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歷案學科 生物 備課人 課時安排 授課時間課題 4.3輸送血液的泵 授課班級 學歷案序號一.學習目標課標要求 概述血液循環途徑。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和繪圖,概述血液循環的途徑 2.通過觀察比較,區別動脈血與靜脈血。評價任務1.通過觀察血液循環路線圖以及同桌合作完成血液路線圖,學生能嘗試簡要看圖描述 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路徑,并結合呼吸和消化解釋循環的意義。(對應目標1) 2.通過觀察對比靜脈血和動脈血的顏色,能結合血液相關知識解釋顏色不同的原因進而能區分靜脈血和動脈血。(對應目標2)三.學習過程學法建議 自主復習:自己復習心臟結構為血液循環學習做準備。 合作學習:同桌一起完成血液循環路線圖課前預習 自主復習心臟結構圖 閱讀課本64頁課中學習 學生自主復習心臟結構圖 導入:同學們已經知道,心臟收縮時,左右心室的血液是同時泵出心臟的,血液離開心臟后經過了哪些路徑,發生了哪些變化,又是如何流回心臟的呢?(構建知識結構) 學習任務一:血液循環的路徑 學生6分鐘時間看書62-65頁血液循環的途徑,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1、人體的血液循環途徑有哪幾種? 2、嘗試寫出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 3、區別動脈血和靜脈血。 4、在體循環中,血液成分發生怎樣的變化? 5、在肺循環中,血液成分發生怎樣的變化? 同學朗讀自學指導提綱,其他同學明確問題。 小組討論,6分鐘時間看課本內容,并要求把問題的答案在書上標記出來。 學生根據自學提綱中的內容自主學習,完成自學提綱的內容 學生回答自學提綱中的問題,驗收自學效果。 學習任務二:血液成分 學生思考:血液呈現紅色的原因?是否會發生改變?什么時候發生改變?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引導,并出示兩管血液 學生觀察并進行判斷 學生之間討論自學提綱中的問題。互相幫助,解決疑難問題。 完成課后習題 背誦知識總結學生自主課堂整理課堂效果檢測 2.肺循環的途徑是( ) A.右心室 肺動脈 毛細血管網 肺靜脈 左心房 B.右心室 肺靜脈 毛細血管網 肺動脈 左心房 C.左心室 肺靜脈 毛細血管網 肺動脈 右心室 A.左心房 肺動脈 毛細血管網 肺靜脈 右心室 3.血液經肺循環后,成分發生了變化,結果是( ) A.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 B.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 C.養料少的血變成了養料多的血 D.含二氧化碳少的血變成了含二氧化碳多的備份模塊的設計 血液循環路線圖如果完成有困難,則教師PPT出示,帶領學生一起畫板書設計 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血液循環途徑: 1.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處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2.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作業設計 附后五.教學反思注:學歷案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基本依據,是學生學習的腳手架,課堂教學如何開展,就如何設計,教師和學生可以按照學歷案開展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上檢測和練習,課后反思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