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中考基礎知識分類一、“根本”類:1.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時難免發生矛盾。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是廣大人民最根本、最長遠的利益。2.總體國家安全觀,以政治安全為根本。3.國家安全是實現國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4.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5.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6.我國的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7.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憲法規定了我國的國家性質、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職權等國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8.監督是權力正確行使的根本保證,不受監督的權力將導致腐敗。9.國家的根本任務: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10.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1.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12.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13.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14.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不會根本改變,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不會根本改變。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15.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16.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加民生福祉。17.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二、“基本”類: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是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2.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3.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立法活動的基本要求。4.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應受刑罰處罰性(法律后果)。5.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6.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都是由憲法規定的。(但普通法律也可以保障。)7.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政治權利,行使這項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8.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9.勞動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還是一項基本人權。10.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證。11.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12.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13.多黨合作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14.法治是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15.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16.基本國策:計劃生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 基本方略:依法治國。17 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也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正義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18.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19.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三、“方針”類:1.解決臺灣問題基本方針(最佳方式):“和平統一,一國兩制”。2.民族方針: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3.處理香港、澳門的方針:“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四、“原則”類:1.誠信是一項民法原則。2.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是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3.憲法規定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4.民主選舉的原則:公平、公開、公正。5.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6.“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7.中國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為全球治理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8.處理香港、澳門的原則:“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五、“核心”類:1.國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2.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3.憲法核心內容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核心價值是確認并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實現。4.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5.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6.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公平正義。7.司法改革的核心:司法公正。8.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9.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 時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創新。10.依法行政的核心:規范政府的行政權。11.全面創新的核心:科技創新六、“基礎”、“基石”類:1.承擔責任既是個人有所成就的基礎,也是集體發展的必要前提。2.家庭保護是基礎。3.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憲法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4.憲法監督具有基礎性意義。5.總體國家安全觀,以經濟安全為基礎。6.憲法規定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奠定了國家權力屬于人民的經濟基礎。我國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7.選舉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的基礎。8.勞動權是公民賴以生存的基礎。9.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主體。10.公平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11.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12.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基層群眾自治制度。13.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法治體現并保障民主。14.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15.道德是社會關系的基石,是人際和諧的基礎。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基石;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16.兩岸關系的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17.文化多樣性是實現文化創新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宗旨”、“目標”類:1.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2.依據憲法設立的國家機關都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3.人權的實質內容和目標: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發展4.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5.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強國富民6.黨的奮斗目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7.發展的根本目的:增進民生福祉。8.創新的目的: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9.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0.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八、“最”類1.法律最主要特征/最本質特征: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2.最剛性的社會規則:法律。人們行為的底線:不違法。3.犯罪最本質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4.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4.訴訟是處理糾紛、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最有效手段,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5.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6.憲法規定了國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保護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法律是憲法。7.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8.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9.在整個國家機關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0.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11.最高監察機關:國家監察委員(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產生)12.國家安全是實現國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13.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14.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15.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16.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17.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18.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19.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將國家和人民視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將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20.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九、“首先”類1.我們首先要對自己負責。2.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依憲執政。十、“本質”類1.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2.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最主要特征/最本質特征)3.犯罪最本質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4.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5.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6.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7.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8.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9.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10.