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中考歷史復習全力沖刺全力沖刺一:回歸教材夯基礎階段5.世界近代史 高頻考點速記與臨陣備考主題線索:(走向整體,邁進現代)世界近代史概述世界近代史的起訖時間大約從16世紀初至19世紀末,重點展現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與全球擴張,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歷程。在這一歷史階段中,世界各地區前資本主義文明的相對孤立和相互隔絕狀態,被日益發展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血腥的殖民擴張打破,人類逐漸步入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階段,進而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1.時空線索2.階段劃分起止時間 16世紀初 19世紀末階段特征 政治上: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 經濟上:資本主義的萌芽與發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逐步形成。 思想文化上: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促進思想解放;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近代自然科學的形成與發展;文學、美術、音樂等發展三大階段 資本主義手工工場階段、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壟斷資本主義階段3.規律總結三條主線 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兩種主要矛盾 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殖民者與殖民地人民之間的矛盾四大發展因素 政治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思想解放①政治上: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使英美法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制度最終戰勝封建制度;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使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起來。②經濟上:14世紀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在意大利出現,資本主義進入工場手工業階段;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由工場手工業階段進入到大機器生產階段;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組織,世界市場逐漸形成;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開始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最終形成。③思想文化上:文藝復興打擊了封建神權,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4.思維建構世界近代史考點速記考點1.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背記要點:通過了解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背記提示: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考點速記】1、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1)生產經營方式變化:開展墾殖運動,出現了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形成雇傭關系,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了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2)階級關系變化: 農村,富裕農民、騎士、鄉紳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城市,市民階級的興起,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政治權利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2.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于明朝中后期,晚于西歐,且主要集中在紡織業,而西歐在農業、手工業等多個部門都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考點拓展】租地農場、集中的手工工場等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有什么共同特點?①生產集中。②生產效率高。③雇傭與被雇傭的生產關系。④生產面向市場。由此可見,租地農場、集中的手工工場等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都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考點2.文藝復興背記要點:但丁及其作品《神曲》;達 芬奇及其名畫《蒙娜麗莎》;莎士比亞的戲曲。背記提示:初步理解文藝復興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考點速記】文藝復興:(興起于意大利,傳播于歐洲)——一場資產階級文化運動。(1)但丁——文藝復興的先驅,代表作《神曲》(2)藝術大師達·芬奇的繪畫代表作是《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3)英國文學巨匠莎士比亞,代表作為《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哈姆雷特》。(4)文藝復興是主要思潮是人文主義,對古希臘羅馬文化有繼承更有創新。(5)影響:文藝復興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考點拓展】1.如何理解文藝復興并非簡單的“復興”?①表面上看是歐洲先進的知識分子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運動,但它不是簡單地復興古典文化,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創造,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②文藝復興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中人文主義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是反映歐洲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解放運動。2.文藝復興對歐洲歷史發展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①它摧毀了教會的精神獨裁,將越來越多的人從“神”的統治下解放出來,同時培養了人們樂觀進取的人生觀和創造精神,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精神動力。②文藝復興時期產生的光彩奪目的文學藝術杰作,是人類文化的富貴遺產,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③它使自然科學脫離了神學,從而在諸多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偉大成就。④它不僅推動了政治學說的發展,而且對以后的資產階級社會革命思想產生了影響。考點3.探尋新航路背記要點: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全球航行。背記提示:初步理解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考點速記】新航路開辟:(1)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2)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船隊開始環球航行。1522年,船隊返回歐洲,首次完成環球航行。(3)新航路開辟使大西洋沿岸的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考點拓展】1.西歐莊園、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和新航路開辟之間的關系認識: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對外擴張性,需要海外擴張以滿足市場的需要。2.鄭和下西洋和歐洲新航路在目的、性質、影響上有何不同?(1)目的: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和到西方獲取珍寶。新航路開辟是為了開辟市場,掠奪黃金等財富。(2)性質:鄭和:友好交往; 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活動(3)影響: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給國家財政造成嚴重的負擔;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加劇了亞非拉的貧困與落后。(4)相同: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都促進了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都有王室的支持;都有航海家的冒險精神;都增進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文明的傳播等。考點4.早期殖民掠奪背記要點:主要殖民國家;“三角貿易”。背記提示:初步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學習延伸:了解世界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考點速記】三角貿易:(1)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和種植園,從非洲擄獲黑奴賣往美洲充當勞動力,這種以販賣黑奴為中心的貿易被稱為“三角貿易”,它促進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但也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災難。(2)“三角貿易”航程:①出程:歐洲奴隸販子從歐洲出發,到達非洲擄掠黑人;②中程:滿載黑人的運奴船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黑人被販賣到礦山或種植園做奴隸;③歸程:殖民者滿載美洲的金銀和工業原料返回歐洲。【考點拓展】1.早期殖民掠奪和資本原始積累之間的關系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同殖民擴張與掠奪緊密相連,歐洲國家早期的殖民掠奪是為了資本原始積累而進行的。特點是建立殖民據點,以最殘酷的暴力掠奪黃金、象牙等,同時,通過不平等的貿易掠奪殖民地人民的財富。2.分析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掠奪的聯系。(1)文藝復興是歐洲資本主義產生的思想文化基礎;(2)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走上了殖民掠奪的道路;(3)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掠奪是歐洲資本主義產生的經濟物質基礎;三件事都對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起到了促進作用。考點5.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拿破侖帝國背記要點:英國革命的發生;《權利法案》;華盛頓;《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法國大革命的發生;《人權宣言》;拿破侖的活動。背記提示:初步理解英國君主立憲制的進步性;理解《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對美國歷史發展的影響;初步理解《人權宣言》的世界影響。學習延伸:了解拿破侖戰爭對歐洲舊秩序的沖擊。【考點速記】1、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640-1688) 美國獨立戰爭 (1775-1783) 法國大革命 (1789-1794-1815)根本原因 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統治者 斯圖亞特王朝 英國 波旁王朝任務 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發展資本主義。 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而獨立發展北美的資本主義。 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發展資本主義。導火線 蘇格蘭人民起義 波士頓傾茶事件 三級會議召開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新貴族 資產階級、種植園主 資產階級主要領導者 克倫威爾 華盛頓 羅伯斯庇爾、拿破侖方式 資產階級革命 民族解放戰爭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主要文獻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1787憲法》 《人權宣言》《民法典》開始標志 1640年議會重新召開 1775年來克星頓的槍聲 1789年攻占巴士底獄結束標志 1688年光榮革命 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 1794年羅伯斯庇爾被處死特點 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曲折、反復、時間長。 民族獨立和資產階級革命同時進行,以弱勝強。 