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粵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知識點總結(復習資料)地理區域和界線第一節 地理區域1.區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間。2.根據不同的標準和條件,區域可劃分為自然區域、行政區域、經濟區域、文化區域等。第二節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3.確定界線的主導因素:北方與西北地區分界線與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接近,主導因素是降水,青藏地區與其它地理區域分界線地勢一、二級階梯分界線,主導因素是地形。(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分界線 秦嶺---淮河 一線。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大致與我國一月 0oC 等溫線和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接近。4.秦嶺-淮河: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 小于0℃ 大于0℃河流是否結冰(封凍) 是、結冰(封凍) 否 不結冰(不封凍)溫度帶 中溫帶、暖溫帶 亞熱帶、熱帶半濕潤區、干濕區 半濕潤區、濕潤區、 濕潤區、水源 短缺 豐富(充足)耕地類型 以旱地為主 以水田為主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主要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主要經濟作物 甜菜、棉花 油菜、甘蔗商品糧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成都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江淮平原、珠江三角洲主食 面食 大米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主要運輸方式 公路、鐵路 公路、鐵路、水運3.重要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①一月0 ℃等溫線經過的地方;②河流是否結冰的分界線:③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④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⑤800mm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⑥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⑦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⑧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⑨典型植被上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界線。賀蘭山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對寧夏平原發展成“塞上江南”起著重要作用。是外流區與內流區的分水嶺,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草原與荒漠的分界線,東部為半農半牧區,西部為牧區。第六章 四大地理單元1.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差異,將我國劃分了四大地理單元,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2.我國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線大致是秦嶺—淮河一線。3.青藏地區與其他三個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是(昆侖山—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4.四大地理單元中海拔最高的是青藏地區;平原分布最廣的是北方地區,跨經度最廣的是西北地區,平均溫度最高降水最多的是南方地區。第一節 北方地區1.北方地區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2.北方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部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3.北方地區地跨寒溫帶、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屬于半濕潤地區。氣候特點: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4.北方地區的糧食作物:小麥、玉米、谷子等。北方地區的經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花生等。5.耕地類型:旱地 。作物熟制:東北平原一年一熟,華北平原兩年三熟 。6.(1) 東北平原在冷濕的環境下,發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把東北平原稱為“黑土地“。(2) 黃土高原被深厚的黃土所覆蓋,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又常被稱為“黃土地”。黃土高原結構疏松,容易水土流失(支離破碎,千溝萬壑)土地沙化嚴重,以小米為主食,以窯洞為主要民居。(3)華北平原的耕地以旱地為主,水源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7.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①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因覆蓋深厚的黃土而得名,地表特征:支離破碎,千溝萬壑。②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嚴重,原因: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松,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人為原因:人多地少,開發歷史悠久,長期的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等。③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緩坡:建梯田,種山杏和優質牧草;陡坡:種草、灌木和山杏;坡腳:建擋土壩、護坡等。第二節 南方地區1.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南面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2.地形:地形復雜多樣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東南丘陵。3.氣候:濕熱。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特征: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4.土壤:在濕熱的環境中發育了紅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四川盆地被 稱為“紫色盆地”。云貴高原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5.河流:長江、珠江等。水量大、汛期長6.植被:水熱充足,植被常綠7.農作物:氣候濕熱,發展農業的水熱條件優越,地勢低平,河網密布,灌溉條件良好;8.作物熟制:一年兩熟或三熟(1) 糧食作物: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小麥。(2) 經濟作物:甘蔗、棉花、油菜、橡膠、柑橘、香蕉等熱帶、亞熱帶水果。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位置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地形 高原,平原 山地、丘陵面積 約占全國20% 約占全國25%人口 約占全國40% 約占全國55%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溫度帶 暖溫帶 亞熱帶、熱帶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干濕區 半濕潤區 濕潤區年降水量 400-800毫米 800毫米以上氣候特征 夏:高溫多雨冬:寒冷干燥 水熱充足、雨熱同期主要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主要經濟作物 甜菜、棉花,花生 油菜、甘蔗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植 被 針葉林 常綠闊葉林土地 黑土地 紅土地第三節 西北地區1.位于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2.地形: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間分布;東部主要是內蒙古高原。3.氣候:溫帶大陸氣候,氣候干旱。原因:距海較遠,被山脈阻隔,濕潤氣流難以到達4..