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余姚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余姚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余姚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30題,每題2分,共60分)
1.(2024八下·余姚期中)“它為新中國的誕生提供了合法性形式,它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最終形成創造了條件,它奠定了中共領導下政治協商制度的基礎。”它指的是(  )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D.中共八大
2.(2024八下·余姚期中)紀錄片《復興之路》中說道:“北京天安門,曾在1900年見證了西方列強的野蠻;在1919年見證了中國人民的覺醒;1949年的秋天,它終于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共和國。”標志著“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共和國”的事件的是(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B.抗美援朝
C.首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D.開國大典
3.(2024八下·余姚期中)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下列對聯反映西藏和平解放的是(  )
A.南湖煙雨母親船,開天辟地勇向前
B.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C.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
D.祖國大陸獲統一,各民族實現大團結
4.(2024八下·余姚期中)正確解讀材料,獲得有效信息,是歷史學科必須培養的學科能力。“抗美援朝戰爭具有保家衛國的正義性”這一結論的得出源自下列哪一材料(  )
A.1950年6月,朝鮮南北雙方爆發內戰
B.美國派兵支援朝鮮南方軍隊作戰
C.在抗美援朝中,涌現邱少云、黃繼光等英雄戰士
D.美軍飛機對中國邊境城市進行轟炸掃射,中國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赴朝參戰
5.(2024八下·余姚期中)“在那千鈞一發的時刻/你的胸膛是一道勝利的高墻/敵人的罪惡的槍口被堵住了/你的生命火花像長虹一樣閃耀……”這首詩是獻給誰的(  )
A.黃繼光 B.邱少云 C.董存瑞 D.劉胡蘭
6.(2024八下·余姚期中)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說:“土地改革是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繼軍事斗爭以后的第二場決戰”,并強調“要組成一條偉大的反封建統一戰線,順利地通過這一關。”這表明土地改革旨在(  )
A.推翻君主專制制度 B.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C.摧毀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 D.幫助人民當家作主站起來
7.(2024八下·余姚期中)曾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無黨派人士葉恭綽說:“中山先生所主張的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都沒有辦到……今天得毛主席來辦到……”“毛主席辦到耕者有其田”的法律依據是(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B.《中國土地法大綱》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天朝田畝制度》
8.(2024八下·余姚期中)下圖所示為我國在“一五計劃”時期各部門的投資比例(估算),據圖可知我國當時(  )
A.優先發展重工業 B.注重技術人才培養
C.“農輕重”均衡發展 D.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
9.(2024八下·余姚期中)學習歷史應學會區分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下列表述中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
A.1954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一五”計劃期間建造武漢長江大橋
C.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車在長春下線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0.(2024八下·余姚期中)1953年至1957年,我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為工業化建設奠定了基礎。下列成就屬于這一時期的有(  )
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 ②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③武漢、包頭鋼鐵基地建設起來 ④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4八下·余姚期中)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標志著我國的法制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關于這部憲法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②起臨時憲法的作用
③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④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2024八下·余姚期中)以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歷史場景與三大改造直接相關的有(  )
①上海水泥廠廠長參加公私合營股東大會
②武漢人民慶祝第一座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③四川金堂縣貧農分到了土地和勞動工具
④蘇聯援助的拖拉機開到農業合作社耕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4八下·余姚期中)“它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巨大的損失。”這一評價主要針對的是(  )
A.“大躍進”造成嚴重的經濟困難
B.三大改造存在過急、過快的問題
C.人民公社化運動破壞農村生產力
D.“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
14.(2024八下·余姚期中)某同學在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奮斗歷程后,制作了下列年代尺,其中③處應該填寫的是(  )
A.開天辟地 B.當家作主
C.遵義會議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5.(2024八下·余姚期中)到21世紀初,我國已有95%以上的商品資源實現了市場配置,國家定價的商品不足5%,社會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達99%,國家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這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
C.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16.(2024八下·余姚期中)“在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就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政方針作出了正確的政治決斷,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材料中的“政治決斷”是指(  )
A.開始實行土地改革
B.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
C.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
D.步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7.(2024八下·余姚期中)“開放興則國興!”下列屬于對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正確描述的是(  )
A.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B.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C.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
D.內地——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
18.(2024八下·余姚期中)下圖是1949-1984年中國糧食產量柱狀圖。圖中出現了幾個糧食產量快速增長的時期,其主要原因是我國先后實行了(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運動
③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24八下·余姚期中)某公眾號向小張同學推送的文章包含這些關鍵詞:中國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黨的中心任務。該文章便于他了解(  )
A.鄧小平理論
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學發展觀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0.(2024八下·余姚期中)2023年,杭州亞運會首創“數字煙花”,代替產生煙塵和粉塵的“實體煙花”,運用三維動畫、AR技術等數字科技和其他輔助手段,展示了絢爛的“煙花”場景。“數字煙花”體現出的新發展理念是(  )
A.創新、協調 B.協調、綠色 C.開放、共享 D.綠色、創新
21.(2024八下·余姚期中)“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每一個“全面”都有其重大戰略意義。其中,為著力推進黨的建設而采取的戰略舉措是(  )
A.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從嚴治黨 D.全面依法治國
22.(2024八下·余姚期中)某年春節聯歡晚會現場公布了這樣一對春聯,“上聯,二十四個節氣,乾坤競秀。下聯,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橫批,天人合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為實現“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實現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②少數民族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④新中國成立后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資本主義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2024八下·余姚期中)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門先后回歸祖國,洗雪百年國恥。在港澳回歸的過程中,與我國簽署聯合聲明的國家分別是(  )
A.荷蘭、西班牙 B.英國、葡萄牙
C.荷蘭、葡萄牙 D.英國、西班牙
24.(2024八下·余姚期中)使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 B.兩岸達成“九二共識”
C.連戰“和平之旅” D.習馬會
25.(2024八下·余姚期中)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數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詩;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它們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這說明(  )
A.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
B.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C.西部大開發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D.實行優惠政策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26.(2024八下·余姚期中)下列圖片所反映的重大活動,集中體現了(  )
A.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B.創新宏觀調控機制
C.積極推進金融領域改革 D.優化升級產業結構
27.(2024八下·余姚期中)1955年,一位西方記者報道說:“萬隆會議最重要結果是共產黨中國變得強大,她贏得很多朋友與善意。”他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新中國(  )
A.建立了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
B.第一次以五大國身份之一參加會議
C.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的力量
D.以“求同存異”方針團結了亞非各國
28.(2024八下·余姚期中)“對于一切國際事務,都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不屈從于任何外來壓力。”這說明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是(  )
A.互不侵犯 B.霸權主義 C.獨立自主 D.和平共處
29.(2024八下·余姚期中)讀下圖,推動20世紀70年代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猛增的直接因素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深遠影響 B.中國已形成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D.田中角榮訪華,中日正式建交
30.(2024八下·余姚期中)中華人民共利國的以下外交活動及其歷史意義,對應正確的有(  )
①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與國際會議,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②1955年參加亞非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③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外交取得重大勝利
④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本卷有三個小題,其中31題14分,32題14分,33題12分,共40分
