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國1644年明思宗崇禎皇帝自縊明朝1368-1644共享國276年17課探明亡啟余思—明朝的滅亡部編版七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賊,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賊也。嗚呼!莊烈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徒以身殉,悲夫!——清張廷玉等《明史.流賊列傳》流賊:明時對農(nóng)民起義軍的藐稱。壹探亡明流賊——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一、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1.當時陜北農(nóng)民處在怎樣的狀況下?材料1:臣鄉(xiāng)延安府,自去歲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迨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其山中石塊而食……后見門外之人炊人骨以為薪,煮人肉以為食……于是死者枕藉,臭氣熏天。縣城外掘數(shù)坑,每坑可容數(shù)百人,用以掩其遺骸。……且有司……不得不嚴為催科(征稅)。僅存之遺黎(剩下的百姓)止有一逃耳。——《明季北略》陜西大饑2.什么原因?qū)е玛儽背霈F(xiàn)這種狀況?大旱+賦稅二.李自成獲得人民擁護的原因讀材料合作探究:3.處于絕境之下的農(nóng)民如何求生?材料2:山、陜游民仰驛糈者,無所得食,俱從賊,賊轉(zhuǎn)盛。——清張廷玉等《明史.流賊列傳》⑴客觀原因:旱災和沉重的賦稅迫使人民反抗。讀材料合作探究:二.李自成獲得人民擁護的原因材料3:李巖因說曰:“取天下以人心為本,請勿殺人,收天下心。”巖復造謠詞曰:“迎闖王,不納糧。”使兒童歌以相煽,從自成者日眾。——清張廷玉等《明史.流賊列傳》⑵主觀原因:均田免賦深得民心均田:免賦:4.李自成主觀做出了哪些努力?把土地平均分配給農(nóng)民減免沉重賦稅,特別是不納糧深入思考:三.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的特點起義秦末農(nóng)民起義東漢黃巾起義隋末農(nóng)民起義唐末農(nóng)民起義元末農(nóng)民起義李自成起義最大特點:第一次明確提出對土地的要求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嗚鐘集百官,無至者。乃復登煤山,書衣襟為遺詔,以帛自縊于山亭,帝遂崩。太監(jiān)王承恩縊于側(cè)。——清張廷玉等《明史.流賊列傳》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賊,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賊也。嗚呼!莊烈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徒以身殉,悲夫!——清張廷玉等《明史.流賊列傳》《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貳尋亡明根本——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贊曰(評論說):明自世宗(嘉靖)而后,綱紀日以陵夷(敗壞),神宗(萬歷)末年,廢壞極矣(已經(jīng)廢弛到了極點)。雖有剛明英武之君,已難復振。而重以(再加上)帝(明熹宗天啟皇帝)之庸懦,婦寺竊柄,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可又怎么辦呢!)”——清張廷玉等《明史.熹宗本紀》“明之亡,非亡于崇禎,而亡于天啟,實亡于萬歷,始亡于嘉靖”一、明朝中后期的社會環(huán)境讀材料合作探究:1、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狀況:材料1:“煉丹修道,昏庸老朽,坐了四十幾年天下,就是不辦事。”——毛澤東讀《明史》評價嘉靖皇帝材料2:“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前十年奮發(fā)圖強,中間十年由勤變懶,最后近三十年“萬事不理”。他的主要特征,是貪酒、貪色、貪財而又貪權。”——民國史學家白壽彝材料3:“而重以帝之庸懦,婦寺(宦官)竊柄,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哉。——清張廷玉等《明史.熹宗本紀》⑴.皇帝沉迷享樂 疏于朝政“終身事鬼,而不事人”——孟森《明史講義》明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1566)首輔嚴嵩嚴嵩專國20年,吞沒軍餉,吏治敗壞,邊事廢弛,“南倭北虜”倭寇頻繁侵擾東南沿海地區(qū),造成極大破壞。 嘉靖任用權臣,致吏治敗壞,邊事廢弛。明神宗朱翊鈞(1572-1620)“怠于臨朝,勇于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孟森《明史講義》“獄囚積至千人,莫為問斷。”——《明通鑒》“一時頭昏眼黑,力乏不興”——清張廷玉等《明史》 萬歷怠于臨朝,與外廷隔絕,致政事乏力。明熹宗朱由校(1620-1627)“而重以帝之庸懦,婦寺(宦官)竊柄,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哉。——清張廷玉等《明史.熹宗本紀》“魏忠賢,肅寧人。少無賴,與群惡少博,少勝,為所苦,恚而自宮.....忠賢不識字,例不當入司禮,以客氏故,得之......當此之時,內(nèi)外大權一歸忠賢。自內(nèi)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遍置死黨。”—— 清張廷玉《明史.宦官列傳》“向使熹宗御宇復延數(shù)載,則天下之亡不再傳矣”—— 清張廷玉等《明史.流賊列傳》 天啟寵信宦官,致閹黨擅權, 殘害忠良。材料4:“(明朝后期)舊征未完,新餉已催,額內(nèi)難緩,額外復急。村無吠犬,尚敲催追之門;樹有啼鵲,盡灑鞭撲之血。黃埃赤地,鄉(xiāng)鄉(xiāng)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常聞鬼哭。——鄭廉《豫變紀略》材料6:“是時(崇禎),秦地所征曰新餉,曰均輸,曰間架,其目日增,吏因緣為奸,民大困。——清張廷玉等《明史.流賊列傳》遼餉+剿餉+練餉“加派三餉520萬兩,超過全國總賦額的1\3。——七下歷史教參⑵.政府勇于斂財,加重賦稅材料5:“皇上(神宗)驅(qū)率狼虎,飛而食人,使天下之人,剝膚而吸髓,重足而累息,以致天災地坼,山崩川竭”——清張廷玉等 《明史.