)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3)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除營腐生的動物;(4)分解者:能將動植物尸體或糞便為食的生物(細菌、真菌、腐生生物)。3、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其起點是生產者植物;第一營養級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是植食性動物4、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a、定義:生物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輸入生態系統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b、傳遞:沿食物鏈、食物網,c、散失: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的。d、過程:一個來源 (上一營養級),三個去向(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級)。e、特點:單向的、逐級遞減的(能量金字塔中底層為第一營養級,生產者能量最多 ),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10%~20%(一般來講生態系統的營養劑不超過4—5個)。5、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①: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6. 物質循環:6.1 這里講的物質是指C、H、O、N、P、S等基本元素的循環6.2 循環是指在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中循環6.3 特點:全球性和反復循環6.4 炭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間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環;在生物之間主要以有機物的形式循環。6.5 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主要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中6.6 碳在生物間的傳遞途徑:食物鏈6.6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之間的異同不同點:在物質循環中,物質是被循環利用的;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向流動的,而不是循環流動聯系:①兩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③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 7、生態系統中的信息種類:物理信息(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如光、聲、溫度等)、化學信息(通過化學物質傳遞的信息。如生物堿、有機酸、動物的性外激素)、行為信息(動物特殊的行為。如孔雀開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8、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①: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傳遞;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②: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①提高農產品和畜產品的產量②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9、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因為具有自我調節能力,但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當人類活動超過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的穩定性能力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10、生態系統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差。兩者是相反的關系。但也有些特殊:沙漠和苔原地區兩種能力都差11、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①控制對生態系統干擾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②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1.人的成熟紅細胞的特殊性:①成熟的紅細胞中無細胞核;②成熟的紅細胞中無線粒體、核糖體等細胞器結構;③紅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為協助擴散;④葡萄糖在成熟的紅細胞中通過糖酵解獲得能量(兩條途徑:糖直接酵解途徑EMP和磷酸己糖旁路途徑HMP)。