31.(2024八下·余姚期中)建國初期,人民政權櫛風沐雨、勇毅前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典禮。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動電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54門禮炮齊鳴28響。廣場上響起暴風雨般的歡呼聲,歡慶新中國的誕生。毛澤東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1)材料一中的事件發生于哪一年?此事件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2)材料二:
鏈接:新中國成立之初,外部有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敵視,內部經濟殘破,政權的穩固受到嚴重威脅。
材料二中兩幅圖片分別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依據鏈接,指出他們的共同作用。
(3)材料三:中共中央明確提出編制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的設想。……自1953年起,我國以蘇聯援建的眾多項目為中心,廣大群眾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工業化建設。至1957年底,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
根據材料三,概括哪些因素促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可喜成績?
(4)材料四:在異國他鄉,裝備落后的志愿軍將士面對用先進工業科技“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付出了慘烈犧牲。最終實現了毛澤東所說的“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聯系材料三四和所學知識,闡述圖1反映的歷史事件與“一五”計劃有何關聯。
32.(2024八下·余姚期中)根據大事年表,回答下列問題。
大事年表(部分)
時間 事件
1949年10月 舉行開國大典
1950年 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950年10月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
① 年底 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1958年 掀起“大躍進”高潮,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66年夏 發動“文化大革命”
1978年12月 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980年 建立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
1983年 全國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年10月 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2001年12月 中國加入 ② (國際組織)
(1)寫出表格中①②處的內容并說明完成三大改造的歷史意義
(2)從上述事件中找出我國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標志性事件并說明其意義。
(3)選擇材料中相互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知識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33.(2024八下·余姚期中)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離的關系,并逐步形成了以漢族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中國共產黨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創造性地制定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這也是新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摘編自張豈之、楊先材《中國通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共產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具體國情并說明實行該制度的歷史意義。
(2)材料二:
根據材料二,指出圖示事件有何歷史意義,并指出與之相關的方針政策。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解放戰爭
【解析】【分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暫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它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中共領導下的政治協商制度奠定了基礎,直到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它在法律上是存在5年,意義卻重大且深遠。
A項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符合題意;
B項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集中討論了在新形勢下黨的工作重心實行戰略轉移,即從鄉村轉到城市的問題,不符合題意;
C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新中國的誕生提供了合法性形式,它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最終形成創造了條件,它奠定了中共領導下政治協商制度的基礎,符合題意;
D項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了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這次會議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相關史實。
2.【答案】D
【知識點】解放戰爭
【解析】【分析】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典禮。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標志著“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共和國”的是開國大典。
A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抗美援朝是在1950-1953年,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首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是在1954年,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開國大典標志著“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共和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掌握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3.【答案】D
【知識點】解放戰爭
【解析】【分析】1951年10月,人民解放軍勝利進抵拉薩,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實現了統一,大陸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A項南湖煙雨母親船,開天辟地勇向前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不符合題意;
B項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
C項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反映的是新中國的成立,不符合題意;
D項祖國大陸獲統一,各民族實現大團結反映西藏和平解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藏和平解放的相關史實。
4.【答案】D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軍飛機對中國邊境城市進行轟炸掃射,中國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赴朝參戰”可以體現“抗美援朝戰爭具有保家衛國的正義性”。
ABC三項都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但沒有體現“抗美援朝戰爭具有保家衛國的正義性”,不符合題意;
D項美軍飛機對中國邊境城市進行轟炸掃射,中國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赴朝參戰是“抗美援朝戰爭具有保家衛國的正義性”這一結論的來源,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5.【答案】A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奪取被敵人攻占的一個高地。部隊遇到敵人一個火力點的猛烈射擊,黃繼光主動請戰,在身負重傷、手榴彈已經用完的情況下,忍痛爬到敵堡前,用胸膛堵住正在掃射的機槍口,以自己的犧牲掩護部隊完成了收復高地的任務。由“你的胸膛是一道勝利的高墻/敵人的罪惡的槍口被堵住了”可知,這首詩贊美了黃繼光舍身堵槍口的事跡。
A項黃繼光是題干詩歌贊頌的人物,符合題意;
B項邱少云在抗美援朝中,為了不暴露目標,忍受烈火燒灼的劇痛,直至犧牲,不符合題意;
C項董存瑞是解放戰爭時期出現的英雄人物,不符合題意;
D項劉胡蘭是解放戰爭時期出現的英雄人物,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美援朝時期涌現的英雄人物的事跡。注意抗美援朝時期出現的英雄人物的事跡的識記。
6.【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真正的主人,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A項推翻君主專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題意;
B項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摧毀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是題干材料旨在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
D項幫助人民當家作主站起來錯誤,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改革的意義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土地改革的相關史實。
7.【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根據“毛主席辦到耕者有其田”可知,這是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至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實現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A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到臨時憲法的作用,不符合題意;
B項《中國土地法大綱》和題干信息不符,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不符合題意;
C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是“毛主席辦到耕者有其田”的法律依據,符合題意;
D項《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運動期間頒布的,突出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它體現了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農經濟基礎上實行均貧富。它無法調動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只是空想,根本無法實現,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
8.【答案】A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依我國在“一五”計劃時期各部門的投資比例圖可知,當時工業的比重為58.2%,郵電運輸、農林水利、文教衛生等所占比重都大大小于工業,說明一五計劃時期,我國優先發展重工業。
A項優先發展重工業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與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五計劃的史實及學生對圖表的分析能力。掌握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
9.【答案】D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歷史事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事件;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歷史事實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歷史結論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
ABC三項是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事實,不符合題意;
D項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描述某個歷史事件,而是表達了一種觀點和看法,屬于歷史結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什么是歷史事實,什么是歷史結論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區別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的方法。
10.【答案】B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1953年-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1956年底,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中國試飛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在華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業基地。從此,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①②④屬于一五計劃時期的成就。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是1956——1966年全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成就。
B項①②④屬于一五計劃時期的成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五計劃的成就及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在一五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