規模最大、最深刻、最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既是民族解放運動,又是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結果 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贏得了獨立,建立了聯邦共和國,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推翻了專制統治,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傳播了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思想。政治體制 君主立憲制 聯邦共和制(總統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相同點 ①革命原因:資本主義發展受到阻礙,資產階級為掌握政權、發展資本主義而革命。 ②領導階級:三國革命都是資產階級領導為主。 ③革命動力:人民群眾在革命中都起到了推動作用。 ④革命文獻:都通過了要求自由、民主、平等的革命文獻。 ⑤結果:三國資產階級都取得了勝利,掌握了政權,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2.《權利法案》、《獨立宣言》、美國1787年憲法、《人權宣言》對比法案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美國1787年憲法 《人權宣言》頒布時間 1689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 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戰爭期間 1787年,美國獨立戰爭后 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基本內容 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了明確的制約,規定未經議會批準,國王不得征稅、維持常備軍及干涉法律的制定和執行 痛斥英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稱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同時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_誕生 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各司其職,互相制衡。 宣告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意義 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君主立憲制。分歧可以在議會中協商解決,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內戰。 宣告了美國的誕生,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件,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1787年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為美國民主和法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宣揚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的思想。3.拿破侖帝國:拿破侖于1804年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帝國)。為鞏固資產階級統治,他采取以下措施:(1)對內頒布《拿破侖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鼓勵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有利于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2)對外多次打敗反法同盟,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傳播法國革命的思想,客觀上有利于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但后期的戰爭演變為對外侵略的戰爭,掠奪和奴役歐洲各國人民,激起歐洲人民的反對,連年戰爭和無休止的野心,使得拿破侖的帝國最終走向覆亡。【考點拓展】1.為什么說“光榮革命”的實質是資產階級與新舊貴族妥協的結果?“光榮革命”是一場資產階級的革命,揭開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具有開創性意義。它推翻了英國的君主專制制度,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擴大了資產階級的政治權利。但是,它仍保留了許多封建殘余,這是資產階級同新舊貴族之間相互妥協的結果。總的來說,“光榮革命”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君主專制,為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是歷史進步的體現。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及啟示特點:(1)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盟.(2) 資產階級經過反復、曲折的斗爭,歷時近半個世紀,才建立起資產階級的統治。啟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反復、曲折的,它說明一種新的社會制度代替一種舊的社會制度,需要經過長期、激烈和反復的斗爭。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這樣的,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也是這樣的。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后的變化項目 資產階級革命前 資產階級革命后國家制度 君主專制 君主立憲制王權來源 王權世襲、神授 法律賦予議會與王權 王權限制議會 議會限制王權權利中心 國王 議會統治方式 人治 法治4.為什么美國獨立戰爭具有雙重性質?美國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因此,它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戰爭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此后,美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所以,它又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5.評價《拿破侖法典》:①《拿破侖法典》體現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以法律形式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②它是資產階級國家第一部民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經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國施行,很多國家民法都以《拿破侖法典》為參照藍本。③因其是適應資產階級需要制定的,因而深深地打上了資產階級的烙印。拓展:華盛頓、拿破侖的共同作用都推動了歷史的發展,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加速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進程。考點6.第一次工業革命背記要點:瓦特改進蒸汽機;火車與鐵路時代的來臨;現代工廠制度的誕生。背記提示:理解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并引起了生產關系的變革。【考點速記】第一次工業革命:(1)1765年,英國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紡紗機“珍妮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2)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3)1825年,英國人斯蒂芬森發明的蒸汽機車(火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來臨,促進了交通發展,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4)進入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取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5)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從此人類進入“蒸汽時代”。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第一個工業國家。18世紀后期,法、美、德相繼進行工業革命。【考點拓展】1.比較手工工場與現代工廠制度的異同。(1)相同點:都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性質的生產形式,都屬于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范疇。(2)不同點:手工工場規模較小,局限于手工技術,分工較少,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管理制度比較自由,容易受農時影響;機器大工廠規模較大,技術成熟,分工細致,采用標準化流水線作業,有集中的生產場所、生產紀律和嚴格的管理制度。2.英國在19世紀中期一躍成為資本主義強國的原因是什么?(1)位置優越: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而英國處于大西洋沿岸中心位置。(2)制度先進:英國較早完成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3)資本雄厚:早期的殖民掠奪和黑奴貿易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資金、市場和原料等條件。(4)科技先進:最早開始并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科技領先于世界,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確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3.工業革命引發的進步潮流考點7.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的興起背記要點: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第一國際。背記提示:了解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國際工人運動指明了方向。【考點速記】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展起來。1864年,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工人,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嘗試巴黎公社。【考點拓展】1.歐洲早期三大工人運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1)從主觀上看,工人運動領導人的失誤是導致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當時的工人運動還不成熟,缺乏科學社會理論的指導,沒有統一的軍事指揮,未建立工農聯盟,斗爭力量相對薄弱,此外,工人運動領導人對形勢的估計過于樂觀,未能及時制定正確的策略和方案,從而導致了運動的失敗。(2)從客觀上看,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也是導致運動失敗的重要原因。當時的資本主義處于上升階段,資產階級力量強大,三大工人運動沒有找到適合當時環境的正確斗爭方式,也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因此難以取得運動的勝利。2.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歷程(1)從空想到科學:《共產黨宣言》的發表。(1848年)(2)從理論到實踐: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3)從理想變成現實:十月革命后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4)由一國到多國的勝利:二戰后,東歐出現8個、亞洲出現4個社會主義國家,形成社會主義陣營。(5)重大挫折:蘇聯解體,東歐劇變。(6)由一種模式到多種模式:由蘇聯模式到二戰后一些國家力圖改革突破此模式,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取得巨大成就。考點8.俄國的改革背記要點:彼得大帝的改革;廢除農奴制的法令。背記提示:理解改革促進了俄國歷史的進步。【考點速記】1、彼得一世改革:為改變俄國的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彼得一世于18世紀初,進行了一場封建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政治上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軍事上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按功勞和才能提拔人才;經濟上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文教上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推行文化教育; 社會習俗上提倡人們學習西方的禮節與生活方式。通過改革,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一躍成為歐洲軍事強國,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但農奴制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2.俄國的改革: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廢除農奴制法令: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同時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必須出錢贖買,所出的價錢高于當時的地價,農奴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廢除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一個重要轉折點,推動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考點拓展】彼得一世改革和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相同點?