河流:河流稀少,多內流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均位于我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內部。5 植被 (景觀):自東向西,隨著降水量逐漸減少,東部高原以草原為主,向西逐漸過渡為荒漠草原和荒漠。6.農業:畜牧業為主:有內蒙古牧區;新疆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高山草場灌溉農業: ①主要分布區: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及新疆高山山麓綠洲 ,發展灌溉農業條件: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等灌溉水源,夏季氣溫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7.西北地區由于夏季氣溫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農產品品質優良,瓜果聞名國內外。瓜果特別甜的原因:夏季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積累。棉花品質優良: 夏季氣溫高,晴天多, 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長和采摘。8. 西北地區有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是坎兒井 ,由于水在地下暗渠中流,可以減少水在輸送過程中的蒸發。第四節 青藏地區1.青藏高原位于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有“世界屋脊 ”之稱。“遠看是山 ,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顯著特征。2.青藏高原具有獨特的高寒氣候,冬寒夏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原因:海拔高,空氣稀薄,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3.海拔高,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星羅,孕育了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湖泊,是咸水湖。4.高寒牧區:西藏牧區和青海牧區。在獨特高寒條件下,能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 等高原環境。優良畜種:牦牛、藏綿羊、藏山羊。高原之舟:牦牛5.河谷農業: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東部的湟水谷地。河谷農業條件:河谷海拔相對較低,氣溫較高,土質肥沃,適宜喜溫的青稞、小麥生長。日照時間長,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氣溫低,作物的生長期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作物養分的積累。6.青藏地區居民日常主食是糌粑、牛羊肉,為抵御嚴寒,還愛喝酥油茶。7.青藏地區住房:牧區-帳篷,農區和城鎮-平頂碉房。8.青藏地區的太陽能資源的豐富的原因:海拔高,空氣稀薄潔凈、水汽含量很少,陽光穿過大氣時損耗少,直接輻射較強。西藏首府拉薩,年日照時間長達3000多小時,被稱為“日光城”。9.三江源:三江源地區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區,被譽為“ 中華水塔”。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三江源的環境問題:冰川逐年萎縮,湖泊、濕地面積不斷縮小甚至干涸;水土流失加劇、草場沙化嚴重、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銳減等。原因:自然原因---全球氣候變暖。人為原因---過度放牧、亂采濫挖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環境保護措施:設立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措10.“干旱”的西北地區和“高寒”的青藏地區對比分析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區域特征 干旱 高寒地形 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以高原、山地為主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河湖 稀少,水量小,流程短,多內流河、內流湖,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中華水塔,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植被 溫帶草原,自東向西: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高寒草地牧場特色 溫帶草原牧場(內蒙古) 山地牧場(新疆) 高寒牧場(青海和西藏)畜種特色 三河牛、三河馬(內蒙古) 細毛羊(新疆)灘羊(寧夏) 牦牛、藏綿羊(青海和西藏)農業類型 灌溉農業 綠洲農業第七章 認識區域第一節 東北地區1 .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位于我國的東北部。2 .東北地區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東北平原又分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3.人們常用“ 山環水繞,沃野千里”來形容東北三省山河大勢。山環: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 ;水繞:東南部有圖們江和鴨綠江是中國和朝鮮的界河,大、小興安嶺的北部有黑龍江流過,是中國和俄羅斯的界河。4 .東北地區氣候冷濕。由于緯度高,又緊鄰冬季風源地,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屬于溫帶季風氣候。5.氣候對農業發展影響,有利條件: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不利條件:(1) 緯度較高,氣溫較低,熱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2)在春秋季節,由于經常受寒潮影響,容易發生低溫凍害。6.東北地區是我國緯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7.東北地區成為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的條件:自然條件:(1) 土壤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2) 地形平坦,土地集中連片,適于大規模機械化耕作;(3) 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社會經濟條件:(4) 地廣人稀,本地糧食消費少;(5) 農業科學技術水平高;第二節 長江流域1.長江概況。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也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長河。長江和黃河都流經了青海和四川兩省、青藏高原。長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宜昌(湖北),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湖口(江西)。 長江的主要支流及湖泊:(1)上游:雅礱江、岷江(及大渡河)、嘉陵江和烏江;(2)中游:漢江(長江最大支流)、湘江和贛江(3)主要湖泊:洞庭湖、鄱陽湖(最大淡水湖)、太湖和巢湖。2.長江的開發利用:(1)上游:水能資源開發,建有三峽(目前世界最大)、葛洲壩等水電站。(2)中下游:退耕還湖還濕、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有“黃金水道”之稱,發展航運(江闊水深)。3.長江中下游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黃金腰帶”,長江三角洲是我國著 名的“魚米之鄉”。3.長江流域面積為180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面積的18.8%。4.長江流域有富饒的資源,有水資源、有水能資源、有水運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與野生動物資源、淡水魚資源、礦產資源、旅游資源。5.三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距其下游已建成的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約40千米。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灌溉、水產養殖、發展旅游事業等巨大綜合效益。6.長江流域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中心是重慶、武漢、南京、上海四大城市群。7.柑橘是長江流域分布最廣、產量最高的水果,長江流域淡水產品的產量占全國的一半以上。8.三江源是指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地區,是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第三節四川盆地1.