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高二語文課內文言文復習學案屈原列傳【使用準備與要求】請準備紅、黑雙色筆及《語文必修三》. 一輪《復習方略》P85-89課代表負責本組“目標流程”的收發和對完成情況進行監督和督促.【目標一】通讀課文,注意句讀以及易錯字的翻譯。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 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 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著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屈原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 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 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于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 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 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 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太史公曰 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 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目標二】掌握重點實詞,《復習方略》P88高考演練翻譯絕:(1)(2020·新高考全國卷Ⅱ)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明史·海瑞傳》絕:動詞,斷絕翻譯: 市民停業悼念。靈柩經過江面,民眾穿白衣、戴白帽在兩岸送行,灑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絕。(2)(2017·全國卷Ⅲ)上元張燈,吏籍為盜者系獄,將曰:“是絕其自新之路也。”(《宋史·許將傳》)絕:動詞,斷絕翻譯:元宵節點燈,官吏登記那些偷盜的人把他們關入獄中,許將說:“這就斷絕了他們改過自新的路了。”(3)(2014·遼寧卷)賊張敵萬窟穴其間,立絕不與通。(《宋史·趙立傳》)絕:副詞,堅決翻譯:盜賊張敵萬于期間建筑巢穴,趙立堅決不與他往來。(4)(2012·湖北卷)濟從騎有一馬絕難乘,少能騎者。(《世說新語·家有名士》)絕:副詞,極,非常翻譯:跟隨王濟的有 一匹馬,非常難騎,很少有人能騎乘得了。(5)(2011·湖南卷)無錫自顧端文、高忠憲兩先生講道東林,遠紹絕學,流風未遠。(《嚴祺先文集序》)絕:形容詞,(造詣)獨到翻譯:無錫自從顧端文(顧憲成)、高忠憲(高攀龍)兩位先生在東林講學,遠遠的繼承古圣賢獨到學問,圣人流傳下來的風尚不曾遠離。質:(1)(2018·全國卷Ⅲ)琦曰:“范純禮豈不知此 將必有說。”他日,眾質之。(《宋史·范純禮傳》)質:動詞,詢問翻譯:韓琦說:“范純禮難道不知道此事嗎?一定會有一個說法。〞后來,大家質問他。(2)(2015·上海卷)彥光前在岐州,其俗頗質,以靜鎮之,合境大安。(《隋書·梁彥光傳》)質:形容詞,質樸翻譯:梁彥光先前在岐州的時候,風俗非常質樸,用靜的方法治理,全境教化很好。(3)(2013·江西卷)造予,予以此圖質之。(《村落嫁娶圖記》)質:動詞,詢問翻譯:他到我家,我拿這幅圖向他詢問(4)(2010·重慶卷)貧甚,質女婢于人。(《宋史·查道傳》)質:動詞,典當,抵押翻譯:家中很是貧窮,質押這位朋友的女兒給人當奴婢。解析:婢于人:狀語后置句,現代漢語語序為“于人婢”,給人當奴婢。婢:名詞用作動詞,當婢女。存:(1)(2018·北京卷)僅存之國危而后戚之。(《荀子》)存:動詞,存在翻譯:勉強存在的國家陷入危險以后君主才為它擔憂(2)(2017·江蘇卷)其于知友故舊歿后衰落,相存問過于生前,蓋其性之篤厚然也。(《汪容甫先生行狀》)存:動詞,問候,省視翻譯:他對那些老友舊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關心慰問超過朋友生前,因為他的本性就是這樣忠實厚道啊。解析:此為指代性副詞“相”作賓語,賓語前置?!跋唷保?代指第三人稱,他們,他們的?!按妗?,慰問,問候?!跋啻鎲枴?,存問相,慰問他們的(家人)。(3)(2011·天津卷)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讀。(《日知錄》)存:動詞,保存翻譯:留存的刻本也許模糊不清沒法看了【目標三】P89 對接高考訓練 挖空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 )能誦詩屬書聞( )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 ),召置門下,甚幸愛( )。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 )為天下第一,故( )與李斯同邑而常( )學事( )焉,乃征( )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 )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 )博士。是時( )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 ),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 )能不及( )也。孝文帝說( )之,超遷( ),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 ),而固( )當改正朔( ),易( )服色,法( )制度,定官名,興( )禮樂,乃悉( )草( )具其事儀法,色尚( )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 )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 )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 ),其說( )皆自賈生發( )之。于是天子議( )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 )盡害( )之,乃短( )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 ),紛亂( )諸事?!庇谑翘熳雍笠嗍瑁? )之,不用( )其議( ),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 )辭( )往行,及渡湘水,為( )賦以吊( )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 )見(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 )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 )。賈生因具道( )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 )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 )之,今不及也。”居( )頃之( ),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 )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 ),以為患之興( )自此起矣。