①兩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進行的;②改革都從不同方面推動了俄國社會的進步;③改革都增強了俄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考點9.美國內戰背記要點:林肯與南北戰爭;《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背記提示:理解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考點速記】美國內戰(1861-1865):根本原因是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兩種經濟制度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南北方在經濟上存在明顯的差別和不可調和的矛盾)。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戰爭,美國內戰爆發,史稱“南北戰爭”。1862年林肯領導的聯邦政府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參加北方軍隊,使得北方扭轉了戰局,并最終取得勝利。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考點拓展】美國兩次資產階級革命有何異同?不同①方式:獨立戰爭采取民族解放斗爭方式,南北戰爭以內戰方式進行。②內容:獨立戰爭推翻英國殖民統治,贏得民族獨立;南北戰爭則維護國家統一,廢除奴隸制。③性質:獨立戰爭具有民族解放戰爭和資產階級革命雙重性質;南北戰爭是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相同①從原因上看,導致戰爭的原因都與英國有關,都是資本主義發展受到阻礙。②從結果來看,兩次資產階級革命都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障礙,確立和完善了美國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考點10.日本明治維新背記要點:倒幕運動;明治維新三大政策。背記提示:知道明治維新在日本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的作用。學習延伸:初步了解日本的近代天皇制度。【考點速記】1.背景:內憂:德川幕府推行鎖國政策,造成日本與外界隔絕,也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外患:美國及西方國家的入侵,是日本面臨淪為殖民地的危險。2.時間:1868年起。(武裝倒幕為明治政府改革鋪平了道路)3、目的:鞏固明治政府的統治4.明治維新的主要政策:(1)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2)軍事方面: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3)經濟方面:“殖產興業”,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展近代資本主義工商業。(4)文化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生活方式。5.明治維新的影響: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通過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是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的舊制度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日本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考點拓展】1.日本明治維新對中國的影響:(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維新變法的內在聯系)(1)明治維新使日本成為亞洲強國,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2)甲午戰敗的刺激促進了中國救亡圖存民族意識的覺醒,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也為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提供了借鑒,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了維新變法運動,仿效日本明治維新,試圖依靠清政府進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民族企業家張謇掀起了實業救國運動等2.中、日近代化過程中的洋務運動、明治維新一敗一成的原因。(1)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單純引進西方技術而不徹底變革封建制度;頑固派的阻撓;洋務運動缺乏堅強的領導核心;洋務派內部的腐敗;外國勢力的擠壓。(2)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日本的封建專制統治相對薄弱,倒幕力量強大;在推翻幕府的基礎上實施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日本全方位學習西方;有相對寬松的國際環境。3.明治維新給我們的啟示:(1)改革是一個國家改變現狀、實現社會進步和國家富強的重要途徑;(2)每個國家都應該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根據形勢的變化、結合本國的實際進行改革;(3)一個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應對外開放,吸收世界先進文化;(4)在向外國學習時,要從國情出發,不能照搬,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5)應重視教育,培養人才;(6)應積極進取,不斷創新。4.總結歸納:世界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途徑(1)資產階級革命 英、法(2)民族解放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3)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俄國、日本考點11.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背記要點:玻利瓦爾領導的反殖斗爭;印度民族大起義。背記提示: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爭的正義性和艱巨性。【考點速記】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一場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贏得了勝利,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1857年,印度土兵,印度王公反抗英國殖民者,舉行印度民族大起義。章西女王壯烈犧牲。【難點突破】1.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勝利的原因。(1)獨立運動本身的正義性。(2)拉美人民長期的團結協作,英勇奮戰。(3)玻利瓦爾、圣馬丁等領袖人物,采取了正確的方針政策,發揮了重要的領導作用。(4)抓住了有利的時機(西班牙、葡萄牙等宗主國在歐洲戰爭/拿破侖戰爭中遭到重創,實力受到削弱)。2.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的原因。(1)起義部隊缺乏統一的領導,組織不夠嚴密,各自為戰,難以形成強大的抵抗力量。(2)許多領導起義的封建王公,立場不堅定,被英國拉攏分化。(3)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英國工業化水平大大提高,資本主義的英國實力遠在印度之上。考點12.第二次工業革命背記要點:愛迪生對電的利用;內燃機與汽車工業的產生;飛機的誕生。背記提示: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理解生產力發展水平在決定社會發展階段中的作用。【考點速記】第二次工業革命(1)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特點是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2)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到生產生活領域,人類進入到電氣時代。187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白熾燈泡,為世界帶來光明。(3)內燃機的發明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應用技術領域的另一重大成就。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制造出一輛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913年,美國企業家福特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帶來了汽車制造業的革命。(4)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制成飛機并試飛成功。(5)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階段過渡,隨之而來的資本主義對外擴張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考點拓展】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1)政治上: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對中國掠奪進一步加強,加緊侵華,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加深,中國人民救亡圖存運動高漲:掀起了義和團運動、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等(2)經濟上:促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客觀上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3)社會生活上:西方發明的汽車、電燈、電報等傳入中國,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考點13.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背記要點:人口的增加;城市化;教育大眾化。背記提示:初步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學習延伸:初步了解工業革命后的社會問題。【考點速記】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口的增長、勞動結構變化和大眾教育的普及,也推動了城市化進程。同時,工業化也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社會矛盾激化、環境污染等。【考點拓展】1.從利與弊兩個方面簡述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1)利: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弊: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和工廠的大批建立,廢氣、廢水、廢渣等的排放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無產階級遭受的壓迫和剝削日益嚴重,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資本主義發展歷程:考點14.近代科學與文化背記要點:牛頓、達爾文等科學家;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等文學家;貝多芬、凡高等藝術家。背記提示:了解科學和文化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考點速記】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他在天文學、力學、數學等領域都有杰出的貢獻。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學是它的三大成就。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是生物科學的一次偉大革命。巴爾扎克 :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完成了一套名為 “人間喜劇” 的小說集。他的經典之作《歐也妮 葛朗臺》《高老頭》等,再現了法國19世紀早期紛繁復雜的社會圖景。貝多芬:《英雄交響曲》是他的代表作,完成于 1804年,是一部反映重大社會題材的作品,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考點拓展】1.從科學家身上我們學到的優秀品質。(1)我們可以從科學家身上學到虛懷若谷的謙虛態度和嚴謹的科學態度。(2)學習科學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撓、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學習他們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 活躍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3)成功需要努力和堅持,需要踏踏實實的態度。2.文藝作品與社會生活的關系:近代世界的文學藝術成就是近代社會生活在文學藝術方面的反映;文學藝術的繁榮與社會發展關系十分密切,正是因為近代社會的變革,才誕生了偉大的文學藝術。反過來,文學藝術的進步,又促進了近代社會的發展。1、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2、西歐莊園、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和新航路開辟之間的關系認識: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對外擴張性,需要海外擴張以滿足市場的需要。3.