自然概況。四川盆地地處我國西南部,四周被山地和高原環繞,盆地內部低山丘陵起伏。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比同緯度地區長江中下游高。農作物一年二熟。特色土壤:紫色土(肥沃)。河流:岷江、嘉陵江、長江。2.天府之國指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3.六大世界遺產:九寨溝、黃龍、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熊貓棲息地、重慶大足石刻。4.鐵路:成渝、寶成、成昆、川黔、湘渝等。公路:西昌高速公路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長江上游最大港口:重慶5.中國西部經濟最發達區域:成渝經濟區(成都和重慶)。6.成渝經濟區有利的區位條件:水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基礎好;勞動力充足; 交通體系完整;市場廣闊; 國家政策支持。第四節 北京市1.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是太行山,北面是燕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2.主要城市職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 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3.北京有著無數名勝古跡,長城、明清故宮、頤和園、天壇、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明十三陵……, 其中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4.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設衛星城和新區;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王府井商業街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形成了航空、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市區形成了環形加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北京是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另一方面,重視歷史文化建筑的保護和環境質量的改善。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北京中關村),在城市中心打造了一批開放式的街心公園、綠地和廣場,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第五節 陜西省1.陜南的秦巴山地:漢江谷地主要產水稻和油菜,大巴山以南是四川省和重慶市。2.關中的渭河平原: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小麥和玉米產區;最大城市是西安市;主要景點有華清池、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法門寺、華山。3.陜北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千溝萬壑;旅游資源多樣,有延安、腰鼓、黃河壺口瀑布、黃帝陵;煤炭、石油、天然氣豐富。第六節 臺灣省1.位置:臺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2.范圍: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3.地形:山地為主,臺灣山脈縱貫南北,主峰玉山。平原分布西部沿海,是人口、城市、農業主要集中區。4.氣候:北回歸線穿過臺灣中南部,屬于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臺風和暴雨。5.河湖:短、急,水能豐富。 日月潭著名景點。6.物產:在臺灣島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產水稻、甘蔗、茶葉和熱帶、亞熱帶水果,臺灣島森林面積廣闊,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臺灣最著名的樹種,紅檜是臺灣特有的樹種。物產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東方甜島”、“海上米倉”、“水果之鄉”、“蘭花之鄉”、“植物王國”。7.經濟:外向型經濟。臺灣經濟發展歷程: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臺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20世紀60--90年代,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 20世紀90年代以來,重點發展以電子工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8.出口貿易一直是臺灣重要的經濟命脈,祖國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9.臺灣向向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大量受過教育和培訓的勞動力;海島多港口;吸收外國資本;大力建設出口加工區。第八章 珠江三角洲第一節 自然環境1.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國大陸南部,瀕臨南海。其范圍包括省的中南部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2.珠江三角洲是由珠江攜帶的泥沙不斷堆積逐漸形成的。3.珠江三角洲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溫暖多雨,曾經是我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蔗糧基地、蠶桑基地。現在仍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魚生產基地和重要花卉生產基地。4.珠江主干流西江發源于云南省烏蒙山地,流經云南、貴州、廣西、廣東四個省級行政區域。主要支流有北江和東江,“三江匯合,八口分流”是珠江的獨特景觀。第二節 快速發展的經濟1.經濟特區: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劃出一定的范圍,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的優惠政策,以便吸引外資,引入先進設備和技術而建立的出口加工區2.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兩個經濟特區分別是深圳和珠海。3.廣州是珠江三角洲最大的城市,是廣東省的省會。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4.著名的僑鄉――五邑地區。珠江三角洲的外商投資中,大部分是華僑投資。第三節 香港和澳門1. 回歸時間:香港:1997 年 7 月 1 日,澳門:1999 年 12 月 20 日。設立特別行政區。2.“一國兩制”: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3.香港和澳門地處中國大陸的東南端,分別位于珠江口東、西兩側,香港與廣東的深圳相連,澳門與珠海相連。4.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5.擴建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方式:為了解決香港地狹人稠的矛盾,上天——建設高層建筑和 下海——填海造地。6.經濟地位: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也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信息服 務中心及航運中心;澳門的支柱產業是博彩旅游業。7.改革開放初期,港澳地區 (店) 與珠江三角洲地區 (廠) 的合作以“前店后廠”為基本模 式。隨著祖國內地制造業水平逐步提高,中國已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廣東省和香港發展成粵港合作模式(香港服務業、廣東制造業)。祖國內地提供淡水、食品、原料和燃料等生產和生活資料,香港提供資金、信息、技術和管理經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鄉土地理--四川1. 四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于中國大陸西南腹地,位于大巴山和秦嶺以南,自古就有“天府之國”之美譽,是中國西部門戶,大熊貓故鄉。四川與重慶、貴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肅、陜西交界。東部為四川盆地(亞熱帶季風氣候),西部為川西高原(高原山地氣候)。2.四川資源豐富,為全國的資源、能源大省,是川氣東輸的起點。四川經濟發展很快,交通干線密集,是“中國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其綜合實力高居西部地區首位。3.巴中市,位于四川東北部,丘陵山地為主,地勢北高南低,亞熱帶季風氣候,有巴河和通河流經。特產:通江銀耳、南江黃羊、茶葉、核桃、花椒、江口醇、小角樓等(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