賈生數( )上疏( ),言諸侯或( )連數郡,非( )古之制,可稍( )削之。文帝不聽。居( )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 )。賈生自傷( )為傅無狀( ),哭泣歲余,亦死。【目標四】拓展作文素材 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縱觀古代歷史,有一位史學家,他的《史記》被稱作“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離騷》的坐直正是史上那位“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博聞強記,明與治亂,嫻于辭令”是他的天賦,遭小人妒忌 ,自令放為,是他不幸的寫照,而他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直到生命的盡頭,他仍讓保持自己的品性,升華自己的人格。這不禁讓我想起昔日的西楚霸王項羽,太多的共鳴太多的相似,他昔日威風凜凜,號令千軍萬馬,最后卻含淚自刎于烏江畔。他和他的《離騷》,他和他的《垓下歌》將永遠彪炳千古,為世人傳承。失意成佳篇古人佳作晶瑩的寶石,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光芒。再次光芒的背后,卻是一些命運極其相似的人------官場失意者。昔戰國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卻遭人詆毀,終至貶謫,在郁郁之中著成離騷,千古流芳。盛唐李白,不被重用,賜金放還,于人生低谷中將一腔豪情化為“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情與“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灑脫與浪漫。正因在官場的失意,他才成為詩仙,青史留名。還有蘇軾,烏臺詩案使他寫出了赤壁賦的佳篇;遭貶的柳宗元,寫成了字字珠璣的永州八記;屢試不第的蒲松齡,成就了他的聊齋志異這些人,高高在上時,少而又少,二失意困頓時,卻妙文無窮,莫非真應了杜甫那句話“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汐有漲落,月有圓缺,自然才奧妙無窮;命有曲折運有順逆,人生才別有韻味。無論順逆,高昂起頭,不頹廢,不放棄,才是個大寫的人。千里馬需要伯樂縱觀屈平一生,令世人為之惋惜,而造成這一切的幕后黑手除了上官大夫,還有懷王。懷王不辨是非,不識賢才,楚國不滅也太不公平了。所以作為一名君主要慧眼識英雄,國家才能繁榮富強。齊桓公便是一位伯樂,他心胸開闊,任用曾經為自己的對手效力的賢才管仲,正是因為他知道管仲足智多謀,是難得的一位奇才,便不計前嫌,毅然把管仲留在自己身邊為自己籌謀劃策,治理國家才成就一方霸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信陵君不惜屈尊一門尋侯生,只為求得一賢才,所以有了廣為流傳竊符救趙的故事。所以作為當代國家的領導者,應該重用賢才,慧眼識英雄。國家才能興旺發達。那遠去的背影汨羅江畔,一個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人,邁著絕望的步伐,無情的將他散亂的頭發吹起,他的長袖也隨風飄揚,這個背影漸漸遠去。他的腳上綁起兩塊大石頭,跳進了汨羅江江面泛起波浪,永遠的離開了帶著極度悲憤絕望的心情離開了。屈原一生起起落落,我同情他的遭遇,因他的選擇而痛恨,為什么要選擇這條路,就像太史公說的那樣,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令若是。那遠大的背影讓后人嘆息,何不學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己的命運要掌握在自己手上,又何必要因別人的任遷而嫉,而投入泥羅江呢?那遠去的背影是漫溯在歷史的河岸,站成了一棵樹的姿勢。讓時光的雕塑成風的形家。一縷清風,滌凈了上下五千年的陰霾。他執著的選擇,是一顆璀璨明珠的隕落。是他忠貞于自己國家的表現,更是一個悲劇的上演。用忍在疾痛之中把握成功脈搏為國而死的屈原,壯志未酬,只留的清名在人間,他遭貶謫報國無望而以死明志,則是一種心狹量小無可頌揚的行為,因為忍乃是一種在困難中的明智選擇。滿腹經綸,讒臣誣陷,卻成了他的無休止牢騷;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卻化作了無法挽回國運的悲嘆;行吟澤畔,吟不盡對存君興國的向往,載著巨大的遺憾隨石頭沉入汨羅江,愛國之志難酬,隱藏著對塵世的回避和對前途的放棄。翻開歷史,勾踐臥薪嘗膽,積蓄力量他學會了忍,于是他得以雪恥復國;韓信遭辱,眾目睽睽之下,他學會了忍,于是才有了后來建功立業的淮陰侯;劉偉身殘,沒有雙手卻依然執著自強不息,他忍著別人異樣的眼光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苦痛,彈奏出人生最激越的樂章。命運多舛,于坎坷之處學會忍,方能成大事。【目標五】本課易錯字詞積累(每個寫三遍)2024年高二語文課內文言文復習學案屈原列傳 答案【學習目標】1、背誦全文并默寫。2、理解、落實關鍵字句,積累文化常識。【學習過程】一、重點實詞釋義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學識)強志(記),明(明白,通曉)于治亂,嫻(熟悉)于辭令(應對的言辭)。入( 對內)則與王圖議(計劃、計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對外 )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信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朝列 ),爭寵而心害( 嫉妒)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撰寫)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 強取為己有 )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夸耀)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疏遠)屈平。屈平疾(痛心)王聽之不聰(明察)也,讒諂之蔽明( 眼睛 )也,邪曲(奸邪之人)之害公(公正無私之人)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通“罹”,遭受 )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處境困難 )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憂傷,悲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被)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大概)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過度,無節制。),《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著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闡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條理),靡(沒有)不畢見(通“現”表現)。其文約(簡約),其辭微(含蓄),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通“旨”,旨趣)極大,舉類(事物)邇(近)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污濁環境),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得到)世之滋垢,皭(清白、潔凈)然泥(沾污)而不滓(污染)者也。