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1)關系: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精神支柱;新航路開辟為文藝復興的深入發展提供了實踐支持。(2)對資本主義發展的作用: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新航路開辟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兩者都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與發展。項目 文藝復興 新航路開辟相同 背景 都受資本主義萌芽影響, 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影響 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不同 開始 首先開始于意大利 首先開始于西班牙、 葡萄牙性質 思想解放運動 殖民性質聯系 新航路開辟發生在文藝復興期間, 受文藝復興影響; 資產階級在思想上要求沖破封建神學的束縛, 表達本階級的思想觀點, 追求財富, 并相信地圓學說, 敢于探索新航路4、租地農場、手工工場與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之間的關系變化:農業方面由莊園到租地農場,手工業方面由分散的手工工場到集中的手工工場聯系:農業產品的豐富和農業勞動力的分離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料和勞動力;手工工場與租地農場的出現為文藝復興準備了經濟上的條件,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動力;文藝復興的開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精神支持。5.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6.世界歷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事件 時間 思想 影響 思想實踐文藝復興 14世紀中葉 人文主義 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 17-18世紀 自由、平等、民主 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促進了自由平等思想的傳播 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拉美獨立運動馬克思主義 19-20世紀 科學社會主義 為無產階級斗爭提供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與發展 俄國十月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認識:都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在思想意識領域的產物7.華盛頓、拿破侖與孫中山的比較項目 華盛頓 拿破侖 孫中山不同點 領導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鞏固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相同點 都是資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都領導了資產階級革命;都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發展資產階級政治家的歷史作用 (1)都在本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都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了本國資本主義民主政治進程8.英國崛起的因素文化 近代以來,先后受到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影響,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政治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建立起資產階級的統治經濟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率先進行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啟示:體制創新是大國崛起的重要條件;英國崛起抓住了技術革命和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大國崛起與文化軟實力的增強是分不開的;政治制度為大國崛起提供了重要政治保障;思想解放是大國崛起的先導;大國崛起都是以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支撐;思想和制度先進、科技創新是成為大國的重要條件。9.生產組織形式的演變世界近代史考點檢測一、選擇題1.“最初,領主在某一年偶然不需要一項勞役,就征收一便士或半便士,以代替次或一天的勞役。之后,領主逐漸習慣每年征收定額的現金,以取代一定項目的勞役……但仍保留隨時恢復勞役的權利。最后,雙方達成協定,允諾農民支付定額的現金,以取代一切勞役。”該材料體現了( )A.歐洲封建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制度崩潰 B.西歐莊園貨幣地租逐漸取代勞役地租C.領主與農民間完全沒有人身依附關系 D.封建莊園經濟的基本特征是自給自足2.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幫助我們從整體上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示意圖體現了西歐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其反映了( )A.社會分工的擴大 B.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化C.莊園模式的變化 D.資本主義制度完全確立3.帶有輪子的“重犁”在歐洲的廣泛使用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效率。基于此,有歷史學家認為,從11世紀開始,歐洲城市復興了。由此可見,歐洲城市復興得益于( )A.封建王權的衰落 B.市民階層的發展壯大C.貿易往來的頻繁 D.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4.下圖是某同學在學習了解“14世紀興起于意大利的思想解放運動”時繪制的思維導圖,根據圖片中的信息判斷此次思想解放運動應是( )A.文藝復興 B.新文化運動 C.啟蒙運動 D.戊戌變法5.15世紀,意大利很多城市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摒棄了對《圣經》的研讀,新開設了讀寫、算術、邏輯學、哲學以及體育等課程。另外,為了適應城市商業的興起和發展,有些地方還開設了商科等課程。這表明當時意大利( )A.文藝復興促進教育變革 B.宗教觀念已經非常淡薄C.追求理性成為時代共識 D.啟蒙運動關注民眾生活6.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那時的西歐是無可匹敵的,它擁有向外猛沖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活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材料說明了( )A.近代科技發展的社會基礎 B.歐洲革命的歷史影響C.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 D.啟蒙運動興起的背景7.下列人物與如圖中①處相對應的是( )A.麥哲倫 B.華盛頓 C.拿破侖 D.恩格斯8.歐洲的商路和貿易中心隨之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業壟斷地位逐漸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蘭、英國所取代。西北歐的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發展……在這些黃金般的歲月里,近代資本主義誕生了。材料評述的是( )A.文藝復興運動的意義 B.新航路開辟的影響C.資本主義向全球擴散 D.工業革命下的世界9.如圖是位于西非塞內加爾的戈雷島,197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5—19世紀,至少有數千萬黑人從這里被轉賣,有500萬人死于島上。該島見證了( )戈雷島迪亞士到達印度 B.哥倫布到達美洲C.達·伽馬環球航行 D.罪惡的“三角貿易”10.荷蘭東印度公司曾于1662年、1663年、1664年三次派遣博爾特率領武裝艦船,打著幫助清廷平剿“海逆”與“朝貢”的招牌,前來中國福建與臺灣沿海,企圖重新占據臺灣,并謀求在中國的貿易特權,但沒有成功。這揭示了( )A.荷蘭參與早期的殖民掠奪 B.東印度公司是純商業組織C.閉關鎖國徹底抵御了侵略 D.清廷積極抵抗保住了臺灣11.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資本、技術,提供道路等基礎設施,使其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現了鐵路、電訊、醫院、學校等,把原本落后的殖民地地區帶入了市場經濟領域,同時殖民擴張也傳播了西方人文觀念。這表明殖民擴張( )A.對殖民地的“破壞性使命” B.是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手段C.對殖民地的"建設性使命" D.緩和了資本主義列強間矛盾12.以下兩幅圖可以共同用于研究18世紀的英國( )A.海外殖民的有利條件 B.壟斷組織的對外擴張C.遠離歐洲大陸的優勢 D.民主政體的初步確立13.有學者曾描述說,16世紀末到17世紀中葉,英國的商人、工場主的財富日益增加。這些商人、工場主們在經濟地位上的加強,日益不滿于政治上的無權狀態,他們既掌握著錢袋,也想進一步掌握國家機器,他們需要的不是王權的保護,而是要推翻封建王權,當家作主。該學者闡述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A.爆發的必然性 B.過程的曲折性C.斗爭的長期性 D.影響的廣泛性14.這份文件重新塑造了國王特權與議會權力的邊界,在限制國王傳統的“非常權力”的同時,第一次明確將主權權力置于較之君主更可靠、也更具穩定性的議會之上,從而開創了議會主權的新憲制,并構成了對“君權神授”的否定。材料中的這份文件( )A.宣告了美國的獨立 B.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成果C.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D.是此后很多國家民法的參照藍本15.如圖是美國某階段的發展示意圖,F1是它發展的動力,F2是它發展的阻力。下列關于該示意圖的解讀,不正確的( )A.圖中動力F1是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B.圖中遇到的阻力F2是英國的殖民統治C.圖中b處《獨立宣言》發表,宣告美國誕生D.圖中a處的薩拉托加大捷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16.1778年2月6日,美國代表與法國簽訂了《同盟條約》,規定“英國在北美大陸上的領地留待美國占領;法國則可以自由處理除百靠大群島以外的英屬島嶼”。美法同盟的形成( )A.反映了資產階級革命的世界潮流 B.催生了國家關系的新型模式C.體現了美法民主共和的共同追求 D.促進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17.1783年美國取得獨立戰爭勝利時,有人評價戰時誕生的美國政府是“一個頭腦聽從四肢指揮的怪物”。由此可見,當時的美國政府要解決的最重要問題是( )A.處理美國與歐洲的關系 B.理清中央與地方的關系C.解決黑人奴隸制的問題 D.恢復和發展戰后的經濟18.“國王的專制主義變得有其名而無其實。官僚制度的惰性、政府人員的懶散、行政管理的龐雜以至混亂,使王朝在舊的社會秩序發生動搖和失去其擁護者的一貫支持時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這段史料可以直接說明18世紀末法國( )A.美國獨立戰爭的鼓舞 B.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阻C.啟蒙思想的廣泛傳播 D.封建制度腐朽激化矛盾19.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789年7月14日群眾蜂擁攻入巴黎的巴士底獄(下圖)。這一事件的實際意義只是去解放關在獄中的一些人,但它卻標志著巴黎群眾第一次主導了革命的進程。”這意在強調攻打巴士底獄( )攻打巴士底獄A.傳播了啟蒙思想 B.破壞了司法制度C.展現了群眾力量 D.動搖了專制王權20.《世界史:以文明演進為線索》中強調:“盡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國永遠的分開,但三國的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不僅有一定聯系,而且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三國的革命”所呈現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A.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B.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C.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 D.工業化國家社會變革21.《拿破侖法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法,涉及民事權利的規定;第二部分是罰法,涉及財產所有權和其他物權的規定;第三部分規定了獲取所有權的方法,包括繼承、遺囑、還債、贈予、夫妻共同財產等相關法律條文。這說明《拿破侖法典》( )A.徹底結束了歐洲封建專制 B.重視改善財政和發展經濟C.維護私有財產權不可侵犯 D.成為很多國家的民法藍本22.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以“奇妙島嶼”為主題,其中第二幕“黑暗魔鬼的磨坊”展現了這塊土地曾被工業污染,以及治理污染,實現經濟復興的歷史。“這塊土地”上的工業革命始于( )A.17世紀60年代 B.18世紀60年代C.18世紀70年代 D.19世紀70年代23.《全球通史》記載:“因而,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的由來已久的依賴。……19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與其說是以其他任何一種手段或力量為基礎,不如說是以它為基礎”材料中的“它”指( )A.瓦特改良的蒸汽機 B.斯蒂芬森發明的火車C.富爾敦制成的汽船 D.凱伊發明飛梭24.下圖所示是1884年倫敦的“貧民窟休閑”的場景。該圖揭示出,當時英國( )A.工業革命造成了環境的破壞 B.