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7.歷史現象(學生版)1.胡騰舞是石國(位于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流行的一種舞蹈。在北朝時期傳入中原,至唐代時更加流行。據此推測,唐朝時期( )A.推行重文輕武政策 B.與朝鮮半島交往十分密切C.社會風氣兼容并包 D.雜劇已經形成并傳入南方2.乾隆時期,畫家徐揚創作了《盛世滋生圖》(見圖),描繪了當時蘇州的市井風情。該畫可以佐證清朝前期( )《盛世滋生圖》(局部)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B.財政危機不斷加劇商品經濟相當活躍 D.土地兼并十分嚴重3.1920年初,鄭振鐸等溫籍學生返鄉創辦《新學報》,刊發了一系列文章(見表)。這可以印證( )A.洋務運動影響溫籍學生 B.新文化新思想得到傳播 C.早期黨組織在浙南成立 D.俄國道路成為青年共識4.一千多年前紹興古纖道上的塊塊青石,歷經歲月滄桑,見證了( )5.1923年,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一文中說:"拿過去若干個五十年和這個五十年來比,這五十年誠然是進化了….…”下列現象中最能體現“這五十年”政治方面進化的是( )A.握手取代跪拜 B.白話文取代文言文 C.總統取代皇帝 D.新學堂取代舊私塾6.民國八年六月,《新聞報》載,“此次滬上風潮始由學生罷課,繼由商人罷市,近日將有勞動工人同盟罷工。”文中史事( )A.支持了北伐的勝利進軍 B.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創造了條件C.結束了國民黨反動統治 D.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7.“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以上情景全部出現,最早可見于( )A.文藝復興時期 B.啟蒙運動時期C.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8.如圖是我國2017年和2020年發展教育等民生事業的財政支出柱狀圖。它反映了我國(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②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已得到解決 ④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據《天工開物》記載,明代湖州地區蠶農改良過的絲車性能優越。這反映當時( )①江浙地區棉布產量增加 ②廢除了重農抑商政策③絲織業生產工具的進步 ④湖州地區蠶桑業興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世紀初,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悄然發生變化。以下情景可能出現在1906年上海的有( )①男子紛紛剪去辮子 ②學生在新式學堂學習外語③《申報》刊登《狂人日記》 ④市民在電話公司撥打電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1789年,巴黎咖啡館內反政府的言論日趨激烈,攻訐路易十六政府的小冊子廣泛流傳。這一現象反映了( )A.法國大革命情緒正在醞釀 B.明治政府提倡“文明開化”C.君權神授思想被普遍認可 D.北方的廢奴運動空前高漲12.2021年,麗水市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為全國唯一水、氣環境質量排名同時進入前十的地級市,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高。這體現了( )A.因地制宜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 B.我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C.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難以協調 D.解決環境問題是當前工作的中心13.據統計,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開辦期間,銷售西書83454本。另據1878年匯編的《譯書事略》,西書主要涉及技術工程領域。讀西書、求西學的時尚新風反映了( )A.甲午戰爭后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 B.洋務運動將學習西學付諸“自強”實踐C.戊戌變法在思想方面產生廣泛影響 D.新文化運動利用“科學”思想啟迪民智14.陸羽為避安史之亂隱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專業著作《茶經》。在完成《茶經》期間,他可能看到( )①官吏在戲園里觀看《竇娥冤》 ②書生在茶會中吟誦杜甫詩作③名醫在藥房翻閱《本草綱目》 ④農民在田間使用曲轅犁耕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據《麗水地區志》記載,在科舉制存在的近1300年時間里,麗水共有進士1126人,宋代占948人,考取進士人數最多。其主要原因是( )A.娛樂場所瓦子出現 B.政治、文化中心南移C.重武輕文政策影響 D.文人注重哲學思考16.材料二:宋朝,中國的對外貿易量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候。海上商道-一而不是古老的陸路--首次成為中國同外界聯系的主要通道。最后還應該指出,宋朝時期中國人首次大規模直接從事對外貿易,而不再主要依靠外國中間商。因而可以說,宋朝時的1中國正在朝著一個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2)據材料二,概括宋朝“正在朝著一個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的表現。17.材料二:19世紀中期英國經濟發展數據(部分) ◇1848年棉紡織品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50% ◇1850年工業產值占世界工業總產值的39% ◇1851年工業產品占全國出口總量的69%; 工人數量占全國就業總人數的53.8%;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4%。 英國紡紗廠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14﹣16個小時,且童工的工資只有成年工人的1/8。曼徹斯特及郊區的35萬工人幾乎全部居住在潮濕、污穢、簡陋的屋舍內。 ——摘自[美]弗蘭克 薩克雷、約翰 芬德林主編的《世界大歷史》(2)綜合材料論證“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人類的發展又是最野蠻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7.歷史現象(教師版)1.胡騰舞是石國(位于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流行的一種舞蹈。在北朝時期傳入中原,至唐代時更加流行。據此推測,唐朝時期( )A.推行重文輕武政策 B.與朝鮮半島交往十分密切C.社會風氣兼容并包 D.雜劇已經形成并傳入南方【考點】歷史現象:盛唐氣象,唐朝的社會風氣兼容并包【答案】C【解析】A.北宋推行重文輕武政策,排除A.B.