11.【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③④敘述正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故①敘述錯誤;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當時起臨時憲法的作用,故②敘述錯誤。
C項③④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相關史實。
12.【答案】B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1953—1956年,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企業的公私合營,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通過這種贖買的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①④與三大改造直接相關。②武漢人民慶祝第一座長江大橋建成通車與一五計劃有關,③四川金堂縣貧農分到了土地和勞動工具與土地改革有關。
B項①④與三大改造直接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改造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三大改造的相關史實。
13.【答案】D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故題干這一評價主要針對的是“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
A項“大躍進”造成嚴重的經濟困難與“它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三大改造存在過急、過快的問題與“它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人民公社化運動破壞農村生產力與“它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是題干評價主要針對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化大革命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文化大革命”的相關史實。
14.【答案】D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1978年底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做出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提出把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是建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始了改革開放或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A項開天辟地是①處應該填寫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B項當家作主是②處應該填寫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不符合題意;
D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③處應該填寫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5.【答案】D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據材料“到21世紀初,我國已有95%以上的商品資源實現了市場配置,國家定價的商品不足5%,社會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達99%,國家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1世紀初,我國的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體制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A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不能實現“95%以上的商品資源實現市場配置”和“由國家定價的商品不足5%”的現象,不符合題意;
B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不能實現“95%以上的商品資源實現市場配置”和“由國家定價的商品不足5%”的現象,不符合題意;
C項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不能實現“95%以上的商品資源實現市場配置”和“由國家定價的商品不足5%”的現象,不符合題意;
D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題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相關知識點,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
16.【答案】C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所以材料中的“政治決斷”是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A項開始實行土地改革和題干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和題干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是材料中的“政治決斷”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D項步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關史實。
17.【答案】B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經濟特區。后來,又開放了廣州、上海等14個沿海城市,增設海南經濟特區,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現已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ACD三項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描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對外開放格局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我國逐步形成的對外開放格局。
18.【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時間“1949-1984年”,聯系所學,土地改革的時間是1950-1952年,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產量獲得了大幅提升。圖中這一時期糧食的產量是穩步提高的,故①項正確。1958年,黨中央錯誤的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盛行,各地都出現了虛報糧食產量的現象。圖中這一時期糧食產量激增,之后直線下降,故排除②項。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發生于1953-1956年,農業生產資料的私有制變成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在公有制下生產資料共用,促進了農業的耕作效率。圖中這一時期糧食的產量是上漲的,符合史實,故③項正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在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得到大發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故④項正確。
C項①③④是圖中出現幾個糧食產量快速增長的時期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成立之后的農業政策,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19.【答案】D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國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黨的中心任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文章便于他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12年11月,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夢想”,在為實現中國夢奮斗過程中,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A項鄧小平理論是以鄧小平為主要創立者、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的理論,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黨和國家全部理論活動、實踐活動,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準則、根本依據,成為指引黨和國家新世紀偉大進軍的行動指南,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重要升華,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一個飛躍,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題干關鍵詞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題干相關內容,尋找共同之處,確定主題。
20.【答案】D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杭州亞運會大膽創新,采用更加綠色環保的“數字煙花”,代替產生煙塵和粉塵的“實體煙花”,運用三維動畫、AR技術等數字科技和其他輔助手段,展示絢爛的“煙花”場景。這是全球大型體育賽事的首創。點燃主火炬塔的燃料首次使用廢碳再生的綠色零碳甲醇,真正做到了循環內的零排放。除開幕式外,杭州亞運會在場館建設、能源供應、運營管理等方面,也隨處可見“綠意盎然”。綠色,已經成為杭州亞運會最鮮明的底色。
ABC三項和題干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綠色、創新是“數字煙花”體現出的新發展理念,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發展理念及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題需認真閱讀材料,準確把握材料主旨,推導正確答案。
21.【答案】C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其中,為著力推進黨的建設而采取的戰略舉措是全面從嚴治黨。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著力推進黨的建設”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全面從嚴治黨是為著力推進黨的建設而采取的戰略舉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及學生的理解能力。依據題干信息,對照選項分析選擇即可。
22.【答案】C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為實現“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采取的措施即促進民族融合的舉措,包括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實施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行動,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①③正確。民族區域自治指的是在自治區域內,由當地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少數民族享有高度的自治權”的說法表述錯誤,少數民族享有一定的自治權,②錯誤。新中國成立后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社會主義制度,④錯誤。
C項①③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為實現“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知識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涵。
23.【答案】B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984年12月,中英兩國正式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于1997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87年,中葡簽署《聯合聲明》,1999年12月20日,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
ACD三項都不是在港澳回歸的過程中,與我國簽署聯合聲明的國家,不符合題意;
B項英國、葡萄牙在港澳回歸的過程中,分別是與我國簽署聯合聲明的國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港澳回歸的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4.【答案】B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隨著海峽兩岸交流日趨密切,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兩岸授權這兩個民間團體開始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1992 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A項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錯誤,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 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不符合題意;
B項兩岸達成“九二共識”使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符合題意;
C項連戰“和平之旅”體現了兩岸關系的進一步發展,不符合題意;
D項習馬會體現了兩岸關系的進一步發展,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二共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結合“九二共識”的達成的意義理解。
25.【答案】A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據“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數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詩;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它們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可知,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