工業革命加劇了社會的分化C.工業革命造成了大量的失業 D.工業革命緩解了階級的對立25.馬克思的一生與工人運動息息相關。他和恩格斯一起,在繼承前人思想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工人運動,及時總結工人運動的經驗教訓,并加以改造和提升,最終創立了馬克思主義。這表明馬克思主義是( )A.對前人思想的總結 B.在革命的不斷實踐中創立的C.各政黨的指導思想 D.對早期工人運動經驗的總結26.《共產黨宣言》發表后,歐洲經歷了1848年、1849年的歐洲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1864年成立了國家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1876年第一國際解散之后,1889年又成立了第二國際。這反映出( )A.馬克思主義得到極大發展 B.催生了國家關系的新型模式C.社會主義革命已成為主流 D.促進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27.列寧曾經說過:在摧毀舊的國家機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歷史意義的第一步,蘇維埃政權走了第二步”。對列寧所說的第一步,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B.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C.無產階級首次發動的武裝起義 D.人類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28.“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當裴多斐的自由宣言回蕩在歷史的空間,我們可曾思考過“自由”的含義?讓我們打開19世紀中期的歷史畫卷,去感悟自由的真正含義吧!下列歷史人物中因“捍衛民族的獨立和自由”而載入史冊的是( )①章西女王 ②甘地 ③玻利瓦爾 ④扎格魯爾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29.他興辦手工工場,學習西方生活方式,為俄羅斯打開了“面向歐洲的窗戶”,之后的俄羅斯告別愚昧落后,走向近代。“他”是( )A.尼古拉二世 B.亞歷山大二世 C.彼得一世 D.伊凡四世30.為解決圖片中的社會問題所引發的統治危機,俄國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解放黑人奴隸 B.廢除農奴制 C.提倡“文明開化” D.廢藩置縣31.世界名著《飄》揭示了南方的農莊文化與北方的現代工業兩種不同社會發展狀態下的意識形態對立。《飄》創作的歷史背景是( )A.美國獨立戰爭 B.彼得一世改革C.美國南北戰爭 D.日本明治維新32.馬丁·路德·金曾說: “它之到來猶如歡樂的黎明,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但100年后的今天,我們必須面對一個悲慘的事實,那就是黑人依然沒有得到自由。”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人權宣言》 B.《拿破侖法典》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33.下圖為美國18-19世紀的發展之路示意圖。其中①處歷史事件對美國的最大影響是( )A.維護了國家統一 B.消除了種族歧視C.實現了國家獨立 D.成了世界霸主34.1871年,明治政府派巖倉使團出訪歐美,使團成員認識到“英國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鐵”“國之生利益者,最重工業,而應以紡織為第一”。這一認識推動日本在改革中( )A.掀起倒幕運動,結束幕府統治 B.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C.“殖產興業”,發展近代經濟 D.頒布憲法,確立共和體制35.“由于日本具有向偉大的中國文化世界借用某些東西的悠久傳統,因而,19世紀在同樣地借用西方世界的東西時,發生的沖突較少、痛苦較小”。材料中日本“借用西方世界的東西”( )A.推動日本進入封建社會 B.擺脫淪為西方殖民地的危機C.造成日本閉關鎖國局面 D.成為資本主義第二經濟大國36.19世紀最后30年和20世紀初,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生產的高漲,被稱為近代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下列發明成果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是( )A.珍妮機 B.蒸汽機車 C.輪船 D.飛機37.有學者研究指出,愛迪生發明白熾燈泡,只是對1841年至1878年白熾燈泡的改進;同樣,在萊特兄弟載人飛機發明前,已有德國人奧托·利林塔爾的載人無動力滑翔機和美國人塞繆爾·蘭利的不載人動力飛機。學者的研究旨在說明( )A.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B.科技具有傳承性特征C.科學技術沒有國界 D.傳統的錯誤得到糾正38.對下圖所示現象解讀正確的是( )A.工業革命推動了城市化進程 B.奴隸貿易使三個國家人口不斷增長C.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工業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戰損害了農業的發展39.下面是某同學做的課堂筆記,據此可以了解( )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達爾文《物種起源》——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一場偉大革命 巴爾扎克“人間喜劇”——再現了19世紀早期的社會圖景 托爾斯泰《復活》等——作者被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A.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突出成就 B.自然科學和文化在近代社會中的作用C.文學巨匠在社會發展中的成就 D.革命領袖在歷史轉折中的決定性作用40.有人說,梵高的破碎,是太陽用金黃的刀子讓他在光明中不斷劇痛;貝多芬的破碎,是靈性至極的黑白鍵撞擊聲樂的悲壯樂章。但是貝多芬認為生活是這樣美好;活它一千輩子吧!梵高的畫作表達出對生命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表明兩位藝術大師( )A.一生悲苦、屈從命運的安排 B.命運多舛、生不逢時C.熱愛生活、逆境中不懈追求 D.青年才俊、命運眷顧二、綜合題41.繪畫、電影等文學藝術作品都記錄著時代的烙印。閱讀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問題。材料一 表一:15-16世紀宗教繪畫作品選繪畫作品 作者 作品簡介《最后的晚餐》 達·芬奇 是以《圣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后一次晚餐為題材創作的。畫中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辯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等形態, 都被刻畫得精細入微, 惟妙惟肖。《創世紀》(局部) 米開朗琪羅 是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創作的巨幅天頂畫,共包含9幅宗教題材的壁畫,畫有300多個人物,展現了人的壯美, 是米開朗琪羅在繪畫創作方面的杰作。表二:電影作品劇本摘編·我的手拿得起筆,拿得起手術刀,怎么會拿不起槍呢?這朝廷不堪一擊, 天下就是革命的。·“我輩之革命,就是為了中國人能受到尊重。” ·革命就是在任何一個地方,在任何一個時候,在任何人的心里,永遠,永遠, 不再懼怕列強, 都不再有封建皇權,使全國之人無一貧者,使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東方, 這就是革命的意義。材料二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期,國家著手改革電影發行放映體制。1979年,國務院批轉文化部、財政部《關于改革電影發行放映管理體制的請示報告》,恢復了早已被破壞的電影發行放映體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后,電影發行體制進入全面改革的新時期;1995年,廣電部發布《關于改革故事影片攝制管理工作的規定》,將中國的電影業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推向市場經濟體制; 進入21世紀,中國電影業實施加快開放策略,在2007年的全國電影工作會議上又特別強調了中國電影的走出去工程,利用海外資源優勢,擴大海外市場,實現強強聯合,共贏發展,有力地推動了中國電影的產業化和國際化。——摘編自唐榕《新中國60年電影體制與電影市場之發展流變》(1)依據材料一,概括表一繪畫作品反映的時代思潮和創作的時代背景。結合所學概括表二影視作品反映的史實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生的?有何時代影響?(2)依據材料二,概括新時期以來推動中國電影業發展的主要因素。(3)綜合以上材料和問題,談談你對社會發展和文藝作品關系的認識。4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492年哥倫布首次航行到英洲大陸,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聯系的開始了。此后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生物、農作物、人種(包括黑奴)、文化、傳染病、甚至思想觀念發生突發性的交流。這種交流被稱為“哥倫布大交換”。——摘編自360百科材料二 1788年,革命的百年紀念近了,英圖人開始仔細審視英圖政治的現狀。大洋的另一邊,托馬斯潘恩于1776年1月發表《常識》,主張美國人為維護天賦權利而反抗,不僅是權利,而且是使命。美圖人學到的這一課,當然沒有在大西洋這邊被人忽視,特別是沒有被那些一直評論炎國獨立戰爭的人忽視。材料三 我們不應夸大仁慈的專制君主貫徹啟蒙運動的種種學說所取得的實效,因為直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時,啟蒙運動才大大地影響了歐洲的大眾。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提供了將新學說付諸行動的一個實驗性的示范。——[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哥倫布大交換”對歐洲經濟有什么影響?中華文明對“哥倫布大交換”做出了什么貢獻?(2)材料二中的“英國政治的現狀”是由哪一法律文件確立的?結合所學,概括潘恩的 主張。(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概括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之間的關系。“在英圈十三塊 殖民地爆發一場革命”是為了完成什么歷史任務?(4)綜合上述材料,對于不同的思想文化,你有什么認識?4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嘗試。(在現代化進程中)邁出了關鍵性的第一步。……現代化具有一科擴張的本能,從一開始它的擴張性就表現得非常強烈。事實上。當現代化還在歐洲推進時。它的強制性就使歐洲國家一個個被迫接受了現代化,不得不跟在英國后面實行現代化。現代化在各地區表現出很大的差異佳,也表現出豐富的多樣性。但現代化的方向始終是一致的,其過程也基本相像,它必須對以農亞文明為基礎的傳毓社會的結構進行謂鑒。以確立(或接受)一個工業文明。——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材料二:西方學者約翰·尤·內夫曾說:“我們發覺……這世界是有史以來唯的一種經濟統治——工業文明的統治:它不但為西歐諸民族所分享,也為俄國人、美國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為中國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1)簡述英國在現代化道路上邁出的“關鍵性的第一步”。(2)敘述19世紀后半期工業文明能為“俄國人、美國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的重要史實。列舉兩項即可。(3)兩位學者對“現代化的世界進程”有何共識?4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的教育在19世紀以前幾乎完全處于教會的控制之下。天主教認為兒童身上有與生俱來的原罪、施以勞動是很好的抑制方法……資產階級在獲取政治權利的道路上,為了獲得廣大人民的支持,在他們的工廠里滿足了工人的部分要求,這包括工人的受教育問題,特別是童工的教育問題……國會通過的《工廠法》《初等教育法》等基本上實現了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的要求……政府通過不斷增加補助金額來擴大對學校的資助。——據徐輝、鄭繼偉《英國教育史》材料二:19世紀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美主要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19世紀初,德國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1802年,法國通過法律開設政府資助的中等學校。1870年以后,英國、法國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歐美國家的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摘編自統編教材《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1)據材料一概括英國近代教育的問題和解決措施。(2)據材料二概括近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教育的特點。(3)綜上所述,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育發展對我國的借鑒意義。1.B【解析】依據題干可知從“最初領主在某一年偶然不需要一項勞役,就征收一便士或半便士,以代替一次或一天的勞役”到后來“雙方達成協定,允諾農民支付定額的現金,以取代一切勞役”,這說明領主逐漸收取現金以取代勞役,由此反映出西歐莊園貨幣地租逐漸取代勞役地租,B項正確;僅憑西歐莊園地租收取形式的變化還不足以得出歐洲封建制度已經崩潰,排除A項;貨幣地租逐漸取代勞役地租,說明領主和農民間的人身依附關系相對松弛,但不能據此得出人身依附關系已經不復存在,這一表述顯然過于絕對化,排除C項;題干沒有體現出西歐莊園在經濟上的自給自足的特點,而是反映地租收取方式的變化,排除D項。故選B項。2.