2.蛙的紅細胞增殖方式為無絲分裂。3.乳酸菌是細菌,全稱叫乳酸桿菌。4.XY是同源染色體,但其大小不一樣(Y染色體短小得多),所攜帶的基因不完全相同(Y染色體上基因少得多)。5.酵母菌是菌,但為真菌類,屬于真核生物。6.一般的生化反應都需要酶的催化,可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只是利用光能進行光解,這就是證明“并不是生物體內所有的反應都需要酶”的例子。7.人屬于需氧型生物,人的體細胞主要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但紅細胞卻進行無氧呼吸。8.細胞分化一般不可逆,但是植物細胞很容易重新脫分化,然后再分化形成新的植株。9.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不具備全能性,但卵細胞是個特例。10.細胞的分裂次數一般都很有限,但癌細胞又是一個特例。11.人體的酶發揮作用時,一般需要接近中性環境,但胃蛋白酶卻需要酸性環境。12.礦質元素一般都是灰分元素,但N例外。13.雙子葉植物的種子一般無胚乳,但蓖麻例外;單子葉植物的種子一般有胚乳,但蘭科植物例外。14.植物一般都是自養型生物,但菟絲子、大花草、天麻等是典型的異養型植物。15.蜂類、蟻類中的雄性個體是由卵細胞單獨發育而來的,只具有母方的遺傳物質;雌性個體由受精卵發育而來。16.一般營養物質被消化后,吸收主要是進入血液,但是甘油與脂肪酸則被主要被吸收進入淋巴液中。17.纖維素在人體中是不能消化的,但是它能促進腸的蠕動,有利于防止結腸癌,也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了,所以也稱為“第七營養物質”。18.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為兼性厭氧型,有氧時進行有氧呼吸,無氧時進行無氧呼吸。19.高等植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一般是酒精,但是某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的無氧呼吸產物為乳酸,如:馬鈴薯的塊莖、甜菜的塊根、玉米的胚等。20.化學元素“砷”是唯一可以使人致癌而不使其他動物致癌的致癌因子。21.體細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對存在的,但是,雄蜂和雄蟻就是孤雌生殖,只有卵細胞的染色體。22.體細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對存在的,植物中的香蕉是三倍體,進行無性生殖。23.紅螺菌的代謝類型為兼性營養厭氧型。24.豬籠草的代謝類型為兼性營養需氧型。25.病毒是DNA或RNA病毒,但是朊病毒沒有DNA或RNA,其遺傳物質只是蛋白質(“朊”意即是蛋白質)。26.光合作用一般是在葉綠體中進行的,但藍藻和光合細菌的光合作用不需要葉綠體。27.有氧呼吸一般是在線粒體中進行的,但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主要是在細胞質中進行的。28.帶“桿”字的、帶“球”字的菌都是細菌,是原核生物,但帶“菌”字的并非都是原核生物,比如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真菌)。29.一般生物都有細胞結構,但是病毒、類病毒及朊病毒它們三類則沒有細胞結構。病毒由蛋白質與一種核酸(DNA或RNA)構成;朊病毒只含蛋白質,無核酸;類病毒只含核酸,無蛋白質。30.細菌是原核生物,細菌不一定全是分解者。如硝化細菌是生產者,根瘤菌是消費者。31.微生物的次級代謝產物有色素、抗生素、毒素和激素,而維生素卻是初級代謝產物。32.藍藻和細菌是原核生物,它們結構簡單,除了核糖體,一般無其他細胞器。33.消化液中不一定含消化酶。如膽汁中不含任何消化酶。34.吞噬細胞、B細胞、T細胞、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都具有識別作用。35.動物不一定只是消費者。如蚯蚓、蜣螂同時也是分解者。36.植物不一定都是生產者,如菟絲子是消費者;豬籠草、捕蠅草等(兼性營養)也可是消費者。37.真核細胞不一定都進行有絲分裂。如蛙的紅細胞進行無絲分裂。38.真核生物的細胞內不一定含有細胞核。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39.分泌到細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質有:抗體、胰島素、消化酶等。40.有葉綠體的細胞不一定能合成葡萄糖。如C4植物葉肉細胞有結構完整的葉綠體,但葡萄糖的合成卻在維管束鞘細胞中完成。41.大多數酶的最適pH值在7左右,而胃蛋白酶的最適pH值在1.8左右。42.黑藻不是藻類植物。它屬于高等植物中的被子植物。在分類上是單子葉植物綱/水鱉科/黑藻屬。43.有葉綠體的細胞一定是植物細胞,但植物細胞不一定含葉綠體。如植物根尖等非綠色結構的細胞中不含葉綠體。44.植物細胞也不一定含有液泡。如根尖分生區的細胞。45.有細胞壁的不一定是植物細胞。如細菌、真菌等細胞含細胞壁,但它們不是植物細胞;原核細胞不一定都有細胞壁。如支原體。46.有細胞壁,用纖維素酶處理,有變化的不一定是植物細胞。比如藍藻;有細胞壁,用纖維素酶處理,無變化的不一定是原核細胞。如酵母菌等真菌。47.可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含有葉綠體。