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十一、“集中體現”、“精髓”類1.我國憲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2.國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現。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4.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十二、“數字”類1.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2.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3.四個自信: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 、理論自信 、文化自信。4.四個全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5.建黨一百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實現)2035年: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國一百年(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6.(兩個)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十三、“時間”、”狀態”類1.“站起來”:1949年 新民主主義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2.為中國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1956年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3.人民民主的勝利:1949年 新中國成立。4.社會主義民主的確立:1956年 新中國成立后,各級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5.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十五大6.進入新時代、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十八大7.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但未解決,只能說致力于解決/緩解8.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9.我國還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0.我國已經踏上了強國富民之路。11.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變。12.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已經形成。13.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十四、概念混淆1.決策權屬于政府和國家,公民沒有決策權,公民參與民主決策過程,促進決策的科學化2.民主監督的對象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3.公民參與(選舉、決策、監督)是權利不是義務4.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利益是義務,監督是權利5.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一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6.我國人民間接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7.共同富裕 ≠ 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時富裕8.縮小差距√ 消除差距×9擴大公民權利× 擴大公民有序參與√10.勞動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易混國家制度知識對比表根本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掌握國家政權、行使權力的根本途徑)基本內容:①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②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③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其他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自己的職權,并對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受其監督;④實行民主集中制,遵循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民主決定。人大代表職權:提案權、審議權、表決權、質詢權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①毫不動搖的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②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③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④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基本政治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多黨合作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不是“國家職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已形成】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已形成】基本內容:①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②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機關。③民族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民族自治機關必須服從中央的領導,依法行使自治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 基本內容:①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②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成員由村民或居民直接選舉產生。③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有利于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①公有制經濟【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以公有制為主體】地位:主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包括:國有經濟(主導作用)、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②非公有制經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決定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外商投資經濟等。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按勞分配【由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 地位:主體②多種分配方式包括:按生產要素分配、社會保障收入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市場經濟: 地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政府科學的宏觀調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易混國家機關知識對比表國家機關 性質 組成體系 職權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 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最高權力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地方各級權力機關: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大① 立法權 ② (重大事項)決定權 ③ 任免權 ④ 監督權 人大代表的職權①提案權 ②審議權 ③表決權 ④質詢權國家主席 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關,是國家元首 國家主席副主席 ① 公布法律、發布命令 ② 任免權 ③ 外事權 授予榮譽權國家行政機關(人民政府) 行政機關是權力機關 的執行機關 最高行政機關: 國務院 地方各級行政機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行政 權國家監察機關(監察委員會) 行使國家監察職能的專責機關 最高監察機關: 國家監察委員會 地方各級監察機關: 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 監察 權(獨立行使)附:監察機關的職責① 監督職責(首要職責);② 調查職責(經常性工作);③ 處置職責國家司法機關 人民法院 審判機關 審判權(獨立行使)人民檢察院 檢察機關Or法律監督 機關 檢察權 (獨立行使)提起公訴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關鍵詞 核心觀點 關鍵詞 核心觀點1 自己 正確認識自己 11 親社會 親社會2 友誼 正確理解友誼 12 服務社會 服務社會3 老師 正確與老師交往 13 網 理性利用互聯網4 父母 長輩 和諧家庭 1.孝敬父母 2.孝敬長輩 3.構建和諧家庭 14 秩序 規則 1.維護社會秩序 2.遵守社會規則5 集體 1.堅持集體主義 2.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關系 3.共建美好集體 15 道德 1.尊重他人 2.以禮待人 3.誠實守信 4.有道德觀念6 養護精神 生命 1.養護精神 2.活出生命的精彩 16 責任 角色 1.有責任感 2.不同角色承擔不同責任7 挫折 正確應對挫折 17 國家利益 堅持愛國主義和國家利益至上8 青春期 正確對待青春期矛盾心理 18 國家安全 1.維護國家安全 2.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9 獨立思維 批判精神 創造潛力 1.發展獨立思維 2.培養批判精神 3.開發創造潛力 19 國家發展 關心國家發展10 恥 至善 1.行己有恥 2.止于至善 20 勞動 實干 1.愛勞動 2.弘揚實干精神關鍵詞 核心觀點21 自由 平等 1.維護自由 2.維護平等22 公平 正義 1.維護公平 2.維護正義23 法律 1.法律特征(法律由國家制定認可;國家強制力保證;具有普遍約束力) 2.法律規范作用和保護作用 3.法律對未成年人特殊保護 4.有法律意識24 守法 1.違法行為/犯罪行為 2.遠離違法犯罪 3.守法 4.依法辦事 5.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25 憲法 1.國家權力屬于人民 2.尊重和保障人權 3.憲法是國家根本法 4.維護憲法權威 5.堅持黨的領導26 權利 義務 1.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和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嚴/財產/物質幫助/文化/受教育/勞動 權 2.依法履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納稅/勞動/受教育/計劃生育/孝敬父母 義務 3.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27 經濟制度 1.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2.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8 政治制度 1.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 2.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3.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4.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29 國家機構 1.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 2.國家主席是代表我國的國家機關 3.政府是行政機關,堅持依法行政 4.監察委員會是國家監察機關 5.人民法院和檢察院是司法機關30 強國之路 1.堅持改革開放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3.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走共同富裕之路關鍵詞 核心觀點31 創新 1.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2.堅持科教興國戰略 3.堅持創新新發展理念 4.弘揚創新精神32 民主 1.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2.參與民主生活33 法治中國 1.全面依法治國 2.建設法治中國 2.政府堅持依法行政 3.全社會厲行法治34 精神家園 1.弘揚中華文化和堅定文化自信 2.弘揚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 3.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5 美麗中國 1.走綠色發展道路 2.建設美麗中國 3.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 4.堅持綠色新發展理念36 中華一家親 1.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原則 2.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反對分裂 4.維護國家統一37 中國夢 1.做自信中國人 2.共圓中國夢38 世界 1.開放互動世界 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3.與世界共發展 4.中國擔當39 職業 1.做好職業準備 2.弘揚敬業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024年道德與法治中考核心觀點.docx 2.2024年道德與法治中考分類基礎知識.docx 3.2024年道德與法治中考制度、機關表格梳理.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