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中葉以后,領主出租直領地達到一個高潮,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采用雇傭勞動,面向市場,其生產方式資本主義化,B項正確;材料中富裕農民采用雇傭農業工人,開始出現雇傭勞動,集中生產,體現的是生產方式資本主義化,而不是體現社會分工擴大,排除A項;西歐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與題干信息“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業”沒有聯系,排除C項;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與題干信息“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業”沒有聯系,排除D項;故選B項。3.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帶有輪子的‘重犁’在歐洲的廣泛使用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效率。基于此,有歷史學家認為,從11世紀開始,歐洲城市復興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歐洲城市復興得益于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D項正確;封建王權的衰落,是指封建社會走向了衰敗,而題干信息體現的是“帶有輪子的‘重犁’在歐洲的廣泛使用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效率……從11世紀開始,歐洲城市復興了”沒有聯系,排除A項;西歐城市里的市民階層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與題干信息體現的“帶有輪子的‘重犁’在歐洲的廣泛使用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效率……從11世紀開始,歐洲城市復興了”沒有聯系,排除B項;貿易往來是國際貿易的具體實踐和實施過程,它包括貿易產品的選擇、進出口手續的辦理、貿易合同的簽訂、貿易資金的支付和結算、物流運輸等環節,與與題干信息體現的“帶有輪子的‘重犁’在歐洲的廣泛使用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效率……從11世紀開始,歐洲城市復興了”沒有聯系,排除C項。故選D項。4.A【解析】根據材料“14世紀興起于意大利的思想解放運動”、“人文主義”、“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發生在14世紀,起源地是意大利,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代表人物是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A項正確;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初中國一些先進知識分子發起的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項;啟蒙運動指發生在17-18世紀的一場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C項;戊戌變法又叫百日維新,是1898年發生在我國的一次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政治運動,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5.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的意大利教育日益世俗化,這主要得益于當時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推動了人文主義的發展,影響當時的教育改革,A項正確;題干材料強調是意大利教育世俗化,無法說明宗教觀念情況,排除B項;18世紀啟蒙運動使得追求理性成為時代共識,排除C項;題干材料強調文藝復興對當時歐洲教育的影響,與啟蒙運動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6.C【解析】據題干“那時的西歐是無可匹敵的,它擁有向外猛沖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活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向外猛沖”即開辟新航路,而“推動力”即原因與條件,宗教動力(如傳播基督教)和思想騷動(如尋找到新的知識和文化)促使歐洲人探索未知世界,經濟活力和技術進步使得西歐國家有能力進行遠洋航行,有效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則提供了政治和組織上的支持,C項正確;近代科技發展的社會基礎是人類對自然規律的理論性概括,這個選項過于寬泛,沒有具體到西歐的歷史特征和近代科技發展的直接原因,排除A項;斯塔夫里阿諾斯所描述的是16至17世紀的西歐社會特征,歐洲革命發生在18世紀中后期,因此不符合材料中所述時期,排除B項;啟蒙運動的興起是西歐資本主義發展、近代科學進步、思想文化變革和社會矛盾激化共同作用的結果,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7.A【解析】根據材料中的“迪亞士”“達.伽馬” “哥倫布”“船隊完成環球航行” 可知,圖中①處相對應的歷史人物是麥哲倫。由“迪亞士”“達.伽馬” “哥倫布”可知,圖中表明的主題是探尋新航路,在探尋新航路的過程中,1519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船隊進行遠洋航行,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歐洲。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A項正確;華盛頓領導了美國的獨立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總統,排除B項;拿破侖發動政變,奪取了國家政權,拿破侖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為《拿破侖法典》。1804年11月,拿破侖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排除C項;恩格斯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領袖,他和馬克思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排除D項。故選A項。8.B【解析】根據材料中的“歐洲的商路和貿易中心……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業壟斷地位逐漸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蘭、英國所取代。西北歐的經濟……迅速發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判斷,材料信息與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相關,B項正確;材料體現了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的轉移,而不是體現文藝復興的意義,排除A項;資本主義向全球擴散在資本主義制度建立之后,新航路開辟僅是促進資本主義誕生,而非向全球擴散,排除C項;工業革命下的世界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材料體現內容是新航路開辟帶來的影響,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9.D【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從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為補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他們從歐洲出發,乘船到非洲,攜帶槍支、雜物等;在非洲通過各種卑鄙的方式擄獲黑人后運往美洲,然后把黑奴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然后帶著滿船的金銀和歐洲需要的蔗糖煙草等工業原料返回歐洲。這一滅絕人性的行為持續了三百多年,使非洲喪失了難以計數的人口,歐洲殖民者大發橫財,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15-19世紀,至少有數千萬黑人從西非塞內加爾的戈雷島被轉賣,有500萬黑人死于島上。所以該島直接見證了“三角貿易”,D項正確;達.伽馬到達印度,排除A項;哥倫布到達美洲,發現美洲新大陸,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環球航行的是麥哲倫,排除C項。故選D項。10.A【解析】根據材料“荷蘭東印度公司曾于1662年、1663年、1664年三次派遣博爾特率領武裝艦船,打著幫助清廷平剿“海逆”與“朝貢”的招牌,前來中國福建與臺灣沿海,企圖重新占據臺灣,并謀求在中國的貿易特權,但沒有成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通過借口到中國福建和臺灣沿海,謀求中國貿易特權,是荷蘭參與早期殖民掠奪的表現,A項正確;東印度公司并不是純商業組織,具有一定的政治性,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荷蘭企圖謀求貿易特權但沒成功,無法說明閉關鎖國徹底抵御了侵略,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朝廷積極提抗保住臺灣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A項。11.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資本、技術,提供道路等基礎設施,使其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現了鐵路、電訊、醫院、學校等,把原本落后的殖民地地區帶入了市場經濟領域,同時殖民擴張也傳播了西方人文觀念”可知,殖民擴張加快了殖民地城市化進程,為殖民地地區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傳播了西方人文主義觀念,這反映了殖民擴張的積極作用,即對殖民地的“建設性使命”,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殖民擴張對殖民地的積極作用,屬于對殖民地的“建設性使命”,對殖民地的“破壞性使命”是殖民擴張的消極影響,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殖民擴張對殖民地的積極作用,與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手段無關,排除B項;題干強調的是宗主國對殖民地的積極作用,與緩和了資本主義列強間矛盾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2.A【解析】根據《進出英國的通道示意圖》可知英國地處大西洋沿岸,交通便利,根據《一月份英國周偉海洋溫度圖》分析可知英國周偉海域冬季高于0℃,不會出現結冰的現象,結合所學知識,16世紀開始,英國開始對外擴張、殖民侵略,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英國具備海外殖民的有利條件,A項正確;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才出現壟斷組織,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信息都圍繞英國便利的海上交通優勢,沒有與歐洲大陸的距離對比,與遠離歐洲大陸的優勢無關,排除C項;英國具備海外殖民的有利條件屬于交通條件,民主政體的初步確立屬于政治層面,排除D項。故選A項。13.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6世紀末到17世紀中葉,......他們既掌握著錢袋,也想進一步掌握國家機器,他們需要的不是王權的保護,而是要推翻封建王權,當家作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日益不滿足自己無權的狀態,要求推翻專制王權,因此這名學者強調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必然性,A項正確;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經歷了專制王權復辟、胡國主統治。詹姆士二世統治,光榮革命等,過程具有曲折性,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從1640年爆發,到1688年的光榮革命結束,長達近半個世紀,說明其斗爭具有長期性,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C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為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創造了政治前提,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4.B【解析】根據題干“第一次明確將主權權力置于較之君主更可靠、也更具穩定性的議會之上,從而開創了議會主權的新憲制,并構成了對‘君權神授’的否定”結合所學知識,《權利法案》確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則,同時確立了議會為權力的中心,否定了“君權神授”,其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成果,B項正確;《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獨立,排除A項;《人權宣言》是第一個人權宣言,排除C項;《民法典》為此后很多國家民法的參照藍本,排除D項。故選B項。15.D【解析】根據題干“如圖是美國某階段的發展示意圖,F1是它發展的動力,F2是它發展的阻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薩拉托加大捷發生在1777年9月,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而a處1775年4月的事件是來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美國獨立戰爭的開始,D項符合題意;此時北美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所以動力F1是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排除A項;英國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所以阻力F2是英國的殖民統治,排除B項;b處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發表,宣告美國誕生,排除C項。故選D項。