如藍藻與光合細菌;可進行有氧呼吸的細胞不一定含有線粒體。如好氧細菌。48.病毒只能在宿主細胞里專營寄生生活,在離體的條件下,能以無生命的化學大分子狀態存在,對一般抗生素不敏感。49.噬菌體等病毒結構簡單,不是原核生物,也無細胞結構。50.細菌細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與植物細胞壁的成分(纖維素和果膠)不同。51.有絲分裂一般都是均等分裂,但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卻是不均等的52.一般營養物質被消化后,吸收主要是進入血液,但是甘油與脂肪酸則被主要被吸收進入淋巴液中。53.呼吸作用中的特例:①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為兼性厭氧 ;②高等植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一般是酒精,但是某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的無氧呼吸產物為乳酸,如:馬鈴薯的塊莖、甜菜的塊根、玉米的胚等。54.真核生物的遺傳性狀多數由細胞核基因決定,但也有一些性狀由細胞質基因決定。如椎實螺的殼螺旋方向等。55.所有的逆轉錄病毒都是動物病毒。一、化學物質的檢測方法①淀粉——碘液 (藍色)②還原性糖——斐林試劑\班氏試劑(磚紅色)③CO2——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④乳酸——pH試紙⑤O2——余燼復然⑥蛋白質——被蛋白酶水解 、雙縮脲試劑(紫紅色)⑦脂肪——蘇丹Ⅲ染液 (橘黃色)、蘇丹Ⅳ染液 (紅色)⑧DNA——二苯胺(藍色)⑨染色體——龍膽紫溶液,醋酸洋紅溶液二、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1、加水中氧氣——泵入空氣或吹氣或放入綠色植物2、減少水中氧氣——容器密封或油膜覆蓋或用涼開水3、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4、除去葉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環境5、除去葉中葉綠素——酒精水浴加熱6、除去光合對呼吸干擾——給植株遮光7、如何得到單色光——棱鏡色散或透明薄膜濾光8、血液抗疑——加入檸檬酸鈉9、線粒體提取——細胞勻漿離心10、骨無機鹽的除去——鹽酸溶液11、滅菌方法——培養基用高壓蒸汽滅菌;接種環用火焰灼燒滅菌;雙手用肥皂冼凈,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實驗室或接種箱用甲醛蒸汽或紫外燈滅菌;整個過程都在實驗室無菌區或酒精燈旁進行。三、實驗結果的顯示方法①光合速度——O2釋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有機物生成量◆水生植物可依氣泡的產生量或產生速率;◆離體葉片若事先沉入水底可依單位時間內上浮的葉片數目;◆植物體上的葉片可依指示劑(如碘液)處理后葉片顏色深淺。②呼吸速度——O2吸收量或CO2釋放量或有機物消耗量③原子或分子轉移途徑——放射性同位素示蹤④細胞液濃度大小——質壁分離⑤植物細胞是否死亡——質壁分離⑥甲狀腺激素—動物耗氧量,發育速度等⑦生長激素—生長速度(體重、體長變化)⑧胰島素作用—動物活動狀態⑨菌量—菌落數,亞甲基藍褪色程度四、實驗中控制溫度的方法1、還原糖,DNA鑒定——沸水浴加熱2、酶促反應——水浴保溫3、用酒精溶解葉中的葉綠素——酒精要隔水加熱、4、細胞和組織培養以及微生物培養——恒溫箱培養五、實驗中常用器材和藥品的使用1、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變溶液的pH2、Ca(OH)2:鑒定CO23、CaCl2提高細菌細胞壁的通透性4、HCl:解離或改變溶液的pH5、NaHCO3:提供CO26、NaCl:配制生理鹽水或用于提取DNA7、瓊脂:激素或其他物質的載體或培養基的凝固劑8、亞甲基藍:用于檢測污水的細菌含量9、酒精:用于消毒、提純DNA、葉片脫色及配制解離液10、蔗糖:測定植物細胞液濃度或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作為碳源和能源物質11、濾紙:過濾或紙層析12、紗布、尼龍布:過濾,遮光13、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堿性染料,用于染色體染色14、檸檬酸鈉——血液抗凝劑六、一些常見的實驗方法⑴、根據顏色來確定某種物質的存在:淀粉+I2(藍色);還原性糖+斐林試劑(磚紅色);脂肪+蘇丹Ⅲ(橘黃)或+蘇丹Ⅳ(紅色);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大腸桿菌+伊紅和美藍(菌落為深紫色,有金屬光澤)⑵、用顏色標記法來確定原腸胚三個胚層的分化情況。⑶、用熒光標記法來證明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⑷、同位素示蹤法: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來源; 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去向;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DNA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⑸、確定某種元素為植物生長必需的元素的方法:水培法(完全培養液與缺素完全培養液對照)⑹、獲得無籽果實的方法: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處理花蕾期已去雄的子房,如無籽蕃茄、誘導染色體變異,如無籽西瓜。