A項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項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西部大開發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實行優惠政策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內容以及意義的相關史實。
26.【答案】A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中共十八以來,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世界其他各國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和諧世界。
A項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項創新宏觀調控機制是對內改革,與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積極推進金融領域改革是對內改革,與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是對內改革,與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外開放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對外開放,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事業起了極為重要作用。
27.【答案】D
【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1955年,中國參加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推動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
A項建立了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和萬隆會議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第一次以五大國身份之一參加會議不是得出題干結論的依據,不符合題意;
C項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的力量和萬隆會議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以“求同存異”方針團結了亞非各國是得出題干結論的依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萬隆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亞非萬隆會議的相關史實。
28.【答案】C
【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結盟,不對立。據“……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不屈從于任何外來壓力”可知,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是獨立自主。
A項互不侵犯不是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不符合題意;
B項霸權主義不是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不符合題意;
C項獨立自主是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符合題意;
D項和平共處不是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9.【答案】C
【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據圖片看出,20世紀70年代以后,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激增的關鍵因素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松,周恩來與尼克松舉行了會談。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A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深遠影響不是推動20世紀70年代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猛增的直接因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1953年,不符合題意;
B項中國已形成全方位的外交布局不是推動20世紀70年代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猛增的直接因素,中國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是改革開放以后,不符合題意;
C項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是推動20世紀70年代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猛增的直接因素,符合題意;
D項田中角榮訪華,中日正式建交不是推動20世紀70年代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猛增的直接因素,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的外交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導致圖中某一時段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激增的關鍵因素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30.【答案】B
【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兩國關系實現正常化。④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本題考查中美關系,知道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簽署《聯合公報》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B項①②③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的外交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31.【答案】(1)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
(2)抗美援朝戰爭,土地改革。都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3)蘇聯的援助,廣大群眾飽滿的熱情。
(4)抗美援朝斗爭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提供了相對穩定和平的外部環境。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2)材料二圖1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戰爭,圖2 農民翻身成為土地的主人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結合已學知識可知,土地改革,使農民獲得了土地,有利于鞏固人民政權;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的擴張,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土地改革與抗美援朝戰爭的共同作用是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3)根據材料三“……自1953年起,我國以蘇聯援建的眾多項目為中心,廣大群眾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工業化建設”可知,蘇聯的援助,廣大群眾飽滿的熱情促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可喜成績。
根據材料三,概括哪些因素?。
(4)1953年7月,我國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鞏固了新生人民政權;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提供了相對穩定和平的外部環境。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抗美援朝戰爭,土地改革,一五計劃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抗美援朝戰爭,土地改革,一五計劃等知識。
32.【答案】(1)①1956 年;②世界貿易組織。
三大改造的完成歷史意義如下: 第一,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社會主義公有制已占絕對統治地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它為進一步發展生產力,使全國人民過上富裕的生活,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第二,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這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偉大創舉,以新的經驗和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2)事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3)觀點: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
論述:1949年的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統治,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由此可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1)1956年,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了順應經濟全球化,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2)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會全,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即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改造,十一屆三中會全等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三大改造,十一屆三中會全的相關史實。
33.【答案】(1)具體國情: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離的關系;民族分布呈現出以漢族為主體,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
意義:
(1)有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一與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結合起來。
(2)有利于把國家的法律、政策與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實際、特殊情況結合起來。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與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
(4)有力促進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意義: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方針政策:一國兩制
(3)國家統一是民族團結的基礎。良好的國家氛圍為各民族生活提供壞境,有助于各民族團結。民族團結有利于國家統一。各民族團結一致,互助互愛,有利于國家發展,國家統一。
【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中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離的關系”得出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離的關系;根據材料“……并逐步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得出民族分布呈現出以漢族為主體,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
(2)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符合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民族團結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港澳回歸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港澳回歸等知識。
1 / 1浙江省余姚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30題,每題2分,共60分)
1.(2024八下·余姚期中)“它為新中國的誕生提供了合法性形式,它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最終形成創造了條件,它奠定了中共領導下政治協商制度的基礎。”它指的是(  )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D.中共八大
【答案】C
【知識點】解放戰爭
【解析】【分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暫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它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中共領導下的政治協商制度奠定了基礎,直到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它在法律上是存在5年,意義卻重大且深遠。
A項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符合題意;
B項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集中討論了在新形勢下黨的工作重心實行戰略轉移,即從鄉村轉到城市的問題,不符合題意;
C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新中國的誕生提供了合法性形式,它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最終形成創造了條件,它奠定了中共領導下政治協商制度的基礎,符合題意;
D項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了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這次會議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相關史實。
2.(2024八下·余姚期中)紀錄片《復興之路》中說道:“北京天安門,曾在1900年見證了西方列強的野蠻;在1919年見證了中國人民的覺醒;1949年的秋天,它終于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共和國。”標志著“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共和國”的事件的是(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B.抗美援朝