16.D【解析】根據“1778年的美國”和“英國在北美大陸上的領地留待美國占領;法國則可以自由處理除百幕大群島以外的英屬島嶼”可知,美法同盟達成后,法國所獲利益增加,這有利于加強反對英國的力量,法國關于北美大陸英國領地的態度也是從國際環境上支持了美國的獨立戰爭,由此可見美法同盟的形成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D項正確;材料只是強調美法同盟的影響,并不能體現資產階級革命的世界潮流,排除A項;國家結盟在此之前就已出現,“催生了國家關系的新型模式”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民主共和”的追求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17.B【解析】題干強調的“一個頭腦聽從四肢指揮的怪物”,頭腦指中央,四肢指地方。可見,當時的美國政府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是如何理清中央與地方的關系。1787年憲法是由制憲會議制定的,它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掌握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B項正確;如何處理美國與歐洲各國的關系不是當時美國政府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排除A項;解決黑人奴隸制問題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材料沒有涉及,排除C項;如何盡快恢復和發展戰后經濟在材料中沒有涉及,不是需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排除D項。故選B項。18.D【解析】根據材料“國王的專制主義變得有其名而無其實”、“官僚制度的惰性”、“政府人員的懶散”以及“行政管理的龐雜以至混亂”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都是封建制度腐朽和內部矛盾激化的直接表現,D項正確;美國獨立戰爭雖然對全球政治格局產生了影響,但它并非直接導致法國封建制度腐朽和矛盾激化的直接原因,排除A項;題干中并未直接提及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狀況,而是描述了法國王朝內部的問題和矛盾,排除B項;題干中并沒有直接提及啟蒙思想,而是描述了法國王朝內部的問題和矛盾,排除C項。故選D項。19.C【解析】根據題干“1789年7月14日群眾蜂擁攻入巴黎的巴士底獄(下圖)。這一事件的實際意義只是去解放關在獄中的一些人,但它卻標志著巴黎群眾第一次主導了革命的進程”可知,題干意在強調攻打巴士底獄展現了群眾力量,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C項正確;傳播了啟蒙思想,比如民主、科學、自由、平等等,但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司法制度是指國家體系中司法機關及其他的司法性組織的性質、任務、組織體系、組織與活動的原則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規范的總稱,材料沒有涉及司法制度等相關信息,無法得出此結論,排除B項;動搖了專制王權夸大了攻打巴士底獄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C項。20.A【解析】根據題干“盡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國永遠的分開,但三國的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不僅有一定聯系,而且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和所學可知,英國資產階級推動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美國獨立戰爭推動美國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法國大革命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這體現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A項正確;俄國的1861年改革、美國的南北戰爭和日本明治維新,體現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排除B項;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與題干信息“三國的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不符,排除C項;英法美三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時,都還沒有完成工業革命,都不能稱為工業化國家,排除D項。故選A項。21.C【解析】根據材料“《拿破侖法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法,涉及民事權利的規定;第二部分是罰法,涉及財產所有權和其他物權的規定;第三部分規定了獲取所有權的方法,包括繼承、遺囑、還債、贈予、夫妻共同財產等相關法律條文。”可知,該法典強調財產所有權等條款體現了維護私有財產權不可侵犯,C項正確;《拿破侖法典》沒有徹底結束了歐洲封建專制,材料也沒有體現,排除A項;該法典強調的是維護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沒有體現重視改善財政和發展經濟,排除B項;《拿破侖法典》的確成為很多國家的民法藍本,但是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22.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18世紀60年代,英國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稱為“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開始.1785年,英國機械師瓦特改良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瓦特蒸汽機出現以后,在許多生產部門,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B項正確;工業革命德開始時間并不是17世紀60年代、18世紀70年代、19世紀70年代,排除ACD項。故選B項。23.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因而,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的由來已久的依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瓦特改良的蒸汽機,使人類第一次完成了在生產勞動中普遍以“熱”力代替人的體力的革命性飛躍,它是可帶動一切工作機的、萬能的“原動機”,它的發明的普遍使用徹底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面貌,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A項正確;“斯蒂芬森發明的火車”“富爾敦制成的汽船”都是以蒸汽機作為動力,不符合題意,排除BC項;凱伊發明了飛梭,提高了織布速度,排除D項。故選A項。24.B【解析】根據材料“1884年倫敦的“貧民窟休閑”的場景”,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后,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使得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貧富分化加劇,B項正確;材料中未涉及環境的問題,排除A項;失業問題在材料中無法找到依據,排除C項;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加劇了階級對立,而非緩解階級對立,排除D項。故選B項。25.B【解析】據材料可知,馬克思的一生與工人運動息息相關。他和恩格斯一起,在繼承前人思想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工人運動,及時總結工人運動的經驗教訓,并加以改造和提升,最終創立了馬克思主義。這表明馬克思主義是在革命的不斷實踐中創立的,B項正確;對前人思想的總結,說法片面,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過程,而并未指出其影響,且C項說法錯誤,排除C項;對早期工人運動經驗的總結,說法片面,排除D項。故選B項。26.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發表了《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它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的新局面,成為無產階級銳利的思想武器,材料中歐洲革命、巴黎公社革命、第一國際、第二國際就是表明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A項正確;歐洲革命、巴黎公社革命、第一國際、第二國際都屬于無產階級運動,沒有成立國家,談不上國家關系的新型模式,排除B項;社會主義革命已成為主流,與歷史現實不相符,20世紀的主流是資本主義,排除C項;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發生于馬克思主義誕生前,排除D項。故選A項。27.B【解析】依據題干“在摧毀舊的國家機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歷史意義的第一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奪取和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的國家機器方面,為后來的無產階級革命斗爭提供了寶貴經驗,B項正確;巴黎公社發生在1871年,而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排除A項;在巴黎公社之前已經有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等無產階級發動的武裝起義,排除C項;巴黎公社屬于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而人類史上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屬于資產階級革命,排除D項。故選B項。28.B【解析】據題干“捍衛民族的獨立和自由”和所學知識可知,①章西女王是19世紀中期印度民族大起義中最受愛戴的領導人,她為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而壯烈犧牲; ②甘地是20世紀初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領導人;③玻利瓦爾是19世紀中期,南美洲獨立運動的領導者,他和圣馬丁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 ④扎格魯爾是埃及獨立運動領袖,華夫脫黨創始人,埃及的華夫脫運動開始于20世紀初。①③兩項是19世紀中期的因“捍衛民族的獨立和自由”而載入史冊的歷史人物,B項正確;綜上所述,排除A、C、D項。故選B項。29.C【解析】據題干“他興辦手工工場,學習西方生活方式,為俄羅斯打開了‘面向歐洲的窗戶’,之后的俄羅斯告別愚昧落后,走向近代。”和所學知識可知,“他”是彼得一世。在沙皇的專制統治下,俄國農奴制盛行,是一個封閉落后的國家。農業和手工工場里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的發展極其緩慢。18世紀初,沙皇彼得一世決心改變俄國的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他發出向西方學習的號召,頒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C項正確;尼古拉二世是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排除A項;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排除B項;伊凡四世是俄羅斯帝國第一位沙皇,排除D項。故選C項。30.B【解析】根據“19世紀中期俄國農奴的悲慘遭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封建農奴制的存在,俄國國內階級矛盾激化,出現了嚴重的統治危機。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為了鞏固統治,廢除了農奴制,緩和了階級矛盾,B項正確;解放黑人奴隸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排除A項;提倡“文明開化”、廢藩置縣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排除CD項。故選B項。31.C【解析】根據材料“世界名著《飄》揭示了南方的農莊文化與北方的現代工業兩種不同社會發展狀態下的意識形態對立”及所學知識,由于南方種植園奴隸主與北方資產階級矛盾重重,最終導致美國內戰爆發,因此《飄》創作的歷史背景為南北戰爭,C項正確;美國在獨立戰爭后,建立了聯邦制共和國,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A項;彼得一世改革屬于俄國的近代化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為日本近代化的改革,而材料內容屬于美國,排除BD項。故選C項。32.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它之到來猶如歡樂的黎明,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但100年后的今天,我們必須面對一個悲慘的事實,那就是黑人依然沒有得到自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南北戰爭中,北方林肯政府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將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參加北方軍隊,因此“它”是指《解放黑人奴隸宣言》,D項正確;《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期間頒布的,《拿破侖法典》體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宅地法》規定年滿21歲的美國公民或符合入籍規定的外國人,可以申請領取西部國有土地。ABC項均與題干“‘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項。33.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可知,1861—1865年是美國內戰時期。