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2《水的蒸發和凝結》教案設計課題 水的蒸發和凝結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科學 年級 五年級核心 素養 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水在吸收(放出)一定熱量后,發生形態變化。理解水的蒸發和水蒸氣凝結成水過程中的吸熱與放熱現象。發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發和水蒸氣凝結成水的實例。 科學思維: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分析霧、雨、雪、露、霜、雹等天氣現象形成的原因。 探究實踐:運用以往的經驗,對新的問題提出假設。制訂比較完整的實驗計劃,開展水蒸發快慢與溫度高低關系的探究活動。設計實驗,開展水蒸氣的凝結的探究活動。 態度責任:樂于發現新的問題,呈現出對物態變化的探究興趣。尊重探究的證據,提出正確的觀點,堅持以事實為依據形成判斷在進行多人合作探究時,能夠有效溝通交流。養成在探究中、數據中、實踐中找到支撐觀點的證據。重點 制訂實驗計劃,開展“水蒸發快慢與溫度高低關系”、“水蒸氣凝結”的探究活動。難點 理解水的形態變化和熱量的關系,知道水的蒸發和水蒸氣凝結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教學過程科學聚焦衣服、頭發、土地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變成水蒸氣跑到空氣里去了。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水在通常情況下,會在水的表面從液態轉化為氣態的水蒸氣“跑”到空中,這種現象叫作蒸發。寒冷的冬天,從室外進入教室,眼鏡片會出現什么現象?眼鏡起霧一般都是發生在冬季,鏡片表面溫度較低,遇到熱氣就會起霧(一種小水滴)。水蒸氣遇冷可以變成液態的水,這種現象叫凝結。水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又凝結成水。水和水蒸氣的互相變換與什么因素有關 科學探索探索1、說說生活中的水蒸發和水蒸氣凝結的現象。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凝結成水探索2、交流我們對水蒸發、水蒸氣凝結與什么有關的看法。一般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發生水蒸發的現象,特別熱的時候可以蒸發;冷一點的情況下,水也可以蒸發,這說明水蒸發比較容易發生,對溫度的要求沒有那么高,但是不同溫度可能會影響水蒸發的快慢。水蒸氣凝結一般都是發生在潮濕一些的空氣與溫度低的物體表面接觸時。比如冷的雪糕包裝與相對熱的空氣;冷一些的浴室鏡子表面與潮濕并且熱的浴室空氣等。這說明水蒸氣凝結可能要有溫度差異,還要有比較潮濕的空氣等。溫度差異的大小、空氣中含有水蒸氣的多少等可能都會影響水蒸氣的凝結。探索3、探究水蒸發快慢與溫度高低的關系。推測:水溫高低與水蒸發快慢的關系。如何設計實驗呢?實驗材料實驗過程:準備兩杯等量的水(水+燒杯)。將一杯水放在常溫下,另一杯水加熱至80℃。放置3分鐘后,再次稱量兩杯水(杯+水)的質量。記錄并對比實驗結果。實驗結果:探索4、觀察水蒸氣的凝結現象。實驗材料實驗過程·在玻璃杯內加入冰塊,用干布將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凈,靜置一會兒,觀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現象,并記錄玻璃杯內外溫度計的讀數。·在裝有冰塊的玻璃杯內再加入一些食鹽,繼續觀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現象,并記錄兩支溫度計的讀數。實驗結果科學研討當溫度變化時,我們觀察到了哪些水的蒸發和凝結現象?比如,陽光下,剛下過雨的小水坑里的積水很快消失了;做菜的過程中,持續加熱,鍋里的菜湯不斷減少。這些類似的生活場景都是水的蒸發現象,而且是溫度越高越容易蒸發。我們還能舉出生活中哪些水的蒸發和凝結現象?如,用清水擦玻璃,過一會兒水珠就不見了。用濕的抹布擦黑板,過一會兒水跡就消失了。夏天,喝冰鎮飲料的時候,瓶子的外壁上就有小水珠,而常溫的瓶子外壁上沒有小水珠。我們在廚房蒸饅頭,廚房的窗戶上會有小水珠。科學拓展自然界中水的形態多種多樣:它們是怎么形成的?跟水蒸氣的凝結有關嗎?課堂總結課堂練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