C.首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D.開國大典
【答案】D
【知識點】解放戰爭
【解析】【分析】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典禮。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標志著“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共和國”的是開國大典。
A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抗美援朝是在1950-1953年,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首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是在1954年,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開國大典標志著“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共和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掌握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3.(2024八下·余姚期中)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下列對聯反映西藏和平解放的是(  )
A.南湖煙雨母親船,開天辟地勇向前
B.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C.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
D.祖國大陸獲統一,各民族實現大團結
【答案】D
【知識點】解放戰爭
【解析】【分析】1951年10月,人民解放軍勝利進抵拉薩,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實現了統一,大陸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A項南湖煙雨母親船,開天辟地勇向前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不符合題意;
B項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
C項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反映的是新中國的成立,不符合題意;
D項祖國大陸獲統一,各民族實現大團結反映西藏和平解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藏和平解放的相關史實。
4.(2024八下·余姚期中)正確解讀材料,獲得有效信息,是歷史學科必須培養的學科能力。“抗美援朝戰爭具有保家衛國的正義性”這一結論的得出源自下列哪一材料(  )
A.1950年6月,朝鮮南北雙方爆發內戰
B.美國派兵支援朝鮮南方軍隊作戰
C.在抗美援朝中,涌現邱少云、黃繼光等英雄戰士
D.美軍飛機對中國邊境城市進行轟炸掃射,中國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赴朝參戰
【答案】D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軍飛機對中國邊境城市進行轟炸掃射,中國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赴朝參戰”可以體現“抗美援朝戰爭具有保家衛國的正義性”。
ABC三項都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但沒有體現“抗美援朝戰爭具有保家衛國的正義性”,不符合題意;
D項美軍飛機對中國邊境城市進行轟炸掃射,中國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赴朝參戰是“抗美援朝戰爭具有保家衛國的正義性”這一結論的來源,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5.(2024八下·余姚期中)“在那千鈞一發的時刻/你的胸膛是一道勝利的高墻/敵人的罪惡的槍口被堵住了/你的生命火花像長虹一樣閃耀……”這首詩是獻給誰的(  )
A.黃繼光 B.邱少云 C.董存瑞 D.劉胡蘭
【答案】A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奪取被敵人攻占的一個高地。部隊遇到敵人一個火力點的猛烈射擊,黃繼光主動請戰,在身負重傷、手榴彈已經用完的情況下,忍痛爬到敵堡前,用胸膛堵住正在掃射的機槍口,以自己的犧牲掩護部隊完成了收復高地的任務。由“你的胸膛是一道勝利的高墻/敵人的罪惡的槍口被堵住了”可知,這首詩贊美了黃繼光舍身堵槍口的事跡。
A項黃繼光是題干詩歌贊頌的人物,符合題意;
B項邱少云在抗美援朝中,為了不暴露目標,忍受烈火燒灼的劇痛,直至犧牲,不符合題意;
C項董存瑞是解放戰爭時期出現的英雄人物,不符合題意;
D項劉胡蘭是解放戰爭時期出現的英雄人物,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美援朝時期涌現的英雄人物的事跡。注意抗美援朝時期出現的英雄人物的事跡的識記。
6.(2024八下·余姚期中)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說:“土地改革是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繼軍事斗爭以后的第二場決戰”,并強調“要組成一條偉大的反封建統一戰線,順利地通過這一關。”這表明土地改革旨在(  )
A.推翻君主專制制度 B.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C.摧毀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 D.幫助人民當家作主站起來
【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真正的主人,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A項推翻君主專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題意;
B項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摧毀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是題干材料旨在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
D項幫助人民當家作主站起來錯誤,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改革的意義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土地改革的相關史實。
7.(2024八下·余姚期中)曾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無黨派人士葉恭綽說:“中山先生所主張的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都沒有辦到……今天得毛主席來辦到……”“毛主席辦到耕者有其田”的法律依據是(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B.《中國土地法大綱》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天朝田畝制度》
【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根據“毛主席辦到耕者有其田”可知,這是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至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實現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A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到臨時憲法的作用,不符合題意;
B項《中國土地法大綱》和題干信息不符,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不符合題意;
C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是“毛主席辦到耕者有其田”的法律依據,符合題意;
D項《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運動期間頒布的,突出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它體現了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農經濟基礎上實行均貧富。它無法調動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只是空想,根本無法實現,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
8.(2024八下·余姚期中)下圖所示為我國在“一五計劃”時期各部門的投資比例(估算),據圖可知我國當時(  )
A.優先發展重工業 B.注重技術人才培養
C.“農輕重”均衡發展 D.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
【答案】A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依我國在“一五”計劃時期各部門的投資比例圖可知,當時工業的比重為58.2%,郵電運輸、農林水利、文教衛生等所占比重都大大小于工業,說明一五計劃時期,我國優先發展重工業。
A項優先發展重工業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與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五計劃的史實及學生對圖表的分析能力。掌握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
9.(2024八下·余姚期中)學習歷史應學會區分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下列表述中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
A.1954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一五”計劃期間建造武漢長江大橋
C.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車在長春下線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答案】D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歷史事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事件;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歷史事實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歷史結論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
ABC三項是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事實,不符合題意;
D項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描述某個歷史事件,而是表達了一種觀點和看法,屬于歷史結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什么是歷史事實,什么是歷史結論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區別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的方法。
10.(2024八下·余姚期中)1953年至1957年,我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為工業化建設奠定了基礎。下列成就屬于這一時期的有(  )
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 ②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③武漢、包頭鋼鐵基地建設起來 ④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1953年-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1956年底,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中國試飛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在華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業基地。從此,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①②④屬于一五計劃時期的成就。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是1956——1966年全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成就。
B項①②④屬于一五計劃時期的成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五計劃的成就及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在一五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
11.(2024八下·余姚期中)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標志著我國的法制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關于這部憲法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②起臨時憲法的作用
③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④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③④敘述正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故①敘述錯誤;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當時起臨時憲法的作用,故②敘述錯誤。
C項③④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相關史實。
12.(2024八下·余姚期中)以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歷史場景與三大改造直接相關的有(  )
①上海水泥廠廠長參加公私合營股東大會
②武漢人民慶祝第一座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③四川金堂縣貧農分到了土地和勞動工具
④蘇聯援助的拖拉機開到農業合作社耕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1953—1956年,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企業的公私合營,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通過這種贖買的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①④與三大改造直接相關。②武漢人民慶祝第一座長江大橋建成通車與一五計劃有關,③四川金堂縣貧農分到了土地和勞動工具與土地改革有關。