⑺、確定某種激素功能的方法:飼喂法,切除注射法,閹割移植法,切除口服法。⑻、確定傳入、傳出神經的功能:刺激+觀察效應器的反應或測定神經上的電位變化。⑼、植物雜交的方法雌雄同花:花蕾期去雄+套袋 +開花期人工授粉+套袋雌雄異花:花蕾期雌花套袋+開花期人工授粉+套袋⑽、確定某一顯性個體基因型的方法:測交; 該顯性個體自交。⑾、確定某一性狀為顯性性狀或隱性性狀的方法: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純合體的雜交自交,觀察后代是否有性狀分離。⑿、確定某一個體是否具有抗性基因的方法:確定小麥是否具有抗銹病基因,用銹病菌去侵染,一段時間后,觀察有無銹斑出現。⒀、鑒定血型的方法:用標準血清與待測血型混合,在顯微鏡下觀察血液的凝集情況。⒁、育種的方法:雜交育種;人工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基因工程育種;細胞工程育種;多倍體育種等。⒂、測定種群密度的方法:樣方法; 標志重捕法⒃、生態瓶的制作方法;瓶必須透明,且封閉⒄、分離微生物的方法:平板劃線法;用選擇培養基培養(如:圓褐固氮菌的分離,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分離,細菌和酵母菌的分離)⒅、測定微生物群體生長的方法:測定細菌的數目---顯微計數測定細菌的重量---取一定體積的培養基,經離心分離,反復洗滌后,稱濕重,或烘干后稱干重。七、實驗研究方法1、顯微觀察法 如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2、觀察法 觀察微生物的外在性狀和表現等,如觀察注射了甲狀腺激素的小狗的活動狀況,觀察動物的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遺傳實驗等。3、同位素示蹤法 如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用18O和14C追蹤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轉移途徑的實驗等。4、加法創意 如用飼喂法研究甲狀腺激素的實驗、用注射法研究生長激素的實驗,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的實驗等。5、減法創意 如用閹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的實驗,雌蕊授粉后除去發育著的種子實驗等。6、雜交實驗法 如孟德爾發現遺傳定律的植物雜交、測交的實驗,小麥的雜交實驗等。7、化學分析法 如番茄和水稻對Ca 和Si選擇吸收的實驗,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等。8、理論分析法 如大小草履蟲競爭的實驗,植物根向地生長、莖背地生長的實驗,植物向光性的實驗等。9、模擬實驗法 如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分離定律的模擬實驗等。八、實驗技術1、光學顯微鏡的使用適用于觀察生物的微觀結構,如細胞的結構,包括光鏡下可看到的各種細胞器。2、臨時裝片、切片和涂片的制作技術適用于顯微觀察,凡需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材料,必須先制成臨時裝片、切片或涂片。如“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中要制作洋蔥表皮的臨時裝片,在生物組織中脂肪的鑒定中要制作花生種子的切片等。3、研磨和過濾技術適用于從生物組織中提取物質,如酶、色素等。研磨時要先將生物材料切碎,然后加入研磨劑〈常用SiO2〉、提取液及其他必要物質,充分研磨后,往往要進行過濾,以除去濾渣,所用過濾器具則根據需要或或根據試題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選用,如可用濾紙、紗布、脫脂棉、尼龍布等。4、解離技術用于破壞細胞壁,分散植物細胞,制作臨時裝片。5、恒溫技術適用于有酶參加的生化反應,一般用水浴或恒溫箱。根據題目要求選用。6、紙層析技術適用于溶液中物質分離。重要步驟包括制備濾紙條、畫濾液細線、層析分離。7、根尖培養技術 觀察植物根尖有絲分裂的實驗8、溶液培養法 探究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的實驗,〈拓展——微生物生長因子的判斷的實驗〉;植物的無土栽培〈注意溶液濃度和溶解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中復習資料:生物中7個不可逆性.docx 高中生物88個高頻考點.docx 高中生物實驗中試劑的作用及實驗方法總結.docx 高中生物必背知識點:動物激素分類解讀.docx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19種技術方法.docx 高中生物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知識點.docx 高中生物生物考試常用特例匯總.docx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重點知識點.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