題干體現不出與朝鮮半島交往十分密切,排除B。C.唐朝的社會風氣兼容并包,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在音樂等方面也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C符合題意。D.雜劇形成于宋代,元朝南北統一后,雜劇傳入南方。故選:C.2.乾隆時期,畫家徐揚創作了《盛世滋生圖》(見圖),描繪了當時蘇州的市井風情。該畫可以佐證清朝前期( )《盛世滋生圖》(局部)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B.財政危機不斷加劇商品經濟相當活躍 D.土地兼并十分嚴重【考點】歷史現象:清朝前期商品經濟相當活躍【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清代徐揚所繪《盛世滋生圖》,全卷長達1225厘米,它完整地描繪了18世紀古城蘇州的市井風情,反映了蘇州商品經濟的發展,故C正確;經濟重心開始南移是唐朝中期,排除A:《盛世滋生圖》反映了清朝前期商品經濟相當活躍,不能說明清朝前期財政危機不斷加劇、土地兼并十分嚴重,排除BD。故選:C。3.1920年初,鄭振鐸等溫籍學生返鄉創辦《新學報》,刊發了一系列文章(見表)。這可以印證( )A.洋務運動影響溫籍學生 B.新文化新思想得到傳播 C.早期黨組織在浙南成立 D.俄國道路成為青年共識【考點】歷史現象:新文化新思想得到傳播【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據題干可知,《新學報》刊發的主要文章有《破除社會階級》《學校為什么不應該設讀經科》《達自由的路》《中國婦女的解1放問題》《社會化的教育》《可造的世界》,這些文章宣傳自由、平等、民主、科學,這說明新文化新思想得到傳播。故B符合題意:題干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不是洋務運動(19世紀60-90年代),排除A;題干材料不能說明早期黨組織在浙南成立、俄國道路成為青年共識,排除CD。故選:B.4.一千多年前紹興古纖道上的塊塊青石,歷經歲月滄桑,見證了( )A.勾踐的臥薪嘗膽 B.秦始皇東巡會稽 C.隋朝大運河開鑿 D.經濟重心的南移【考點】歷史現象: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和原因【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由材料"古纖道始建于815年"并結合所學知,塊塊青石見證了經濟重心的南移。從唐朝中后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后完成,故D正確:"勾踐的臥薪嘗膽”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后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排除A;"秦始皇東巡會稽"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B;"隋朝大運河開鑿"屬于隋煬帝時期的歷史信息排除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知識。5.1923年,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一文中說:"拿過去若干個五十年和這個五十年來比,這五十年誠然是進化了….…”下列現象中最能體現“這五十年”政治方面進化的是( )A.握手取代跪拜 B.白話文取代文言文 C.總統取代皇帝 D.新學堂取代舊私塾【考點】歷史現象:總統取代皇帝等;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掌握基礎知識。A."握手取代跪拜"屬于社會習俗的變化,排除A.B."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屬于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屬于思想文化變化的內容,排除B.C.據材料"1923年,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拿過去若干個五十年和這個五十年來比,這五十年誠然是進化了"及所學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由此可知,最能體現"這五十年"政治方面進化的是總統制取代了皇帝制,故C正確。D.“新學堂取代舊私塾”屬于近代教育的變化,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6.民國八年六月,《新聞報》載,“此次滬上風潮始由學生罷課,繼由商人罷市,近日將有勞動工人同盟罷工。”文中史事( )A.支持了北伐的勝利進軍 B.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創造了條件C.結束了國民黨反動統治 D.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考點】歷史現象:五四運動爆發時的三罷現象;五四愛國運動【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掌握基礎知識。A.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B.洋務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排除B。C.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解放了南京,標志著國民黨反動派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宣告結束,排除C。D.據材料"民國八年六月”“此次滬上風潮始由學生罷課,繼由商人罷市,近日將有勞動工人同盟罷工”及所學可知,敘述的是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的歷史信息。結合所學可知,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作為新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7.“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以上情景全部出現,最早可見于( )A.文藝復興時期 B.啟蒙運動時期C.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考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電氣時代。由“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結合所學,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以石油為主的化學工業產生與發展,以電報為代表的通訊事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可知,C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以第二次工業革命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8.如圖是我國2017年和2020年發展教育等民生事業的財政支出柱狀圖。