B項①④與三大改造直接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改造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三大改造的相關史實。
13.(2024八下·余姚期中)“它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巨大的損失。”這一評價主要針對的是(  )
A.“大躍進”造成嚴重的經濟困難
B.三大改造存在過急、過快的問題
C.人民公社化運動破壞農村生產力
D.“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
【答案】D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故題干這一評價主要針對的是“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
A項“大躍進”造成嚴重的經濟困難與“它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三大改造存在過急、過快的問題與“它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人民公社化運動破壞農村生產力與“它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是題干評價主要針對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化大革命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文化大革命”的相關史實。
14.(2024八下·余姚期中)某同學在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奮斗歷程后,制作了下列年代尺,其中③處應該填寫的是(  )
A.開天辟地 B.當家作主
C.遵義會議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答案】D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1978年底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做出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提出把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是建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始了改革開放或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A項開天辟地是①處應該填寫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B項當家作主是②處應該填寫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不符合題意;
D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③處應該填寫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5.(2024八下·余姚期中)到21世紀初,我國已有95%以上的商品資源實現了市場配置,國家定價的商品不足5%,社會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達99%,國家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這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
C.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答案】D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據材料“到21世紀初,我國已有95%以上的商品資源實現了市場配置,國家定價的商品不足5%,社會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達99%,國家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1世紀初,我國的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體制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A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不能實現“95%以上的商品資源實現市場配置”和“由國家定價的商品不足5%”的現象,不符合題意;
B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不能實現“95%以上的商品資源實現市場配置”和“由國家定價的商品不足5%”的現象,不符合題意;
C項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不能實現“95%以上的商品資源實現市場配置”和“由國家定價的商品不足5%”的現象,不符合題意;
D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題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相關知識點,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
16.(2024八下·余姚期中)“在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就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政方針作出了正確的政治決斷,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材料中的“政治決斷”是指(  )
A.開始實行土地改革
B.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
C.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
D.步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答案】C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所以材料中的“政治決斷”是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A項開始實行土地改革和題干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和題干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是材料中的“政治決斷”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D項步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關史實。
17.(2024八下·余姚期中)“開放興則國興!”下列屬于對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正確描述的是(  )
A.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B.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C.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
D.內地——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
【答案】B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經濟特區。后來,又開放了廣州、上海等14個沿海城市,增設海南經濟特區,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現已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ACD三項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描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對外開放格局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我國逐步形成的對外開放格局。
18.(2024八下·余姚期中)下圖是1949-1984年中國糧食產量柱狀圖。圖中出現了幾個糧食產量快速增長的時期,其主要原因是我國先后實行了(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運動
③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時間“1949-1984年”,聯系所學,土地改革的時間是1950-1952年,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產量獲得了大幅提升。圖中這一時期糧食的產量是穩步提高的,故①項正確。1958年,黨中央錯誤的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盛行,各地都出現了虛報糧食產量的現象。圖中這一時期糧食產量激增,之后直線下降,故排除②項。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發生于1953-1956年,農業生產資料的私有制變成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在公有制下生產資料共用,促進了農業的耕作效率。圖中這一時期糧食的產量是上漲的,符合史實,故③項正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在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得到大發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故④項正確。
C項①③④是圖中出現幾個糧食產量快速增長的時期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成立之后的農業政策,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19.(2024八下·余姚期中)某公眾號向小張同學推送的文章包含這些關鍵詞:中國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黨的中心任務。該文章便于他了解(  )
A.鄧小平理論
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學發展觀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答案】D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國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黨的中心任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文章便于他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12年11月,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夢想”,在為實現中國夢奮斗過程中,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A項鄧小平理論是以鄧小平為主要創立者、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的理論,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黨和國家全部理論活動、實踐活動,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準則、根本依據,成為指引黨和國家新世紀偉大進軍的行動指南,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重要升華,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一個飛躍,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題干關鍵詞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題干相關內容,尋找共同之處,確定主題。
20.(2024八下·余姚期中)2023年,杭州亞運會首創“數字煙花”,代替產生煙塵和粉塵的“實體煙花”,運用三維動畫、AR技術等數字科技和其他輔助手段,展示了絢爛的“煙花”場景。“數字煙花”體現出的新發展理念是(  )
A.創新、協調 B.協調、綠色 C.開放、共享 D.綠色、創新
【答案】D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杭州亞運會大膽創新,采用更加綠色環保的“數字煙花”,代替產生煙塵和粉塵的“實體煙花”,運用三維動畫、AR技術等數字科技和其他輔助手段,展示絢爛的“煙花”場景。這是全球大型體育賽事的首創。點燃主火炬塔的燃料首次使用廢碳再生的綠色零碳甲醇,真正做到了循環內的零排放。除開幕式外,杭州亞運會在場館建設、能源供應、運營管理等方面,也隨處可見“綠意盎然”。綠色,已經成為杭州亞運會最鮮明的底色。
ABC三項和題干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綠色、創新是“數字煙花”體現出的新發展理念,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發展理念及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題需認真閱讀材料,準確把握材料主旨,推導正確答案。
21.(2024八下·余姚期中)“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每一個“全面”都有其重大戰略意義。其中,為著力推進黨的建設而采取的戰略舉措是(  )
A.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從嚴治黨 D.全面依法治國
【答案】C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其中,為著力推進黨的建設而采取的戰略舉措是全面從嚴治黨。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著力推進黨的建設”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全面從嚴治黨是為著力推進黨的建設而采取的戰略舉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及學生的理解能力。依據題干信息,對照選項分析選擇即可。
22.(2024八下·余姚期中)某年春節聯歡晚會現場公布了這樣一對春聯,“上聯,二十四個節氣,乾坤競秀。下聯,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橫批,天人合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為實現“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實現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②少數民族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④新中國成立后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資本主義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為實現“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采取的措施即促進民族融合的舉措,包括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實施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行動,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①③正確。民族區域自治指的是在自治區域內,由當地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少數民族享有高度的自治權”的說法表述錯誤,少數民族享有一定的自治權,②錯誤。新中國成立后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社會主義制度,④錯誤。