田大益?zhèn)鳌?br/>1、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狀況:⑴.皇帝沉迷享樂 疏于朝政⑵.政府勇于斂財 加重賦稅政治腐敗賦稅沉重民不聊生“明土田之制,凡二等:曰官田,曰民田。”—— 清張廷玉等《明史.食貨志》讀材料合作探究:2、明朝中后期的土地問題:材料7:“(嘉靖初年)近年以來,皇親侯伯,憑借寵暱(寵愛親近),奏討無厭。而朝廷眷顧優(yōu)隆,賜予無節(jié),其所賜地土,多是受人投獻,將民間產(chǎn)業(yè)奪而有之......”—— 《明經(jīng)世文編》卷八八(林俊《傳奉敕諭差勘畿內(nèi)田地疏》)材料8:“蜀昔有沃野之說,然惟成都府屬,自灌抵彭十一州縣開堰灌田故名焉。近為王府有者什七,軍屯什二,民間僅什一而已。”—— 《明神宗實錄》卷四二一1.明中后期土地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民田 官田:土地兼并嚴重“賜莊田2萬頃”—— 清張廷玉等《明史.食貨志》2.土地兼并嚴重 社會造成的影響?“富者動連阡陌,貧者地鮮立錐。饑寒切身,亂之生也”—— 《明清史料》“天下之勢,如沸鼎同煎,無一片安樂之地。貧富盡傾,農(nóng)商交困,流離轉(zhuǎn)徙,賣子拋妻,哭泣道途,蕭條巷陌”——清張廷玉等《明史》土地兼并嚴重民不聊生社會動蕩《流民圖》局部一、明朝中后期的社會狀況:政治腐敗賦稅沉重土地兼并民不聊生社會動蕩嚴重天災流賊四起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二、明朝滅亡根本:1635年,崇禎八年,第一次下罪己詔:我以淺薄的德行繼承帝位。本想更新面貌歸還舊時的安穩(wěn),但所用非人,致胡人猖獗,流賊四起.....胡人三次闖入,流寇造反鬧了七年,使都城暴露在外,百姓顛沛流離......——譯自《國榷·乙亥崇禎八年·十月乙巳》明中后期多次擾邊胡人指什么?叁察亡明外患——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一、滿洲的興起(時間、建立者、民族、都城、國號)讀教材看地圖梳理:1.1616年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建國號大金,稱后金。2.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3.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二、清兵入關看視頻了解:思考清軍為什么能獲獲得最后的勝利?(視頻用騰訊播放器打開)知識拓展:八旗制度努爾哈赤在統(tǒng)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屬人員編為八個旗,將生產(chǎn)、行政、軍事三種功能結(jié)合在一起,實行“兵民合一”,軍政一體,旗人“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大大提高了戰(zhàn)斗力,推動了滿族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清朝建立起對全國的統(tǒng)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上的許多特權。直到清朝后期,旗人還享有官俸,但他們早已沒有了當年的勇猛善戰(zhàn),而是養(yǎng)尊處優(yōu),敗落無能。后來,人們還把享有特權而又不務正業(yè)的人稱為“八旗子弟”。政治腐敗賦稅沉重土地兼并民不聊生社會動蕩嚴重天災流賊四起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明朝滅亡原因:課堂小結(jié)2.明亡直接(內(nèi)憂)滿清叩關明亡間接(外患)1.明亡根本: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賊,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賊也。嗚呼!莊烈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徒以身殉,悲夫!——清張廷玉等《明史.流賊列傳》肆悟亡明余思——借古鑒今 以民為本暢所欲言:明朝的滅亡給了你什么啟示?1.以民為本,注重民生2.整頓吏治,嚴防貪腐3.加強邊防,鞏固邊疆......課堂結(jié)語:能稍復其舊制者反是代明之清,除武力別有根柢外,所必與明立異者,不過章服小節(jié),其余國計民生,官方吏治,不過能師其萬歷以前之規(guī)模,遂又奠二百數(shù)十年之國基。清無制作,盡守明之制作,而國祚亦與明相等......——孟森《明史講義》隨堂檢測:1.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推動者。回顧中國古代歷史,每當政治腐敗,百姓生活困苦之時,往往會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以下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的先后順序,排序正確的是( )①黃巾起義 ②大澤鄉(xiāng)起義 ③黃巢起義 ④李自成起義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2.明朝是繼漢唐之后黃金時期。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zhèn)、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明朝滅亡的標志是( )A.明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 B.李自成率軍攻占北京C.吳三桂引清軍入關 D.清朝統(tǒng)治者遷都北京CB隨堂檢測:3.土地和賦稅問題是農(nóng)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均田免賦”口號是下列哪次農(nóng)民起義中提出的?( )A.陳勝、吳廣起義 B.黃巾起義C.李自成起義 D.太平天國運動4.滿洲族(滿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shù)民族。由于世代的變遷和社會的更迭,該民族以不同的稱謂活躍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舞臺上。該民族曾建立過的“中原王朝”是( )①遼朝 ②金朝 ③元朝 ④清朝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D參考文獻: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1.清張廷玉等《明史》2.孟森《明史講義》3.《明史紀事本末》4.《神宗實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