它反映了我國(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②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已得到解決 ④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點】歷史現象:中國現代科技、教育、文體事業的發展【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近年來我國發展教育等民生事業的發展等相關知識,注意柱狀圖的正確識讀。根據我國2017年和2020年發展教育等民生事業的財政支出柱狀圖可知,從2017年我國在教育經費、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領域財政支出為3.42萬億、2.46萬億、1.45萬億;2020年我國在教育經費、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領域財政支出為4.29萬億、3.39萬億、1.92萬億。我國的這些領域的財政支出不斷增加,這說明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眾。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已得到解決,無法從圖示中反映出來,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近年來我國發展教育等民生事業的發展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9.據《天工開物》記載,明代湖州地區蠶農改良過的絲車性能優越。這反映當時( )①江浙地區棉布產量增加 ②廢除了重農抑商政策③絲織業生產工具的進步 ④湖州地區蠶桑業興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點】明清科技的成就及影響【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明清科技成就,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據《天工開物》記載,明代湖州地區蠶農改良過的絲車性能優越。這反映當時絲織業生產工具的進步、湖州地區蠶桑業興盛。題干材料與棉布無關,不能說明廢除了重農抑商政策,排除含有①②的選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明清科技成就,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20世紀初,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悄然發生變化。以下情景可能出現在1906年上海的有( )①男子紛紛剪去辮子 ②學生在新式學堂學習外語③《申報》刊登《狂人日記》 ④市民在電話公司撥打電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點】歷史現象: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發生的變化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的相關史實。據所學知識可知,男子紛紛剪去辮子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1905年科舉考試被廢除,清政府開始開辦新式學堂,學生在新式學堂學習外語可能出現在1906年的上海;《狂人日記》發表于1918年;市民在電話公司撥打電話可能出現在1906年的上海。②④符合題意;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發生的變化的相關史實。11.1789年,巴黎咖啡館內反政府的言論日趨激烈,攻訐路易十六政府的小冊子廣泛流傳。這一現象反映了( )A.法國大革命情緒正在醞釀 B.明治政府提倡“文明開化”C.君權神授思想被普遍認可 D.北方的廢奴運動空前高漲【考點】法國大革命所有【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法國大革命相關知識,重點掌握法國大革命爆發的背景。根據題干材料“1789年,巴黎咖啡館內反政府的言論日趨激烈,攻訐路易十六政府的小冊子廣泛流傳。”可知,題干反映的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的情況。人們通過不同形式,表達對政府的厭惡,反政府的情緒高漲,說明法國大革命情緒正在醞釀,A符合題意;明治政府提倡“文明開化”與1789年不符,排除B;君權神授思想如果被普遍認可,就不會出現反政府的言論,排除C;北方的廢奴運動空前高漲是1861年美國內戰前的背景,排除D。故選:A。【點評】重點掌握法國大革命爆發的背景,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2.2021年,麗水市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為全國唯一水、氣環境質量排名同時進入前十的地級市,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高。這體現了( )A.因地制宜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 B.我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C.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難以協調 D.解決環境問題是當前工作的中心【考點】歷史現象:現代社會生活美景【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現代社會生活,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題干現象體現了麗水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A與題干材料無關,CD說法錯誤,排除AC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現代社會生活,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據統計,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開辦期間,銷售西書83454本。另據1878年匯編的《譯書事略》,西書主要涉及技術工程領域。讀西書、求西學的時尚新風反映了( )A.甲午戰爭后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 B.洋務運動將學習西學付諸“自強”實踐C.戊戌變法在思想方面產生廣泛影響 D.新文化運動利用“科學”思想啟迪民智【考點】歷史現象:讀西書、求西學的時尚新風;洋務運動。【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江南制造總局”。由材料信息“江南制造總局”可知,這與洋務運動有關。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開辦期間,銷售西書83454本。另據1878年匯編的《譯書事略》,西書主要涉及技術工程領域。讀西書、求西學的時尚新風反映了洋務運動將學習西學付諸“自強”實踐。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它雖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在中國的擴張,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客觀上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故選:B。