C項①③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為實現“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知識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涵。
23.(2024八下·余姚期中)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門先后回歸祖國,洗雪百年國恥。在港澳回歸的過程中,與我國簽署聯合聲明的國家分別是(  )
A.荷蘭、西班牙 B.英國、葡萄牙
C.荷蘭、葡萄牙 D.英國、西班牙
【答案】B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984年12月,中英兩國正式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于1997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87年,中葡簽署《聯合聲明》,1999年12月20日,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
ACD三項都不是在港澳回歸的過程中,與我國簽署聯合聲明的國家,不符合題意;
B項英國、葡萄牙在港澳回歸的過程中,分別是與我國簽署聯合聲明的國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港澳回歸的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4.(2024八下·余姚期中)使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 B.兩岸達成“九二共識”
C.連戰“和平之旅” D.習馬會
【答案】B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隨著海峽兩岸交流日趨密切,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兩岸授權這兩個民間團體開始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1992 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A項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錯誤,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 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不符合題意;
B項兩岸達成“九二共識”使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符合題意;
C項連戰“和平之旅”體現了兩岸關系的進一步發展,不符合題意;
D項習馬會體現了兩岸關系的進一步發展,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二共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結合“九二共識”的達成的意義理解。
25.(2024八下·余姚期中)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數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詩;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它們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這說明(  )
A.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
B.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C.西部大開發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D.實行優惠政策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答案】A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據“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數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詩;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它們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可知,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
A項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項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西部大開發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實行優惠政策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內容以及意義的相關史實。
26.(2024八下·余姚期中)下列圖片所反映的重大活動,集中體現了(  )
A.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B.創新宏觀調控機制
C.積極推進金融領域改革 D.優化升級產業結構
【答案】A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中共十八以來,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世界其他各國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和諧世界。
A項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項創新宏觀調控機制是對內改革,與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積極推進金融領域改革是對內改革,與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是對內改革,與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外開放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對外開放,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事業起了極為重要作用。
27.(2024八下·余姚期中)1955年,一位西方記者報道說:“萬隆會議最重要結果是共產黨中國變得強大,她贏得很多朋友與善意。”他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新中國(  )
A.建立了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
B.第一次以五大國身份之一參加會議
C.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的力量
D.以“求同存異”方針團結了亞非各國
【答案】D
【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1955年,中國參加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推動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
A項建立了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和萬隆會議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第一次以五大國身份之一參加會議不是得出題干結論的依據,不符合題意;
C項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的力量和萬隆會議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以“求同存異”方針團結了亞非各國是得出題干結論的依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萬隆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亞非萬隆會議的相關史實。
28.(2024八下·余姚期中)“對于一切國際事務,都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不屈從于任何外來壓力。”這說明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是(  )
A.互不侵犯 B.霸權主義 C.獨立自主 D.和平共處
【答案】C
【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結盟,不對立。據“……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不屈從于任何外來壓力”可知,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是獨立自主。
A項互不侵犯不是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不符合題意;
B項霸權主義不是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不符合題意;
C項獨立自主是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符合題意;
D項和平共處不是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9.(2024八下·余姚期中)讀下圖,推動20世紀70年代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猛增的直接因素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深遠影響 B.中國已形成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D.田中角榮訪華,中日正式建交
【答案】C
【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據圖片看出,20世紀70年代以后,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激增的關鍵因素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松,周恩來與尼克松舉行了會談。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A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深遠影響不是推動20世紀70年代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猛增的直接因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1953年,不符合題意;
B項中國已形成全方位的外交布局不是推動20世紀70年代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猛增的直接因素,中國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是改革開放以后,不符合題意;
C項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是推動20世紀70年代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猛增的直接因素,符合題意;
D項田中角榮訪華,中日正式建交不是推動20世紀70年代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猛增的直接因素,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的外交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導致圖中某一時段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激增的關鍵因素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30.(2024八下·余姚期中)中華人民共利國的以下外交活動及其歷史意義,對應正確的有(  )
①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與國際會議,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②1955年參加亞非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③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外交取得重大勝利
④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兩國關系實現正常化。④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本題考查中美關系,知道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簽署《聯合公報》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B項①②③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的外交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二、本卷有三個小題,其中31題14分,32題14分,33題12分,共40分
31.(2024八下·余姚期中)建國初期,人民政權櫛風沐雨、勇毅前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典禮。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動電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54門禮炮齊鳴28響。廣場上響起暴風雨般的歡呼聲,歡慶新中國的誕生。毛澤東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1)材料一中的事件發生于哪一年?此事件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2)材料二:
鏈接:新中國成立之初,外部有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敵視,內部經濟殘破,政權的穩固受到嚴重威脅。
材料二中兩幅圖片分別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依據鏈接,指出他們的共同作用。
(3)材料三:中共中央明確提出編制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的設想。……自1953年起,我國以蘇聯援建的眾多項目為中心,廣大群眾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工業化建設。至1957年底,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
根據材料三,概括哪些因素促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可喜成績?