推(推贊,推許)此志也,雖(即使)與日月爭光可也。屈原既( …以后)絀( 通“黜”,被罷免官職 )。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通“縱”,合縱)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同“佯” 假裝 )去( 離開 )秦,厚幣( 禮物)委(呈現)質(同“贄”見面禮)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如果)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 欺騙、欺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于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 第二年 ),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 動詞,到,去 )楚?!比绯?,又因( 趁機 )厚幣用事者(掌權的人)臣靳尚,而設詭辯(說假話)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顧反(回來),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時秦昭王與楚婚(約為婚姻 ),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 像虎狼 一樣兇狠 )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 為什么)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后,因(趁機)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 通“納”,接納 )。復之( 動詞,到)秦,竟(終于)死于秦而歸葬。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 責備)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恨)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 希望)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思念)君興( 振興)國,而欲反覆(回歸)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 無才之人),莫不欲求忠( 忠誠的人)以自為(幫助自己),舉賢( 賢能的人 )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連續,連接),而圣君治國( 安定太平的國家 )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在國內 )惑于鄭袖,外( 在外) 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軍隊被打敗,土地被分割 ),亡其六郡,身客( 名詞作狀語,像客人那樣 )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詆毀,說壞話)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放逐,流放)之。屈原至于江濱,被(通“披”,披散)發行吟澤畔,顏色(臉色)憔悴,形容(形體容貌)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全)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被)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吃)其糟而啜(喝)其醨(薄酒)?何故懷瑾握瑜(美玉),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 洗頭發)者必彈冠,新?。ㄏ丛?)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定語后置,潔凈的身體),受物之汶汶( 污濁的樣子 )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 怎么 )能以皓皓(皎潔的樣子)之白,而蒙世之溫蠖(塵垢)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 這)徒者,皆好辭(文辭,這里指文學)而以賦見稱。然皆祖(效法)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 一天天的)以削,數十年竟( 終于)為( 被 )秦所滅。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到某地去)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將生死同等看待),輕去就(離官去職或在朝任職),又爽然自失(茫然若有所失)矣?!?br/>文言文挖空答案賈生名誼(名是供長輩呼喚;字,又稱“表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于禮貌和尊敬)洛陽人也。年十八以(因為)能誦詩屬書聞(聞名)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稱,古代一種地方官職,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級的行政區之地方行政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吏)聞其秀才(指才能優異)。召置門下,甚幸愛(賞識)。孝文皇帝(孝文皇帝是漢文帝的謚號。謚號是對古代君主、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指為官的政績)為天下第一,故(從前)與李斯同邑(同鄉)而常(通“嘗”,曾經)學事(跟從某人學習并侍奉之)焉,乃征(征召,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很)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省略句,應為“以(之)為”)博士(是學官名,秦漢時是指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指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是時(這個時候。見《荊軻刺秦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應答),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認為)能不及(比得上。見《鄒忌諷齊王納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孝文帝說(通“悅”,喜歡)之,超遷(超級提拔),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認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和平融洽),而固(確實)當改正朔(一年的第一天。正,一年的開始;朔,一月的開始。古時改朝換代,新王朝表示“應天承運”,須重定正朔,改正朔,就是改定歷法),易(改變)服色,法(訂立)制度,定官名,興(振興)禮樂,乃悉(都)草(草擬)具其事儀法,色尚(崇尚。