【點評】注意對材料信息的解讀,掌握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14.陸羽為避安史之亂隱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專業著作《茶經》。在完成《茶經》期間,他可能看到( )①官吏在戲園里觀看《竇娥冤》 ②書生在茶會中吟誦杜甫詩作③名醫在藥房翻閱《本草綱目》 ④農民在田間使用曲轅犁耕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點】歷史文獻:《茶經》;歷史現象:唐朝經濟的繁榮。【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盛唐氣象,知道《竇娥冤》是元朝關漢卿的代表作,《本草綱目》是明朝李時珍編寫的。《竇娥冤》是元朝關漢卿的代表作,《本草綱目》是明朝李時珍編寫的,陸羽生活在唐朝,排除①③。故在完成《茶經》期間,陸羽可能看到②④。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盛唐氣象,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5.據《麗水地區志》記載,在科舉制存在的近1300年時間里,麗水共有進士1126人,宋代占948人,考取進士人數最多。其主要原因是( )A.娛樂場所瓦子出現 B.政治、文化中心南移C.重武輕文政策影響 D.文人注重哲學思考【考點】歷史現象:宋代政治、文化中心南移 ;歷史因果關系: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和麗水宋代考取進士人數最的因果關系;多宋代的社會生活。【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宋代的社會生活,知道南宋建立以后,政治中心南移,隨著經濟重心南移,文化中心也逐漸南移。據題干“在科舉制存在的近1300年時間里,麗水共有進士1126人,宋代占948人,考取進士人數最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宋建立以后,政治中心南移,隨著經濟重心南移,文化中心也逐漸南移。故題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文化中心南移。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宋代的社會生活,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6.材料二:宋朝,中國的對外貿易量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候。海上商道-一而不是古老的陸路--首次成為中國同外界聯系的主要通道。最后還應該指出,宋朝時期中國人首次大規模直接從事對外貿易,而不再主要依靠外國中間商。因而可以說,宋朝時的1中國正在朝著一個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2)據材料二,概括宋朝“正在朝著一個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的表現。【考點】歷史現象:宋朝“正在朝著一個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答案】表現:對外貿易量大;海路成為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大規模直接從事對外貿易。【解析】根據材料“宋朝,中國的對外貿易量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候。”可得出對外貿易量大;根據材料“海上商道——而不是古老的陸路--首次成為中國同外界聯系的主要通道。"可得出海路成為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根據材料"最后還應該指出,宋朝時期中國人首次大規模直接從事對外貿易,而不再主要依靠外國中間商。"可得出大規模直接從事對外貿易。17.材料二:19世紀中期英國經濟發展數據(部分) ◇1848年棉紡織品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50% ◇1850年工業產值占世界工業總產值的39% ◇1851年工業產品占全國出口總量的69%; 工人數量占全國就業總人數的53.8%;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4%。 英國紡紗廠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14﹣16個小時,且童工的工資只有成年工人的1/8。曼徹斯特及郊區的35萬工人幾乎全部居住在潮濕、污穢、簡陋的屋舍內。 ——摘自[美]弗蘭克 薩克雷、約翰 芬德林主編的《世界大歷史》(2)綜合材料論證“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人類的發展又是最野蠻的。”【考點】歷史現象:工業革命的奇跡和野蠻現象。【答案】奇跡表現:瓦特改進的蒸汽機廣泛應用于生產、交通等領域,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蒸汽機車的試驗成功,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為社會提供了更為便利的交通;英國工業在世界上遙遙領先,成為第一個工業國家;工人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促進英國城市化的發展。野蠻表現:燃煤蒸汽的使用,帶來了環境污染,給自然界和人類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時間長,工資低,居住條件差,對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會貧富分化加劇,社會矛盾日益尖銳。【解析】綜合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業革命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結合相關史實論述即可,如工業革命創造了奇跡的表現為瓦特改進的蒸汽機廣泛應用于生產、交通等領域,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蒸汽機車的試驗成功,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為社會提供了更為便利的交通;英國工業在世界上遙遙領先,成為第一個工業國家;工人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促進英國城市化的發展。工業革命野蠻的表現為燃煤蒸汽的使用,帶來了環境污染,給自然界和人類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時間長,工資低,居住條件差,對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會貧富分化加劇,社會矛盾日益尖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歷史現象(學生版).docx 7.歷史現象(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