美國內戰實質上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經過這次戰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A項正確;美國內戰并未消除種族歧視,排除B項;實現國家獨立的是美國獨立戰爭,排除C項;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美國逐漸成為世界霸主,排除D項。故選A項。34.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使團成員認識到‘英國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鐵’‘國之生利益者,最重工業,而應以紡織為第一’”可知這屬于經濟領域,明治政府認識到發展經濟的重要性,因此明治維新在經濟上,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C項正確;1868年倒幕派掀起倒幕運動,結束幕府統治,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屬于政治層面的內容,排除B項;日本沒有確立共和體制,實行的君主立憲制,排除D項。故選C項。35.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日本……19世紀在同樣地借用西方世界的東西時”,結合所學可知,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學習西方,實現了富國強兵,最終擺脫淪為西方殖民地的危機,B項正確;7世紀日本學習中國的大化改新,推動日本進入封建社會,排除A項;明治維新前,日本處于閉關鎖國局面,排除C項;二戰后的1968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排除D項。故選B項。36.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1903年12月,美國萊特兄弟設計飛機成功升空,飛機時代開始了,此時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D項正確;1765 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紡紗機,將它命名為“珍妮機”,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排除A項;1825年,由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拖著車廂載著450名乘客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排除B項;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汽船,1812年,英國人制造的汽船試航成功,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排除C項。故選D項。37.B【解析】根據材料“愛迪生發明白熾燈泡,只是對1841年至1878年白熾燈泡的改進;同樣,在萊特兄弟載人飛機發明前,已有德國人奧托·利林塔爾的載人無動力滑翔機和美國人塞繆爾·蘭利的不載人動力飛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愛迪生發明的白熾燈泡和萊特兄弟的載人飛機都是在前人基礎上進行的改進,說明科學技術創新的傳承性,B項正確;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電力成為工廠的主要動力,電能的廣泛使用是從蒸汽時代推進到電氣時代的一個標志,從此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但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對前人成就的改進,“科學技術沒有國界”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強調對前人成就的改進,并非糾正傳統認識的謬誤,,排除D項。故選B項。38.A【解析】根據數據可以看出,1831年和1851年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英、法、美三國的城市人口比重在迅速增加,說明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農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推動了城市化進程,A項正確。奴隸貿易中被販賣的奴隸的目的地是美洲,與三個國家人口不斷增長無關,排除B項;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爆發,均與圖表中的時間不符,排除CD項。故選A項。39.B【解析】根據材料所給信息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和列夫·托爾斯泰等,他們體現了近代自然科學和文化的發展,根據課堂筆記對他們的貢獻的介紹可知,近代自然科學和文學在近代社會有重要作用,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近代自然科學文化,沒有體現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突出成就,排除A項;文學巨匠不包括牛頓和達爾文科學家,排除C項;材料中的人物是科學家和文學巨匠,無法體現革命領袖在歷史轉折中的決定性作用,排除D項。故選B項。40.C【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梵高雖處逆境,但他熱愛生活,其畫作表達出對生命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貝多芬雖處逆境,但他熱愛生活,創造出流傳千古的不朽樂章。由此可知,這表明兩位藝術大師,都熱愛生活,在逆境中不懈追求,C項正確;“屈從命運的安排”與史實不符,二人都與命運抗爭,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二人生不逢時,排除B項;兩位藝術大師并沒有受到命運眷顧,排除D項。故選C項。41.(1)時代思潮:人文主義;時代背景:在文藝復興運動的背景下;背景:辛亥革命時期中國在民族危機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革命思想傳播和民眾對清政府不滿的背景下發生的;影響:辛亥革命對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政體、推動社會變革和覺醒民族意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主要因素:政策支持、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產業自身調整、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新時期以來推動中國電影業發展的主要因素。(3)認識:文藝作品與社會發展之間存在著雙向互動的關系。一方面,文藝作品反映了社會的發展狀況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文藝作品又能夠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推動社會的進步和變革。文藝作品作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繁榮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解析】(1)時代思潮:根據表格中的信息“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結合所學可知,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因此繪畫反映了人文主義的時代思潮。時代背景:依據所學可知,14 世紀中葉,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對教會宣揚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態度漸生異議,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他們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這種被稱為人文主義的思潮逐漸流行,文藝復興運動興起。背景:依據材料二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辛亥革命》電影的獨白,反映了辛亥革命時期中國在民族危機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革命思想傳播和民眾對清政府不滿的背景下發生的。影響:依據所學可知,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推進了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辛亥革命激發了社會各界的變革意識,推動了教育、文化、經濟等領域的現代化進程;辛亥革命增強了民族意識,提高了民族自尊心,為中國的民族振興奠定了基礎。(2)主要因素:依據材料二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對電影產業的政策支持不斷加大。政策的調整和改革為電影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如恢復和改革電影發行放映管理體制,推動電影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1992中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后,電影發行體制進入全面改革的新時期。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得電影產業能夠更加靈活地運作,促進了產業的發展和創新;電影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進行了自身的調整,利用海外資源優勢,實現強強聯合,推動產業化和國際化;中國電影業在21世紀加大了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海外市場擴展和資源整合,提升了國際影響力。國際合作的加強使得中國電影能夠融入全球電影市場,促進了產業的國際化發展。(3)認識:依據上述材料可知,社會發展和文藝作品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首先,文藝作品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它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價值觀和審美觀念。文藝作品通過藝術的方式,傳遞社會信息,表達人民的思想感情,促進社會的思想文化交流。同時,文藝作品也具有引導和塑造社會的作用。它能夠傳播積極的價值觀,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質,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文藝作品還能夠激發人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推動社會的創新和發展。42.(1)影響: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貢獻:中國發明的指南針為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提供了條件。(2)文件:《權利法案》;主張:天賦人權;(3)關系:啟蒙運動促進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任務: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或追求民族獨立,發展資本主義)。(4)認識:面對不同文化,應采取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差異;要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長處。【解析】(1)影響:根據材料“1492年哥倫布首次航行到英洲大陸,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聯系的開始了。此后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生物、農作物、人種(包括黑奴)、文化、傳染病、甚至思想觀念發生突發性的交流”和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貢獻:根據所學可知,中國發明的指南針為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提供了條件。(2)文件:根據材料“1788年,革命的百年紀念近了,英圖人開始仔細審視英圖政治的現狀”和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689年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主張:根據材料“托馬斯潘恩于1776年1月發表《常識》,主張美國人為維護天賦權利而反抗,不僅是權利,而且是使命”可知,潘恩的主張是天賦人權;(3)關系:根據材料“我們不應夸大仁慈的專制君主貫徹啟蒙運動的種種學說所取得的實效,因為直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時,啟蒙運動才大大地影響了歐洲的大眾”和所學可知,啟蒙運動促進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任務:根據材料“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提供了將新學說付諸行動的一個實驗性的示范”和所學可知,歷史任務是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或追求民族獨立,發展資本主義)。(4)認識: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據所學可知,如面對不同文化,應采取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差異;要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長處。43.(1)簡述:1688年光榮革命后,英國先后頒布《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確立議會至上的君主立憲制度,邁出了現代化的第一步。(2)史實: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解決了工業生產所迫切需要的雇傭勞動力和市場,從而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到19世紀80年代,大機器生產在一些主要工業部門已經取代手工勞動;美國:1865年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