賈誼認為漢朝是土德,土,黃色,所以尚黃)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改變)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無暇,指沒有時間。)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列侯悉就國:要求諸侯都要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因當時有不少宗室功臣受封之后,依然不離京城),其說(思想,觀點。如“著書立說”)皆自賈生發(產生)之。于是天子議(商議)以為賈生任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簡稱。夏朝始設,周代沿襲,“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時高級掌管或爵位的稱謂)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即之類,指這些人。)盡害(嫉妒)之,乃短(說壞話)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獨攬,獨有)權,紛亂諸事?!庇谑翘熳雍笠嗍瑁ㄊ柽h,不親近)之,不用(采用)其議(提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之后,已經)辭(告辭,辭別。見《鴻門宴》“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往行,及(等到)渡湘水,為(寫)賦以吊(悼念死者)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被征召)見(拜見)。孝文帝方受釐(漢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行祀或郡國祭祀之后,皆以祭余之肉歸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釐),坐(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席,臀部放在腳后跟上)宣室(宮殿名,在未央宮中,是皇帝齋戒的地方)。上因(因為)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本源)。賈生因具道(講解。見《桃花源記》“不足為外人道也”)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往前移動,這是親近的表示)。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超過)之,今不及也?!本樱ǘ冗^一段時間)頃之(不久),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給……當老師)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列侯不是侯爵,分為縣侯、鄉侯、亭侯三個等級,公侯伯子男為第一、二品,縣侯為三品,鄉侯為四品,亭侯為五品)。賈生諫(規勸君主或尊長改正錯誤),以為患之興(興起)自此起矣。賈生數(多次)上疏(奏章。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條陳述自己對某事意見的一種文體。臣子向皇帝陳述自己的意見常用的文體還有表,如《陳情表》),言諸侯或( 有的)連數郡,非(違背)古之制,可稍(漸漸。見《蘇武傳》“稍遷至栘中廄監”)削(削減)之。文帝不聽。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后代)。賈生自傷(悲痛,感慨)為傅無狀(沒有功績),哭泣歲余,亦死。(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參考譯文:賈生的名叫誼,是洛陽人。十八歲的時候,因為能賦詩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氣。吳廷尉當時是河南郡郡守,聽說賈誼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召請到自己門下,對他很賞識。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吳郡守治理政事、安撫百姓在全國最有成績,過去又因與李斯是同鄉而常向李斯學習,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擔任廷尉。吳廷尉便向皇帝推薦賈誼,說他很年輕,頗為通曉諸子百家的學說。于是,文帝便把賈誼召到朝廷任命為博士。當時賈誼才二十歲出頭,在朝臣中是最年輕的。每當皇帝詔令臣下商議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無言答對,而賈誼卻總是答得很完滿,人人都感到賈誼所講的,正是自己所要說的。于是,大家都認為自己的才能趕不上賈誼。文帝也很喜歡他,一年之內,就把他從博士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賈誼認為,從漢興到文帝經過二十多年,天下已經安定,朝野和睦,應當更定歷法,改變所崇尚的顏色,訂正法令制度,統一官名,大興禮樂,便詳細草擬了各項儀禮和辦法,建議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重新確定官名,全部變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剛剛即位,謙恭謹慎,一時還顧不上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諸侯回到封國,都是賈誼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議,打算把賈誼提撥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東陽侯張相如、御史大夫馮敬等人都嫉妒賈誼,便在皇帝面前詆毀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輕沒有經驗,專想攬權,把許多事情都搞亂了。”因此,皇帝從此也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建議,并派他去作了長沙王吳差的太傅。賈誼已經辭別朝廷前往任所,聽說長沙地勢低洼,氣候潮濕,自認為壽命不會長久,又因為是被貶謫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時候,作了一首賦,來憑吊屈原。又過了一年多,賈誼被征召到京城晉見皇帝。正趕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賜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詢問鬼神的本源。賈誼就詳細說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談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向賈誼面前移動。談完之后,文帝說:“我好久不見賈生了,自以為超過了他,今天看來還是不如他。時間不長,就任賈誼為梁懷王劉揖的太傅。梁懷王是文帝喜愛的小兒子,好讀書,所以文帝讓賈誼做他的師傅。文帝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誼諫阻,認為這樣做禍患就會由此產生。賈誼屢次上書,指出諸侯勢力過大,有的封地連接數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應該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文帝不聽。幾年以后,梁懷王騎馬時,從馬上跌下摔死了,沒有后代。賈誼認為自己這個老師沒有當好,很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