(4)材料四:在異國他鄉,裝備落后的志愿軍將士面對用先進工業科技“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付出了慘烈犧牲。最終實現了毛澤東所說的“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聯系材料三四和所學知識,闡述圖1反映的歷史事件與“一五”計劃有何關聯。
【答案】(1)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
(2)抗美援朝戰爭,土地改革。都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3)蘇聯的援助,廣大群眾飽滿的熱情。
(4)抗美援朝斗爭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提供了相對穩定和平的外部環境。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2)材料二圖1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戰爭,圖2 農民翻身成為土地的主人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結合已學知識可知,土地改革,使農民獲得了土地,有利于鞏固人民政權;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的擴張,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土地改革與抗美援朝戰爭的共同作用是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3)根據材料三“……自1953年起,我國以蘇聯援建的眾多項目為中心,廣大群眾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工業化建設”可知,蘇聯的援助,廣大群眾飽滿的熱情促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可喜成績。
根據材料三,概括哪些因素?。
(4)1953年7月,我國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鞏固了新生人民政權;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提供了相對穩定和平的外部環境。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抗美援朝戰爭,土地改革,一五計劃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抗美援朝戰爭,土地改革,一五計劃等知識。
32.(2024八下·余姚期中)根據大事年表,回答下列問題。
大事年表(部分)
時間 事件
1949年10月 舉行開國大典
1950年 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950年10月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
① 年底 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1958年 掀起“大躍進”高潮,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66年夏 發動“文化大革命”
1978年12月 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980年 建立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
1983年 全國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年10月 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2001年12月 中國加入 ② (國際組織)
(1)寫出表格中①②處的內容并說明完成三大改造的歷史意義
(2)從上述事件中找出我國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標志性事件并說明其意義。
(3)選擇材料中相互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知識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答案】(1)①1956 年;②世界貿易組織。
三大改造的完成歷史意義如下: 第一,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社會主義公有制已占絕對統治地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它為進一步發展生產力,使全國人民過上富裕的生活,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第二,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這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偉大創舉,以新的經驗和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2)事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3)觀點: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
論述:1949年的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統治,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由此可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1)1956年,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了順應經濟全球化,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2)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會全,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即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改造,十一屆三中會全等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三大改造,十一屆三中會全的相關史實。
33.(2024八下·余姚期中)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離的關系,并逐步形成了以漢族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中國共產黨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創造性地制定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這也是新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摘編自張豈之、楊先材《中國通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共產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具體國情并說明實行該制度的歷史意義。
(2)材料二:
根據材料二,指出圖示事件有何歷史意義,并指出與之相關的方針政策。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看法。
【答案】(1)具體國情: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離的關系;民族分布呈現出以漢族為主體,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
意義:
(1)有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一與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結合起來。
(2)有利于把國家的法律、政策與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實際、特殊情況結合起來。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與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
(4)有力促進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意義: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方針政策:一國兩制
(3)國家統一是民族團結的基礎。良好的國家氛圍為各民族生活提供壞境,有助于各民族團結。民族團結有利于國家統一。各民族團結一致,互助互愛,有利于國家發展,國家統一。
【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中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離的關系”得出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離的關系;根據材料“……并逐步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得出民族分布呈現出以漢族為主體,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
(2)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符合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民族團結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港澳回歸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港澳回歸等知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平县| 贵德县| 西贡区| 眉山市| 西贡区| 临泉县| 连州市| 井陉县| 扎囊县| 临漳县| 栾城县| 繁峙县| 山西省| 阿拉善左旗| 紫云| 甘洛县| 林口县| 积石山| 台东县| 苍溪县| 综艺| 金门县| 腾冲县| 瓮安县| 镇雄县| 勃利县| 遂宁市| 剑河县| 丹棱县| 岑巩县| 聂拉木县| 阿拉尔市| 罗甸县| 沈丘县| 南康市| 开鲁县| 桐庐县| 合江县| 陇西县| 乌恰县| 永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